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奉旨觀政(二)

欽差見邊臣,一方有臨機大權,一方有鎮守之職,顯然少不得一番客套寒暄,這都是常例,不必贅述。

高務實當着衆官的面還是很給聖旨面子的,除了客套話,其他正事一句不提,就算別人出動說起,他也不搭腔,擺出一副“你們商議決斷就好,我就是隨便聽聽”的模樣。

不過,官場中人如果什麼事都需要人家開口說明,那就未免太低能了些,其實很多事根本不需要人家開口——察言觀色實在是官場基本功之一,在場衆人哪位不是這方面的行家裡手?

因此高務實雖然在聽他們談話時沒有半句表態,但大家還是從他的神態中找出了自己想要的答案。當然,這都是高務實故意表現給他們看的。

高務實一共表現出三個意思:一是把漢那吉請降之事,我和我所代表的人,都是贊成的;二是宣大防務我很重視,特別是武器裝備方面,我格外關注,必須要親自視察;三是我要與把漢那吉會晤一次。

這三個意思,對於宣大諸官而言,只有第一條是完完全全的好消息。

第三條倒也只是略有點麻煩,畢竟現在總督、巡撫都在,這個責任還是擔得起的,而且將把漢那吉以豪宅美食“監視居住”起來,本身就是高務實最先提出的建議,他來親自見一見人家,也很正常,何況這裡頭有沒有宮裡那兩位爺的意思,也不好說。即便不是那兩位爺的意思,哪怕是高拱的意思,咱們攔着也不像話。

最麻煩的還是第二條。按理說一般來巡視防務,通常就是在大同堅城裡分賓主坐好,大家拿出地圖比劃比劃,這裡放了多少兵,那裡放了多少兵,然後開始來一通“器械精良、糧餉充足”之類的鬼話就算完事。偶有精明一點的欽差,可能會悄悄留下一點話頭——在誇的同時對某些不起眼的部分提出一點“善意的批評”。

這個批評不是單純的做樣子,而是萬一將來防務出了問題,欽差可以拿這個來向上頭表示清白:陛下您看,微臣不是沒有提出過問題,實在是邊臣邊將們把微臣的話當耳邊風呀,微臣冤枉大了呀!

而邊臣邊將方面也並不會把這個當多大回事,大家都能理解欽差給自己留條後路的舉動,只要欽差不當場發飆,或者直接提筆就寫彈劾奏章,那就一切好辦。

但高務實的這個搞法就比較讓人頭疼了,你說他越權吧,他倒沒有越權,人家只是看看,都沒指責什麼呢,怎麼會越權,“看看”不就是“觀政”?

但是北軍的軍械一直就有很大的問題,這事兒大家都清楚,真讓高務實看一看,可指不定這位年少得意的小閣老會是什麼反應。

這種擔心,以方逢時爲最甚,因爲他對高務實最缺乏瞭解,就很擔心高務實小孩脾氣,見軍械質量糟糕,直接來個當場發飆,那就肯定鬧得大家臉面上都不好看了——高副使雖然無權管事,但見了糟心事發一通火,這事情就是拿回京裡也未必說不過去,最起碼高閣老肯定保得住他。

王崇古倒還鎮定,因爲他是張四維的親舅舅,張四維在給他的家信中多次提到過高務實少年老成、慮事周全之類。再加上,王崇古認爲以高拱之能,既然敢放高務實過來,就一定有他的道理,所以王總督基本不擔心眼下會出事,只是對於高務實回京述職之後京裡的反應沒有什麼把握。

心最寬的莫過於大同鎮守太監黃孟宇和大同總兵馬芳二人,這位黃公公乃是孟衝孟掌印去年提拔起來的人,顯然不可能跟高拱的門生和侄兒唱對臺戲。黃公公早已打定主意,凡事都是兩位欽差說了算,我老黃只管表示一切以二位欽差馬首是瞻就好。

馬芳就更不用說了,高務實出發之前就已經派人跟他說明了情況,所以馬芳知道高侍讀此來的目的就是看看宣大邊軍的軍械到底差到什麼程度,然後再想辦法幫他們改善和提高裝備水平。

馬芳的要求其實也不高,只要能參照戚繼光麾下的南軍標準來就行了——說起來宣大二鎮也真是老實,要是讓他們知道再過幾十年,大明朝一年光往薊遼就要投入百萬級的餉銀,軍械等物資更是沒法算得清,只怕老馬這些人能氣得從墳裡爬出來罵娘。

而且馬芳對戚繼光雖然有惺惺相惜的一面,但也有不服氣的一面,按照馬芳他們這些北軍的觀念,剿滅倭寇雖然也是戰功,但那個戰功是很有水分的,畢竟倭寇只是“寇”這個層次,而北虜是什麼?那是蒙元餘孽,是當年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存在!是土木堡一戰打垮了幾乎整個大明勳貴武臣集團的存在!

