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可戰方和(三)

大同邊關面臨的是俺答大軍壓境,王崇古、方逢時沒有完全採取歷史上原本的堅決固守策略,而是在與馬芳及程文、高務實兩位欽差商議之後,又徵得大同鎮守太監黃孟宇認可,在堅決固守的先決條件下,以欽差副使高務實爲餌前往俺答中軍主力當面的德勝堡誘敵,同時命馬芳集中宣、大並山西三鎮精銳騎兵,尋找戰機出關一擊。

原本明軍宣府、大同、山西三鎮之騎兵,真正可堪一戰者,總數其實只有三萬出頭,而其中可稱精銳並方便抽調者,又只有不到其中一半,仔細一算,居然只有一萬三千上下。

所幸今年以來,高務實通過控制和擴大曹淦百里峽走私集團,向宣大二鎮提供了兩千三百多匹年口合適、體魄強健的戰馬,彌補了這幾年因爲馬市封閉,宣大戰馬儲備日益枯竭的損失,最終在馬芳的精心調度之下,總算湊齊了一萬五千左右的精銳騎兵隨他出徵。

此前在大同城中,大同四巨頭外加兩位欽差經過仔細商討,決定對馬芳出兵不做明確的戰役目標決定,只通過了一項大致方向的決議:馬芳所領精騎不與俺答中軍主力交戰,而是移軍右翼——也就是俺答三路大軍的左翼——針對俺答長子辛愛黃臺吉所帥約兩萬餘蒙古騎兵進行打擊。

由於與會六人全是所謂“主和派”,因此大家對馬芳此去的戰術目標也看得很開,既不要求馬芳一定要擊潰辛愛所部,也不要求馬芳必須達到什麼樣斬殺數目,甚至高務實還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對馬芳說:“蘭溪公此戰只需讓辛愛吃些虧即可,可千萬莫要殺得興起,把辛愛給臨陣斬殺或者俘虜了,那樣的話,咱們朝廷裡面一定又會有人跟打了雞血似的,覺得北虜不過爾爾,何必言和,那就反而不美了。”

馬芳知道高務實這話雖然看似吹捧,但其實也是叮囑,他馬大帥一貫是很能理解朝中真實意圖的聰明人,當然不會做出這種蠢事來。陣斬辛愛固然是大功,可是斬了辛愛或者俘虜辛愛之後的麻煩,馬大帥比高務實只怕還更清楚。

宣大山西三鎮的實際情況,馬大帥心裡跟明鏡似的,正常防守尚嫌不足,要是惹惱了俺答,再次來個不計傷亡的大舉入寇,雖然未見得會再鬧一次庚戍之變,但也肯定鬧得邊關告急、京師震怖,到時候在座諸位有一個算一個,全都落不下好。

相對來說,兩位欽差畢竟只是來巡視防務,或許還不會有什麼大難,可包括他自己在內的宣大邊臣重將而言,那可就是天大的麻煩了。

所以馬芳面對高務實這句半開玩笑的話,很是鄭重地表示自己不會不顧實情的逞能,本次出戰的唯一目的,就是“打疼卻不打傷”辛愛所部,讓俺答明白大明不僅能夠固守,同時也不是沒有反擊的能力。

因爲高務實此前已經私下向馬芳表明過高拱對這次事變的態度,那就是朝廷雖然立足於和,但前提一定得是能戰。務必要以“能戰可戰”而促使俺答冷靜下來,主動提出封貢。

因爲只有如此,朝廷得了面子,主和的閣臣們才方便說服和引導百官,扭轉大明朝廷不論實際情況如何惡劣,凡是有仇者都必須死扛着打到底的這種畸形政治思維。

這其實也是明朝的痼疾之一,那就是面子大於裡子,你要是敢不給我面子,那我拼着裡子不要,也得和你剛到底。

這哪是成熟的政治家思維,這分明就是小孩子鬥氣啊!大明朝厚恩養士凡二百年,居然就養出這麼多腦殘巨嬰?

幸好,中樞重臣和邊帥重臣這兩派由於深知內情,都能從實際出發看待問題,這才勉強維持住了主和的“原判”,而一些內地官員以及言官就不同了,反正站着說話不腰疼,主戰口號一個個喊得慷慨激昂,好像不如此就不能證明自己的忠貞果敢一般。

尤其是有一位後世還頗有名氣的御史葉夢熊,主戰口號喊得尤其響亮,上疏力爭,要求跟俺答打到底。

在高務實他們開會決議馬芳出兵之前,他們還在朝廷邸報中看到,這位葉夢熊葉御史在奏疏中還引桃鬆寨事件爲喻,在朝廷已經明旨接受把漢那吉歸順之後,堅持認爲不該接受把漢那吉請降。

