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剿殺

開原城內的鼓樓大校場被努爾哈赤指揮的建州左衛殺得一片血腥,但好在雙方人數有限,殺戮的規模到底不大,反而城外此時的情況卻甚至比城內還要更殘酷幾分。

城外的戰事與城內的戰事幾乎是在同一時間爆發的,鎮守遼陽副總兵曹簠爲本次作戰的主將,這一點當然毫無疑問,但副將人選比較出人意料,竟然是哈達貝勒孟格布祿。

孟格布祿對於這場仗異常重視,因爲他已經得到高務實的確認,只要打贏這一仗,就能正式繼承其老父王臺(萬汗)在大明的職務和冊封,名正言順的成爲哈達部唯一的領袖。

這可是真的不能不高興,因爲王臺昔日乃是大明在女真諸部中的頭號小弟,原歷史中,他病死的時候,《明實錄》中都是以“病故”來形容的,而不像一般的女真“虜酋”,一個“死”字就表達了。

而王臺的職務和“爵位”也異常了得,乃是朱翊鈞欽封的“右柱國、龍虎將軍、鎮撫滿洲國汗王”,連早年將王臺迎入哈達部的堂兄弟德喜,當時都被冊封爲哈達部都督貝勒。

老實說,孟格布祿本身根本沒想到自己還能混到“鎮撫滿洲國汗王”,按他的想法,能夠繼承本職就不錯了——哈達部的本職是大明塔山左衛之職,最高爲塔山左衛左都督。

【注:“滿洲”並不是一個地理名詞,而是部族名詞。據《清太祖高皇帝實錄》記載:“滿洲一詞,來源未久,表示部族之號,若肅慎、勿吉、女真,非地名也。”

又據《滿洲源流考》記載:“以國書考之,滿洲本作滿珠,二字皆平讀。我朝光啓東土,每歲西藏獻丹書,皆稱曼珠師利大皇帝。翻譯名義曰曼珠,華言妙吉祥也……今漢字作滿洲,蓋因洲字義近地名,假借用之,遂相沿耳,實則部族,而非地名,固章章可考也。”】

關於哈達部的歷史和王臺稱汗等事,也有些淵源必須說一下,不然很多問題扯不明白。

哈達部屬納喇氏(即那拉氏),其先人本居扈倫河(呼蘭河)一帶地區。永樂四年,大明在這一地區置塔山衛,以塔刺赤爲指揮同知。

正統十一年,塔山衛都指揮金事弗刺出,以所管人民頗多,“聲息馳報未便,請設衛給印”,在嘔罕河衛都督同知你哈答的保奏下,明廷同意析塔山衛另置塔山左衛。塔山左衛地在今呼蘭河以東至依蘭縣以西之地。

哈達部的成員,來源於塔山左衛,故史載哈達部與出自塔山衛的烏拉部爲同祖——納齊卜祿(疑爲塔刺出音轉)。自納齊卜祿六傳至速黑忒(即克錫納)爲塔山左衛首領時,或稱之爲“塔山前衛左都督”。

【注:後來吉林省洮南縣境出土了“塔山左衛之印”,說明最遲到速黑忒時,塔山左衛已由塔山衛東遷至塔山衛之南,約分佈在今吉林省扶余、農安兩縣和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一帶。】

速黑忒爲嘉靖初年海西女真中的大酋,“諸部畏之”。但在約在嘉靖十二年左右時,速黑忒爲族人巴岱達爾汗所殺,子孫逃散。次子旺濟外蘭(即王忠)率部分部衆逃至廣順關外的哈達河(後世遼寧省西豐縣小清河)地區,稱部長,成爲哈達部的創建者。

