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暗流

一個張鯨不可怕,一個劉守有也不可怕,但張鯨和劉守有加在一塊兒就需要稍微留意一下了。

張鯨、張誠兩人,早年爲宦時都是投入張宏門下爲義子的(小宦官剛入宮都要拜個乾爹),而那時候張宏本人是伺候先帝隆慶之人,於是派了他們去伺候身爲太子的朱翊鈞。

如果不是高務實的出現,別說張宏了,就算他的兩個養子張鯨、張誠都要比黃孟宇和陳矩二人在朱翊鈞面前的資歷更老。

即便是現在,他二人在朱翊鈞面前的資歷也並不比黃、陳二人要差,只是由於沒有高務實的推薦,也沒能在此前的某些大事中發揮積極影響,所以才被黃孟宇、陳矩二人壓在身後。

陳洪去後,黃孟宇和陳矩是宮裡的兩大巨頭,毫無疑問都是依附於高務實的,而在他們二人之下的大宦官本是張宏。這位張宏大太監年歲已高,個性也耿直,並沒有投入高務實麾下——但好在他覺得高務實是賢臣,倒也沒扯過高某人的後腿。

眼下張宏自己絕食而死了,張鯨張誠作爲他養子裡頭混得最好的兩人就冒了出來,尤其以張鯨的勢頭爲最盛。

張鯨的職司是什麼,居然如此受寵?他是內府供用庫掌印太監。

內府供用庫專司皇城內二十四衙門、山陵等處內官食米(每人每月四鬥)及御用黃蠟、白蠟、沉香等香。主官有掌印太監一人,下設總理、管理、僉書、掌司、寫字、監工共百餘人。所屬有油庫、蠟庫等。

這以上是官方說法,實際上內府供用庫管的何止於“食米及御用黃蠟、白蠟、沉香”?

不如用一個更簡單粗暴的表述:整個皇宮、內府各衙門及歷代帝陵的日常所用基本都歸他管。

這個職務如果類比換在後世各機關單位裡,大抵相當於該單位的辦公室主任。

什麼人能做辦公室主任?一把手的鐵桿親信。

這麼一比較,張鯨在朱翊鈞心目中的地位就很明白了。

但光是一個張鯨,高務實還是不當多大事的,畢竟他本人的地位比張鯨超脫得多,對朱翊鈞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更不是張鯨能比,再加上還有黃孟宇這個內廷掌總的司禮監掌印、陳矩這個東廠提督,張鯨就算是“辦公室主任”也不可能對高務實造成什麼直接威脅。

只是,如果加上劉守有,局面就大不一樣了。

劉守有是現在的錦衣衛都督,是一個既算內臣,又是外臣的特殊存在,而更關鍵的是,錦衣衛是掌握着緹騎的,擁有監督甚至是監視百官的權力。

原本錦衣衛發展到現在,監視百官這條功能已經被大幅弱化了,不過那還得看都督本人的性格和意志。好比當初朱希孝做錦衣衛都督的時候,錦衣衛顯然是對着文官高舉和平大旗的天使,尤其是在成國公府和高務實達成全面合作伙伴關係之後,錦衣衛簡直在側面成了高務實手裡的刀。

可惜朱希忠、朱希孝兄弟死得都有點早,六十來歲就先後去世了,而朱應楨雖然比歷史上更輕易得承襲了成國公爵位,但卻沒能把錦衣衛都督給弄到手,結果幾年之後劉守有混了出來,成了新任都督。

劉守有的情況前文有述,這裡不多說,簡單的講就是在文臣蔭官武職盛行後,以文臣世家出身而投入錦衣衛的那批人中的一員,而他父祖輩在文臣之中都是心學一脈,是以他對高家的態度很是不佳。

不佳歸不佳,其實原先劉守有也不敢對打倒高務實有什麼念想,只是在某些力所能及的時候,本着“能黑就黑”的想法說點高務實的壞話,譬如高務實在安南的時候,劉守有就幹過這事(前文有述)。

