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目標

光說不練假把式,高務實說幹就幹,回到遼陽就開始調閱卷宗,派人詳查各地馬市這近幾年來的一些案件,尤其是經濟糾紛案件和從經濟糾紛引發的各類案件,更是高務實徹查的重中之重。

其實巡撫本身一般是不怎麼會親自去斷案的,這一點與某些影視劇裡的表現大相徑庭。大明的斷案官通常以地方官爲主,司憲官(巡按領銜,按察司及兵備道等爲輔)作爲補充,很少有“刁民”能把官司直接打到巡撫老爺面前。

但巡撫作爲一地行政實際上的最高官員,當然還是有參與斷案乃至重審的權力,所以高務實新官上任之際,調閱卷宗屬於常規操作,並不奇怪,也不算多麼引人注目。

不過,具體的一些經濟糾紛案件暫時沒有必要細說,高務實倒是從這些卷宗中發現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他發現,葉赫與哈達之間,之所以矛盾不可調和,原來根子不僅僅是敕書問題,其中還有一個商路問題,而且這個問題還預示着:無論哈達和葉赫誰能最終勝出,其勝利者都必然會和建州女真發生戰爭。

戰爭通常是政治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而政治矛盾又多半發自於經濟矛盾。

高務實的論斷是,這是一場人蔘貿易之戰——不是單純的貿易戰,而是由人蔘貿易而導致的戰爭。

由於臨近海西女真的開原馬市有“三關三市”,而建州女真方面只有撫順的一關一市,所以海西女真長期阻礙着建州女真的貿易,其中又以哈達部和葉赫部勢力最爲強大。而在這種貿易阻礙之中,人蔘問題尤其突出。

遼東的人蔘,主要出產區以長白山和蘇子河流域爲主。唐至明中葉,人蔘的主要產地仍是遼陽周邊,尤其是遼陽以東、撫順關外的那片地區,每年人蔘大量開採,種類繁多,多作爲貢品進貢朝廷。

而高務實從卷宗之中總結髮現,目前人蔘的主要產地已擴大到後世的黑龍江和吉林中部區域,當然整體上來說,仍然以後世遼寧東部爲主要產地。

然而卷宗顯示,建州女真雖然佔據了人蔘的主要生產地,但是在撫順馬市銷售的人蔘量卻很少,反而是開原城東北方向的哈達部和北方的葉赫部壟斷了人蔘貿易。

這就有意思了,難道建州女真方面自己不會去撫順賣人蔘,反而喜歡走幾百里路去開原?

也不是,建州女真方面不是不肯自己去撫順賣人蔘,而是他們手中的敕書不夠用——王臺在統治哈達的數十年裡,多次跟隨李成樑及更早一點的遼東總兵從徵建州,搶奪了建州不少的敕書。

當然也不全是搶奪,其中有很多是李成樑得來,轉手賞賜給哈達的。

建州女真在李成樑鎮遼之後基本一直在被打擊,尤其是先前比較強勢的右衛王杲、阿臺父子,更是李成樑打擊的重點。

相對來說,覺昌安、塔克世父子的建州左衛由於一來實力比較弱小,二來表現比較老實,在李成樑鎮遼以來,遭到的打擊不大,甚至還被李成樑賞賜了一些敕書。

敕書,代表的就是貿易額度,這個之前已經說過,哈達部既然掌握了大部分敕書,其他女真各部想要把手裡的東西賣掉,就不得不去找哈達想辦法。

建州女真由於實力不濟,所謂的想辦法,就只能是接受哈達部的剝削。而葉赫部由於實力大漲,不肯接受哈達部的持續剝削,於是就選擇了直接以戰爭來搶奪。

這個發現讓高務實心中豁然開朗:原來歷史上建州和葉赫的核心矛盾,正是努爾哈赤控制了長白山各個女真部落,切斷了此條貿易路線,勝利的取得了葉赫控制人蔘的貿易權(注:努爾哈赤征服長白山諸部之後,相當於壟斷了人蔘產地的絕大部分,算是上游壟斷),所以葉赫方面纔不得不發動“九部之戰”來跟努爾哈赤決一生死。

在原歷史上,努爾哈赤繼承塔克世的建州左衛指揮使以後,不滿足現有的地盤,打算繼續擴張自己的勢力,爲了發展自己的實力,也爲了維持自己獨霸一方的地位,繼續搶奪遼東和女真間的貿易控制權自然在情理之中。

努爾哈赤只有不斷壓制開原和南北關的貿易壟斷地位,才能控制遼東的馬市貿易,獲取財富。

而當萬曆十九年正月,努爾哈赤出兵佔領了長白山諸部女真之後,立刻就招致葉赫強烈不滿——貨源都被努爾哈赤所掌握了,葉赫的人蔘壟斷地位怎麼保持得住?所以葉赫和建州的矛盾一觸即發。