廣順關又有“南關”之稱【注:對應之前本書提到的葉赫進入開原所走的“北關”】。旺濟外蘭的長子之子名萬,即王臺,逃至“錫伯部綏哈城”,此地在後世吉林市之西。

嘉靖二十二年左右,遷至廣順關東的王忠在開原城東六十里另建哈達城,之後依附大明。這個時候的哈達成爲大明北邊屏障,逐漸顯露出強大的徵兆,無論女真各部,還是周邊蒙古各部,都尊其爲首領,歲歲來貢。就是遙遠的“野人”女真諸部,也時常派人進貢各種物產,自稱是“外夷絡繹不絕”。

嘉靖三十年,王忠殺死當時的葉赫貝勒祝孔革,葉赫的土地把吉把太寨等十三城被王忠所佔,大量原屬於葉赫部的敕書被搶——這就是海西共有999道敕書,而葉赫作爲大部落卻只剩一百多道敕書的原因。

之後,祝孔革的兒子太杵接任父職,爲報父仇,瘋狂襲擾哈達、劫掠明邊的開原及柴河堡一帶——所以太杵後來被王臺捉拿送至大明處死。自此,雙方仇怨積累甚深。

但就在同年,哈達再次內亂,王忠又被叛亂的部人所殺,其子博爾坤爲報父仇,與族兄德喜,至綏哈城迎堂兄王臺回哈達部主事。從此哈達開始強盛,建立起強大的扈倫四國聯盟——其實說是四國聯盟,但不止四國,哈達、輝發、葉赫、烏拉、建州渾河部等女真部以及蒙古一些遊離部落都是聯盟成員——由此號令女真、蒙古臨邊各部(包括此時的錫伯)。自此,遼東享受耕獵太平三十餘年。

萬曆三年,李成樑徵王杲,王杲戰敗,投奔王臺,卻被王臺直接拿下,送往大明處死。也正是因爲這件事,朱翊鈞(原歷史上此時由張居正主政,本書中由高拱主政)封王臺爲“右柱國、龍虎將軍”、“鎮撫滿洲國汗王”(韃清史料稱“萬汗”),授德喜爲哈達部都督貝勒,海西扈倫四部均受其節制,哈達國勢走上鼎盛。

至於後來的情形,前文已有表述,此處不再贅言,只補述一件事,是關於姓氏問題。

葉赫那拉氏被稱爲“異姓那拉”,那肯定得有個本姓或者同姓那拉,而剛纔已經說過,烏拉、哈達的國主,原本是同祖,皆爲“納奇布祿”之子孫。

烏拉與哈達的區別在於:居扈倫本部的烏拉派系,對外仍用“納喇(那拉)”爲姓氏,歷史上韃清及之後的後裔多以“那”、“趙”等姓。而南遷至遼北的開原衛廣順關外的哈達派系,則沿用老姓“完顏”,韃清及之後的後裔多以“王”、“汪”爲姓,個別也有使用“那”、“卜”等姓的。

因此王忠、王臺,實際上就是完顏忠、完顏臺,這裡可能有些“明式音譯”的意思。

說起來,孟格布祿之所以不敢奢望繼承那個所謂的“滿洲國主”,主要還是由於他現在實力有限:本來哈達部在王臺統治的後期就已經呈現出衰落之勢,隱隱有被葉赫蓋過的趨向,到王臺病故、葉赫來襲之後,原先的“諸部畏之”早已不復存在。

而哈達內部還出了大問題,先是扈爾罕這廝莫名其妙的跑去跟建州左衛的努爾哈赤幹了一仗,結果努爾哈赤連面都沒露,他就被安費揚古的小股精銳暴打了一頓,回去之後可能是越想越氣,到最後居然一命嗚呼了。

緊接着就是哈達三分,康古陸、岱善(也稱歹商)二人各有山頭,孟格布祿只是在其母溫姐的支持下勉強佔了個正統名義,實際兵馬比較有限——他的兵馬來源於溫姐在王臺死後,按照蒙古及女真的傳統而攝政了一小段時間,掌握着王臺直系的部分精銳。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孟格布祿本來想着能夠混個塔山左衛指揮使就不錯了,如果是都指揮使那就更好,至於都督……他覺得基本上屬於奢望,而“滿洲國主”那更是想都不敢想。

然而高務實高撫臺出手格外大方,表示只要他能在今日一戰中表現突出,別說哈達部的最高本職“塔山左衛左都督”依然會授予孟格布祿,甚至連滿洲國主也可以繼續讓哈達部繼承——也就是他孟格布祿繼承。

面對這樣一塊天上掉下的大餡餅,孟格布祿哪能不激動!

