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憑什麼啊?

“收回土司主政地方之權。”

這句話在高務實聽來不啻於一聲驚雷。這驚雷倘若是從高務勤或者高孟男口中說出來,高務實倒還不會覺得奇怪,但從黃芷汀口中說出來,這就真讓他覺得有些震驚了。

震驚過後,則是感動。

南疆的土司是從廣西遷移而去的,前前後後大致將五花八門的廣西土司遷走了三分之二,這其中佔據主體部分的則是岑黃兩家。

岑氏方面由於當初所“分封”的領地並不靠海,後續又一直窩在安南東北部,在岑凌的領導下主要負責安南國內的“維穩”工作,因此勢力擴張並不明顯。

黃氏則大有不同,由於黃芷汀嫁給高務實這層關係,高務實多次調用黃氏狼兵,黃氏狼兵也在數次戰爭中立下殊功。雖說從兵源調用上來看,高務實更多的是調用的黃芷汀本人所屬的嫡系狼兵,但多多少少也會用到其餘各支的兵力。

如此一來,這些功勞最終也會被分攤到黃氏各分支頭上,既給了他們傲視當地的本錢,也讓他們潛意識中認爲自己這一家族非同尋常,甚至可能自認爲“後族”。

歷史上真正稱得上是後族的,算來算去可能只有遼國的蕭氏後族,而就高務實所暗中接到的黑頂一系列密報來看,如今黃氏內部之中有很多可能正是希望黃氏成爲南疆的“後族”。

這當然很可笑,但高務實不能不重視這種思想傾向。

事實上,黃氏內部出現這種思想的源頭,高務實自己清楚,或許還有他自己一部分原因。譬如說他從來沒有露出過要納妾的意思,雖然這和黃家人所理解的原因根本不相關,但的確在某種層面加劇了這種思想的泛濫。

正如劉馨此前所言,京華在南疆的地位就如同皇帝,不管是什麼安南都統使也好,暹羅國王、南掌國王、勃固國王等也罷,事實上都是被京華牢牢控制在手的——國家軍隊的主力都在京華手中,他們說話的權威性何在?

那麼照此看來,作爲京華唯一主人的高務實,自然就是整個南疆的“皇帝”,哪怕他從來沒有表露過半分這樣的意思,但也不可能阻止下面的人有這樣的想法。

劉守有當初在朱翊鈞面前告狀,固然是他別有用意,但他的核心思想其實並沒有錯——高務實真的就是南疆的無冕之王。在南疆各國各地想做任何事,只要是與高務實的命令相沖突的,一定辦不成,而反之亦然。

在這種局面之下,高務實本來就沒有在大婚之前納過妾,婚後過去這麼長時間,也絲毫沒有納妾之意。這就難免讓黃家之人產生一種錯覺,認爲高務實要麼是愛極了黃芷汀,不肯分出任何一點寵愛給旁人;要麼就是京華對黃氏狼兵的依賴性太強,不肯有任何可能動搖黃氏狼兵對他親近的舉動。

當然,也可能二者皆有。

既然有了這種想法,黃氏內部將黃家看做“後族”的思想就不足爲怪了。

高務實之所以覺得這種思想本身很可笑,則是因爲黃家人可能搞錯了遼國“後族”的來歷,他們以爲蕭氏和他們黃家的情況一樣。

前世早年高務實讀史,也曾有過一個疑惑,即爲何遼國的皇后似乎全都姓蕭呢?

的確,在遼國從建國到滅亡的二百一十年間,除了遼世宗的皇后是從後唐搶來的漢人宮女姓甄之外,其餘的十八位皇后都姓蕭。可這究竟是這麼回事呢?真有這麼一家子人永遠和遼國皇帝成親,並且總能確保成爲皇后?

