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收服陳黨

黃芷汀走得挺急,因爲天津港方面連夜回覆說現在風向正合適,而過幾天則可能要趕上一場春雨——陸上的春雨自然千好萬好,但在海上就未必了——因此黃芷汀連禮部的送行儀式都沒等,直接連夜去了天津上船,只派人向禮部說明了一下情況。

禮部倒是巴不得,畢竟現在春闈會試在即,禮部衙門現在全力應付這件事都忙得腳不沾地,送別一位安南副都統雖然只需要幾名禮部官員,但衙役什麼的總少不得要你那個撐起天朝的排場,而現在一切告免,那當然是再好不過了。

高務實已經收到差遣安排的條陳,明日一早就要去禮部報到,所以在黃芷汀走後,他難得的早早睡了。

次日一早,高務實便前往禮部報到。

承天門到大明門中間的大街常常被稱爲御街,大明朝最重要的文武衙門就設置在這條南北向的御街兩側。

西側有前後左右中五軍都督府以及錦衣衛衙門,還有太常寺和通政司等;東側則是朝廷六部及宗人府、翰林院、鴻臚寺、太醫院、欽天監等。

禮部位於東坊的西南角,臨近御街,其北面是戶部衙門,再往北則是吏部。

六部之中高務實最熟悉的衙門當屬吏部,其次是兵部,戶部也偶爾去過幾回,惟獨禮部則去得很少。

不過高務實到了禮部才發現,禮部雖然是個清水衙門,但禮部衙門修得反而非常闊氣,比吏部衙門的大門看起來還要雄偉,甚至所用的木料都比吏部衙門的要高檔,完美的印證了一個道理:中國自古就講排面,但排面歸排面,真正發大財的卻多半是悶不吭聲的那些。

高務實來到禮部的時候,主堂之中已經有不少人了,不過本科主考官許大學士卻還沒到,另一位掛名的主考官餘有丁就更不用說了,他眼下能不能下牀都不好說。

大明朝的考官制度並非一成不變的,其歷史說起來過於複雜,此處暫不贅述,總之從景泰年間之後,一貫是安排兩名主考官——但實際上真正主事的還是其中之一。

至於另一位主考,你把他理解爲“副主考”也好,理解爲單純掛名也行,反正都是看那考官個人的意思,以及他和真正那位主考官之間的“力量對比”。

通常情況下,皇帝是會暗示由誰真正主考的,而此時另一位主考就會盡量避免干預。

反正說到底,兩名主考是祖制需要,目的是爲了證明掄才大典的公正性,但實際操作中要是真有地位一致的主考官,那很多事就可能變成扯皮,最後反而問題更大,於是就演化成了現在這副模樣。

除了按例由大學士出任的主考官(正德朝以後的規矩)之外,最重要的考試官就是必由禮部尚書親自出任的總提調官兼知貢舉官(極個別情況下由禮部侍郎出任),這個不多介紹。

而真正的考官中,重要的就是同考官了。同考官的規模很大,通常有十八人之多,號曰“十八房”。

在大明早期,主考官也好,同考官也罷,大多從翰林院調派,稍後一點則允許從外省學官中選用。而到了景泰四年,這個規定出現了比較大的變化,根據時任禮部尚書奏請,詔令:“會試考官,翰林、春坊專其事,京官由科第有學行者兼取以充,教官不許。”

高務實這次被意外的選爲同考卻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就是因爲朱翊鈞引用了這條“祖制”爲由——高務實當然既“有學”,又“有行”,不服氣的話,你也考個六首狀元,打個安南定北來給朕瞧瞧?

