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章 聯名信

就在高務實越來越擔心黃芷汀生產安全的時候,來自定南的消息格外讓他緊張。

這天下值,剛回到昭回靖恭坊的狀元第,便有家丁告訴他說定南急報到了,一下子讓他緊張起來,匆匆進了書房。

看着案臺上火漆完好的特製信封,高務實深吸一口氣,小心翼翼地打開來一看……

嗯?

不是生孩子那檔子事?

高務實整個人又像是泄氣,又像是鬆了口氣,往太師椅上一屁股坐下來,毫無形象地往後一攤,以手扶額,小聲嘀咕道:“這個時候寄什麼政務報告,嚇死老子了。”

不過說是這麼說,政務報告也是要看的,他平息了一下心情,這才坐直了身子,將報告打開來看。

這一看就愣了。

由黃芷汀本人領銜,南疆一大批重要人士附署的一封宛如奏疏的東西擺在他面前。其大意很簡單,就是他們認爲柬埔寨王國不應該保留。

這就很奇怪了,你們關心這個幹嘛?這不是明顯有悖於我之前架空王室、暗中執政的思路嗎?

高務實頓時皺起眉頭來。

他之前的計劃之所以總要架空王室而不廢黜,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從維持當地穩定考慮,因爲這些王室畢竟是當地人的代表,讓他們掛名統治,底層的本地人就不會太過於抗拒,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統治成本。

這個思路是從原歷史的西方殖民者那裡學來的,不過高務實也沒有打算一直學,因爲他還有他自己的後半部分計劃。

按照他的計劃,這種“間接統治”是有期限的。確定這個期限的條件很簡單,不是說京華實際佔領了某國某地多少多少年,而是一個確切的數據——人口比例。

高務實的想法是,當漢人(其實包括僮人等在內。在京華統治區,這些大明國內的少數民族被整體歸納爲漢人)和“歸化漢人”佔據該王國的人口一半以上,就可以開始着手準備廢黜王室了——當然,一般來說會考慮“禪讓”這種看起來比較溫和的手段。

不過在高務實的計算當中,這個時間的到來應該會比較晚,因爲即便是漢化程度最高的安南,高務實都認爲至少需要二十年才能達成這一條件。

畢竟,僅僅現在安南的版圖之中,本土安南人就超過五百萬了,而京華提高“漢人”比例的手段畢竟也有限,主要是移民和歸化漢人。

另外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從他拿下安南開始計算,二十餘年的時間正好可以“培養”出一代人來,這一代人是在京華的“全覆蓋式文化入侵”環境下長大的,他們對漢人、對京華的認同感會遠遠超過他們的父輩、祖輩。

當這一代人成爲社會主流,尤其是成爲京華的穩固“兵源池”之後,京華就可以完全不畏當地人可能出現的反抗了。到那時,取代早已漸漸隱退幕後的王室,也就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高務實的風格是一如既往的,他不是楊廣,不會想着三年五年修一條大運河,然後動搖自己的根基,牆倒衆人推。

就像他指揮作戰一樣,他一般不考慮出什麼奇兵,而更願意穩紮穩打。花二十年時間來給自己的民族擴大出一個王國大小的穩定版圖,有什麼不能接受的呢?

更何況這些王國的“同化”工作又不是一個完成了再接着做下一個,他們前後相差的時間並不大,最終完成這一計劃的時候,也可能是“接二連三”的。

移民加“歸化戶籍制”,有個幾十年的時間,當地人就一定會成爲少數派,甚至搞不好會直接消失——其中大一部分已經“歸化”成漢人了。

而且這種歸化還是一種優勝劣汰的手段,優秀的人歸化爲漢人,剩下的麼……消亡也是正常的嘛。

正常消亡總比搞種族滅絕來得好,至少高務實可以問心無愧了:我不是沒給你們機會,不是沒給你們選擇的餘地,但你們就是不肯進步,就是不肯努力,我有什麼辦法?我也不能給你們換血、換腦啊。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除了以上這個原因之外,高務實沒有考慮過廢黜當地王室的另一個原因就更加“現實”了。

避嫌。

他畢竟還是大明之臣,對方畢竟還是大明的藩屬國,他高務實以大明臣子的身份廢黜大明藩屬國的國王,這在法理上也說不過去啊!