首先要說明的是,契丹部族原本是沒有姓氏的,這一習俗一直持續了數百年,直到耶律阿保機時期才發生來了改變。據《契丹國志·部族志》記載:“契丹部族,本無姓氏。惟各以所居地名呼之。婚嫁不居地裡。至耶律阿保機變家爲國之後……仍以所居之地名曰‘世裡’著姓。‘世裡’者,上京東二百里地名也。”

該段記載中的上京,是後世的內蒙古巴林左旗,而這個“世裡”的漢譯就是“耶律”,阿保機在自己名字的前面加上了“耶律”二字,從此“耶律”也就成了契丹皇族的姓氏。

那麼遼國皇后的“蕭”姓是否也是這麼來的呢?答案是否定的,“蕭”這個姓氏其實是由遼太宗冊封之後纔出現的,這一點在《遼史·后妃傳》中也有着明確的記載:“太祖稱帝,尊祖母曰太皇太后,母曰皇太后,嬪曰皇后……後族唯乙室、撥里氏,而世任其國事。太祖慕漢高皇帝,故耶律兼稱劉氏,以乙室、撥里氏比蕭相國,遂爲蕭氏。”

這段記載有兩個非常重要的信息,一是遼國皇后都是出自乙室和撥裡二氏;二是解釋了遼國皇后之所以姓蕭的原因。

原來,是耶律阿保機自比漢高祖劉邦,因此除了“耶律”這一姓氏之外,遼國皇族還有一個姓氏:劉。

同時,耶律阿保機認爲皇后的重要性猶如西漢之相國蕭何,故此將乙室和撥裡這兩個後族都賜姓爲“蕭”。

或許以上的解釋會讓人產生另外的兩個疑問:一是耶律阿保機的妻子述律平皇后爲何沒有被賜姓“蕭”;第二是爲何遼世宗的皇后會是漢人?這裡可以來做一個簡單的解釋。

首先是關於述律平未被賜姓的原因,解釋有兩個:其一是上面提到的賜姓制度出自遼太宗,故此《遼史》作者並未進行改動。

其二是儘管述律平的姓氏沒有進行修改,而此後作者在談及述律平後人時又將其姓氏改爲了“蕭”,例如在《遼史·后妃傳》中就有“太宗靖安皇后蕭氏,小字溫,淳欽皇后弟室魯之女”之說,這說明很可能在遼太宗時期已將述律平的家族賜姓爲“蕭”,只是他們作爲後人,不好回頭給述律平也把姓改了。

第二個問題是遼世宗爲何會冊封漢人爲皇后的問題。這個問題其實在《契丹國志·族姓原始》中是有直接解釋的:“王族惟與後族通婚,更不限以尊卑,其王族、後族二部落之家。若不奉北主之命,皆不得與諸部族之人通婚。或諸族彼此相婚嫁,不拘此限。”

這也就意味着,遼國的婚姻制度中對於契丹人與其他民族的婚姻並不限制,故此遼世宗得以冊封漢人甄氏爲後——不過這畢竟只是一次孤例,不足以動搖“蕭氏後族”的地位。

黃氏狼兵雖強,但族中讀書之人卻並不甚多,更談不上有什麼家傳的學風,這從當初高務實初識黃芷汀的時候,黃芷汀經常連一些著名詩詞都只是“有所耳聞”就看得出來。因此黃家人對“蕭氏後族”的理解有些望文生義的偏差,也是可以理解的。

事實上,應該說遼國的“後族”蕭氏本就是一分爲二的,分作乙室和撥裡兩家,這兩家從部落制度時代起就一直是耶律氏的左膀右臂,因此“強強聯合”,形成了事實上的“一王二後,三家聯盟帝國”——遼國。

那麼,遼國高層的這一局面和此時的南疆真的是一樣的嗎?顯然不是。

做一個最簡單的假設:遼國當年如果“一王”和“二後”發生分裂,遼國會如何?答案是遼國可能就得分裂。至少也會出現大規模內亂,極有可能導致統治力崩潰,國家滅亡。

那麼回過頭來看南疆,如果京華和黃氏割裂開來會如何?

不會如何!

京華在南疆本身就擁有壓倒性的實力優勢,即便黃氏舉族造反,京華也完全有能力全方位碾壓、碾平!

更何況黃氏內部經過黃芷汀出嫁,已經搞過一次“分家”,黃芷汀本人幾乎不可能站在黃氏一邊。如此一來,京華對黃氏的碾壓級優勢還要繼續放大。

這種情況之下,黃氏居然會認爲他們家族已經比得上遼國後族蕭氏,這真是讓高務實無言以對。也許,這就是無知者無畏吧。

別說一個黃氏,就算他們照着遼國的局面來經營,把岑氏也拉攏到一塊,岑黃兩家合併爲一家,事實上也達不到遼國後族在“國家”中的實力和地位。

爲何?因爲京華在南疆的實力,遠勝於耶律氏在遼國的實力——遼國本身是由部落聯盟制發展而來的,而部落聯盟制國家最大的特點,就是其國家領袖相當於是“衆王之王”,也就是所有部落中最強大的一支之首領。

南疆的局面又怎會是這樣?南疆是京華“獨王”啊!是其他勢力哪怕加在一塊兒反對京華,也只能被京華吊起來打的局面啊!