孟格布祿很清楚,正常來講,女真諸部能不能得到大明的冊封,一是看血統,二是看實力。他的血統倒是沒有問題,但實力上的問題很大,如無意外,滿洲國主肯定是沒戲的,而現在不僅有戲,而且任務看起來也不是很難。

葉赫在城外雖然有一千七百騎兵,但是羣龍無首,兩位貝勒帶着各自一個兒子和領兵大將白虎赤全部進了城,城外的這一千七百人根本沒有統一指揮。

而他孟格布祿雖然只帶了一千騎兵來開原,可這一千騎兵卻是王臺昔年的大汗親衛,戰鬥力在哈達部中屬於中流砥柱,乃是其母溫姐特地讓他帶來給高務實檢閱的——換句話說,這是最拿得出手的一千騎兵。

當然,由於前不久哈達部被葉赫給打怕了,光是靠這一千騎兵,孟格布祿心裡其實還是有些發虛的,但此時城外還有明軍的三千精銳,乃是當年在遼東僅次於李成樑李大爺的鎮守遼陽副總兵曹簠之家丁,這下子孟格布祿膽子就大了起來。

更別說此刻開原城內還有遼東撫標三千人,其中的兩千騎兵,乃是半年前大破圖們炒花聯軍的絕對精銳,現在也只等城內的葉赫二貝勒授首,就隨時可以出城助戰。

哼,有大明爸爸天兵壓陣,我孟格布祿怕得誰來?

城外的戰鬥在城內炮響之後同步發起。

曹簠的三千家丁已經在高務實的支持下補充了馬匹(之前他入獄之後,曹簡養不活這許多人馬,賣掉了部分馬匹),現在就指望這一仗撈個大功,好用朝廷的撫賞把高撫臺給的免息貸款給還掉,因此戰鬥格外賣力。

葉赫部騎兵臨時駐紮的位置是在開原城北,而此時曹簠、孟格布祿早已悄悄將之包圍起來,其中曹簠的三千兵馬負責西、北兩面,孟格布祿負責東面,南面是開原城北門,所以就無所謂了,反正葉赫騎兵也進不去——何況開原北門隨時還可能殺出遼東撫標騎兵。

四千圍剿一千七,明軍的兵力有明顯優勢,而且從戰鬥慾望來說,明軍現在更是碾壓葉赫騎兵:曹簠急着打贏這一仗,既是想向朝廷證明自己的能力,又想要賺撫賞還錢,此時不賣力什麼時候賣力?

家丁們也知道這一戰事關重大,今後是吃香喝辣,還是喝風拉煙,全看今日一戰,所以他們已經不是賣力的問題了,此時此刻,賣命都沒關係——家丁可不同於衛所兵,逃跑真的不如戰死,至少戰死的撫賞是很豐厚的,而逃跑則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家人都在老爺家裡,妻兒父母乃至年幼的弟弟妹妹,哪個不要自己養啊?

葉赫部的情況則是反過來,之前城內炮響的時候,葉赫部城外騎兵先是吃了一驚,不知道城裡什麼情況,然後想想,可能是明人的慣技,展示軍威嚇唬一下兩位貝勒,因此又放下心來,繼續埋鍋造飯——他們原本以爲可以跟着進城混頓飯吃的,現在遼東巡撫的賞飯吃不着了,當然要自己做。

