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章 張氏例錢(下)

至於張四維之所以有這番話,主要是因爲高務實此前留在新鄭上族學,高務實的母親不甚放心,就一直留在新鄭就近看護而未隨高揀去鳳陽,眼下高務實隨高拱來京,則其母在新鄭暫時就沒有什麼格外重要的“正事”了,因此張四維有此一說。

高務實點頭道:“此事小甥會去信向父親說起,想必父親不會反對。”

張四維滿意地點點頭,高務實便以半個主人身份請張四維進去談,兩人按禮數分別坐好——高務實堅持坐下首,張四維也沒有堅持要他坐主人位,畢竟輩分、身份明擺着的。

高拱府上下人不多,但畢竟宰相家丁,眼色自然不會差,該上茶的時間掌握極好,掐準時間奉上兩杯香茗,兩人畢竟甥舅之親,無須講究太多,況且張四維方纔與高拱一番交談,也的確有些口渴,便先喝了兩口,纔開口問道:“有件事情,不知務實你聽過沒有,是關於你的。”

高務實微微一怔:“關於我?”

“是。”張四維慢慢收起笑容,正色道:“我此前某日爲聖上開講經筵,閒暇時,聖上……嗯,聖上誇你年少有識,問我這個做舅舅的對你有多少了解。”

“啊?”高務實心中一怔,暗道:莫非朱翊鈞這小太子心裡存不住話,這麼早就對皇帝說了之前那檔子事?這……可有些早了啊。

張四維目光炯炯,看着高務實:“那日你抵京之後隨中玄公直入宮禁,聽聞曾與太子一談?”

高務實心中一動,面上卻老老實實地回答:“是。”他不知道張四維知道多少,所以打算看看張四維的反應再作計較。

豈料張四維竟然有些擔憂,忙叮囑道:“你在高氏族學已經開蒙且讀了幾年書,又曾有中玄公親自指點,學問見識在同齡人中當屬難得,而太子因爲一些原因,至今尚未進學……所以,你可不要在太子面前有恃才狂放之舉。須知太子雖幼,是君;我等雖能,是臣。這番道理你可明白?”

“是,甥兒明白。”高務實一聽這話,就知道張四維並不清楚那日自己和朱翊鈞之間的交談究竟涉及什麼,於是道:“太子與甥兒年紀相仿,大多隻是說些玩耍的事……不過太子偶爾提了一句,似乎是對於科道的某些做法有些不喜。”

張四維目光一凝:“哦?太子……”他似乎察覺到直接問太子說了什麼,有些不符合身份,不由止住。

當然,高務實這點眼色還是有的,立刻跟了一句:“太子其實也只是說,科道中某些人對於聖上的要求過於苛責了一些。”

“嗯……”張四維沒有立刻回話,反倒仔細思索了一會兒,才問:“你怎麼說?”

高務實心道:“就知道你要問啦!”

當下一副老老實實地樣子,回答道:“甥兒說,他們若是自己做得極好,繼而希望聖上也能做得更好,那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張四維臉色微變,稍帶責備地道:“幸虧了你年紀小,要不然……唉,若有下次,這種事你就不要發表什麼議論了。”

“哦。”高務實做出一副有些喪氣的模樣,低下腦袋。張四維自然是看不出他嘴角露出的一抹暗笑。

“務實,大舅並不是說你的話本身有什麼大錯,而是想告訴你:太子的身份是很敏感的,而你的身份其實也未嘗不敏感。雖然你們年歲都很小,但是在別人看來,你們‘不經意’間說出來的某些話,很有可能是代表着聖上或者高閣老的意思,那就非常容易引人遐思了!甚至難保某些私心作祟之輩對你們的話加以利用……如此豈非給聖上、給高閣老招惹了不必要的麻煩?務實,大舅這麼說,你該明白大舅的意思吧?”

高務實點點頭,道:“雖然今後應該沒有什麼機會跟一些外人談論這些事,不過大舅的意思小甥明白,我會謹言慎行的。”

張四維這才露出笑容:“好,你能明白這個道理,做舅舅的也就放心了。”然後頓了一頓,笑容更盛了一些:“務實,你此前雖然是在高氏族學開蒙讀書,不過你身上也流着張家的血,按照張氏族規,凡是進學的親族晚輩,每個月都會有一份例錢,你的那份也是一直有記錄在賬的……哦對了,這個例錢是從你在高氏族學開蒙之時就開始算起的。”

他說到這裡,見高務實有些發愣,不由打趣道:“怎麼,沒想到麼?難道你孃親沒有跟你提過張家這個規矩?”

