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0章 宣府馬芳(上)

嘚嘚,嘚嘚……七八名身着紅色戰襖的邊軍騎兵不顧初春的絲絲寒雨策馬而來,到了總兵衙門門前,老遠就將腰牌一拋,扔給門口的兵丁,大聲道:“宣府總兵鎮標中營夜不收回鎮覆命!”

門口衛兵接過腰牌的同時,這幾人早已齊刷刷翻身下馬,動作嫺熟得絲毫不像漢兒——好吧,他們的確不是漢兒,而是正宗的蒙古人,只是早已歸化,在馬芳軍中都幹了快十年了。

這情況在一些不瞭解明朝歷史的後人看來或許顯得很是荒唐,但在當時來說卻是很平常的現象。更何況,馬芳領兵一貫很有蒙古人的風範,甚至在很多時候表現得“比蒙古人還像蒙古人”。

馬芳的履歷說起來那真是滿滿的正能量:他出生農家,十歲被韃靼人掠去當奴隸,在草原摸爬滾打了十年。二十歲時,馬芳隻身一人逃回中原,投到大同總兵周尚文麾下參軍,後從一名小隊長成長爲蒙古剋星。

對比嘉、隆、萬年間另外兩位將領,李成樑的威望與戰功雖然也是打出來的,但多多少少有些華而不實,乃是所謂“養賊邀功”而來;戚繼光固然戰無不勝,但其最根本也最卓越的能力在於軍隊的建設於操訓,從戚家軍與後期的長城戰法和火器使用來看,這絕對是一支準近代化的隊伍,換句話說,別人家的兵換了大帥可能就不能打了,而戚家軍則不然,誰帶着都好使。

而馬芳卻是獨樹一幟,他憑藉年少時對蒙古人習性的瞭解,在大部分明軍面對蒙古騎兵只能選擇防守的情況下,常常主動出擊,“先敵打擊”。從宣府到大同,從大同到懷柔,經常動不動就玩個上千裡穿插包抄的活兒,儼然是窮苦版的霍去病。

當時大明各邊各鎮,既有漢兒流落蒙古,也有蒙古健兒流落漢地——算起來,反倒是蒙古人來漢地謀生的要更多一些。

然而漢人去蒙古,多半是去做些墾荒、築城、修路鋪橋之類的工作,而蒙古人來漢地,能做的工作就更小,十有八九都會直接去參軍——他們除了善騎能打,其他方面的才能在大明這邊實在乏善可陳。

後世有些歷史研究者認爲,大明後期真正能戰的邊軍主力,其實早已不是漢人,而是所謂“蒙古僱傭兵”——因爲北邊將帥們的家丁中就以這些人爲主。

這話雖然有失偏頗,但也能從一個側面反映當時蒙古健兒在大明軍隊中所佔比例之高,所貢獻的力量之大。

高務實之所以堅持認爲蒙古問題“幾乎”不用靠打仗就可以擺平,北邊各鎮的這種情形也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漢人有句話叫“皇帝不差餓兵”,這個道理在蒙古也同樣管用——不是說你黃金家族的後人喊一嗓子,我就要自備乾糧、千里迢迢趕來爲你賣命的。因爲反正都是賣命,就算我除了賣命其他啥也不會,至少我可以選擇把這條命賣給出價最高的那個人。

大明邊軍雖然窮,但剋扣那些不能打仗的衛所並軍餉來收買、供養起一支聽話、能打、夾雜了不少蒙古人的部隊,卻也不是什麼難事。

那守門士兵快速查驗了一下腰牌,連忙揮手示意讓開大門,順手客客氣氣地將腰牌遞還過去。

本來幾名夜不收打算直接去白虎堂,誰料旁邊內書房那邊傳來一聲:“別亂竄了,老夫在這邊,你們幾個小崽子過來。”

被稱作“小崽子”的幾名蒙古健兒出身的夜不收不怒反喜,臉上都露出得意的笑容來——不是他們有受虐傾向,而是他們知道自家大帥的習慣,大帥只有對軍中晚輩中的佼佼者,纔會將之喚作“小崽子”。

這是暱稱,而不是怒罵。

幾名夜不收上前見過自家大帥,馬芳雖然心中焦急,面上卻仍是一副大大咧咧的模樣,笑罵道:“怎麼着,帶着老子給的錢去了趟京師,今兒回來都他媽遲了一個時辰!是不是去那花街柳巷,一個個爽得都走不動路、騎不穩馬了?”

衆人鬨笑,領頭的那夜不收也笑着回答:“哪能啊大帥,小的們知道分寸,花街柳巷能去當然是要去的,可要是玩到騎不穩馬,不用您老發話,咱們自個把腦袋擰下來給大帥當夜壺!咱們馬家軍什麼規矩,弟兄們誰還不清楚?”

