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副總兵人選

由於李成樑這個遼東總兵是常駐廣寧的,所以在打完古勒寨之戰後邊率軍回了遼西,而鎮守遼陽副總兵官(這個是正式稱呼,實際就是遼東副總兵)秦得倚又被參劾,現在已經被押送山東待審(要先經巡按提審,而遼東沒有巡按,是山東巡按兼任),這樣一來,遼陽方面就沒有了掌兵的大員。

不過即便如此,當高務實抵達遼陽時,依然受到了熱烈歡迎。

歡迎儀式是欽差鎮守遼東地方太監韓光一力操辦的,不僅帶着遼陽城內上上下下各級文武官員,也調動了遼陽城內的部分駐軍,還不知道通過什麼手段,找來了許多百姓在路邊夾道歡呼。

這位韓光韓鎮守是陳矩的人,對高務實的到來當然是必須出來表達“熱烈歡迎”立場的,就好像之前遼南之戰爆發後,他也是最積極要求秦得倚立刻帶兵南下救援一樣。

雖說秦得倚帶兵出城之後就開始仗着“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磨磨蹭蹭不肯走,但那畢竟不是韓光能控制的,在他能幫得上忙的方面,他已經盡力了。

只是,對於自己履新巡撫這件事,韓光搞出這麼大的陣仗,高務實還是有些不太認可,所以在抵達撫院之後,他就皺眉問韓光這是怎麼回事。

韓光笑道:“撫臺以爲是咱家強迫他們上街迎接您老的吧?”

高務實沒說話,只是看着韓光,誰知道韓光立刻搖頭道:“還真不是,遼陽百姓是自發而動的,咱家知道以後,甚至增調了部分兵馬用以維持秩序。”

“哦?”高務實有些意外,心道:我在京師和河南的名聲應該不錯,但在遼陽應該沒這樣的“羣衆基礎”吧?

韓光笑道:“撫臺可能有所不知,因爲遼東總兵官常駐遼西,對於遼西方面的邊警應付比較得力,但相應的,對於遼東方面的邊警,反應起來就總免不了慢半拍,以至於這些年遼地多數入寇,損失都是以遼東爲大。尤其是曹簠在長安堡一戰受挫之後被下獄,他的隨任家丁也就沒法再用,這樣一來,遼陽方面的力量一直都沒有得到有效的恢復。”

他頓了一頓,又道:“曹簠當年勢力最盛時,據說有六千家丁,是遼東鎮除了李成樑之外最強的,他被下獄之後,這批人聽說安置得很不得力……嗯,這個倒也算了,關鍵是李成樑先推薦了一個姚大節,後來姚大節出事,又換了一個秦得倚,但不論是姚大節還是秦得倚,自己麾下都沒有多少家丁精銳,而只能依賴李成樑借兵給他們。”

高務實點了點頭,這其中的玄機並不難猜,姚大節、秦得倚兩人,副總兵的職務是李成樑推薦的,出鎮遼陽之後,手底下的精銳也是李成樑借給他們的,那他們敢不聽李成樑的招呼嗎?

李成樑是遼東總兵,再確保了副總兵對他百依百順,這種情況下,哪怕是薊遼總督、遼東巡撫,在事關軍務的事情上都免不得要給李成樑幾分面子,因爲如果不這樣的話,李成樑即便不敢直接跟督撫頂牛,他也有無數的手段可以陽奉陰違,甚至故意把能打贏的仗給打輸掉,以此來陷害督撫指揮不力——只要他本人在之前明確反對過這樣的用兵就行了。

高務實現在體會到周詠在蓋州時一開始明確表示,希望高務實與李成樑能通力合作的原因了。

對於一般的督撫而言,不配合李成樑的想法,可能一遇戰事就會出麻煩。

不過韓光說起這個情況,只是爲了解釋遼陽百姓爲何會自發去迎接高務實,所以他接着道:“撫臺在遼南,圖們、炒花二賊聯手相侵,此時李成樑又還在古勒寨不肯回援,遼東百姓都以爲遼南這次要糟了,而遼南一潰,圖們、炒花必然不肯放過近在咫尺的遼陽,到時候遼陽豈不是也危險?

然而撫臺卻僅以遼南一隅之力,大破圖們、炒花聯軍,甚至將炒花這個亂遼十幾年的韃酋給生俘了!撫臺,您想想,這般一來,您在遼陽百姓的心目中,可不就是大英雄麼?”

哦……原來是這麼回事。

既然不是韓光逼迫遼陽百姓搞“夾道歡迎”的,高務實也就懶得計較了,反而把話題再次轉回剛纔韓光意外提及的遼東實力不足的問題上來。

“秦得倚革任待勘之後,遼陽方面豈不是實力更加不足了?”

