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太子出閣(上)

一應繁瑣的禮儀走完,饒是高務實早有準備,大清早在來皇宮的路上就在馬車裡吃了幾個焦圈,也感覺自己餓得前胸貼後背,站在朱翊鈞的身邊,眼睛裡都快要冒綠光了。

他悄悄打量了一下不遠處的沙漏,發現已經到了巳時三刻,心知今天餓肚子只怕沒跑——這個點不肯定補餐,只能強熬到午飯了。

想着想着,肚子裡就“咕咕”一叫。

此時皇帝因爲“程序”走完早就走了,其他人因爲“君臣分際”之故,離得比較遠,也沒人聽見,只有朱翊鈞一下子就聽見了。

高務實有些尷尬,卻見朱翊鈞略微偏了偏身子,頭部端正不動,聲音卻傳了過來,居然有些幸災樂禍:“哈,早上沒吃飽吧?幸好我有大伴提醒,來之前先吃了一籠蒸餃,還喝了一碗小米粥。”

高務實瞥了一眼杵在不遠處的馮保,暗道:這還沒開始上課呢,咱們就算是提前較量上了?

不過嘴上卻小聲道:“殿下好福氣。”也是頭部保持不動,甚至連嘴皮子都儘量開合得極小,以免被人發現。

好在別人也不大敢有事無事直視太子,因此一切如常。

朱翊鈞又道:“你也別擔心,再忍一忍,今天只講一點《三字經》,我早就會背了,到時候早點背完就能給先生們賜食,你也有一份。”

“哦。”

高務實一時沒明白過來,什麼叫“你也有一份”?我來給你做伴讀,難道到飯點了連吃的都沒有不成?

誰知朱翊鈞又說道:“你‘哦’什麼‘哦’,要不是父皇昨日特意問起,你今箇中午可就得餓肚子了——宮裡可沒有這條規矩的!”

高務實吃了一驚,這才知道大明朝宮裡規矩的厲害,自己這個太子伴讀是特旨新設的,對應的一切制度等於都沒有自己的份,連帶着這一頓午飯都沒了着落,要不是隆慶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問了一句,這一頓餓可就捱得狠了。

當下連忙道:“請太子殿下轉告陛下,陛下如此關愛,微臣不勝惶恐,下次若有機會面聖,微臣一定親自謝過。”

朱翊鈞這才滿意,說道:“好說,好說。”

高務實見朱翊鈞果然還是正常的孩童心性,故意問道:“不過殿下,明日微臣是不是就得回家吃午飯了?”

“不用,父皇已經交待了,你高侍讀今後都是和先生們一同賜食——就撤了酒而已,其他都一樣。”

“臣謝過陛下,謝過殿下。”高務實心道:一同賜食好啊,一同賜食我就跟這幾位先生有了私下交流的機會呀。

果然今日上午的課程比較簡單,背了幾頁三字經就算完事,而三字經其實朱翊鈞早就背過了,因此沒花多久便已搞定。今日的授課先生陳經邦很是稱讚了幾句太子殿下聰慧機敏之類的話,然後便放了課。

不過高務實與陳經邦並沒有進行什麼私下交流——今日是太子首次上課,各種儀式擺得太全,兩個人吃飯的時候,身邊伺候的宦官足足有十幾人,那還交流個甚?師生二人只能上演了一出君子戲:“食不語”。

吃完午飯,下午是朱翊鈞的特殊課程,在馮保和高務實的陪同下,看一篇朝廷疏文,以及內閣的票擬。

這個課程是高拱在高務實的建議下設立的,從前未曾有過。高務實給出的理由是讓太子殿下提早知曉一些政務上的事宜,因爲僅限一篇,也不影響課業,而久而久之下來,太子殿下可以將“所學驗證所見”,大有裨益。

高拱覺得不錯,便採納了他的這條建議。

但實際上,高務實說的這個理由明顯只是明面上的官話,他真正想要的,是通過這個手段,使朱翊鈞有參與瞭解一部分政務的機會——朱翊鈞雖然理論上只能“學習”,並不能參與其中,但太子終歸是太子,朱翊鈞在看的同時,高務實因爲也要陪在身邊,就有機會與他“討論”。

可想而知,這種討論,高務實可以用以對朱翊鈞施加影響,一來時悄然灌輸一些不甚明顯的改革思維,二來在關鍵時刻可以引得太子對某些事務發表看法——這個看法在高務實的引導下,很可能出現明顯偏向高務實所希望的方向。

未成年太子的個人意見,理論上當然毫無意義,但實際上嘛……就不好說了,沒準有時候就有了奇效呢?

