第030章 河南民變

向一名巡撫獻策,要想對方至少能聽他說完,他能依靠的也只有高拱侄兒這個身份,其他身份都是白搭,別說那個剛剛到手的秀才了,就算太子伴讀也沒有實際意義。

只有“高拱之侄”,才能讓粟永祿至少能耐住性子聽他說一說。

高務實自忖不是什麼軍事天才,讓他針對軍事部署出謀劃策,別說粟永祿了,連他自己都沒什麼信心,所以他不打算就軍事行動提多少建議。

他所擅長的,歸根結底還是政治。至少對於維穩這一塊,他前世多少是有所接觸的,幹起這個事來,信心相對充足。

高務實的建議分爲幾個部分,首先就是向粟永祿說明:這些流民亂軍,本身甚至根本稱不上“軍”,無非就是實在活不下去了,自發產生了幾個帶頭的,帶着一幫人衝着有糧有衣的地方去搶一波,謀個生路罷了。

粟永祿基本贊成這個觀點,但他沒有說話,畢竟這個道理只要不是傻子,誰都看得出來——這些流民亂軍又沒有叫着喊着要稱王稱帝改朝換代。

說明了這個問題,高務實就開始進入正題了,他對粟永祿說,既然這些人本意並非作亂,那麼官府也就未必非要趕盡殺絕,應該剿撫並用,且撫大於剿。

粟永祿皺着眉頭表示,並非他不想招撫,關鍵是這些人直接殺奔歸德府而來,自己作爲一省巡撫,就要最終要招撫,至少前提是不能讓他們亂了治下地方,要不然朝廷威嚴何在?

另外,粟永祿還表示,這裡頭更大的一個問題是,招撫就要安置,而朝廷沒錢安置,河南地方也沒有那個本事——這不是幾百幾千個人,這是幾十萬,甚至搞不好上百萬人,朝廷都拿不出那麼多錢來招撫,何況他區區河南?

粟永祿畢竟是高黨的盟友,四捨五入一下也就是高黨的人,所以對高務實這個十有八九會成爲下一代高黨重要人物的小傢伙並不見外,很誠懇地告訴高務實,說他已經查過河南府庫了,充其量能湊出四五十萬兩銀子用於招撫。

這點錢哪夠!

試想,四五十萬兩銀子平均一下,每個難民夠不夠分一兩銀子?就算分一兩銀子好了,甚至再假設河南糧價不出現波動,這一兩銀子扣扣搜搜的省着吃,也就夠吃一個月而已。

要知道,他們是流民啊,他們什麼都沒有,靠着這一兩銀子吃完這個月,下個月難道就開始繼續喝風拉煙嗎?

所以說靠直接砸錢來招撫是基本沒戲的了,除非河南能一口氣拿出來的錢不是四五十萬兩,而是四五百萬兩。

這就扯淡了,朝廷都拿不出這麼多錢,何況河南,荷蘭還差不多。

高務實雖然第一次知道河南府庫的家底,但那不重要,反正跟他估計的差不多,總之都是不夠。

所以他並沒有震驚,更沒有驚慌失措,而只是很平靜地問粟永祿,說河南眼下有什麼大工正在辦或者本來準備要辦?

大工,就是指大工程,當然一般來說稱得上大工的,基本都是朝廷下令辦的。

河南當然有大工,位居黃河中游靠下這個位置,想沒有大工都難。

粟永祿這個河南巡撫職務,全稱是什麼?

巡撫河南等處地方兼管河道提督軍務。

巡撫河南等處地方,就是“河南巡撫”的本職,主要職責是以都察院僉都御史身份監督當地官員。嗯,在高務實看來,這個職務類比一下就相當於紅朝的某地書·記。

提督軍務,這是各處巡撫都有的兼職,顧名思義就是兼管當地軍務,之所以明朝的巡撫有“軍門”之稱,而清朝的巡撫沒有這個說法,原因就在於此——明朝的巡撫自己兼任了本省提督,而清朝的巡撫一般不兼任提督,提督另設,通常由武將擔任。

而高務實現在打主意的點,在於他兩個兼職中的另一個:兼管河道。

治水這件事,在中國古代一以貫之,從來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明代當然也不例外。其重要性不必多舉例,光從“兼管河道”居然能和“提督軍務”相提並論,甚至還擺在提督軍務之前就能看得出來。

能讓一省巡撫親自主抓的工作,重要性還用說麼?既然這麼重要,那當然不是光掛名就完事,得有正經大事要辦。

大事就是河道大工。

河道非只黃河,但的確主要是指黃河,畢竟在中國古代,南方的江河總體來說還算相對老實,最不老實的唯有黃河。

黃河百害,惟利一套。惟利一套先不去說,反正河套都丟了,要收回估計也得等他高務實掌權纔有戲,現在的着眼點是百害。

都已經“百害”了,當然得要治理,所以朝廷設立了一大波相關的官職。從專門治理黃河的河總——右都御史兼總理河漕,到地方主官“兼管河道”,以及各類地方兵備、參政紛紛“兼管河道”、“兼管水利”,甚至像近來總是決口潰堤的邳州等地,甚至設置了專門的“淮安府河道同知”等職務,可以說無一不是從這個思路出發。