高務實微微搖頭:“孃親倒是真沒說過。”

這下倒是輪到張四維有些詫異了:“家裡的錢財賈務我早些年就全交給了你三舅打理,他與我通信的時候還曾特意提過此事,只不過此前你在新鄭……你三舅本打算通過你孃親轉交給你,但你孃親說你當時無需用錢,不如就由張家暫存,所以一直未曾發下——我卻不知你孃親沒有把事情告訴你?嗯,或許她是不想你分心旁騖吧。”說到這裡,他又笑起來:“不過,這次倒是方便了,你隨高閣老來了京師,與我近在咫尺,我得到消息就去信問了一下,截止到本月,你的勸學例錢已經累計到九百七十五兩銀子了。”

高務實這下倒是真正大吃了一驚——無他,只因爲接近千兩白銀,在這個時代足以稱得上一筆鉅款!

隨便舉個例子:此時的一斤麪粉,價值纔不過0.01兩白銀。

而且,明朝的這個斤不是現在500克的斤,而是明代594.6克的一斤。

也就是說,一兩銀子能夠買到接近60000克麪粉,也就是60公斤……換句話說,這筆存在一起的例錢,已經可以買到58500公斤麪粉,也就是將近六十噸,而這價格還是按照京師的糧價計算,明顯是偏貴的。

如果是購買肉食或者乾脆就說牲畜,此時一頭牛的價格大約是六兩到八兩銀子(分大小、年口等),而一口豬(分大中小)平均只要1.5兩。

如果還要比較,那可以比較一下人工,人工便宜到什麼程度呢?京城裡頭一個技術過關的正式工匠,辛辛苦苦幹三個月,收入大概五到六兩銀子,一個月也就是二兩左右罷了。

而高拱作爲從一品高官,其理論上的月奉也不過是大米“七十二石”,大概是8000公斤出頭。如今京師一石米的價格連一兩銀子都不到,堂堂從一品太子太師的正俸不過六十餘兩。當然,高拱身兼多職,並非只有一個太子太師這種榮譽職務的俸祿,但那是兩說了。

所以不論橫看豎看,這近千兩銀子對於高務實而言都無疑是一筆鉅款。

第268章 揭謎(上)第103章 高文正公(上)第040章 紓驛路疏(下)第067章 倒高風波(四)第050章 四方會談(上)第020章 暢論鹽鐵(下)第099章 莫與爲敵第094章 經濟控制(上)第033章 我三伯在蒙古成佛了?第079章 瑤蠱異術第291章 內閣調整計劃第096章 地雷陣第153章 太順利了!(4更破萬)第005章 好好做,不要怕第052章 邊市秘聞(上)第068章 輿論造勢(下)第271章 步步緊扣第208章 剿殺第111章 開平之行(上)第047章 愚兄恭候多時了第041章 議編衛隊(上)第113章 高戚之會(六)第093章 口蜜腹劍(上)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六)第050章 四方會談(中)第145章 一定轉達,一定轉達第010章 新鄭高氏(中)第125章 重陽大會(上)第003章 徽州異相(下)第111章 交接第229章 指點第031章 務實被擄(下)第010章 優劣利弊(上)第073章 厚道人第069章 辛愛成擒!第160章 會試發榜第207章 女真頭號忠臣第126章 你困了,睡吧第002章 歙縣逃犯(上)第107章 國士香皂(上)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202章 婚事的背後第035章 根源何在第123章 俺答封貢(六)第065章 派系之爭(上)第103章 高文正公(上)第067章 倒高風波(一)第065章 承意詳處第044章 人才不少(下)第007章 張氏例錢(下)第209章 加銜第057章 隆慶教子(上)第013章 五伯高才(下)第004章 捉拿訟棍(上)第257章 後續第065章 多管齊下高務實第082章 寧夏之變(中)第157章 圖們之軍師第150章 我是來援助安南的?第084章 西暖閣中(補)第069章 戰略與降溫第014章 務實讀書(上)第145章 《取用疏》第060章 異變突生第152章 三請高司徒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五)第017章 利益捆綁第064章 曹淦歸來(上)第168章 戰象VS大炮第002章 誰說服誰第040章 瞭解第143章 海商都不簡單啊第135章 蟻穴第067章 倒高風波(三)第047章 未雨綢繆(下)第113章 高戚之會(六)第209章 陰謀家開動頭腦第059章 索命之人第051章 君臣父子第120章 指點還是暗示第153章 太順利了!(4更破萬)第254章 將軍神威第066章 我保他必有美諡第087章 翰林清貴(下)第151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138章 果然不出朕所料第058章 互爲倚仗(上)第107章 國士香皂(下)第015章 伴讀之邀(下)第040章 紓驛路疏(中)第106章 春遊踏青(上)第190章 京華十六條第119章 又是一年第152章 認賊作父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上)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中)第231章 會館夜話第092章 各有所謀第036章 臨行前的準備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