可惜劉守有的行動一直沒有取得什麼成效——高務實做事一貫謹慎,偶有過分的舉動也會在朱翊鈞面前進行說明,再加上他做的事最終都有很好的“療效”,所以朱翊鈞一直覺得劉守有對高務實的暗查有些可笑,要不是祖制在那裡擺着,恐怕都要指示劉守有別費那工夫了。

高務實自從前一次調整京華內部的架構,特意整出一個內務部後,京華本身也是有情報機構的,所以他對劉守有的小動作並非毫不知情,之所以沒有進行反制,是因爲當時看來沒有必要。

某些時候,有個人在皇帝面前隔三差五的說一點對自己不利的話,並不是什麼壞事,因爲那可以證明自己沒有一手遮天——當然前提是這些壞話都不是大問題,而且一定查不出什麼真問題來。

高務實遲遲不動劉守有,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讓他說點壞話好了,反正一來問題不大,二來查無實據,皇帝總得到這種查無實據的小道消息,聽久了反而就免疫了。

搞到最後說不定朱翊鈞還會覺得:就算這些都是真的,也不過就是一些小事,務實又不是神仙,偌大個京華每件事他都清楚啊?底下人犯點小錯很奇怪嗎?朕手底下這麼多臣子,每年多少人犯錯啊,難道都是朕的責任?

不過,高務實肯故意留着劉守有,劉守有看起來卻不大樂意放過高務實,居然和張鯨這位眼看着要新崛起的大太監攪和到一塊去了。

內外聯合,這就有威脅了,不能等閒視之。

畢竟高務實自己就是內外聯合的受益者,豈能不知內外聯合的威力。

“除了他們一個月見了幾次面之外,還查出什麼沒有?”高務實問道。

黃孟宇目光一凝,道:“還有一件事,不知道與他們兩人的聯手是否有關。”

“何事?”

“他二人第二次見面之後,劉守有在次日拜訪了餘閣老——名義是探病。”

高務實心中一動,沉吟片刻,問道:“餘閣老是真病嗎?”

“病肯定是真病。”黃孟宇肯定地道:“老陳那邊早就查過了,餘閣老從去年起身子骨就不對勁,三不五時就得請假不當值,真是在家臥牀養病。”

“確定了?”

“確定,非常確定,東廠在餘大學士府安插了兩個暗椿。”黃孟宇肯定地道。

高務實點點頭,想了想,又無能道:“這兩個人是東廠直管的番子,還是從錦衣衛借調的?”

“一個是東廠番子,另一個侍女則是外線,拿錢辦事的……不過她家裡欠了印子錢,被咱們控制着。”

黃孟宇自己做了好幾年東廠提督,說起東廠的事當然順溜。

高務實想了想,道:“這樣吧,老黃,你跟老陳安排一下,把這兩個人分別交給王之禎和高務本,另外再以東廠名義借調王、高二人。”

王之禎和高務本,一個算是高務實的表哥,一個是他正經的堂哥,他們二人明顯是高務實在錦衣衛的左膀右臂。

黃孟宇知道,高務實這是要親自過問此事了,不過他並不怪高務實多事,反而很是樂意,因爲高務實一旦插手,就相當於實學派直接插手,這件事不管最終發展成什麼樣子,都有整個實學派兜底了。

再說,高務實插手還意味着一件事:經費方面一定不缺,各種賞賜都能提高許多,下頭的人絕對幹勁十足。

“好,少司馬放心,待會兒我回宮就和老陳說。”黃孟宇立刻點頭,然後又問道:“不過,劉守有背後如果真是餘閣老的話,這件事……”

高務實想了想,搖頭道:“或許劉守有會得到餘閣老的支持,不過這種支持的力度一定不會太大,而至於張鯨那邊……餘閣老不會跟他扯上什麼關係。”

黃孟宇眼珠一轉,思索着問:“少司馬如何肯定餘閣老對劉守有的支持力度不會太大?”