在這種局面之下,只要稍微出點什麼事,這個火藥桶也就爆炸了。

那麼,出事了嗎?出了,因爲就在萬曆十九年,李成樑第一次下野了——長期壓在女真人頭上的一座大山,居然自行崩塌掉了。

不過,由於李如鬆等幾兄弟都還在,也都不忙,當時葉赫也不敢立刻就打,於是先爭取“以勢壓人”,看看能不能逼得努爾哈赤把長白山等各部吐出來。

結果到了萬曆二十年,寧夏之役和第一次援朝抗倭先後爆發,大明,尤其是遼東軍的主力被抽調,葉赫部壓力驟然減輕。

同時,努爾哈赤也拒絕了葉赫部的“無理要求”,九部聯軍攻建州這件事就再也避免不了了。於是萬曆二十一年時,這次戰爭終於爆發。

高務實想明白了這個“底層矛盾”,由此又聯想到李成樑鎮遼時對女真各部的處置手段,看起來這個時期的李成樑並沒有在戰略上犯下什麼大錯。

畢竟從歷史結果來反推,擁有開原三關三市的葉赫,居然還是輸給了只擁有撫順一關一市的努爾哈赤,可見李成樑加強海西女真、打壓建州女真的思路似乎是對的。

但高務實再細想一會兒之後,又發現這個結論其實也未必成立,因爲李成樑對海西女真的支持主要是衝着哈達部去的,對於葉赫部,他倒是一直持打壓態度。

只是歷史上的孟格布祿後來被葉赫給打服了,居然投靠了葉赫這個大敵,這一點恐怕李成樑也沒料到。

另外,李成樑對於建州的實力估計也出現了誤判,因爲在努爾哈赤掌權之後,李成樑對他的壓制力度很小,甚至縱容他一統建州。

這個舉動原先高務實不是很理解,現在反而一下子就明白過來了:哈達部衰落之後,大明手頭缺一個既聽話又相對較強的女真部落作爲代理人,代表大明“以夷制夷”。

這個時候,葉赫顯然不是李成樑的第一考慮對象,因爲原本葉赫就是踩着哈達上來的,在李成樑心目中的形象顯然不會太好,而努爾哈赤在這一時期反而異常恭順,自然就被李成樑看上,開始“培養”。

努爾哈赤很好的利用了這種培養,並且他還找到了打破葉赫、哈達同盟(孟格布祿這時候已經反水投靠葉赫)的辦法,那就是先統一建州,然後拿下長白山諸部,徹底控制人蔘的絕大部分產地,從上游掌握產出,繼而使得葉赫、哈達空有敕書,卻沒有足夠的貨物與大明貿易,把主動權搶過來。

這下子,李成樑歷史上的做法就都有了比較合理的解釋:他依然是堅持“扶植次強,打擊最強”這個思路的,只是在實際操作中出現了嚴重的誤判——努爾哈赤這個次強居然輕而易舉的擊敗了葉赫的“九部聯軍”。

而好巧不巧的,此時恰好大明內憂(寧夏)外患(日本)一同爆發,偏偏沒有工夫趕緊來一場亡羊補牢的“預防性戰爭”,把努爾哈赤給打回原形。

於是……就杯具了。

努爾哈赤徹底取代哈達、葉赫,牢牢掌控了人蔘貿易的壟斷權,趁着大明在遼東前後至少八年的無力期快速壯大——其實還不止八年,因爲三大徵(實際上還要加上明緬戰爭)打空了原本就不富裕的國庫和內帑,打完之後根本沒有餘力又去打努爾哈赤,得先花時間休養——這時候的努爾哈赤,早已不是實力大損的李家軍可以輕易撲滅的小火苗了。

高務實看着眼前的一堆卷宗陷入思考:努爾哈赤崛起的根子找到了,但並不棘手,因爲自己和李成樑不同,李成樑又不知道萬曆二十年的大明會接二連三的出大事,所以他是毫無防備的,而自己知道這些“意外”,因此有足夠的準備,努爾哈赤如果還想如原歷史上那樣趁着大明的無力期突然壯大到遼東明軍壓制不住的地步,那是做夢。

但現在自己要怎麼利用這一局面來敲打李成樑呢?

單純的在這些卷宗裡頭挑出那些李成樑偏心哈達的案例來說事?這不僅毫無意義,也達不到敲打的目的,因爲原則上來說,這只是手段差異,或者說他和李成樑對於如何以遼東控制女真諸部的思路差異,拿這些東西說事,在朝廷中樞看來,不過就是政爭而已。

政爭有時候無所謂對錯,只有站隊。

但高務實因爲要控制敲打的力度,一開始不好直接打太狠,選擇輕一點的手段也不錯。

開原本身就有其特殊性,比如說在交通位置上,開原既是明初遼東地區北部的驛道中心,又是東蒙古和女真地區的交通地標。女真的朝貢驗關,都必須經過開原,乃是溝通遼東和女真地區的唯一官方通道。

明初時將元代遼陽行省一分爲三,設置西北部大寧都司、遼東都司和東北部奴兒干都司,由遼東總控,其交叉點即是開原。明初向奴兒干都司派遣人員、轉運糧餉、招撫外夷,都是以開原爲中轉站和集散地。正因爲如此,開原成爲了明朝經營女真地區的前進基地,又是遼東防禦蒙古內侵的軍事重鎮。

“國朝設瀋陽、遼陽、三萬、鐵嶺四衛,統於開原,以遏北狄之衝。”