至於“京官”,高務實還真是京官。之前就說過,巡撫在性質上只是臨時差遣,高務實現在的正式職務是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都是京官。

由此可見,皇帝陛下還是肯鑽研的,至少對於大明朝的各項制度來說,他還真是瞭如指掌,連鑽空子都鑽得如此刁鑽古怪而又讓人無話可說,很是對得起高務實十年前就慫恿先帝穆廟讓他作爲太子開始“觀政”。

同考官當然人才濟濟,高務實一眼望去,幾乎全是熟人,而且多半都是在翰林院認識的學霸前輩們,甚至還有幾個可以算得上高務實的“老師輩”——上一科也任同考官的那些。

高務實作爲後生晚輩,這時候顯然不是擺架子的時機,哪怕他是身着坐蟒袍的三品大員也沒用,必須得主動上前見過。

等見到陳於陛的時候,高務實笑道:“玉壘公,此番晚輩與你同監《易》房,還要請玉壘公不吝指教。”

高務實的本經是《周易》,陳於陛也是,兩人此科都安排在審閱本經爲《周易》的考生,也就是所謂《易》房,因此高務實有此一說。

陳於陛跟高務實打交道的時候不多,但曾經聽說過高務實爲人還算謙遜,因此對高務實的見禮和說詞不太意外,頷首微笑:“少司馬乃是六首狀元,於陛該多向你請教纔是。”

“僥倖而已,豈敢當真。”高務實自謙一句,又道:“眼下時辰尚早,許閣老恐怕還要過一會兒才能到,晚生正好有些事想要請教,可否請玉壘公借一步說話?”

其實陳於陛對高務實的觀感是有些複雜的,他和其父陳以勤的個性相似,作風比較“正派”,或者說有些守舊,對於高務實一手打造京華的商賈做派,他很是不以爲然。

但除了這件事之外,高務實的其他表現卻又比較符合他看人的標準。尤其是高務實在清丈田畝一事上,不僅勸說皇帝退田,還因此逼得京中勳貴也只能捏着鼻子跟着退了大批良田出來,這件事尤其對陳於陛的胃口。

相比之下,高務實操持那些“商賈賤務”的小過,也就不那麼讓他生氣了。因此高務實既然有請,他自然不會拒絕,微笑着道:“後院有個小亭,小亭邊有幾棵楊柳,是昔日家嚴爲小宗伯時所種,不知少司馬可有興趣一觀?”

小宗伯就是禮部侍郎,陳以勤嘉靖四十四年時曾任禮部右侍郎,不久改任左侍郎,前後任職禮部約一年,然後就是嘉靖駕崩、隆慶登基,陳以勤便以裕邸舊臣身份入閣了。

高務實倒不知道他老人家在禮部那麼點時間裡居然還種了幾棵樹,也不知道是不是陳於陛瞎扯出來的說辭,反正陳於陛說了,他就當是真的,笑着道:“那倒真要一觀,玉壘公,請。”

“請。”陳於陛伸手虛引,等高務實一動,兩人並肩而行,陳於陛又道:“少司馬與我同輩,直呼我名即可,無須這般客套。”

直呼其名當然是客氣話,就算同輩也只能稱字,高務實聞言笑道:“恭敬不如從命,元忠兄,小弟冒昧了。”

陳於陛笑着擺手,等到了後院,果然看見一處小亭,小亭旁邊還有個面積很小的荷花池,池邊有幾棵柳樹,如今正長着不少嫩綠新芽,爲禮部的莊重添了幾分生氣。

高務實笑道:“十八年過去,鬆谷公手植之柳已是這般綠意襲人,美不勝收。”

陳於陛則笑道:“十八年甚久,不僅木可成材,人更可以——求真你高中狀元之時,也是這般年紀吧。”

高務實心道:你也是二甲第七名的學霸,怎麼看起來很在意我這個狀元身份似的?

雖說陳於陛十幾年來一直在翰林院和詹事府做學官,但問題是高務實不打算和他談什麼學問,只好把話鋒一轉,道:“是啊,昔日爲考生,今日爲考官,時間過得真快……”

陳於陛正要說話,卻不料高務實已經接着道:“對了,小弟若是沒記錯的話,嘉靖四十一年時,鬆谷公也如你我一般,做過那一屆的同考官?”

陳於陛顯然不知道高務實何以提起這樁舊事,不過父親做過同考官,他現在自己也做同考官,似乎也算一樁佳話,不由得笑起來,頷首道:“不錯,確有此事,求真果然記憶超羣。”

高務實笑着擺手,忽然又問:“嘉靖四十一年……哦,鬆谷公似乎正是劉胤甫的房師?”