面對這個問題,韓光略微猶豫了一下,才答道:“這要看繼任副總兵的人是誰,若是李成樑舉薦的祖承訓,這傢伙斂財有道,手底下據說有兩千多家丁,他要是肯帶來遼陽,倒也還不錯,再加上他是李成樑的人,李成樑或許還會再如此前姚大節、秦得倚舊事,借給他若干家丁。”

高務實皺眉道:“沒有家丁的話,遼東的兵馬就不能打仗了?”

韓光苦笑道:“咱家不太知兵,但撫臺是名動天下的名帥,不知您是否看過遼南的衛所?嗯,遼東、遼北的衛所比之遼南,大概也就大哥二哥的樣子。平時守守城池、堡壘還算能用,但要派他們出城野戰,那就是催他們去死了……能野戰的,幾乎只有家丁,或者是以家丁爲中軍的大軍。”

最後這句話的言下之意,就是要麼出動純家丁部隊,要麼雖然調動大軍,但必須有強大的家丁部隊坐鎮中軍壓陣。

強大的家丁部隊,高務實倒是也有,但即便他現在已經是邊臣身份了,礙於大明的習慣,也不好調集太多。

按照一般的情況而言,各邊鎮巡撫,大多維持一兩千撫標,就算高務實是出了名的有錢,自己單獨貼錢不要朝廷的“津貼”,維持三千撫標也基本上就到頂了。

也不是說不能更多,只要不拿朝廷的銀子,一般倒也不會被彈劾,可是總要擔心皇帝的想法不是?雖然朱翊鈞現在對高務實信任有加,但你要是突然拿出好幾萬不需要朝廷發餉的武裝家丁來,那情況只怕就不好說了。

李成樑的家丁雖然多,但朝廷發餉啊,朝廷若是不發餉,他可維持不了這個數。當然他也不是隻靠朝廷發餉,其他一些手段也是有的,這個將來再說。

高務實不禁感慨,難怪明末時期的將門地位越來越高,離了將門,就沒有精兵,這可不就是個死衚衕?

看來這個副總兵人選,還得好好想想。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月票支持,謝謝!

第011章 大閱很難啊第094章 請你迴避第032章 少年劉綎(上)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上)第007章 編制與第一任司令第154章 太原,我的太原第149章 朕知道了第217章 “皇爺急召”第210章 釜底抽薪第225章 三策(中)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下)第188章 人事安排第208章 剿殺第168章 戰象VS大炮第188章 巡撫遼東(二合一)第260章 引蛇出洞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中)第010章 新鄭高氏(下)第051章 賊酋叩首(上)第188章 人事安排第249章 二虎競食?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下)第278章 敵疲我打第026章 國事私事第125章 可戰方和(三)第062章 猶豫難決(下)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下)第114章 新的時代第002章 翰林清貴(下)第150章 部堂拜訪第126章 俺答求封(六)第046章 商政相連(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二)第080章 燕京歡聲動第056章 漠南之戰(八)頭鐵就會白給第222章 麻煩大了啊第217章 “皇爺急召”第109章 公侯滿堂(下)第158章 庚辰春闈(三)第070章 逐保倒張(二)第047章 未雨綢繆(上)第213章 交心第085章 成交第069章 何爲實力(下)第114章 暫攝州務第218章 再臨東昌堡第023章 意氣高於百尺樓第125章 可戰方和(五)第008章 又是香皂(下)第205章 高思棠當重賞!第155章 青春叛逆[第4更]第243章 大炮,艦隊,棱堡第128章 務實制義(下)第097章 奪城殺兄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下)第150章 張四維小出一手第217章 臺灣島第086章 蛇打七寸(上)第063章 海瑞調職(下)第103章 紈絝之王(下)第068章 隆慶託孤(六)第100章 蒙古局勢(上)第185章 安南規劃!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一)第162章 劃分勢力範圍第091章 粗中有細(下)第108章 隱情(上)第052章 辛愛議事第002章 張四維丁憂第076章 豪華配置(下)第272章 孝陵衛司香第016章 還是勳貴最弱(第5更!)第234章 愚兄不及甚矣第054章 明修棧道(中)第052章 引蛇出洞好危險第144章 這是在針對誰?第121章 劉馨的建議第068章 輿論造勢(上)第027章 皇上,您的事兒發了第056章 土司之會第122章 蒙疆風雲(一)第022章 花廳議事(下)第153章 在商言商第003章 隆慶天子(上)第009章 安陽之行(四)第207章 女真頭號忠臣第036章 麻錦慌得一批第022章 輕取案首(下)第147章 不與聞第058章 老師法眼第022章 花廳議事(上)第163章 冠絕京華(下)第067章 小姑娘,好忽悠第083章 宮外反應(上)第004章 就仰仗高修撰了(第4更)第110章 高夫人第056章 土司之會第040章 紓驛路疏(上)第154章 糾結第095章 時不我待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