而河南由於位置原因,歷來是朝廷重點主抓的地區——中原不能亂啊!所以河總經常性常駐河南,只在出現嚴重潰堤決口等情況下才會親自去督理。

因此高務實建議,請粟永祿立刻聯繫新任河總潘季馴,暫停徵發本年用工徭役,同時改直接招撫爲“以工代賑”、“以工代撫”。

簡單的說,就是把這些作亂的流民安排去疏理河道,代替那些原本要被徵發過來服徭役的百姓或者軍戶。

高務實向粟永祿解釋這麼做的好處至少有三條:

其一是民亂百姓如此之多,而河南這種中原腹心之地,人口本就密集,田地幾乎不可能無主,怎麼可能安置得下?留下這麼多無地無錢的難民,無所事事之下遲早生亂,必須讓他們有事做。

其二是河總那邊有好幾處大工要開,徵發徭役是用人,以工代撫也是用人,而徵發徭役還會導致民間勞動力被挪用,加重百姓負擔,爲何不把這羣無所事事又活不下去的流民頂上去,庶幾官民兩便。

其三則是這些流民現在活不下去了,不管原本有地無地,有產無產,反正現在都是一窮二白,除了一條小命什麼都不剩,他們只求一口飯吃。用徭役也是要管飯的,甚至現在很多時候還要多多少少發一點工錢,而用這些流民,只要管飯,連工錢都省了,更是官民兩便,何樂而不爲?

第086章 凱旋而歸第038章 盛名之下第136章 此立威耳第023章 真“萬曆時代”來臨第113章 高戚之會(二)第068章 隆慶託孤(五)第090章 遼東有缺嗎?第184章 變色龍第104章 廣西發展大計(上)4更破萬第020章 暢論鹽鐵(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九)第108章 所爲何事(上)第066章 務實回京(下)第005章 升官第142章 以退爲進第270章 你的時間不多了第068章 隆慶託孤(三)第067章 倒高風波(七)第102章 一擲千金(下)第008章 又是香皂(上)第135章 師徒再會[第4更]第063章 海瑞調職(下)第093章 口蜜腹劍(下)第052章 邊市秘聞(下)第036章 同往別院(上)第207章 京華田莊(4更破萬)第010章 新鄭高氏(下)第144章 這是在針對誰?第061章 挑唆居正(上)第059章 絕代雙嬌(中)第089章 暗殺高務實(4更破萬)第042章 宗室大難題第042章 護衛定製(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四)第030章 勇父悍子(上)第060章 變生肘腋第023章 華亭舊事(下)第045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191章 副總兵人選第251章 取勃固第088章 御駕親臨第140章 九邊有兵幾何第143章 新鄭新政(中)第083章 馮保心思第068章 現在知道要乖了?第113章 高戚之會(六)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第263章 密議第159章 會元之爭(下)第044章 人才不少(上)第099章 借刀第076章 “驕傲的孔雀”第095章 流言與三件事第123章 俺答封貢(七)第100章 蒙古局勢(上)第032章 京師潛流(下)第048章 叛軍舊事(上)第031章 官民兩便第122章 蒙疆風雲(二)第275章 勃固會戰(中)第067章 決戰沙城(二)第011章 材料價格(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三)第200章 立威之戰第069章 新君即位第030章 勇父悍子(下)第095章 破虜(中)第084章 新任廠督[第4更!]第034章 高欽差再臨大同(3更破萬)第119章 殺我還是殺你第071章 馮保掌印第065章 多管齊下高務實第108章 隱情(下)第065章 多管齊下高務實第068章 隆慶託孤(四)第130章 開平潛流(下)第047章 未雨綢繆(下)第102章 八千大軍第091章 粗中有細(上)第121章 以勤致仕(上)第004章 初見太子(上)第193章 要打得先問錢(4更破萬)第174章 南掌國又咋了?無·番外·慎重訂閱第021章 門生聚會(上)第005章 禁衛軍!第167章 十萬雄師過馬江第011章 靠山吃山(上)第180章 “寬宏大量”第053章 善後安排(上)第045章 諭德上疏(上)第066章 天津開港第122章 蒙疆風雲(九)第131章 御前閣議(下)第186章 捷報背後第265章 私會白玉樓第057章 隆慶教子(下)第105章 竟然是遼東第052章 邊市秘聞(下)第254章 將軍神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