當然,大明對於這一類型法理的講究程度可能比不上歐洲國家,但大明有另外一種講究:君君臣臣。

你高宮保廢掉了南疆某國的國王,現在是要我大明封你去做這個國王嗎?那你到底是打算去做國王,還是繼續在我大明爲臣?

間接統治的時候,高務實完全可以迴避這個問題,因爲京華集團再怎麼強勢,也只是“國策顧問集團”,可一旦把間接變成直接,這個問題就只能擺上檯面上來談了。

更何況,南疆又不是隻有一國,你高務實打算做哪一國的國王?

哦,你還想做整個南疆的國王?當我大明朝廷是傻子嗎!

南疆一統,那至少也有兩千多萬人口(實際不止),想當初一個安南就讓大明勞心勞力成那樣了,你高務實一統南疆,我大明還能睡個安穩覺?

是,朱翊鈞和高務實的關係很獨特,非常不一般,在他當政的時期也許有一定的機率不會把高務實南疆一統當做邊疆威脅,可是朱翊鈞如果不在了呢?

國家大事不是兒戲,皇帝也許認爲高務實可靠,百官卻未必覺得,尤其是高務實還有大把的政敵呢。而在這位和他有獨特友誼的皇帝不在了之後,可能就是他們的晚輩當政的時期,大明和統一的南疆之間說不定也會變成“不得不戰”的局面。

爲什麼?

因爲高務實還有很多事沒做成,尤其是國家意志的轉變,這一條相當重要。在當前的國家意志之下,大明只能認可週邊都是它的屬國,絕不會認可週邊有一個能夠威脅到它的存在。

而且大明現在“走向海洋”的力量都是跟着他高務實的,一旦他高務實自己離開了,這種力量會不會反過來被傳統力量扼殺於萌芽,導致大明繼續忽視海洋,只重陸地?

很有可能。

而當時的南疆呢?或許會走向海洋,但它也同樣沒法忽視陸地,因爲南疆其實處於兩個陸權帝國的中間位置——大明和莫臥兒帝國。

你光是注重海權,萬一大明忽然要打你,或者如今巔峰時期的莫臥兒帝國要打你,你是反抗還是不反抗?

反抗,多半打不過,因爲在這個前提下,高務實很難完成南疆的漢化,靠這些當地人哪有勝利的希望啊?

可是不反抗,海權的希望就“中道崩殂”了。那他高務實辛辛苦苦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到頭來豈不是南柯一夢?

所以這大明的官還得繼續做,不把大明內部理清了,很多事根本就不好繼續展開,甚至不僅要“理清”,甚至最後還要有國家體制上的調整。

即便那些後話暫時還不必說,至少眼下高務實是不認爲要“暴露”自己的“野心”的,南疆的和平演變應該堅持不懈慢慢來。

不過,高務實仔細看了下去,才發現黃芷汀他們倒也並不是現在就要搞“勸進”,因爲他們提出的柬埔寨王國處理辦法,並非廢黜王室之後讓高務實上臺,而是瓜分。

黃芷汀建議,拿柬埔寨王國來個“三家分晉”:暹羅分掉包括金邊在內的整個西部,安南分掉東南部分,南掌也能獲得柬埔寨東北。

高務實面無表情繼續看下去,果然黃芷汀給出了這麼做的理由。

把她的意思概括一下,大概有這麼幾點:首先柬埔寨王國實力很弱,弱到當初暹羅都已經被緬甸吊打了,也只需要吳哥一鎮之兵就能震懾住他們,可見他們空有將近三百萬人口,實際上根本毫無戰鬥力——換句話說,瓜分他們也不會有多少阻力。

