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

隨着俞大猷鳴金之聲,本來衝出的士卒,立即退了回來,在俞大猷身邊重新列陣。

這一戰戰果輝煌,將敵人的前鋒給硬生生的擊潰,而自己傷亡無幾,可以說是一場大勝。

自己的幸運,就是對手的不幸。

俞大猷這邊興高采烈,而莫登庸這邊就愁雲慘淡。

莫登庸的進攻,本來就有幾分試探的意味,想摸一摸對手的底細,但是萬萬沒有想到對手會厲害到如此地步。剛剛交戰,就被硬生生的打崩。

莫軍進攻的一個方陣,幾乎上死傷殆盡。

當然了這個方陣之中的人,被雍軍所殺的與被莫軍所殺的相差無幾。幾乎上是一半對一半。不是被如狼似虎的雍軍追擊所殺,就是被莫軍以擾亂軍陣的名義所殺。只有剩下的一小部分人,繞過了莫軍的陣勢,從兩邊退回了後陣。

“此誠不可以力敵。”莫登庸一時間也想不出用什麼辦法來攻擊雍軍,能夠取得勝利。不得不給出這樣一個評價。

不過並不是雍軍能打,就能取得最後的勝利。莫登庸的目光看到互爲雍軍側翼的占城軍身上。

立即下令,正面堅守以待,主要攻擊占城軍。

既然你這般厲害,就不打你,攻擊的薄弱環節。莫登庸的想法倒也不爲錯。於是乎本想繞道攻擊後陣的方陣,一轉彎,向占城軍殺過來。

占城軍的戰鬥力如何?與莫軍相比怎麼樣?朱厚煌對這些沒有底,不知道雙方交戰能夠支持多長的時間。

所以朱厚煌不放心讓占城軍支撐大局。立即向俞大猷下令,進攻。

朱厚煌必須進攻,既然對手如此不堪一擊,正是乘勝追擊的時候。

俞大猷火炮移動並不是很容易的,故而俞大猷這一次並沒有挪動火炮,而直接將後陣的長槍兵調到前方來。

這是一種微調。

正如前文所言,古代戰爭從來就是體力活,如果不能理解這一點,就不能理解戰爭的很多規則。

俞大猷知道前鋒已經戰過一場了。雖然大勝,但是該消耗的體力依舊被消耗了。故而,俞大猷前後調轉,讓已經打過一場的士卒休息一陣。

畢竟對手有數萬之衆,今天的戰事,並不是一陣兩陣能夠打完的,說不得要血陣竟日。

依然刀盾手在前。長槍如林,徐徐的壓了過去。來到兩軍陣前的時候,一片黑雲從長槍陣之中飛射而出,是一箭雨。

除卻在前面的數排長槍手之外。後面的長槍手都將長槍插在地面上,將身上的弓箭取出來,一連就是數輪射擊。

弓箭手開弓射箭是要消耗體力的,甚至古代一度以能開幾石弓,來憑藉一個人的力量。一般弓箭手能一口氣射上三十箭,就已經可以說很不錯的。

不過這些長槍手的弓箭技藝,顯然是業餘。能射上幾輪就相當不錯了,還能指望其他的。

俞大猷這一輪劈頭蓋臉的箭雨,也能說明,雙方進入了弓箭的有效殺傷。對面也是一陣箭雨射過來,還有聊聊幾門火炮開火了。

這要感謝剛剛的潰兵。

要知道火藥武器的填裝問題,一直是影響火藥武器使用的問題之一。剛剛對付潰兵的時候,可以說手段齊出,就很多武器都射空了,一時間很多東西都填裝不及。

只見幾顆炮彈飛過來,有兩顆還沒有到打軍陣之中,就栽在地面之上不動,唯獨有一顆在地面上狠狠一砸,撞在一面盾牌之上。

朱厚煌精心打造的木製抱鐵盾牌,就好像是紙糊的一樣,瞬間被砸出一個拳頭大的洞,炮彈去勢不減,重重的砸之刀盾手身上,將刀盾手硬生生砸出一個透明大洞,並滾進軍陣之中,將兩個長槍手的腿給生生的砸沒了,這才停止的動彈。

