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

這一場短短的交鋒,莫軍遭受到了巨大的損失。

不管是被火槍打死的人,還是被雍軍衝陣殺死的人,層層疊疊的屍體,幾乎遍佈整個戰場,雍軍幾乎是踩着屍體在前進。

沈希儀手緊緊的握住,青筋爆出。

沈希儀也是上過不知道多少次戰場的老將,雖然年輕,但是作戰經驗一點也不少。但是這一顆,他卻覺得自己的經驗遠遠不夠用,他還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兇險的戰陣。

沈希儀所打的仗,都是平地西南土司的陣仗。

從開國到現在,西南土司都沒有完全安定下來。大大小小的反叛時不時的發生,沈希儀所經歷的戰陣都是平地西南土司的戰鬥。

遠遠比不當今日眼前一戰。

雖然西南土司有大有小,大的如能召集十萬土兵。小的不過幾百人的小寨子而已。

此時大明的武力雖然走在下坡路上,但是總體還算可以。所以叛變的土司數量都不大,平叛最大困難,並不是與叛軍戰鬥。而是千里迢迢跋山涉水。

要知道反是大塊平整的,交通便利的土地,無不百朝廷收爲府縣。只有那種崇山峻嶺老林子裡面的地方纔設立土司。

沈希儀對陣的土司,雖然每一個土司兵單打獨鬥有一手,但是與大明結陣而戰,根本不是對手。哪裡見過數萬人如此結大陣,開大戰。

沈希儀本來想一舉奪得安南的想法,馬上淡了,他心中隨即想了一個注意,要不,就與雍國隔河分了安南?

這個想法一出來,就被沈希儀自己打消了。

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能。

說實在的,他對雍王殿下並沒有什麼厭惡的感覺, 雍王殿下合作,也沒有馬上忌諱。但是嘉靖對雍王殿下的忌憚,是一個人都知道。他如何真做出此等事來,等待他的絕對不是嘉獎,而是處罰。

而且這處罰絕對不輕。

就在沈希儀胡思亂想之間。

雙方也陷入苦戰之中。

莫軍前陣潰敗,潰兵倒卷而來。只是還沒有倒退幾步。

就聽見莫軍之中也有火槍聲響起。無數火器的轟鳴之聲,將潰兵連同雍軍紛紛擊中。

不過莫軍的火器遠遠比不上雍軍的火槍輕便如意。

只是發過一輪,就停止了發射。

莫軍第二陣也衝了上來。

與衝過來的雍軍狠狠的在一起。

這番廝殺才算是勢均力敵。

安南士兵雖然身材矮小,但是都是精於戰陣的,莫登庸雖然屢次戰敗,但是他對自己自己部下的管控還是足夠嚴密的,所以在他親自督陣之下,雙方一時間殺的難解難分。

俞大猷看到這個情況暗道:“失算了。這莫登庸好狠。”

的確好狠。

按照一般情況。

莫登庸應該將火器放在第一排,與雍軍對射。

不過莫登庸與朱厚煌多次交手,早就知道雍軍的厲害之處。雍王厲害之處,一在的紀律,二在火器。

與雍軍的火器對射,莫登庸對自己的部下一點信心都沒有。

但是他的做法也太狠毒了一點吧。

他將最前面的士卒當成了炮灰,墊背的。而將火器放在第二層,就等第一陣潰敗下來的時候,狠狠的出擊,就是爲了將雍軍拖入短兵相接。

不過俞大猷反省自己,也犯了不少錯誤。、

他覺得不應該大舉進攻,而是應該步步爲營,用火槍射擊,長槍兵收尾的方式一步步的壓過去,而不是讓兩者分開。

不過,即便如此,莫登庸的作法風險極大,不是尋常人敢這樣做的。

什麼叫做兵敗如山倒。

很多時候大兵一旦潰敗,絕無挽回的餘地。很多時候前陣潰敗,後陣將會有連鎖反應,大軍瞬間崩盤。

莫登庸也知道其中風險。

但是他不得不這樣做。

他現在還記得,在升龍城下的一戰,他雖然敗在雍軍的火器之下。

所以,必須讓雍軍的火器發揮不出來,他纔敢與雍軍的野戰。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雍軍的肉搏能力很強大,但是安南兵也不怕他。在寧平一戰是因爲安南本身士氣低落,並不是安南兵的戰鬥力就如此低下。

