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安南終

出了這樣的事情,王陽明無意在安南多待一段時間。

即便是範嘉謨過來安撫,也無濟於事。不過保證了武器交易能繼續完成,並不受這一件事情干擾而已。

王陽明與朱厚煌順流而下,回到了海防。

這個時候,回到艦隊之後,卻發現範獻早已在了。

朱厚煌發現安南小皇帝還是有幾分手段了,他立即讓人送範獻去北京,以安南使者的身份向正德請求冊封。

範獻千恩萬謝的去了。

朱厚煌看着送範獻的船離開了艦隊,沿着海岸線北上,愣愣的出神。

“你這真的需要插手安南事務?”

朱厚煌聽到是王陽明的聲音。

朱厚煌回過頭,說道:“是。並不是弟子不知道輕重,而是不得不爲。”朱厚煌隨即將與正德的約定說了出來,說道:“明年將要百萬之衆遷徙到東雍,到時候需要花的錢,數倍於現在,弟子實在不知道從哪裡找這一筆錢了,而唯一的辦法就是戰爭。並非弟子看中了安南,而是安南給弟子的機會,等安南小皇帝有皇兄的冊封,莫氏如果篡位,弟子也就出師有名了。”

王陽明深深看了一眼朱厚煌,說道:“你做事太險,一旦有失就是一場大災難,何不十年生聚,在做他途?爲什麼要如此冒險。”

朱厚煌心中一凜,王陽明目光如炬,一眼就看出來朱厚煌做事太急了,好像有什麼東西在後面追着他一樣。

這也是朱厚煌午夜夢迴的絕望,因爲他仔細回想前世的歷史。他不能確定正德有多少年,但是唯一能確定的就是大明沒有正德二十年。

而現在已經是大明正德十四年,從此朱厚煌推算出來,正德還能活不過幾年而已。而朱厚煌已經放棄了爭奪皇位之心,卻不能不注重新皇帝。

正德一力支持他海外擴張,但是下一個皇帝會怎麼樣,會不會覺得在東雍有一個強大的藩王,讓他感覺不舒服。尤其是這個藩王曾經還是儲位的競爭者之一。

這纔是朱厚煌最大的夢魘。

所以朱厚煌必須讓正德年間讓自己強大起來。所以這一切佈置都很急。

但是這些又怎麼說給王陽明聽啊?

王陽明見朱厚煌無語,也不多說了。隨即差開話題說道:“下一站要去占城嗎?占城也不是一個好去處?”

朱厚煌說道:“不就是,占城王室父子叔侄那一點破事嗎?弟子對此一點興趣都沒有。”

王陽明說道:“正德五年,占城派遣使者請封,不過現任國王不是上任國王之子,朝中大臣以其得國不正,絕其貢,我們此去,在朝中大臣看來有失國體,當然這只是小事,只是恐怕會惡了安南。”

朱厚煌有一點吃驚,不知道王陽明爲什麼這麼,問道:“王師何處此言?”

王陽明說道:“我在升龍的時候,也不是什麼也沒有辦的,最少佔城的情況,我也打聽了一下,占城屢次被安南進攻,早在幾十年前,向安南稱臣納貢了,現在的占城已經不是天朝屬國,而是安南屬國了。”

朱厚煌一笑道:“如此,安南將來又有一罪名?而且,正因爲如此,弟子認爲此去占城定然是一帆風順。”

王陽明當然知道,什麼叫做今非昔比。

現在的安南是個什麼情況,國內權臣當道,軍閥混戰,如此情況之下,怎麼會對占城有震懾力啊?而且占城與大明的關係分外不同。鄭和下西洋,幾乎上第一戰都是占城,而且在洪武,永樂年間,還有過派兵護持占城,抵禦安南進攻的先例。所以占城與大明的關係,要比安南與大明的關係好太多了。