在大寧都司內遷和奴兒干都司撤銷後,邊外的羈縻衛所由開原守官和將領履行聯絡和管理職責。直至成化間,奴兒干都司部分衛所官員,仍由開原的守官將領兼任,直接控制邊外羈縻衛所。

這就使得開原掌握東蒙古和女真各部朝貢、互市、內遷安置、招撫賑濟等職責。通過開原,大明能夠有效地控制東北各民族和邊外的羈縻衛所,隔斷蒙古與女真的聯合。故《全遼志》和《開原圖說》將開原定位爲“控帶外夷”。

開原的特殊性,還體現爲開原衛所駐軍和屯民的來源和成分的多樣性。作爲遼東的軍事重鎮,大明在開原設置了大量駐軍和屯民。

開原轄鐵嶺、三萬和遼海三衛、五城及二十邊堡,計有軍舍和餘丁一萬五千五百餘名。若計軍丁家屬、屯民、平民和客居,人口當不下十餘萬。其中,少數民族佔據相當比例,他們分屬於不同的族羣。

“未幾(指洪武初),悉更郡縣以爲軍衛。華人十七,高麗、土著、歸附女直、野人十三。”一方面,歷史上開原地區就是多民族混居地區,另一方面,明初遼東有大量蒙古人和女真人歸附,多被納入軍衛體系中,授以武官職位,構成明代軍衛中的特殊羣體,稱爲達官。

開原軍衛中存在着數目龐大的達官羣體。明初,開原下設安樂、自在二州和三萬、遼海二衛,安置了大量歸附的蒙古人、女真人。

直到眼下的萬曆十一年,這種族羣比例仍未改變。這種複雜的族羣關係,帶來不同的影響:一方面使人憂心,如“開原半是達官苗裔,而包藏禍心之強虜,且爲之招,有其事而始寒心晚矣。”另一方面,正是藉助二州和二衛的達官,開原履行着聯絡、管理東蒙古和女真的重要職責,以此來實現明廷對邊外諸族和羈縻衛所的管轄。

所以現在要想敲打李成樑,高務實不打算一下子就來個狠的,他必須控制好力度,比如說先拿李成樑屁股坐歪了來說事。

----------

感謝書友“soviet2003”、“阿勒泰的老西”的月票支持,謝謝!

第005章 好好做,不要怕第067章 倒高風波(二)第043章 繞開祖制第042章 滿堂影帝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086章 凱旋而歸第045章 “八府巡按”的氣派(4更1W1)第108章 所爲何事(下)第050章 四方會談(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五)第051章 君臣父子第202章 婚事的背後第052章 辛愛議事第002章 翰林清貴(上)第4更第110章 背後的刀第149章 不急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四)第155章 升龍,我的升龍第264章 出宮第068章 隆慶託孤(五)第085章 讓麻貴跟我走第071章 影帝隆慶(下)第191章 爭做狗王莫茂洽第005章 禁衛軍!第067章 倒高風波(九)第129章 關係第012章 母子談商(下)第030章 夫若有罪,妻豈無過?第090章 降服第016章 還是勳貴最弱(第5更!)第083章 宮外反應(下)第130章 開平潛流(上)第066章 我保他必有美諡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五)第009章 安陽之行(六)第022章 輕取案首(下)第089章 與帝同席第171章 文治纔是我的專業第036章 散財童子第122章 朝爭之第一次立儲風波第031章 你下罪己詔吧第054章 挖角應節(下)第012章 母子談商(下)第013章 五伯高才(下)第099章 歸途考察第003章 新內閣,新七卿第036章 戚繼光的彩虹屁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第117章 銷售火爆(上)第067章 倒高風波(六)第087章 回京嘍第046章 思播田楊,兩廣岑黃第151章 要面子的安南第127章 高拱出題第073章 召見第123章 俺答封貢(八)第094章 貴妃相召(上)第113章 高戚之會(五)第222章 麻煩大了啊第174章 南掌國又咋了?第139章 兩位侍郎第125章 重陽大會(上)第022章 輕取案首(下)第051章 賊酋叩首(下)第107章 努爾哈赤出兵第143章 海商都不簡單啊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二)第125章 可戰方和(一)第011章 奉駕祭陵(第4更)第070章 萬事俱備(上)第094章 貴妃相召(下)第100章 蒙古局勢(下)第091章 惟高樞臺一人而已第097章 馮張俱隕第126章 俺答求封(六)第080章 姑娘教訓得是第085章 官場百態(下)第024章 政績量化(上)第056章 漠南之戰(九)第010章 朕這主意絕了啊第024章 政績量化(上)第050章 擔當第122章 覆滅第286章 藝高人膽大第172章 漢計蒙用第071章 晴天霹靂啊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第095章 流言與三件事第030章 河南民變第015章 新鄭鐵廠(下)第197章 高孟男第137章 我即高黨第141章 激戰諒山(下)4更1W1第061章 挑唆居正(下)第244章 千帆覆海(中)第067章 決戰沙城(四)第255章 公主召見第056章 棘手第067章 決戰沙城(一)第102章 八千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