而且你戚繼光剿滅倭寇的戰績那麼輝煌,到了北軍這邊,也沒像在南邊一樣動不動就來個全殲之類吧?可見蒙元餘孽比倭寇明顯還是強了起碼一個檔次。更不用說你戚繼光面對的可不是眼下北虜最強的土默川部!

所以在馬芳看來,宣大這邊的裝備水平提高到和戚繼光麾下南軍一個層次,是完全說得過去的。

客套話說完,能夠當面談的正事也大致談了一下,王崇古就安排酒宴了。高務實仗着年紀小,藉口旅途勞頓,躲過了這場酒,自己帶人先走了一步。

欽差行轅是王崇古安排的,就在山西行都指揮使司衙門,反正這衙門的職權早就被總督、巡撫等衙門給侵佔得七七八八,已經多少年沒啥正事可以辦了,正好空出來給欽差暫住。

不過高務實可不是真急着趕來欽差行轅休息,他是來等人的。

一杯濃茶還沒喝完,便有家丁來報,說大同鎮守太監黃孟宇求見。

高務實心裡鬆了口氣,心說孟衝這位掌印大太監自己水平雖然一般,但看人的本事倒還湊合,這位黃鎮守看似庸庸碌碌,到哪都是個特別容易被人忽視的模樣,但其實眼神不差,知道自己剛纔連酒席都不上,一定是有事情要了解,果然馬上就湊了過來,瞧他這速度,估計也是酒席上半路溜號來的。

第105章 慈寧宮的哭聲第287章 抵定南疆第108章 隱情(上)第101章 定調子第052章 辛愛議事第242章 神兵天降鐵壁關第085章 官場百態(下)第179章 “刑天”行動第180章 “寬宏大量”第051章 君臣父子第160章 會試發榜第082章 寧夏之變(下)第043章 繞開祖制第145章 原來如此(四更1W1)第207章 女真頭號忠臣第100章 蒙古局勢(下)第037章 你又是誰(4更破萬,大爆料)第022章 日講官上任啦(3更破萬)第187章 葉赫女婿第065章 派系之爭(上)第068章 隆慶託孤(五)第192章 戴罪立功(二合一)第063章 病榻交心第143章 致謝?第011章 奉駕祭陵(第4更)第141章 激戰諒山(上)第091章 粗中有細(上)第006章 留宿安肅(上)第145章 原來如此(四更1W1)第003章 這是唱哪出?第107章 國士香皂(上)第222章 麻煩大了啊第104章 高務實依賴症第040章 荊州張府第060章 張馮靠攏(上)第063章 海瑞調職(上)第070章 逐保倒張(八)第004章 朕想明白了(4更破萬)第077章 說方陣第088章 協助辦案[第四更!]第134章 萬事開頭難第067章 決戰沙城(七)第126章 俺答求封(五)第271章 步步緊扣第016章 是敵是友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第086章 提督西北軍務第057章 隆慶教子(下)第019章 高黨的底蘊!第163章 冠絕京華(下)第116章 進軍瓷器第004章 捉拿訟棍(上)第120章 私人秘書第148章 謗君案(下)第091章 居正之嘆第051章 賊酋叩首(上)第129章 回鄉之前(下)第081章 高宮保的信第124章 拜訪薊遼總督第061章 戚繼光車營第002章 歙縣逃犯(下)第121章 死有餘辜第139章 怕什麼來什麼第145章 原來如此(四更1W1)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中)第004章 朕想明白了(4更破萬)第041章 這可如何是好(4更破萬)第010章 新鄭高氏(中)第035章 添花送炭(上)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072章 姐弟相商(上)第070章 欽使來也第040章 本欽差等他來參見(3更破萬)第278章 敵疲我打第116章 戚繼光進京第040章 紓驛路疏(中)第050章 四方會談(上)第090章 宣府馬芳(上)第028章 朕倒要聽聽你的高論第042章 料人如神(上)第085章 讓麻貴跟我走第029章 郭閣老的擔心(4更破萬字)第113章 駙馬咳血第104章 高務實依賴症第107章 科學巨匠(上)第073章 無奈應對(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七)第009章 安陽之行(二)第067章 決戰沙城(三)第174章 南掌國又咋了?第211章 目標第080章 務實之請(上)第067章 茶樓聽報(上)第067章 倒高風波(九)第034章 劉顯述冤(上)第170章 他們的船有妖術!第126章 俺答求封(三)第135章 師徒再會[第4更]第136章 三員大將第048章 收個蒙古學生(3更破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