胤甫,是雲南巡撫劉世曾的字。

高務實提到劉世曾,陳於陛的神色就沒之前那麼自然了,似乎想到了什麼,猶豫了片刻,才嘆道:“說起來,此次滇戰寶鈔之事,於陛還要多謝求真出手相助。於陛雖只是翰林閒官,卻也知道朝廷原本拿不出那麼多銀子來用於雲南的……”

高務實只是微笑,卻不說話,陳於陛則繼續道:“不瞞你說,劉師兄算是家父門生之中難得的幹才,但正所謂巧婦難爲無米之炊,雲南的情況就是那樣,土司兵馬甚多不說,便是雲南的漢軍,也有不少是隻聽命於黔國公的,這雲南巡撫……難啊。

尤其是又要打仗,朝廷又拿不出銀子的時候,這巡撫幹得就更難了。之前劉師兄給我來過私函,信中就對此戰局面頗爲憂慮,這年頭啊,你不給錢,誰幫你辦事?”

高務實心道:甭“這年頭”了,任是哪個年頭,你不給錢,人家肯給你辦事?就算紅朝當年取天下時老百姓那麼支持,但前提也有一個“分田分地真忙”不是?

“軍餉和犒賞的事,皇上召小弟進宮之時已經商議過了。”高務實並不諱言他和朱翊鈞的關係,反正也不可能瞞得過身爲日講官的陳於陛,於是直截了當地道:“滇戰寶鈔現在發行的這部分還只是頭期,如果戰事確有需要,小弟這邊還會繼續爲皇上募集所需的銀子。”

陳於陛感激地道:“真是勞煩求真了,此舉實乃救民於水火,雲南百姓若是知曉,少不得要爲求真你立祠作傳。”

古人大概對立祠作傳很是嚮往,但高務實一個無神論者顯然不在乎這個,他只是嘆道:“不瞞元忠兄,小弟對這些倒談不上多在意,只是正如元忠兄所言,眼下雲南的局勢錯綜複雜,外有緬甸大軍壓境,內外宣慰疑心重重,雲南各土司如何考慮也很難逆料……”

陳於陛吃了一驚:“土司也不穩麼?”

高務實道:“要是土司沒有什麼不穩,黔國公爲何只是坐鎮洱海不動?”

這話如果是對黃芷汀說起,黃芷汀馬上就能明白高務實的意思,但陳於陛卻絲毫不懂軍事,聞言愣了一愣:“坐鎮洱海有何不妥嗎?”

洱海,此時指的其實就是大理。

高務實簡直被他問得差點語塞,不得不解釋道:“緬甸大軍自西南而來,黔國公作爲雲南的定海神針,按理說應該前往滇西南地區坐鎮防守,譬如順寧,再不濟也應該在蒙化設防,哪有反而坐鎮滇西北的道理?”(這裡的滇西北,是指明代“大雲南”的滇西北。)

陳於陛仔細想了想看,才恍然大悟:“滇西北是鶴慶、麗江等土司的老巢!”然後臉色大變:“緬甸二十大軍來襲,黔國公居然需要先把滇西土司當做首要防範對象?”

他說着,一下子冷汗都下來了。

劉世兄危險了啊,這一仗要是打輸了可怎麼辦?父親的門生中混得像樣的本來就不多了,劉師兄要是栽了,自己怕不是隻能在翰林院一直混到致仕?

陳以勤當年不想介入內閣之爭,尤其是不想夾在高拱這個昔日同僚和趙貞吉這個鄉黨中間做風箱裡的老鼠兩頭受氣,於是乾脆致仕了事,但陳以勤有這個資本——他已經做到閣老了,主動致仕回鄉是沒有人會不尊重他的。

但陳於陛卻不可能像他父親當年那樣灑脫,他在翰林院已經呆了十多年,眼看着各種資歷都混得差不多了,就看什麼時候引起了皇帝的注意,把他外放侍郎,鍛鍊幾年好入閣。

而劉世曾跟他什麼關係,難道皇帝會不知道?

