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奉旨觀政(四)

不得不說,黃孟宇這個高務實在前世根本沒有從史書中讀到名字的人物,辦事居然頗有效率。

在接受了高務實的任務之後,黃鎮守連夜把大同城裡及周邊幾個堡壘的監槍內官統統召集起來,第二日一大早,天色都纔剛剛露出魚肚白,頂着兩個黑眼圈的黃鎮守就帶着他們前來拜訪高副使了。

說實話,黃鎮守這樣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讓高務實都有些吃驚——他這小半年做着所謂的“小閣老”,在每天陪着太子觀政的過程中早已見識到了朝廷官員辦事的拖沓,往往一個內閣的決議下去,京師左近都要一個月左右才能得到反饋。

萬一是偏遠地區就更無語了,譬如劉顯到任貴州之後剿滅叛亂之類的事,從中樞決議批准,到劉顯出兵,沒有三五個月,基本是毫無反應的。

雖說這個年代通訊水準他也知道,近的靠吼,遠的靠走,慢點也不奇怪,可是大明的驛站系統明明是相當發達的啊,還專門設立了“遞運所”,用以加強物流,京師甚至還有會同館、烏蠻驛之類的機構。

而內閣的決議到達貴州其實根本用不了一個月,往返一趟頂多算兩個月,劉顯帶去的兵馬又是他的本部,他們是常年客軍作戰的,根本不需要花多少時間整訓,那爲何五個月才能出兵?可見各級官吏辦事效率之低下。

這麼一比較,高務實也就明白爲何那麼多皇帝會寵信宦官了——如臂使指啊!

這種工作態度,高務實當年作爲一個接受黨和人民多年教導的年輕幹部,也就是得知自己可能馬上要被提拔之時,才能勉強企及,兩相比較之下,簡直讓他都有些慚愧了。

黃鎮守帶着足足七名監槍內官恭恭敬敬地見過了高副使,高務實笑着給他們賜座,結果只有黃孟宇和昨天一樣挨着半邊屁股坐了,其餘七名監槍內官紛紛表示在高侍讀面前哪有他們坐下的份。

不過高務實知道,他們不敢坐反而不是因爲自己這個太子伴讀,而是因爲黃孟宇。

宦官之中的規矩其實很多,甚至比文武官員的等級還要森嚴,他們見黃鎮守這位堂堂大同鎮守太監在高務實面前都只敢小心翼翼坐下半邊屁股,尋思着自己這些人級別比黃鎮守低了不止一級,那還怎麼坐?怕不是屁股都不敢落下去,改蹲馬步了,還不如不坐呢。

高務實因爲在文華殿“上班”,平日裡打交道多的也正是宦官,知道他們的爲難,也不勉強,便朝黃孟宇道:“黃鎮守差事辦得好呀,皇爺和小爺以及孟掌印那裡,我會如實跟他們說起的。”

黃鎮守臉上堆滿笑容,雖然坐着,卻躬身低頭:“奴婢多謝高侍讀照拂,其實這都是奴婢分內之事,本是不值一提的。”

咦,這個姿態,擺得還真夠低的。

要知道,明朝的宦官與其他朝代不同,像大同鎮守太監這樣的地位,就算在皇帝面前,也可以不以“奴婢”自稱,而是稱臣的。

不過黃鎮守到底也是人精,最經典的就是那句“本是不值一提的”——本來是不值一提,但是高侍讀您老可千萬要提一提呀!

高侍讀又不是官場初哥,當下就笑了:“該有的功勞怎能不提?”

黃鎮守見他如此懂得官場三味,笑得更歡實了,恭維道:“奴婢早前就聽聞高侍讀驚才絕豔,少年博學,只恨無緣相見。今日才知古人誠不欺我,果然盛名之下無虛士……”一通誇讚,只差把高務實吹到天上去。

“黃鎮守過獎了……”高務實見不是路,這樣下去什麼時候才能進入正題,連忙打斷道:“對於昨晚我所言之事,黃鎮守可有安排了?”