“餘閣老平日可願意結交武臣?劉守有若非是文臣之家出身,只怕餘閣老甚至懶得見他。”高務實哂然道:“不過餘閣老身體既然不太硬朗了,或許會擔心自己一旦不在內閣,心學一派的重任就全壓在申先生一個人肩上,因此倒也樂得劉守有給我們找些麻煩。

只不過,餘閣老畢竟也是海內人望的老臣,名聲還是要緊的,讓他和文臣之後的劉守有見上幾面或許還能湊合,但讓他去跟張鯨見面,他卻必然不肯自污。”

黃孟宇想了想,有些不解地道:“餘閣老雖然不比申閣老那般持重,但也不是冒失之輩,他這麼做就不怕元輔動怒?最終釀成一場大戰?”

高務實輕笑一聲,搖頭道:“餘閣老心裡清楚,元輔不會因爲劉守有這點事就和他們撕破臉的,尤其是他還挑了個好時候。”

黃孟宇恍然道:“少司馬是指雲南開戰期間,元輔不會去計較這些?”

“確切的說,是在此期間元輔定然要壓下朝內的爭端——不管是哪一種。”高務實微微挑眉:“現在皇上對外戰很是重視,元輔首先要做就是打贏戰爭,只有打贏了,朝廷裡頭的事情纔好辦。”

黃孟宇臉色有些難看,道:“那換句話說,餘閣老覺得在這種時候,他就算做得過分點,元輔也只能讓着他?這豈不是……這不是……”

高務實笑了笑:“這不是拿國事不當回事?老黃,你畢竟是從大同鎮守太監幹起來的,對朝內這些人的想法不瞭解……他們自己可不覺得這麼做是不拿國事當事。”

“呵,這還不是?”黃孟宇氣極反笑:“我老黃在大同的時候,要是朝裡有人耽誤了邊關戰局,任他是誰在攪事,我都得罵。”

高務實嘆道:“很多人不是這麼看的……他們覺得,首先得換上‘對的人’,其他的事纔好辦,而爲了換上‘對的人’,暫時吃點虧也不打緊——包括吃幾場敗仗也沒關係。”

黃孟宇臉色鐵青,咬牙道:“想不到這餘閣老堂堂探花出身,居然是這樣一個人。”

高務實倒沒有他這樣的激憤,這種人、這種事在歷史上多了去了,餘閣老不是第一個,也絕對不會是最後一個,與其糾結於他爲什麼這麼做,還不如想想怎麼應對。

高務實想了想,道:“雖然我判斷劉守有得到餘閣老的支持會很有限,但劉守有本人或許不會這麼覺得,尤其是一旦張鯨真的出任御馬監掌印,我懷疑他的行動會比現在更大膽。”

黃孟宇皺眉道:“他會做什麼?”

高務實則反問道:“他現在做了什麼?”

“劉守有……”黃孟宇思索着道:“就我和老陳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他主要在查京華。最早前的時候,他應該是查京華在隆慶年間的崛起過程中,買下那些礦山、場地時的手續、價格這些;

後來他又去查京華在安南的一些佈置,甚至老陳還懷疑他曾經密奏過一些什麼情況,只是皇爺那邊沒有什麼特異之處,老陳也就沒法再打探了;

而最近,劉守有好像覺得查安南沒什麼用,又開始把目光轉回京師。如果我和老陳對一些蛛絲馬跡的分析沒錯的話,他似乎在查少司馬和諸位勳貴之間的往來,尤其是與北洋海貿同盟有關的事。”

高務實不置可否,反而問道:“他就沒查一查和你們倆有關的事?”