別說劉世曾自己如果因爲此戰的關係被追責,就已經是對陳黨的嚴重打擊了,關鍵是劉世曾一旦出事,他陳於陛多半也會受到牽連,而他怎肯在這種關鍵時刻掉鏈子!

正惶急間,陳於陛忽然發現高務實面色淡然,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不由得心中一動,乾咳一聲:“求真,你是安南定北的國士之才,滇戰雖然兇險,想必你一定有萬全之策……還請求真指點,於陛感激不盡。”

高務實心說:你雖然打仗不行,好在人還不太笨……

“萬全之策不敢當。”高務實露出一絲微笑:“不過,若是元忠兄與胤甫兄願意配合小弟幾樁安排,這一仗還是能贏的。”

陳於陛心頭一寬,連忙道:“願意,願意,求真有什麼吩咐,但請明言便是,我與劉師兄必然遵從!”

----------

感謝書友“dj000214”、“醉仙人1”、“ASolaF”、“恐怖之源w”、“jjc1221”的月票支持,謝謝!

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144章 這是在針對誰?第154章 糾結第069章 辛愛成擒!第283章 皇上,切蛋糕了第070章 萬事俱備(上)第224章 朱翊鈞的理想與現實第009章 安陽之行(二)第055章 分道揚鑣,圖們西進(2更破萬)第163章 冠絕京華(上)第045章 諭德上疏(上)第124章 雨寺二姝(下)第045章 天下文膽第056章 漠南之戰(四)第019章 伯侄論財(下)第030章 立威(上)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下)第032章 連降三級第083章 活佛的智慧第159章 會元之爭(上)第4更第213章 李家的反應第243章 大炮,艦隊,棱堡第116章 推辭第074章 朱翊鈞的煩躁第241章 閩浙謠言起第058章 互爲倚仗(上)第184章 變色龍第009章 安陽之行(六)第032章 少年劉綎(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九)第215章 明緬開戰了!第161章 殿試金榜(中)第072章 姐弟相商(下)第180章 請獻戶籍於聖使第080章 務實之請(下)第194章 高務實最重視的對手第039章 靠山吃山(下)第129章 關係第097章 馮張俱隕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五)第004章 就仰仗高修撰了(第4更)第067章 決戰沙城(四)第094章 請你迴避第111章 交接第120章 初戰告捷(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六)第050章 招降納叛(上)第031章 務實被擄(下)第040章 瞭解第088章 協助辦案[第四更!]第131章 御前閣議(下)第064章 同眠水底墓?第174章 南掌國又咋了?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上)第104章 復寧夏(完)第109章 公侯滿堂(上)第026章 官升兩級第002章 歙縣逃犯(下)第045章 務實御下(上)第034章 劉顯述冤(上)第103章 好,朕信你第058章 實者虛之第028章 永定河患(下)第141章 激戰諒山(下)4更1W1第132章 遇刺!第143章 新鄭新政(上)第269章 愚兄也持此意第043章 威逼(4更破萬)第128章 務實制義(上)第065章 無恥之極(4更1W1)第270章 你的時間不多了第001章 封賞爭議第096章 馮保倒臺(一)第4更!第110章 高夫人第005章 禁衛軍!第082章 暗箭就位第078章 太子伴讀(上)第067章 倒高風波(五)第029章 風箱裡的老鼠第103章 紈絝之王(上)第239章 麻城劉,松江徐第056章 棘手第294章 婚禮籌備中第126章 俺答求封(五)第120章 己卯鄉試(上)第120章 指點還是暗示第125章 高務實的開平城第274章 大戰拉開帷幕第067章 倒高風波(三)第190章 京華十六條第039章 靠山吃山(下)第028章 都給哀家跪着去第113章 京華銀行第122章 蒙疆風雲(九)第040章 必有隱情(上)第128章 青黃接否第010章 新鄭高氏(中)第031章 務實被擄(下)第067章 倒高風波(八)第208章 曹淦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