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

黃錦讓陸炳幫忙,才讓張璁裝做小太監,悄無聲息的進宮。

張璁本來不想裝扮成小太監進宮。覺得有辱他士大夫的身份。

但是張璁猶豫一會兒,還是答應下來了。

無他,張璁已經不年輕了,他沒有時間了。作爲一個四十七歲的人,這個年紀在大明已經能算得上老者,誰知道自己還有幾年活頭。但是他胸中大志未酬。如同一團烈火揣在懷裡,如何能按捺得住啊。

無論如何,他也要抓住這個機會。

他已經沒有蹉跎的本錢了。

黃錦說道:“張大人留心了。宮中不比其他地方,要萬千小心啊?”

張璁說道:“下官知道。”

黃錦帶這張璁進了嘉靖的寢宮。

張璁一進門就恭恭敬敬的行禮說道:“臣張璁見過陛下。”

嘉靖端坐在龍椅上,說道:“愛卿平身。”

張璁說道:“謝陛下。”這才緩緩的起身。

兩人是規規矩矩的君臣對奏格局。

嘉靖說道:“昨日在殿上,朕觀你的文章不過是淺嘗輒止而已,朕想知道,朕想尊先王爲皇考,不知道可不可以。”

張璁說道:“如何不可,興獻王乃陛下生父,養育之恩,天高地厚,如何稱不得皇考啊?”

嘉靖說道:“楊大學士等人說不可,你以爲如何啊?”

張璁說道:“陛下入京乃是繼太祖大統,非爲弘治皇帝大統。漢定陶王,宋濮王之例與今日情況都有差別。昔日兩人都是先養在宮中,先有父子名分。後有繼統之事。”

嘉靖的神色一動,說道:“好見識。”

很多觀點都是立場不同衍生的。

比如現在,楊廷和一幫從弘治年間遺留下的大臣。他們對正德沒有什麼感情,但是對弘治皇帝卻是懷念無比。所以他們萬萬不想弘治皇帝絕嗣,在他們看來,嘉靖已經繼承了弘治一脈的皇位。就該爲弘治皇帝繼嗣。

但是嘉靖皇帝看來卻是另一回事。

好端端的父親,無憑無據的就變成了叔父,見到母親也不能叫母親,只能是叔母,簡直一點不通天理人情。

嘉靖萬萬不能接受。

很多事情本無對錯,只有立場。嘉靖要問這個,就是要確定張璁的立場。

“陛下過獎了。”張璁說道。

嘉靖說道:“如今天下有何弊政,張卿有什麼告訴朕?”

嘉靖已經確定了張璁的立場,這一句話不過試探張璁,看看張璁的深淺。

張璁心中激動之極,他從束髮以來,就讀聖賢書,就期盼這樣一天。他說道:“臣謹奏對,科舉弊事最多。第一,文風空洞,留於空談。所取都是腐儒之輩。”

張璁連續七次科舉失利,可以說畢生精力都花費在科舉之上了。科舉之中的諸多弊端,更是深惡痛絕。有切膚之痛。

但是嘉靖對張璁所說的並沒有太多的感覺。

張璁繼續說道:“科舉之弊,最大的弊端,是以科舉爲朋黨,結黨營私。蠅營狗苟。每每登科的進士,不謝陛下,反而謝座師。開科取士,本爲陛下取才,如今名爲天子門生,實際上是閣老門生,衆臣以座師同年爲樞紐,縱橫朝野。獨霸朝綱---”

張璁還沒有說完,嘉靖就已經擊節叫好道:“好。”

嘉靖不過是十四五歲而已。他雖然少年老成,但是對朝政並不是很瞭解,他只是知道楊廷和權力很大,但是並不知道楊廷和的權力是怎麼來的。

如今才知道,原來他們縱橫朝野的權勢是這樣來的,都是師徒同年爲紐帶糾結在一起的。

在嘉靖聽來,簡直有振聾發聵之感。

嘉靖說道:“多謝張卿爲朕解惑。不知道張卿可有解決之法?”