說到正事,黃孟宇立刻停止了瞎吹,正色道:“高侍讀容稟,這大同城內設有三個監槍內官,管着三個火器倉庫,其中一個放手銃,一個放炮,另一個放火藥。城外左近有四個塢堡之中設置了監槍內官,不過就沒分那麼細了,大炮火銃和火藥都在一塊兒。依着奴婢的意思,外頭這四個因爲各自分散,咱們今日恐怕很難一一檢查過來,不如先查大同城內這三個。至於先去哪邊,還是請高侍讀您來決定,奴婢這裡俱無不可。”

高務實明白黃孟宇這個“俱無不可”的意思:監槍內官雖然負責火器倉庫管理,但他們管理的畢竟只是倉庫,只要槍支火炮和火藥的數目不出什麼差池,質量這一塊他們卻是不管的——那是製造和質檢的問題,賴不到他們倉管人員頭上。

黃孟宇和他手下這批人有沒有偷賣火藥和槍支火炮,這一點按理說高務實也可以“觀政”,不過他興趣不大。

以高務實這點覺悟,當然會覺得自己又不是來當大同反貪局長,這些狗屁倒竈的事情他爲什麼要分心?

他的目標很明確:拿出確鑿證據證明北軍裝備的火器不僅過時,而且質量稀爛,因此哪怕朝廷一時沒有財力和決心對軍工體系做出全面改革,但至少也要進行試點改革——也就是准許試點開辦私人軍工廠。

呃……說穿了其實就是給自己開辦軍工廠找藉口。

像他高侍讀這種人,難道會是個免費開善堂做善事的大善人?別開玩笑了,他就是哪天真開善堂了,那也一定是爲了求名,而不可能是良心發現。畢竟在高務實眼裡,就算開善堂也應該是朝廷開救濟院,因爲救助弱勢羣體本就是朝廷的職責,私人開善堂要麼是腦子有毛病,要麼是心中有企圖。

此時高務實略微思索,就有了決定:“我此行來巡視軍備,主要是看火器,而初衷你們也大概瞭解,就是眼下可能要面對俺答的報復行動。俺答若要出兵來攻,其實大炮威力雖大,實際上卻打不到幾個人,因此還是先看火銃吧。”

高務實還是堅持他之前的觀點:大炮這種東西,主要作用在於野戰和攻城,守城用大炮至少在這個年代完全是邪(教)行爲,只有袁督師那種人纔會當做致勝法寶。

第122章 相府夜會(下)第056章 漠南之戰(八)頭鐵就會白給第097章 以“理”服人恰臺吉第070章 逐保倒張(八)第082章 莫做寒號鳥第127章 風起之前第138章 戰爭賬(4更破萬)第070章 逐保倒張(二)第090章 淨軍圍剿第077章 龍文鞭影(下)第143章 新鄭新政(上)第137章 水來土掩第149章 建設遼南(中)第112章 東返第093章 口蜜腹劍(上)第134章 萬事開頭難第093章 口蜜腹劍(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三)第114章 定功風波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下)第105章 慈寧宮的哭聲第016章 圖窮匕見第115章 務實回京(上)第075章 各家子弟(上)第025章 河運海運(下)第217章 “皇爺急召”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上)第133章 蓋州上任第080章 務實之請(上)第050章 招降納叛(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八)第047章 夜會劉顯(上)第177章 生擒炒花(完)第133章 癱倒當場第099章 高拱秉國(下)第068章 隆慶託孤(三)第058章 微服巧遇第003章 新內閣,新七卿第125章 卻之不恭第002章 張四維丁憂第043章 威逼(4更破萬)第127章 風起之前第113章 高戚之會(七)第148章 降明總好過降黎第125章 重陽大會(下)第281章 吃南掌,望暹羅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049章 殷去郭來(上)第194章 泉州之大喜第003章 這是唱哪出?第095章 國色天香(上)第056章 漠南之戰(一)第091章 居正之嘆第189章 安南太上皇(4更破萬)第175章 莽應龍是有點莽啊第013章 籠絡陳矩(上)第290章 蒲州急報第031章 你下罪己詔吧第167章 定策(二合一)第124章 公主的決絕第203章 做黃雀(3更破萬)第005章 無關道理(上)第018章 甥舅論隱憂第037章 別院隱富(上)第055章 缺朝第112章 入城式第123章 等你將來文官稱公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四)第132章 萬夫莫當第067章 倒高風波(八)第123章 大危機第177章 生擒炒花(中)第150章 我是來援助安南的?第126章 二位老帥第003章 安排好的大功第023章 連中三元(上)第125章 卻之不恭第107章 努爾哈赤出兵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上)第031章 務實被擄(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三)第058章 實者虛之第107章 科學巨匠(上)第206章 弒嶽(上)第116章 進軍瓷器第009章 小翰林,大忙人第159章 會元之爭(上)第4更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008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六)第139章 怕什麼來什麼第151章 絃歌雅意[第4更]第025章 河運海運(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九)第056章 漠南之戰(一)第069章 何爲實力(下)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下)第001章 輕車簡從(下)第022章 花廳議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