馬家軍的規矩就是:你能打仗,別的小毛病老子可以忍一忍,你他媽要是打仗縮了卵Z,老子就乾脆割了這副卵Z送你們進宮侍候萬歲爺爺去。

這……很土匪,但很管用。

如果有人認爲馬芳這副脾性實在是作死範十足,這般爲官遲早出事,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因爲馬芳是典型的粗中有細。

論爲官,馬芳有時候看起來的確是一個“很不上路子”的人。宣大總兵仇鸞在任時,雖打仗草包,摟錢卻精明,山西當地將官每逢過年都要按慣例送禮,美其名曰“冬禮”。而馬芳非但不參與,更常藉口“過年加班”遠避之。後來仇鸞獲罪,朝廷“秋後算賬”,馬芳成了山西當地軍官裡少有的“清白人”。

繼任仇鸞的宣大總督楊順更是混賬,每逢蒙古騎兵侵擾時,他只會閉關求太平,只在敵人退走後才假摸三刀的出來追一氣。更讓人髮指的則是,他竟命部下時常屠戮逃難的漢族百姓,割頭後剃髮冒充蒙古兵以充邊功。對此禽獸行爲,馬芳憤然抵制,嚴令屬下“敢有隨之殺良冒功者立斬”。

因他“不上路子”,仇鸞在時,曾奪他奇襲俺答之功;楊順在時,也曾害他因“坐連戰敗”而罰俸。

雖然“小鞋”被穿了不少,但看似“不上路子”的馬芳,其實是個官場上“很上路子”的人,坎坷的軍旅生涯不但造就了他沙場上錚錚的鐵骨,更成就了他生活中乖巧的性情。

不“孝敬”仇鸞,因他深知仇鸞“性桀驁貪暴,勢難長久也”;抵制楊順“殺良”,更因他明白此舉“必招怨怒,從之亦難免罪”。

事實上都御史方逢時,幾任兵部尚書王邦瑞、趙錦等皆於他交好,近來擔任宣大總督的文臣名將王崇古更將馬芳“引以爲知交”。

馬芳每鎮守一地,除悉心練兵防禦外,更留心蒐集當地珍奇土特產,用以饋贈各位“上級領導”,苦心總算有回報,馬芳此後選將練兵,整飭軍備,從經費到武器都皆得各位大佬的支持,每次都“精兵良械優給之”。昔年嚴嵩的大公子嚴世蕃同樣對馬芳看得極準,曾告誡楊順道:“(馬芳)雖表面憨魯,實心細如髮,更兼胸懷韜略,不可引之爲仇也。”

此時馬芳見了幾個夜不收對自己的態度,心裡知道這幾句無傷大雅的葷話又將自己和他們之間的距離拉近了不少,這才問道:“好了,閒話少敘,老夫讓你們進京瞭解朝廷近來的動向,尤其是高閣老那邊的情況,你們可有打探到什麼?”

那夜不收頭子收斂了笑容,但回答的話卻讓馬芳一臉錯愕,因爲他說:“朝廷倒是沒有什麼特別值得一提的大事發生,但說到高閣老……有件事不知道算不算事關高閣老——他的侄兒被選中成了太子伴讀——這還是昨兒發生的事。”

第145章 一定轉達,一定轉達第137章 我即高黨第113章 高戚之會(四)第209章 加銜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九)第063章 病榻交心第146章 閣老相商(上)第004章 京營第013章 籠絡陳矩(上)第059章 惟利不破(下)第051章 議定出兵第107章 國士香皂(上)第141章 誰的雷霆第014章 務實讀書(下)第108章 且慢動手!第059章 絕代雙嬌(下)【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一章】第113章 平臺召對第159章 會元之爭(下)第135章 蟻穴第060章 張馮靠攏(下)第122章 特來求死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五)第009章 安陽之行(三)第055章 強,不等於無敵第002章 王者歸來(上)第104章 再別京師第054章 明修棧道(上)第068章 隆慶託孤(五)第002章 王者歸來(下)第161章 殿試金榜(下)第122章 相府夜會(上)第129章 複雜第068章 隆慶託孤(一)第141章 激戰諒山(下)4更1W1第167章 十萬雄師過馬江第070章 逐保倒張(六)第057章 支持(4更)第152章 三請高司徒第062章 猶豫難決(下)第049章 三寸之舌(上)第009章 原料來源(下)第105章 第一把火第083章 三邊震動第168章 戰象VS大炮第143章 新鄭新政(中)第185章 女真人的乾爹第096章 馮保倒臺(三)第032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下)第239章 麻城劉,松江徐第138章 深宮私語第166章 艦隊大勝!第156章 侯小哥兒第114章 新的時代第105章 各有所求(下)第078章 丹砂之瞳第041章 議編衛隊(上)第048章 叛軍舊事(下)第131章 戰爭窗口期第075章 各家子弟(上)第069章 戰略與降溫第067章 茶樓聽報(上)第105章 各有所求(上)第128章 務實制義(上)第082章 寧夏之變(上)第032章 少年劉綎(上)第065章 承意詳處第107章 罷了,皇帝宸斷吧第158章 借勢用勢第067章 倒高風波(三)第046章 冰底潛流(中)第081章 我的“浩然之氣”(4更破萬)第232章 大司馬之請第042章 宗室大難題第144章 這是在針對誰?第040章 瞭解第288章 緬甸跌倒,大明吃飽第143章 致謝?第162章 廷爭狀元第056章 漠南之戰(一)第200章 施比受更有福(4更破萬)第067章 倒高風波(七)第123章 準備回京(上)第053章 布日哈圖之策(2更破萬)第043章 繞開祖制第146章 陛下,出大事了!第103章 高文正公(上)第018章 誰是王法?第010章 朕這主意絕了啊第119章 又是一年第032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下)第050章 四方會談(中)第015章 新鄭鐵廠(下)第005章 務實獻策(上)第164章 艦隊接戰第005章 禁衛軍!第089章 一支穿雲箭第104章 權貴子弟(上)第020章 大閱之討價還價第041章 脫脫恭請聖安第093章 口蜜腹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