而今日太子要讀的疏文,乃是一道彈劾與內閣的票擬批覆。

這道彈劾乃是南京吏科給事中王禎所上,彈劾的對象是魏國公徐鵬舉、誠意伯劉世延、南京國子監祭酒姜寶和南京刑部尚書孫植四人。

奏章中說,徐鵬舉以其妾鄭氏請封夫人,棄長立幼,並送入南京國子監。劉世延意圖幼子之富,期結姻親,密請監中駁查,並以金銀珠寶行賄姜寶,行文駁查,挑起二子之爭,釀成家禍。而孫植受徐鵬舉重賄,爲鄭氏請封夫人。

這位南京吏科給事中王禎請求將四人罷斥。

吏部的答覆是:鄭氏誥命已奉欽命追奪。孫植、姜寶受賄難以遙度,令回籍聽勘,移諮南京都察院查勘具奏,另行議處。

吏部的答覆本身就是高拱的意思,所以內閣這邊就只是走了個順水流程,表示同意吏部的處置。司禮監代皇帝做出的批紅就更簡單了,只有區區三個字:“準閣議”。也就是批准內閣的票擬。

朱翊鈞看罷,皺着眉頭道:“此事歸根結底是由這個徐鵬舉引起的,劉世延更是受賄亂政,怎麼最後只罰了姜寶和孫植?”

馮保在一邊小聲道:“小爺,徐鵬舉與劉世延,均是開國功臣之後,世襲爵位,留守南京,乃是與國同休之家,爲此責罰過度,多少有失朝廷顏面。”

高務實則沒說話。

朱翊鈞卻很不忿,道:“我知道他們是功臣之後,可是功臣之後更應該堅守法度,怎能如此肆意妄爲?難道不懲罰他們,就不失朝廷顏面了嗎?”他轉過頭,望向高務實,問道:“高侍讀,你來說說,這兩個人該不該罰?”

第085章 官場百態(上)第086章 提督西北軍務第125章 可戰方和(八)第099章 莫與爲敵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下)第四更第001章 封賞爭議第093章 口蜜腹劍(上)第030章 勇父悍子(上)第110章 背後的刀第071章 馮保掌印第042章 料人如神(上)第290章 蒲州急報第093章 博碩克圖的野望第148章 謗君案(下)第023章 真“萬曆時代”來臨第076章 “驕傲的孔雀”第055章 碧湘樓閣(上)第007章 張氏例錢(下)第038章 盛名之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四)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041章 太子賜賞第104章 復寧夏(下)第031章 你下罪己詔吧第162章 廷爭狀元第028章 朕倒要聽聽你的高論第122章 蒙疆風雲(九)第047章 地方也有黨爭第147章 天亡我莫氏啊第027章 鉅富之家(上)第067章 倒高風波(三)第094章 經濟控制(上)第267章 你喜歡嗎?第064章 曹淦歸來(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四)第126章 封爵換升官?第162章 廷爭狀元第009章 安陽之行(五)第023章 連中三元(下)第118章 太子出閣(上)第067章 小姑娘,好忽悠第005章 好好做,不要怕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三)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下)第131章 謝公氣度[第4更]第130章 立威第098章 權如內相第275章 勃固會戰(上)第141章 誰的雷霆第082章 上任之前(上)第043章 高陌薦才(上)第067章 倒高風波(一)第097章 再會劉顯(上)第011章 材料價格(上)第089章 一支穿雲箭第129章 滇緬局勢第030章 勇父悍子(上)第046章 脫脫願爲欽使驅馳第184章 背鍋俠(二合一)第018章 誰是王法?第205章 政策第018章 誰是王法?第167章 定策(二合一)第108章 寧夏告定第122章 蒙疆風雲(二)第035章 添花送炭(上)第149章 建設遼南(中)第129章 複雜第084章 降三世明王?第217章 “皇爺急召”第106章 鄭王使者第020章 世界局勢第101章 定調子第067章 決戰沙城(三)第105章 各有所求(上)第186章 捷報背後第195章 誰在未雨綢繆第153章 太順利了!(4更破萬)第147章 斷然不信第089章 暗殺高務實(4更破萬)第067章 決戰沙城(五)第119章 又是一年第009章 安陽之行(一)第013章 大明癥結所在第123章 準備回京(下)第011章 奉駕祭陵(第4更)第042章 滿堂影帝第119章 又是一年第227章 舊黨爭,新疑雲第060章 不勞而獲第095章 破虜(下)第104章 權貴子弟(下)第097章 再會劉顯(下)第105章 京師大局第027章 朱翊鈞的“足疾”第051章 參將牽馬第011章 靠山吃山(下)第003章 隆慶天子(上)第020章 大閱之討價還價第284章 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