那一戰,莫登庸根本就是敗給了瘟疫,敗給了薛神醫,而不是敗給了俞大猷。

此刻俞大猷也無法對眼前的戰局輕易的調整了。

無他。地形限制。

雙方所在的地方,就是北門與紅河邊一小片地方而已。

升龍城與紅河的營寨一左,一右在莫軍陣勢兩邊,封鎖了道路,想要迂迴進擊都不大可能,只能憑藉當面廝殺的能力。

而且雙方已經混戰在一起了,俞大猷不是莫登庸,莫登庸可以眼睛都不眨一下,對着自己的士卒與雍軍士卒混雜在一起的人羣開火。但是俞大猷卻不行。

朱厚煌對士卒稱不上愛兵如子,但是對普通士卒都非常體恤,所以朱厚煌的態度對雍軍上下影響很大。

愛惜士卒,在勝利的同時,要儘量減少傷亡。這已經是雍軍將領的共識了。俞大猷可下不了這個手,大隊火槍手只能乾瞪眼,繞也繞不過去,又不能對人羣開火,根本派不上用場。

不過雙方戰鬥風格還是有所不同。

雍軍即便是現在,從大局上來看,雍軍的陣勢已經有一點凌亂了。但是如果將目光聚集在某一隊士卒,就會發現。

即便是混亂之中,雍軍底層士卒也在努力的保持陣列。而莫軍就沒有這樣的能力,所以每一名莫軍衝上來,很可能面對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隊人。

而莫軍也有自己的優勢在。

在肉搏這個領域之中,大多數雍軍其實並沒有什麼經驗。因爲這一兩年,雍軍擴軍太厲害了,很多雍軍之前還都百姓。比不得莫軍。

安南戰亂數十年了。

即便莫登庸損失了大片精銳士卒,此刻他手中最後的精銳,也不是沒有上過戰場的新丁,只是這樣的士卒,莫登庸手中也沒有多少了。

而且莫軍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兵器上的優勢。

兵器到底花好,還是純好。

所謂的花,就是指一個小隊之中裝備不同的武器,顧名思義,純就是一隊士卒都裝備一樣的武器。

至於花隊好,純隊好。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不過朱厚煌看中火器,恨不得一柄步槍代替軍中所有的武器,所以朱厚煌的偏向是純隊。之前的還有刀盾兵,長槍兵,火槍兵,炮兵。而火槍換成能大量列裝的重型火槍,所以其他雜七雜八的武器,都被朱厚煌撤下來,現在雍軍只剩下兩種武器,重火槍與長槍。

而衝在陣前的,是清一色的長槍兵。

這些長槍兵不能說不好,但是戰事一旦焦灼了。

一旦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莫軍這邊的花隊就發揮出威力了。

其實莫軍與明軍的編制很像。

因爲明軍當初與安南交戰十幾年,戰爭是最好的學習場所,凡是在戰場上學習不好的人,全部都死了。

彼此之間互相影響,也是再正常不過了。

在最基層的士卒這邊,莫軍裝備有不同的兵器,如果雍軍的陣列沒有一點混亂,長槍如林,如山的壓過來,莫軍想要抵擋要損失好些。

但是現在雍軍的陣勢有一些混亂,所有結陣而戰的優勢不能完全發揮出來。

如此一來,長槍兵在混戰之中的劣勢也顯示出來了,不知道有多少長槍兵是被莫軍士卒近身之後,用短兵殺死的。

不過,雍軍在朱厚煌的修煉之中,紀律已經刻在骨頭裡了。亂而不散,雖然損失不下,但是依舊壓着莫軍打。

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九百章 影響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九百章 影響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三章 侍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