其次柬埔寨王國位置緊要,它是可以直接從陸路連接安南的。對於這一點,黃芷汀特別強調了,因爲安南實際上是京華在中南半島的基礎,如果要打造將來的“定南核心”,不能光靠海路連接,一定要把定南和金港乃至升龍由陸路連接起來。

在這種要求下,如果柬埔寨始終保持王國狀態,那麼在行政上面就多了一道枷鎖。“跨國境”肯定比“跨省境”麻煩,這是不必解釋的。

這一點讓高務實也不禁凝神思索了好半晌,這才繼續看下去。

黃芷汀提出的第三個原因,則是從酬功考慮。她認爲,隨着京華在滇緬之戰後的迅速擴張,原先的酬功實際上已經不足以“酬功”了。

這個觀點又需要細分一下,她認爲主要有三類人。第一類是當地王國的降臣降將,比如前次的阿布拉邦(夏慕明)和這次的木薩利。

夏慕明的運氣很好,由於當時京華方面本來沒有計劃真的拿下緬甸,對於緬南的勃固王國復辟也是臨時爲之,因此平白無故撿了個勃固王國的國王來當,對他的酬功那當然是足夠的。

可是木薩利的酬功就比較麻煩了,因爲他這次立下的功勞實在太大,算起來可能僅次於逼降柬埔寨的劉馨。那如果保留柬埔寨王國,木薩利該怎麼封賞?難道讓他去當宰相嗎?他要是當了宰相,京華對柬埔寨的控制力就肯定會受到限制。

但如果柬埔寨王國本身不復存在,那麼木薩利就只能“調用”,調到哪裡可以再談,總之沒有柬埔寨王國可以讓他留任了。如此之下,就算調他去安南當大學士(安南內部制度仿大明,大明方面不問),木薩利也翻不起風浪來,而且他還不好說京華不重用——調你到我京華在南疆的起家之地當閣老,這還不夠重用?

當然,這是臨時措施,就像一開始安排阮潢一般,等他和阮潢一樣展示了忠誠,也不是不能真的委以重任。

第二類人則是家丁,包括警備軍體系和國策顧問體系,前者是軍方,後者是“文官”。但不管哪一類,目前來說都是按照京華老一套的賞賜來的,大多數情況下就算功勞很大,也無非賞賜些田產或者商地,對其個人而言也就是晉升。

現在的問題在於,這樣的賞賜可能會逐漸顯得吸引力不夠,而問題的根源就出在“家丁”二字之上。

家丁意味着什麼?尤其是對於警備軍中那一溜兒改了高姓的家丁,意味着他名下的產業即便再多,實際上由於連他本人都是高務實的“私有財產”,所以這些產業歸根結底還是高務實的,如果高務實願意,只需要一句話就能收回,而且合理合法。

換句話說,高務實給他們的賞賜無論有多少,其實都只是給了個“使用權”,根本就沒給“所有權”——也給不了,因爲他們連人都是高務實的。

黃芷汀的建議就是,哪怕出於忠誠考慮,暫時不能廢除他們的奴契,也至少要想個辦法提高賞賜,最好是能繞開奴契問題給“產權”,如果不行,那也該提高賞賜量——這個量就只好從柬埔寨王國出了,因爲其他地方已經分配了,重新再分比較麻煩。

第三類人就是以岑黃兩家爲首的廣西土司。黃芷汀因爲自己已經嫁給高務實,按照此時的習俗,她就完全站在高務實的立場來看待這個問題了,她認爲移鎮到安南的廣西土司現在有兩個隱憂。

其一是封地過於集中。這一點看看地圖就知道,由於當時只有安南一地,而京華又把安南南方全劃拉進了自己碗裡,這就導致廣西土司全部被封在安南北部。如今京華的統治區已經覆蓋了幾乎整個中南半島,需要用到土司狼兵這股既忠誠又有戰鬥力的力量的地方很多,還把他們侷限在那麼小的區域是很不合理的。