就這,你還指望做“後族”?

雖說高務實現在早已不做什麼“先進皿煮制度”的春秋大夢了,但他也不至於猛開歷史的倒車,反而去搞個部落聯盟制度出來玩吧?真要是那麼做,高務實估計就是瘋了。

劉馨見高務實沉默不語好半晌,自己等了又等,始終不見他開口,終於忍不住道:“誒,高樞臺,你平時想事兒是不是要從三皇五帝開始,一直推敲到四九年全國解放纔算完啊?不就一個收回土司的地方行政權嘛,至於琢磨這麼久的嗎?還是說,這裡頭有什麼問題是我沒想到的?那你也別自個一個人琢磨,順便指點一下我唄。”

嗯,這姑娘一着急,“奴家”就不說了,繼續自稱我,果然是真我的風采。

高務實被她這麼一問,很快回過神來,朝她看了一眼,展顏一笑:“你知道嗎,芷汀做此提議,其實是在委婉地勸我納妾。”

“啊?”劉馨果然還是更長於軍務,她在南疆的名聲因爲數次大勝而直追黃芷汀之後不是沒有道理的,其在這些拐彎抹角的“心術”事上就相對遜色一些了,聞言一臉詫異:“這兩件事有什麼干係?”

高務實見她的眼神中不僅有疑惑,甚至還有懷疑,自然猜到她多半是在懷疑自己是要爲納妾找理由。

高務實不禁笑了起來,挑眉道:“怎麼,你覺得我是在爲納妾找藉口?”

劉馨沒說話,高務實便搖了搖頭,道:“芷汀勸我納妾不是一次兩次了,不過此前她找的理由沒什麼價值,我一直都沒放在心上,但是這一次嘛……倒是有些新意。”

“她還多次勸你納妾?”劉馨果然很是意外,不過很快又回過神來,搖頭嘆息道:“那會兒書上怎麼說的來着,什麼什麼毒害?”

高務實知道她口中的“那會兒”是指哪會兒,不過高陌還在這裡,他不打算接這個話茬,只是搖頭道:“除非真的去做深山隱士,否則時代和社會必然會對人形成制約,別說芷汀,就算你我,難道就能超脫於這種制約之外嗎?”

一聽這話,劉馨就泄氣了,幽幽嘆了口氣:“不能。”

高務實見她情緒一下子低落下來,忍不住打趣道:“怎麼我覺得你這個表情就像是被催婚了似的?”

劉馨張了張嘴,但瞥了高陌一眼,欲言又止。

高務實笑着朝高陌擺擺手:“高陌,你去安排一下晚餐,我和劉姑娘的。”

高陌自己也鬆了口氣,連忙應下來,匆匆下樓去了。他也是實在不習慣老爺和劉姑娘之間說話的風格,以至於他覺得旁聽他們倆說話比永寧公主前來拜訪還要讓人緊張。

嗯,老爺身邊的女子,也就夫人最正常了……哪怕夫人本是土司出身。

“高陌走了,現在沒有第三雙耳朵能聽到我們之間的對話,你有什麼話就直說吧。”高務實笑着道。

劉馨長嘆一聲:“我父親……我是說現在這個父親,他對我很好,這你是知道的吧?”

“當然。”高務實點了點頭。

“他一身傷病,我之前聽你說他原本應該壽年不久,是因爲你找來了李時珍,這才讓他和馬老帥能活到現在的?”

高務實稍稍沉吟,道:“從原先的歷史來看,是這樣沒錯。”

“但李時珍雖然厲害,大概也只能爲他續命一些時間,他在給我和大哥的信中說,他現在依然會經常性到處犯毛病,有時候半夜三更疼得一身冷汗,從睡夢中驚醒。”

高務實皺了皺眉,歉然道:“我近來庶務繁忙,這些事關心得少了些,卻不知道這些情況。要不……待會兒我派人請瀕湖先生過來問一問?”