張璁一時間有些語塞,不知道該怎麼說啊。

很多事情提出問題容易,但是解決問題卻不大容易了。就如張璁提出的這個座師的問題。

他合理嗎?

非常不合理。

畢竟只不過是一場考試的主考官而已,從來沒有教授過一個字,就被尊爲老師,根本不合常理。根本就是一場交易。新進進士沒有門路,而這些主考官也需要爲自己的派系吸納新鮮血液。彼此之間互利互惠。

這種是陋習。但是恰恰被稱爲陋習的東西,是非常難以改正的。

張璁沉吟一會兒說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事由來已久。想要改正,非一時半刻可以,唯有下次掄才大典,嚴加管制便是了。”

張璁知道這是治標不治本的,不過,一時半會兒,也只能想到這些而已。

嘉靖心中有些失望,不過,他覺得今日收穫不少,即便張璁沒有給出答案,嘉靖記住這個問題,等將來詢問別人便是了。

嘉靖說道:“張卿還有嗎?”

張璁說道:“宦官當政,爲非作歹,禍害百姓。”

張璁這麼多年來嗎,一直沉淪下僚,對很多事情,看到非常清楚。說道:“太監殘缺不全,無有子嗣,最爲貪財不過,橫徵暴斂,從來不體恤民力,天下百姓都在水深火熱之中。”

張璁沒有發現,他說話的時候,身後不遠處,就一個宦官頭目,不是別人,正是黃錦。

黃錦不由對張璁多看了兩眼。

此刻黃錦還沒有身爲司禮監大太監的自覺,聽張璁的話,雖然覺得有一點反感,但卻沒有覺得是說自己。

嘉靖皺起了眉頭,對張璁所說的話,有些不舒服。

無他,嘉靖現在的權力,全部是由內廷支撐起來的。換句話說,嘉靖現在是所有太監的總頭目。

嘉靖心中先是不舒服,隨即又平復下來。暗道:“宮中奴婢們,鬧的太過分了,而且都是正德老人,正好趁這個機會,整理一下宮中。”

“盡有如此之事?”嘉靖說話的語氣之中,多了幾分惱怒,說道:“等朕掌控朝野之後,定然要處置這些賤婢。”

張璁說道:“太監最爲的惡政就是佔田,自古以來土地兼併都是動搖天下根基之事,但從臣看來,太監,勳貴,乃至達官顯宦,紛紛兼併土地,衛所土地紛紛被軍官所侵佔。先帝之時,流民四起做亂,正是因爲如此,此事不加以管制。等天下田畝兼併殆盡,富者有連畝之地,貧者無立錐之地。”

這纔是張璁所說的最爲重要的事情。

其實張璁沒有將事情完全說出來,在北方圈佔土地最多的並不是別人,正是他眼前的皇帝,皇帝所站的土地。就是皇莊。

嘉靖並不瞭解土地兼併的重要性,不過聽張璁所說如此的嚴重。也變得嚴肅起來了,說道:“真的如此嗎?”

張璁說道:“越是京師附近,土地兼併越是嚴重,如今北京郊外,大部分都達官顯宦的莊子,很少有平民百姓。而百姓卻是我大明的根基。賦稅糧稅都從百姓而出。大明的賦稅已經捉襟見肘。楊大學士,有種種不是,但是有一點卻是做的非常好,就是清丈田畝,可惜楊大學士,有善始沒有善終。”

嘉靖皺皺眉頭,現在的他聽不得外人說楊廷和的好。不過現在正是要用張璁的時候。所以嘉靖也就忽略過這些。

此刻嘉靖有些不耐煩了,說道:“張卿何以教朕,該如何整頓朝綱?”

所謂整頓朝綱,不就是扳倒楊廷和。執掌朝廷大權。

張璁深吸一口氣,說道:“臣說的不就是整頓朝綱之法嗎?”

嘉靖皺起眉頭,暗道:“他在給朕裝傻嗎?”

張璁不敢讓嘉靖誤解,連忙說道:“陛下乃大明皇帝九五之尊,只需持正而行,無數不能。”

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一百章 傷寒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一百章 傷寒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四章 豹房第四百章 善後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