然而沒等他們做好飯菜,曹簠和孟格布祿的剿殺便不期而至了。

曹簠的西路軍在從徵的弟弟曹簡率領下從西面殺來,孟格布祿的一千騎兵從東面殺來,而曹簠本人則親率一軍從北面直接殺來。

看這三方合圍之勢,根本沒留一條活路就知道,明軍這一戰的目的不是擊潰,而是徹底的剿滅。

葉赫騎兵的反應不算太快,畢竟完全沒料到會有這一出,但他們也不算太慢,畢竟明軍的出現還可能讓他們遲疑猶豫,但孟格布祿的出現就沒有什麼爭議了——葉赫與哈達早已是宿敵!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葉赫部騎兵呼號着各自找到自己的坐騎翻身上馬,開始迎戰。

不過由於羣龍無首,這支葉赫部內的精銳此時的表現也談不上太好——大部分人下意識直接去找孟格布祿交戰,而只有少部分離西、北兩面太近的葉赫騎兵迫不得已纔去抵擋曹簠、曹簡的攻勢。

情況很快就變得不可控了,孟格布祿一方雖然陷入苦戰,但哈達騎兵在大明爸爸的壓陣之下,戰鬥力明顯比當初單獨面對葉赫時高了一倍不止,面對向他們殺來、兵力不比他們少的葉赫騎兵也絲毫不懼,雙方殺了個勢均力敵,甚至在孟格布祿的親自率領下,竟然還逐漸佔據了些許優勢。

而曹簠、曹簡方面由於有孟格布祿拉住了仇恨,幾乎形成了四打一的巨大優勢,很快擊破葉赫部零散騎兵的阻攔,將葉赫部騎兵主力徹底包圍。

此時的葉赫騎兵已經損失了三百多人,一千餘騎兵被壓縮在很是侷促的一處農田中——這時候遼北的土地還沒解凍,說是農田,跟平地其實也沒差多少。

大明爸爸開始展現自己的優勢,高務實上任之後給曹簠所部換裝的萬曆一式火槍(短管騎槍款)再一次顯露自己的霸氣,雖然騎兵很難打出什麼齊射,但此時曹簠卻開始實踐從馬棟處交流學來的一套新式戰法:牆式推進。

牆式騎兵衝鋒算是法國人後來的經典招式,高務實雖然只知其形,但他手底下有真正的騎兵專家,所以在和馬芳商議過多次之後,馬芳讓馬棟試驗過一種新式戰術,即以高撫臺提出的“牆式”也就是密集陣型來緩緩推進,而在推進的過程中分作數排,呈交疊前進之勢,每一排轉到頭排時,根據命令同時開槍。

這一戰術侷限性比較大,比如交疊推進則會降低陣型的密度,而騎兵緩緩推進,也不利於後期的加速衝鋒接戰。

但此時的萬曆一式火槍有着射程、精度、裝填速度和殺傷力四個方面的全面優勢,能對這些侷限性形成很大的彌補,使得這一戰術雖然難以經常施展,但只要有機會施展,效果還是勉強可看。

葉赫騎兵很快就嚐到了“火槍騎兵牆式推進”的厲害,他們本來打算整隊反衝鋒,但還在整隊階段就被三波齊射打得人仰馬翻,至少一百餘人(騎)直接失去戰鬥力,或是被當場擊斃,或是落馬生死未卜。

沒有努爾哈赤從李成樑處學來的練兵和戰陣之法以及八旗制度加成的女真人,對於明軍這種嚴格軍陣的戰爭並無什麼優勢,葉赫騎兵本來就羣龍無首,這下子更是被直接打得沒了編制一說,大夥兒情急之下也顧不上什麼整隊了,三三兩兩各自爲戰。

有些膽大的直接呼號着朝明軍發動衝陣——好吧,現在只能叫個人衝鋒了;有些膽小的則更是不堪,要麼下意識往後縮,要麼乾脆調轉馬頭朝哈達騎兵一方衝去,希望能打破哈達部的包圍,逃出生天。

在他們的意識中,哈達部是敗軍之將不足言勇,衝擊哈達部騎兵總比衝擊這羣如牆推進的明軍家丁要容易得多——這也是牆式騎兵的優勢之一,光是看上去就讓人覺得“打不動”,這一點可以參考金國鼎盛時期的鐵浮圖。

然而孟格布祿此時也已經打紅了眼,眼看勝利在望,“滿洲國主”已經在向自己招手,哪裡能容忍功虧一簣?