劉馨搖了搖頭:“我不是責備你,也沒有這樣的資格,我只是……唉,你不知道,他在信中說,他這輩子從白身硬生生殺到總兵,其他心願也算是都了了,就一件事始終放心不下……他甚至說出了‘恐死不瞑目’這樣的話。”

高務實有些無言以對,苦笑道:“是你的婚事?”

“要不然還能是什麼?大哥早已娶妻,納妾更不手軟,可比你大氣多了,我那老爹自然只能是擔心我嘍。”

“誒,你說自己的事能不能別搭上我?剛纔我才提了一嘴說芷汀勸我納妾,你還一臉鄙夷呢,怎麼到劉綎這兒,納妾就很風光了似的?”高務實頓時抗議。

劉馨白了他一眼:“你和我大哥是一回事嗎?你們接受的教育是一樣的?”

“是不一樣,但教育歸教育,我們現在面臨的社會情況還是很類似啊!憑什麼他納妾就正大光明理所當然,我才提了一嘴就罪大惡極百死莫贖?這不公平吧?”

劉馨一時語塞,別過臉去:“我現在又不想說你的事了,你不是神機妙算一步三計嗎?先趕緊給我想個辦法行不行?”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第005章 升官第281章 吃南掌,望暹羅第082章 寧夏之變(下)第114章 新的時代第094章 請你迴避第279章 王儲之死第047章 有詔第165章 馬江口海戰(4更破萬)第012章 母子談商(下)第049章 殷去郭來(中)第009章 安陽之行(五)第191章 爭做狗王莫茂洽第124章 道統之爭(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六)第082章 寧夏之變(中)第044章 心焦創收第013章 籠絡陳矩(下)第054章 頭疼的圖們第054章 桂西王,桂南王第120章 己卯鄉試(上)第069章 辛愛成擒!第217章 臺灣島第044章 人才不少(下)第178章 此乃詐降也第041章 這可如何是好(4更破萬)第115章 封爵?第112章 錦衣雙……犬第064章 曹淦歸來(上)第047章 夜會劉顯(下)第012章 母子談商(下)第074章 文華召對(下)第148章 一個好機會第254章 將軍神威第267章 你喜歡嗎?第067章 決戰沙城(四)第007章 張氏例錢(上)第070章 逐保倒張(八)第169章 十萬大軍圍清化(4更破萬)第068章 隆慶託孤(一)第104章 權貴子弟(下)第001章 高拱起復第018章 香皂廠址(下)第029章 風箱裡的老鼠第067章 茶樓聽報(下)第067章 高淵抓週第100章 蒙古局勢(上)第159章 東昌堡的現狀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中)第146章 狂瀾巨浪第126章 俺答求封(七)第143章 新鄭新政(下)第049章 三寸之舌(上)第014章 輕重有別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一)第016章 李代桃僵(上)第122章 相府夜會(下)第075章 每臨大事有靜氣第146章 陛下,出大事了!第002章 翰林清貴(下)第014章 你讓朕怎麼辦啊!第100章 預則立,不預則廢(4更過萬)第078章 太子伴讀(上)第151章 絃歌雅意[第4更]第082章 暗箭就位第060章 張馮靠攏(下)第124章 拜訪薊遼總督第056章 水中望月第215章 大燈泡第044章 四分土默特第084章 務實回府(上)第100章 蒙古局勢(下)第001章 輕車簡從(上)第292章 風聲鶴唳,所謀者誰?第173章 將計就計(下)第129章 複雜第123章 俺答封貢(六)第150章 我是來援助安南的?第070章 欽使來也第126章 所爲何來(下)第006章 留宿安肅(下)第061章 謎底揭曉【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二章】第018章 產業現狀(下)第257章 後續第026章 國事私事第123章 俺答封貢(七)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四)第081章 務實授徒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三)第098章 權如內相第161章 殿試金榜(下)第068章 現在知道要乖了?第047章 未雨綢繆(上)第173章 將計就計(中)第071章 火藥遭掠案第017章 理清思路(下)第075章 各家子弟(下)第109章 要麼請降,要麼等死!第007章 編制與第一任司令第094章 請你迴避第177章 生擒炒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