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俺答封貢(九)

木秀於林,則風必摧之。

高務實當然知道這個道理,因此他老早就有應對。

其中之一,就是讓自己這顆“木”,不要無遮無擋、孤零零地高出別人一截,而要換個位置長——比如背後靠着一座大山,被風摧之的可能性就小得多了。風能摧木,難道還能把山也給掀翻了不成?要真是那樣的颶風,那他這顆木就算沒有“秀於林”,不也照樣要被摧?

後世官場中人喜歡在辦公室放一塊石頭,名爲“靠山石”,其實就是悟通了這個道理,然後給自己找個心理安慰,高務實也是從那種地方混出來的,焉能不知?

所以,他給自己找了一塊最大的靠山石——皇帝一家。

大明的皇帝,就有這樣的神效,只要他不想你這顆“木”被摧之,就能保你無恙。反之,當他不想保你的時候……嚴嵩怎麼倒的,就是前車之鑑。

拉近和皇帝一家的關係,鞏固感情,提高羈絆感,這當然是一條出路,但這是不夠的。

真正想要皇帝能永遠保着你,還要看你這個人到底有什麼用,得讓他覺得很多事情都需要你才能辦,一旦離了你,他張屠夫就要吃帶毛豬。只有到了這個層次,你才能真正將他當做靠山。

所以這一趟邊境之行高務實必須要去,他要從俺答封貢事件中撈上一筆大功!

更何況,他去邊境這一趟,還不僅僅是撈這筆功勞讓皇帝一家看到自己的能力,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他還要針對邊軍和蒙古右翼兩方面做出針對將來走勢的提前佈局。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宣府、大同、山西三鎮和蒙古右翼將來會出現長達數十年的和平,雙方由於和平的環境和越來越密切的經貿來往,雖然使得邊境民衆迎來了“盛世”,但背後潛藏的危險也是高務實十分關注和憂心的。

這個危險,可以歸納爲八個字:刀槍入庫,馬放南山。

如果用更通俗的話來表述,那就是:隨着數十年的長期和平,雙方軍隊的作戰能力均出現了極大幅度的下滑。

從明軍方面看,此時的宣大邊軍,不敢說冠絕大明——人家戚家軍又沒解散——但因爲長期和目前大明第一大敵俺答作戰,所以也肯定當得起一句“數一數二”。

然而數十年後呢?從宣大抽調的部隊,平流寇的時候由於有諸如曹文詔、曹變蛟等名將帶領,表現還能湊合看,可是一旦拉去和後金對陣,立刻就變成了豆腐渣,名將也帶不動,這就是典型的戰鬥力下降的表現。

當年王守仁曾說,宣府、大同、薊鎮、遼東四地乃是大明安穩的根基,這四地若失,則大明必亡。那麼推而論之,這四地的軍隊,也必須是大明最強大的軍隊,否則大明危矣。

因此,俺答封貢固然是好事,但高務實還是需要提前準備,以防宣大邊軍因爲耽於逸樂而喪失進步的動力,甚至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甚至就是蒙古右翼,歷史上也因爲封貢之後過於安樂,導致了數十年後蒙古左翼林丹汗崛起,將他們一舉蕩平——別看林丹汗被後金打得滿地找牙,可他卻橫掃了當年威風凜凜的土默川等部!

長期和平導致的戰鬥力遽減,就是如此明顯。

土默川的死活,在一般大明人乃至大明朝廷眼中,或許是無關緊要的,甚至某些鼠目寸光之輩還巴不得看見他們倒黴,可是在高務實眼裡卻並非如此。

高務實眼中的蒙古,那不是外人,那是將來的自己人!他在很大程度上把蒙古人當成大明的哥薩克!

哥薩克是俄國沙皇手中的利劍,而高務實的目標,則是把蒙古人“改造”成大明手中的利劍!

蒙古人和哥薩克人有太多的相似之處,甚至哥薩克本身說不準都有蒙古人當年遺留的影子,那麼哥薩克既然可以被沙皇馴服,蒙古人爲什麼就不能被大明改造?

難固然是有難度,但並非沒有辦法。

就如同人類將狼馴化成犬或者獵犬一般,既要維持它一定的戰鬥能力,又要讓它懂得“主人不可違背”的道理。

這是很需要調教手段的,但也是一定可以辦到的。

這個辦法說細了很複雜,但是簡單概括的話也不麻煩:一手大棒,一手胡蘿蔔——不吃胡蘿蔔就換成肉。

後世某位美國總統的套路還是很好用的:溫言在口,大棒在手。

高務實現在要去邊境,就是打算去“說溫言”、而同時“備大棒”。

因此對於高拱這一問,高務實決定在一定程度上坦誠布公地回答。

只見他深吸一口氣,說道:“三伯,通貢一事只要辦成,可以想見,以眼下俺答面臨的情況,他是不會允許麾下各部肆意妄爲的,這樣一定能爲我大明爭取到不少和平時間。但是這段和平時間是十分寶貴的,我們不能隨意浪費掉,因爲俺答的年紀畢竟已經很大了,而他的長子辛愛,對我大明的態度可遠不是如俺答這樣堅持通貢。”