同時封地集中還有個隱患:萬一其中的一些人搞串聯,對京華的威脅也比較大。黃芷汀在這裡甚至暗示了自己那個不省心的弟弟黃應雷。

其實她這也是爲黃應雷考慮——高務實一旦接受這個建議,把隨他移鎮的廣西土司封地分開,他也就串聯不起來了,實際上反而就安全了。

除了封地集中之外,還有就是摻沙子這個因素,或者說平衡人口比例。目前來說,安南的“中國之人”比例是最高的,而由於廣西土司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就是高務實的京華,而且他們戰鬥力最強(從民間結構來說),所以把他們分封各地,既可以提高“漢人”比例,又可以保證不會被當地土人欺負,進而給新移民過來的漢人打下良好的生存環境。

這些觀點可謂有理有據,絕不是一時興起搞出來的東西,可見黃芷汀是仔細考慮過的,要不然即便她是自己的夫人,也不會有這麼多人願意署名附議。

高務實看完也不禁陷入了沉思。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第003章 安排好的大功第161章 三路圍清化!(4更)第206章 安南大清洗第120章 初戰告捷(下)第039章 李文進的指點第077章 龍文鞭影(下)第122章 蒙疆風雲(五)第097章 奪城殺兄第196章 我會等你的第049章 三寸之舌(下)第043章 高陌薦才(上)第122章 蒙疆風雲(四)第111章 開平之行(上)第056章 漠南之戰(四)第122章 蒙疆風雲(二)第240章 三個“未來首輔”第050章 擔當第122章 覆滅第106章 春遊踏青(上)第058章 實者虛之第060章 變生肘腋第099章 高拱秉國(下)第002章 翰林清貴(上)第4更第001章 高拱起復第170章 這就是大勝!第008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208章 剿殺第243章 大炮,艦隊,棱堡第116章 工作安排(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八)第006章 清污除弊(下)第062章 暴怒的圖們汗第069章 何爲實力(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一)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042章 纖幫第213章 交心第043章 威逼(4更破萬)第155章 升龍,我的升龍第209章 加銜第229章 指點第094章 經濟控制(下)第065章 派系之爭(上)第049章 鍾金哈屯第084章 西暖閣中(補)第049章 殷去郭來(中)第053章 最後一課(下)第062章 陷城還是獻城?第034章 劉顯述冤(上)第055章 分道揚鑣,圖們西進(2更破萬)第248章 超級誤會第114章 獨家代理(上)第040章 紓驛路疏(上)第005章 無關道理(下)第265章 私會白玉樓第057章 隆慶教子(下)第045章 “八府巡按”的氣派(4更1W1)第195章 誰在未雨綢繆第086章 蛇打七寸(上)第081章 務實授徒第036章 戚繼光的彩虹屁第216章 準備第132章 萬夫莫當第173章 將計就計(中)第161章 張守戎遇敵(下)第159章 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第013章 大明癥結所在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169章 巡撫與鎮守第010章 新鄭高氏(下)第050章 直指要引蛇出洞?第002章 王者歸來(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五)第155章 青春叛逆[第4更]第001章 高拱起復第092章 流彈兇猛(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八)第124章 奉旨觀政(三)第163章 冠絕京華(下)第092章 忽悠,又見忽悠第160章 以發財爲宗旨的聯軍第040章 紓驛路疏(下)第041章 脫脫恭請聖安第070章 西北望第126章 俺答求封(八)第142章 何以如此第127章 善後安排(4更破萬)第117章 振興北瓷第074章 如日中天的威望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三)第108章 且慢動手!第002章 王者歸來(上)第163章 臺吉快走!第040章 紓驛路疏(中)第253章 賊首可曾備好?第023章 華亭舊事(上)第053章 最後一課(中)第122章 覆滅第064章 同眠水底墓?第053章 蛇影(還是4更破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