戰場從來是如此之殘酷,殺人者,人亦殺之,或者說,就是這麼公平。

“轟轟”炮聲響起了,是從北邊響起的火炮。

因爲莫氏忌憚城頭上有朱厚煌的伏兵,所以雙方戰鬥的地方,離城牆有一段距離,於是城牆到軍陣之間,就有大片的空地。

這數門火炮就射佈置在北側的,數量不多,只是四五們而已,不過他們一開始射擊,就是一輪速射。

這一輪速射,每門火炮射出五六炮彈。因爲要轉移火炮位置,縱然他們有炮車之中,轉移位置容易的多,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所有剛剛發射的子統並沒有完全填裝好。故而射了幾炮之後,就回歸到一分鐘多一點一發的節奏之中來。

炮彈一枚枚砸進了軍陣之中。

莫登庸的軍陣立即開始動搖起來。

一聲令下,莫登庸的軍陣開始了進攻。按理說,莫登庸已經知道明軍的虛實,知道不是對手,不應該後撤嗎?

不過莫登庸更知道,是萬萬退不得的,他對自己部下非常瞭解,知道他們絕對沒有在敵人追擊下撤軍的本事,估計一撤退,就開啓的大潰敗的開始。他們又承受不住火炮的轟擊,只能讓他們進攻了。

成敗是另一回事,萬萬不能讓他們站着捱打。

不過這一次進攻的目標並不是對手俞大猷的軍陣,而是在北方列開的火炮陣地。

莫登庸算是看出來,明軍全靠着這火炮之力,來嚇唬人。所以想要勝利,必須奪取對付的火炮。

所以莫軍大隊人馬向只有百餘人的火炮陣地衝了過來。

想以火器就遏制住人海戰術,那是機槍出來之後的事情了。而佛郎炮縱然射速快,但是這個快,是放在這個時代而言。決計抵擋不住大隊人馬的衝擊。

俞大猷見狀,立即分出一個司的兵力卻保護火炮。北邊形成一個小小的分戰場。

俞大猷臨陣指揮之能,還是讓朱厚煌放心的,朱厚煌將陣前的火炮部隊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已經隱藏在軍陣之中,這一部分依舊由俞大猷指揮。此刻在北面的幾門火炮就是這一部分的,另一部分,就是在雍軍軍陣,與占城軍軍陣相交的地方。佔據一個小小的位置,在這個位置上,這一批火炮,既能支援俞大猷這邊,又能支援占城軍這邊。

而此刻他們都在爲占城軍發言。

莫軍與占城軍已經開始交戰了。

占城軍與莫軍一交上手,居然勢均力敵,這一點讓朱厚煌喜出望外,不過,他又不敢把成功的把握寄希望於占城軍的超水平發揮之上。

所以將一半火炮撥了過去。

此刻的朱厚煌深刻的感受到了什麼叫做捉襟見肘了。

不僅僅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兵也是到用時方恨少啊。在火炮的幫助之下。占城軍擊退了莫軍的進攻。

不過占城軍與雍軍的差距也顯露出來了,剛剛雍軍乘勝追擊,一舉擊潰對方一個方陣,而占城軍眼看莫軍退卻,卻不敢追擊。

莫軍立即將注意力放在占城軍與雍軍相交的位置上,放在火炮陣地之上。

朱厚煌不得已讓俞大猷派出士卒保護。一時間戰鬥焦灼,而戰鬥的重心都在火炮之上。莫軍是否能奪取火炮,已經成爲莫軍是否能勝利的重要條件。

而朱厚煌臉色一不大好看。

因爲對方還有很多軍隊都沒有動用,朱厚煌這邊已經全面交戰了。預備隊只剩下朱厚煌身邊軍法官與侍衛火槍兵,五百人上下。

這樣一點軍隊,在這樣規模的大戰之中,根本連一點浪花都濺不出來,朱厚煌暗道:“從今以後,我再也不弄什麼以寡擊衆了。”

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四十七章禮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