高務實頓了一頓,故意皺起眉頭,擺出一副憂心忡忡的模樣,道:“辛愛黃臺吉這個人……根據侄兒所得到的情報來看,恐怕是個首鼠兩端之輩,我大明此次即便與俺答談妥通貢事宜,也必須提前做好戰備,以免俺答死後,辛愛作爲繼承人推翻乃父舊政,重新威脅我大明邊疆。”

高拱笑了起來,道:“你這個想法,倒是與三伯我不謀而合了。我也有幾條想法,本來想先和太嶽商議,既然你已經提及,就先讓你聽聽也無妨。”

高務實自然洗耳恭聽,於是高拱說道:“我與你方纔的看法一致,如果俺答提出通貢,這一次無論如何要讓朝廷答應下來。然後,務必趁此大好時機,全面整頓邊備,改變北疆邊防的頹廢現狀,從而將主動權牢牢握於我手,徹底扭轉被動局面。你方纔也說,俺答年紀大了,能活多久誰也不知道,他那個長子辛愛又是個靠不住的,所以咱們有一年安寧,那就有一年的準備;如果北虜兩年不犯,那麼就有兩年的整頓功效。若能保持三五年之的和平局面,那麼自然就可以準備得更充足。也就是說,朝廷一定要藉着這數十年難得的和平局面,快速有效的加強軍備。”

高務實聽到最後“加強軍備”四個字時,眼珠忽然一動。

第094章 貴妃相召(下)第093章 口蜜腹劍(上)第088章 戊辰羣星(上)第023章 意氣高於百尺樓第082章 寧夏之變(下)第237章 閱卷與黃孟宇的拜訪第057章 財迷第120章 指點還是暗示第069章 戰略與降溫第109章 糧在湖廣第053章 最後一課(上)第113章 高戚之會(六)第100章 蒙古局勢(下)第184章 變色龍第031章 你下罪己詔吧第061章 挑唆居正(下)第119章 遠慮,近憂第127章 善後安排(4更破萬)第194章 高務實最重視的對手第010章 新鄭高氏(上)第238章 暗流第012章 母子談商(下)第145章 《取用疏》第162章 二段擊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170章 他們的船有妖術!第286章 藝高人膽大第098章 貴州總兵(下)第061章 謎底揭曉【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二章】第104章 廣西發展大計(下)第242章 神兵天降鐵壁關第047章 未雨綢繆(中)第126章 俺答求封(五)第062章 潭裡風光媚第098章 貴州總兵(上)第048章 收個蒙古學生(3更破萬)第136章 三員大將第100章 蒙古局勢(下)第191章 副總兵人選第161章 張守戎遇敵(上)第116章 陽謀!第119章 務必重視(下)第057章 帷幕拉開第109章 要麼請降,要麼等死!第098章 貴州總兵(上)第039章 靠山吃山(下)第126章 二位老帥第130章 故事第221章 抵京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中)第072章 緊急磋商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上)第286章 藝高人膽大第246章 前鋒之戰(下)第173章 將計就計(下)第086章 意外之喜第099章 夜入皇宮第074章 文華召對(下)第011章 大閱很難啊第131章 御前閣議(下)第242章 神兵天降鐵壁關第137章 我即高黨第208章 剿殺第222章 麻煩大了啊第033章 晚輩不會引起公憤吧?(4更破萬)第010章 新鄭高氏(下)第059章 絕代雙嬌(下)【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一章】第216章 天賜之寶也第042章 宗室大難題第044章 人才不少(上)第096章 馮保倒臺(一)第4更!第105章 各有所求(上)第040章 必有隱情(上)第110章 兩個倒黴蛋第113章 駙馬咳血第004章 就仰仗高修撰了(第4更)第113章 平臺召對第093章 命案發酵第039章 恰臺吉的底線第011章 靠山吃山(下)第157章 鄭鬆的決斷(4更破萬)第113章 高戚之會(二)第058章 故友劉馨,敬上第056章 棘手第120章 己卯鄉試(上)第126章 你困了,睡吧第149章 建設遼南(中)第120章 架子就是這麼大第029章 風箱裡的老鼠第071章 馮保掌印第072章 磨刀霍霍向安南第091章 居正之嘆第128章 務實制義(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九)第146章 狂瀾巨浪第249章 二虎競食?第191章 副總兵人選第093章 改革鹽務的契機第113章 高戚之會(五)第250章 誰是虎,誰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