桃鬆寨並不是一個寨子,而是俺答長子辛愛黃臺吉之妾,因與部下私通,於嘉靖三十六年八月前來歸附。時任宣大總督楊順上疏世宗引以爲功。不久,辛愛以武力相加,楊順膽怯,一方面放桃鬆寨逃跑,另一方面又把其逃跑去向通知辛愛。結果不僅桃鬆寨被辛愛抓獲,並立刻被殘忍殺害,而且導致蒙古數月圍邊。世宗得知內情之後自然雷霆震怒,以“兵部侍郎江東代順”。

對於這個說法,高拱和張居正不以爲然,尤其是張居正,親自出面向百官解釋,說把漢那吉不同於桃鬆寨。

首先把漢那吉是“大成臺吉”,乃是一部之主,不僅有軍事實力和政治地位,甚至因爲血統和一克哈屯的寵愛等關係,對土默川其他諸部均有影響。

其次,桃鬆寨當時是其本身以小妾身份出軌辛愛部下在先,屬於“先過”的一方,辛愛反倒是受害者,大明收留桃鬆寨,本身在道義上站不住腳。可是把漢那吉這次事情卻恰恰相反,俺答纔是在道義上站不住腳的那個人,把漢那吉本身並無半點過錯,乃是受害人一方,大明收留把漢那吉,於道義毫無所損。

隆慶認爲張居正所言有理,加上高拱也堅持,於是明旨命把漢那吉授指揮使,阿力哥授正千戶,各賜衣一襲,鎮城安置。

誰料到了這個時候,葉夢熊居然還再次上疏,堅持請皇帝收回成命,說“把漢那吉之降,邊不宜建納,朝廷不宜授以官爵。”

隆慶大怒,明旨斥責葉夢熊“妄言播亂,降二級,調外任”。到了這個時候,把漢那吉請降事件引起的爭議,纔在朝廷內部得到平息。

這時候,就要看王崇古、方逢時能不能穩住邊境形勢,以及馬芳能不能取得戰果,讓俺答不敢以戰爭來逼迫大明交還把漢那吉了。

第010章 新鄭高氏(下)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中)第076章 七鎮經略第171章 文治纔是我的專業第087章 翰林清貴(下)第044章 巡按到,巡撫病第194章 高務實最重視的對手第147章 不與聞第120章 新的任命第111章 一舉三得[第4更]第068章 幕後第213章 交心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下)第四更第003章 徽州異相(上)第049章 殷去郭來(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九)第020章 暢論鹽鐵(下)第167章 十萬雄師過馬江第117章 桂南女王第246章 前鋒之戰(下)第127章 高拱出題第082章 上任之前(上)第225章 三策(下)第004章 初見太子(下)第113章 高戚之會(三)第019章 高黨的底蘊!第104章 權貴子弟(上)第022章 輕取案首(中)第050章 皇帝暈倒第018章 誰是王法?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四)第188章 人事安排第111章 開平之行(上)第051章 夜會第118章 憑什麼啊?第059章 絕代雙嬌(中)第284章 設計第142章 何以如此第009章 你的面子不小啊第059章 惟利不破(下)第244章 千帆覆海(上)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060章 不勞而獲第143章 聖眷無雙[第4更]第010章 新鄭高氏(中)第187章 此地:金港第151章 枕邊風(下)第056章 棘手第023章 華亭舊事(下)第003章 安排好的大功第121章 首席特聘顧問第086章 意外之喜第154章 太原,我的太原第104章 廣西發展大計(上)4更破萬第126章 封爵換升官?第198章 三鎮總領第130章 故事第125章 可戰方和(七)第068章 隆慶託孤(五)第067章 倒高風波(七)第092章 各有所謀第055章 霧裡觀花(下)第051章 夜會第125章 可戰方和(九)第019章 你敢對咱家無禮第070章 逐保倒張(十)第089章 吾家寶駒(下)第038章 盛名之下第205章 高思棠當重賞!第129章 滇緬局勢第102章 一擲千金(上)第122章 相府夜會(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三)第030章 立威(上)第027章 鉅富之家(上)第206章 安南大清洗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二)第166章 激將(二合一)第128章 戰前準備(上)第099章 莫與爲敵第084章 西暖閣中第277章 逆轉第169章 十萬大軍圍清化(4更破萬)第099章 歸途考察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上)第068章 幕後第034章 遭遇流民第016章 是敵是友第165章 馬江口海戰(4更破萬)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009章 小翰林,大忙人第208章 曹淦急報第143章 聖眷無雙[第4更]第150章 部堂拜訪第161章 殿試金榜(下)第130章 立威第282章 再造暹羅第125章 可戰方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