恐怕占城沒有脫離安南之心,朱厚煌也有心挑撥一下兩國關係。

一路沿着海岸線南下,不過數日的功夫,就來到了占城。

與安南相比占城的面積並不算大,而且國力遠遠不如安南,但是對大明的恭敬程度卻遠遠的超過了安南。

不等雍國的船隊來到占城,就有占城船隊出迎,左右護衛着雍國船隊。只是占城的船隻太小,與雍國的船隊相比,實在太小了,也不知道誰護衛誰。

占城碼頭之上,人山人海的,無數簇擁在一起,還有很多大象等在碼頭之上,不知道誰說了一聲來了來了。

他們遠遠的看見了雍國的船隊出現在海平面之上,無數人惦着腳尖眺望。這裡的漢人並不少,看見這個場面,有幾個老人不由的流下淚來,說道:“不想今日又見天使之威。”

一頭大象上,一個五六十歲的老頭,被幾個太監扶起來,從大象上走了下來。他渾身披金戴銀,金光閃閃的,好像是一尊佛像,這就是占城國王。沙古卜克。

雍國的船一靠岸,一隊士卒從船上下來,左右排開,王陽明這才施施然的下來。

沙古卜克一點沒有作爲一國國王的氣度,普通一聲跪倒在地上,說道:“小王沙古卜克拜見天使大人。”

王陽明連忙將沙古卜克攙扶起來,說道:“殿下請起。”

朱厚煌跟在王陽明身後,一眼看過去,纔有一個感覺,這裡真的是外國了。

雖然安南一直以來覺得自己是一個獨立國家,但是在朱厚煌看來,安南與朝鮮有太多的中華文化因素了,而且兩國上層人士都會漢語,所以朱厚煌在安南有一種在大明的錯覺,但是在這裡卻分明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感覺。

占城雖然是大明的屬國,但是像印度多過像大明。讓朱厚煌有一種似乎來到印度的感覺。

他的感覺並不算太錯,占城雖然大多信仰佛教,但是也有很多人信奉印度教,與古代印度相差不大。不過就是華人多一點,漢人的元素多了一點而已。

朱厚煌想了一會兒,王陽明與沙古卜克寒暄完了,王陽明跟着沙古卜克準備入城,不過這一次他們的交通工具,既不是馬車,也不是轎子,而是大象。

一頭極其雄壯的公象。在象奴的驅使之下,長長的嘶鳴一聲,四肢跪倒之地,王陽明與朱厚煌,徐愛等人從一邊的繩梯上爬上了大象的背部。

大象背部有一個好像是閣樓的東西,三個人加上象奴坐在裡面,並不顯得擁擠。

幾個人坐穩之後,大象一聲嘶鳴,站立起來,開始行走了。

無數百姓在在道路兩邊跪倒在地,向大象上叩拜。

朱厚煌不由的說道:“看來占城上下都極爲恭順。”

王陽明說道:“禮下於人必有所求。”

朱厚煌不由笑道:“他所求的,也正是我想給他的。”

即便是占城王恭順,也不會恭順到這個地步來,畢竟是一國王者,上來就向一個使者下跪,太沒有尊嚴了。定然有所求。

而且占城想求什麼,在北京禮部的老爺們都知道,就是冊封,與起球派兵保護占城。免於安南的入侵。

如果沒有升龍府那一下子,朱厚煌還會猶豫幾分的,但是有了這一件事情,朱厚煌沒有絲毫猶豫。可以說與占城王幾乎上一拍即合。他就等着占城王來求援的。

王陽明不願意插手萬里之外的一場戰場,畢竟兵者不得已而用之,但是他看朱厚煌的樣子,知道已經沒有辦法避免了,畢竟面對東雍今明兩年的財政危機,王陽明根本沒有什麼辦法,只有採取朱厚煌的想法,那就是戰爭。

既然如此戰爭已經註定,與誰打,怎麼打就要好好的計劃一番了。

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十四章 地圖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十四章 地圖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八章 練兵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十四章 地圖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島之戰一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