黃孟宇微微一怔,皺眉道:“這個倒似乎還沒有……”

“那不對。”高務實搖頭道:“既然張鯨摻和進來了,劉守有就一定會想法子查一查你和老陳,否則如果劉守有隻是爲了對付我的話,張鯨憑什麼要和他合作?這對張鯨有什麼好處?對於張鯨而言,我高務實在什麼位置都不打緊,因爲我總不可能去跟他爭位置,他想要上位,真正的攔路虎還是老陳和你。”

黃孟宇點了點頭:“少司馬此言有理……”說着就微微一愣。

高務實發現了他的異常,問道:“怎麼了?”

黃孟宇思索着道:“有一件事,不知道和少司馬剛纔提到的這個可能是不是有關……”

“何事?”

黃孟宇目光一凝:“劉守有這段時間裡還拜訪過武清侯府,而且如果我沒記錯,他去武清侯府的那一天,李文進恰好不當值,也去了武清侯府省親。”

武清侯府就是李太后的孃家,原先是武清伯府,侯爵是朱翊鈞在萬曆十年李太后還政、自己親自掌握大權之後給提的。

高務實微微眯起眼睛,放下手中的禹瓷杯,語調幽遠:“算一算,我也有段時間沒有活動活動了。”

----------

感謝書友“丕平獻土”、“書友160429212821310”、“HughJL”的月票支持,謝謝!

第126章 封爵換升官?第030章 勇父悍子(下)第006章 留宿安肅(下)第037章 高忽悠再次上線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上)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上)第113章 高戚之會(四)第084章 新任廠督[第4更!]第171章 大汗,臣確有一計第067章 倒高風波(七)第016章 還是勳貴最弱(第5更!)第125章 又見故人第153章 在商言商第060章 不勞而獲第041章 議編衛隊(上)第099章 高拱秉國(下)第010章 新鄭高氏(上)第048章 魔之誘惑(下)第001章 曠世恩典第126章 封爵換升官?第113章 京華銀行第032章 京師潛流(上)第043章 高陌薦才(上)第014章 務實讀書(下)第070章 逐保倒張(四)第087章 岑凌到訪第291章 內閣調整計劃第225章 三策(上)第042章 護衛定製(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第117章 振興北瓷第162章 劃分勢力範圍第134章 朝局變化(中)第068章 隆慶託孤(五)第124章 死得明明白白第050章 四方會談(中)第116章 陽謀!第122章 蒙疆風雲(一)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三)第011章 材料價格(上)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160章 以發財爲宗旨的聯軍第202章 婚事的背後第008章 翰林面面觀第125章 可戰方和(一)第088章 御駕親臨第056章 水中望月第116章 工作安排(上)第113章 李如鬆式的勝利第062章 打草驚蛇第118章 駕臨凌雲城第027章 鉅富之家(上)第157章 人事調整(上)第156章 侯小哥兒第087章 回京嘍第126章 俺答求封(八)第077章 手握大軍八十五萬第024章 政績量化(下)第291章 內閣調整計劃第125章 涉水強攻!第074章 文華召對(下)第129章 回鄉之前(下)第044章 人才不少(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一)第010章 優劣利弊(上)第125章 高務實的開平城第066章 務實回京(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三)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140章 九邊有兵幾何第147章 皇帝妙策第055章 霧裡觀花(下)第079章 拉下帷幕?第096章 馮保倒臺(一)第4更!第134章 給朕辦他!第022章 花廳議事(下)第198章 二位“貝勒”第130章 開平潛流(下)第105章 竟然是遼東第134章 朝局變化(下)第013章 籠絡陳矩(上)第229章 指點第207章 女真頭號忠臣第018章 誰是王法?第059章 絕代雙嬌(中)第009章 原料來源(下)第152章 三請高司徒第107章 科學巨匠(上)第053章 最後一課(上)第109章 公侯滿堂(下)第010章 新鄭高氏(下)第112章 初會戚帥(上)第119章 殺我還是殺你第038章 盛名之下第075章 各家子弟(下)第070章 逐保倒張(一)第107章 國士香皂(下)第163章 冠絕京華(中)第240章 三個“未來首輔”第280章 驚喜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