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

北京城中的風波纔剛剛涌起,今後的浪潮只會越來越高。

不久興王封地啓程的來京師的興獻王妃蔣氏,經過幾個月的長途跋涉來到的通州,就快要到北京了。

張璁立即覺得這是一個機會。

張璁通過黃錦秘密入宮。不過這個時候的張璁已經是觀政進士了。在六部行走。雖然沒有確定正式官職。

張璁爲嘉靖獻上一計,這一計就是苦肉計。

就在整個京師都在爲蔣氏入京準備的時候。忽然一個消息傳開了,蔣氏在京師外不走了。

這個消息轟然傳開。

楊廷和心中咯噔一下,心中暗道:“不好。”隨即立即有太監傳詔。嘉靖召見楊廷和。

楊廷和從內閣到了嘉靖寢宮,還沒有行禮,就聽嘉靖“哇”的一聲哭了出來,不知道真哭假哭,反正看上去涕泗橫流。

楊廷和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將頭死死的栽在地步上,說道:“陛下節哀。陛下節哀。”

嘉靖收了哭聲,說道:“楊先生,朕不當皇帝好嗎?朕不當皇帝了,朕要跟着母后回家。朕要回安陸。”

嘉靖言語之中缺乏誠意,最少連自稱也沒有變,可見嘉靖對屁股下的寶座看重之極,絕不想讓出。只不過是做個姿態而已。

楊廷和說:“陛下何出此言,大明江山豈能如同兒戲一般,說當就當,說不當就不當啊?”

嘉靖說道:“可以,朕要以何禮節見母后啊?”

楊廷和說道:“這--”他一時語塞。

嘉靖與楊廷和雖然一直在敵對,但是還沒有撕破臉。所以對興獻王封號如果確定,還有與嘉靖如何稱呼弘治與正德,這些問題都是懸而未決。

因爲這些問題是嘉靖與楊廷和都萬萬不肯也不願意讓步的地方。

但是現在卻出現一個問題。

如何迎接蔣氏,按蔣氏的身份不過是一個藩王妃而已。按照大明的禮節,藩王妃見皇帝,那是要行大禮的。

但是嘉靖是蔣氏的兒子,天下真的要母親叩兒子嗎?根本沒有這個道理。

嘉靖乘勝追擊,說道:“朕真的不孝,如果讓母后向朕行此大禮,朕寧可回安陸做一藩王。”

嘉靖說的斬釘截鐵。但是根本上就是再向楊廷和逼宮。

楊廷和想不在這上面讓步都不行了,孝道從來是大節所在。

嘉靖如此做,是站在正理之上。如果楊廷和硬頂,反而顯得楊廷和跋扈。

但是楊廷和卻不想在這上面讓步。一時間大腦一片漿糊,說道:“請陛下放心,臣一定會將王妃請過來的。”

嘉靖眉頭一皺,他心中暗道:“不應該啊?”在他想來,楊廷和勸解一二纔對,但是沒有想到楊廷和直接退縮了。他斟酌詞句,說道:“楊先生,母后有什麼要求,請楊先生千萬答應下來。”

“劉臣遵旨。”楊廷和說道。

楊廷和口裡是這麼說的,但是心中卻不是這麼想的。

楊廷和恭恭敬敬的離開了嘉靖身邊,回到了內閣。來回踱步,叫一個人將楊慎給叫過來,翰林院與內閣相距不遠,不過一會功夫楊慎就來了。

楊廷和將這一件事情原原本本告訴楊慎,說道:“用修,你覺得這件事情該怎麼辦?”