他當時就怒喝一聲:“哈達勇士們!報仇雪恨,就在今日!給我殺——”

“殺!”

“殺!”

“殺!——”

連曹簠都被哈達騎兵突然爆發的仇恨嚇了一跳,但他畢竟是經年之將,戰陣經驗豐富得很,一看孟格布祿本人都仗着三層披甲親自衝殺在前了,哪裡會放過這樣的好機會?

“大明——萬勝!”

曹簠大喝一聲:“變陣——衝陣!殺!”

“大明——萬勝!殺!”

洶涌如潮的明軍騎兵,這一刻發動了總攻。

這一塊良田,很快將被鮮血徹底覆蓋……

第033章 宅心仁厚(下)第125章 涉水強攻!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五)第227章 舊黨爭,新疑雲第051章 夜會第138章 戰爭賬(4更破萬)第098章 貴州總兵(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七)第069章 何爲實力(上)第032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下)第113章 高戚之會(三)第099章 莫與爲敵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四)第126章 俺答求封(四)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076章 豪華配置(上)第059章 惟利不破(下)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147章 斷然不信第018章 產業現狀(下)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完)第094章 經濟控制(下)第024章 政績量化(上)第120章 新的任命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上)第227章 舊黨爭,新疑雲第146章 朕來救你第210章 自廢武功還是自殘啊?第055章 碧湘樓閣(下)第115章 驚天大發現!第044章 巡按到,巡撫病第147章 斷然不信第131章 謝公氣度[第4更]第123章 俺答封貢(六)第062章 潭裡風光媚第221章 抵京第006章 清污除弊(下)第109章 皇帝不擔心第107章 科學巨匠(上)第036章 同往別院(上)第053章 善後安排(下)第111章 開平之行(上)第096章 馮保倒臺(四)第173章 將計就計(下)第113章 高戚之會(六)第218章 聖心獨重啊(4更破萬)第199章 傳教士?第148章 謗君案(上)第002章 誰說服誰第287章 抵定南疆第128章 務實制義(上)第013章 籠絡陳矩(下)第263章 密議第096章 馮保倒臺(四)第045章 諭德上疏(下)第214章 你即吾鄉(4更破萬)第008章 又是香皂(下)第068章 現在知道要乖了?第004章 初見太子(下)第109章 糧在湖廣第082章 上任之前(下)第246章 前鋒之戰(中)第075章 每臨大事有靜氣第061章 謎底揭曉【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二章】第175章 莽應龍是有點莽啊第138章 比嚴世藩危險十倍第023章 華亭舊事(下)第127章 心緒不寧的李成樑第104章 再別京師第116章 工作安排(上)第160章 以發財爲宗旨的聯軍第129章 基本就緒第033章 晚輩不會引起公憤吧?(4更破萬)第213章 李家的反應第079章 三道汗令催謀主第145章 《取用疏》第163章 臺吉快走!第113章 高戚之會(三)第010章 內閣局勢將變(4更破萬)第006章 留宿安肅(下)第030章 勇父悍子(上)第173章 各種猜測(4更破萬)第080章 務實之請(上)第007章 張氏例錢(下)第083章 避蟲湯第046章 脫脫願爲欽使驅馳第034章 遭遇流民第050章 四方會談(中)第240章 三個“未來首輔”第093章 口蜜腹劍(上)第012章 劃分檔次(上)第071章 晴天霹靂啊第128章 務實制義(上)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上)第022章 輕取案首(中)第009章 安陽之行(三)第192章 還劍湖會晤第071章 影帝隆慶(上)第042章 宗室大難題第025章 河運海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