楊慎想了想,說道:“好一招苦肉計啊。這定然是張璁的手筆。”

楊廷和想了想,說道:“張璁,這老秀才,還真有兩下子。”

楊廷和與楊慎都是神童出身,很年輕都中了進士,但是張璁在科考上蹉跎人生數十年,單單是這一件事情,楊廷和就看不起他。

不過,楊廷和不得不承認張璁這一招很毒。

文武百官都等着結果,如果楊廷和讓蔣氏回安陸,那就是致天子於不孝,如果讓蔣氏跪拜天子,又是至天子於不孝,簡直是左右爲難啊。

除非,楊廷和爲興獻王夫婦正名分。

但是這又是楊廷和萬萬不想做的事情。

楊慎也覺得棘手。

楊慎沉吟一會兒,說道:“父親,當今之事,不難解決,但是我擔心這事情之後。我們能擋一次兩次,能擋三次四次嗎?恐怕越擋,越使得陛下心中不高興。”

楊廷和當然知道這一點。

嘉靖始終是皇帝,而且才十四歲,除非楊廷和不給嘉靖活命的機會。否則嘉靖終究會長大的。現在能堵住,將來恐怕堵不住了。

所以楊慎一直不想與嘉靖爲敵。

但是楊慎的話,卻不被楊廷和聽在兒裡。楊廷和說道:“不必多說,直接說怎麼辦?”

楊慎說道:“要想蔣氏見陛下不行大禮,就必須擡高蔣氏的身份,所以封蔣氏爲後。興獻王爲帝。”

楊廷和皺起眉頭了,說道:“這還用你說嗎?”

楊慎說道:“父親,誤解了我,興獻王夫婦於陛下有養育之恩,有功於社稷。當追封帝號。但稱帝不等於承嗣。”

楊廷和緩緩的點頭了,他知道楊慎打的是什麼注意。不就是用一個封號,將興獻王妃騙進京師再做計較。

不過,楊廷和很明顯的發現一個問題,說道:“冊封封號,是要聖旨的,陛下絕對不會下這樣的聖旨的。”

楊廷和當然知道嘉靖想要的是什麼?興獻王妃或許不大明白裡面的套路,但是嘉靖這麼多天的摔打之中,已經歷練出來了。一眼就看出其中的貓膩所在。

楊慎輕輕一笑說道:“用不着陛下,還有一個可以做出這樣的決定。”

楊廷和腦袋瓜輕輕一轉,說道:“你說太后。”

楊慎說道:“正是。”

張太后執掌皇宮內外,理論上懿旨的威力不下於聖旨。不過對文官來說,聖旨他們都敢頂回去。更不要說是懿旨了。

“只是,我與張太后的關係並不好,這一道懿旨不好求了?”楊廷和說道。

正德之死,是楊廷和內心之中的隱痛,同樣也是張太后心中的隱痛,在正德死後,張太后閉門不出,什麼時候也不管了,整日裡吃齋唸佛,好像是超度正德。

楊廷和在正德臨終之事做了一些什麼事情,楊廷和自己知道,他也不願意去見張太后。好像是在見苦主一樣。

楊慎心中微微一嘆:“張太后是一個關鍵,萬萬不能有什麼閃失。要不我楊氏就不好收場了。”

現在楊廷和正在風口浪尖,已經夠辛苦了。如果張太后再出了什麼事情,楊廷和就算是有九張嘴也說不清楚了。

“父親,孩兒代你走一趟吧。”楊慎說道。

“你。”楊廷和有些遲疑。

楊慎說道:“如今事態緊急,讓人知道的太多了,反而不好,我是父親的兒子,最能取信於張太后。”

“好。”楊廷和說道:“如此你就去一趟後宮。記住要早點回來。”

“是。”楊慎說道。

雖然黃錦一遍遍的處理宮中的宦官,其中御馬監的人已經驚動的。但是這樣的局面,也阻擋不了。不過小半個時辰,就來到了張太后的宮殿外面。

楊慎不再隱藏身份,讓宮女去通報一聲。

正在對這一尊觀世音菩薩像誦經的張太后聽了宮女的話,皺起眉頭問道:“他來看什麼?”

隨即又好像是想到什麼一樣,說道:“讓他進來吧。”

“是。”宮女答應下來了。

不過,片刻之後,楊慎進來了,說道:“臣楊慎拜見太后。”

張太后頭也不回的說道:“起來吧,你這個宰相家的公子,來見老身有什麼事情。”

楊慎明確的感受到,現在張太后與之前的張太后有很明顯的不同,之前的張太后身上有一股咄咄逼人的氣質,而現在的張太后身上卻是沒有了。

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一百九十一章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十四章 地圖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一百二十二章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九章 打虎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三百零三章 占城三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