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5章 都欠朕一個交代

建文皇帝朱允文有他的考量,方孝孺也有他的想法,但是這個時候,他們卻必須維護到,統一的一個整體,那就是,方中愈到底在這件事情上,除了多大的力量,這一切都來源於什麼?

一個想要弄清楚真相,一個想要保護自己的兒子。

沒有太多的試探,只是把事情說清楚。

思考了一會兒之後,方孝孺,做了回答。

“陛下,臣之前,和中愈探討過,中愈做的這些事情,有一部分,確確實實,是臣告訴他的。之前,他在漢中一地,遊學的時候也跟那裡的老師們學習過一陣,所以很多東西跟他自己有關。”

這算是承認了,承認了,有一部分東西跟自己有關,但是他沒有完完全全的大包大攬,說全部都是自己的。

因爲不現實。

如果,他說那些東西都是他教的話,這就有一個很大的漏洞,那就是,方孝孺自己本身不會那些東西,如果他真的會的話,就不會是現在這個狀態,也不會再,燕王叛軍打過來的時候。

出的那些主意,完全都是,坑害朝廷的,雖然他本身並沒有那樣的想法,只不過是自己,在知識方面的欠缺,而引起的一系列的問題。

既然如此,陛下,只不過是想要一個結果,那他就給陛下一個結果,至於,事後,會怎麼樣?

那,現在不需要考慮,況且自認爲還是瞭解建文皇帝朱允文的。

他現在問這些問題,只不過是求一個心安,如果已經得到了他想得到的結果,自然就不會再這件事情上多加追究了。

帝王心術,如果用在他身上,目前其實沒有太大的作用,畢竟他們家一家的干係,都跟建文皇帝朱允文,息息相關,不會因爲他們做了什麼事情,反而會影響到他們之間的關係。

“那就好,那就好。”

建文皇帝朱允文,似乎放下了些什麼,鬆了一口氣,看了看方孝孺。

他的老師現在,臉色很是嚴肅,沒有,往日的那樣,感覺和藹,只是覺得,真的很嚴肅。

方孝孺,自己也沒有感覺到,他的臉色,似乎太嚴肅了一些,也許是因爲,中愈在這個時候會受到他的回答,的影響。

大明從來都不缺少聰明人,建文皇帝朱允文,恰恰就是其中一個,雖然在某些情況下,他可能沒有太多的想法,但是,作爲皇家中人,涉獵過多,是他們本來從小到大就要做的事情。

對於中愈,在前線所做的事情,他完全就是默許的。

他現在唯一跟,中愈衝突的,就是,可能心裡還是希望燕王朱棣,死在前線的,但是,現在看來,至少前線的諸位統帥,希望燕王活着的。

“老師,還是之前拜託您的事情,希望您早做考慮,恐怕過段時間,這件事情,就要做了。”

“陛下,放心,臣一定會,給陛下一個好的交代的。”

方孝孺,答應了下來,這件事情,既然他做了,那就要把它做好,更何況還牽扯到自己的兒子,方中愈。

如果是別人,他也沒有必要這樣盡心盡力,但是,那個孩子,那個,現在17歲就已經,把家國天下單在身上的年輕人,他爲了他,必須要做這些。

大殿裡的風,似乎緩慢了一些。

兩個人,在說完這一番對話之後,就停了下來。

沒有人率先開口,也沒有人離去。

“陛下,前線又有新的軍報過來。”

立馬,就有侍衛,進來彙報,他們之前,一直守候在大殿周圍。

本來這份工作應該是皇上身邊的內侍做的,但是,因爲之前,中愈在皇宮內,殺了不少的太監和宮女,所以,現在這些工作都有錦衣衛的人接手了。

曹文越,曹大人,對這件事情並沒有太多的牴觸,只不過,在,中愈把那封,建議提上來,之後,立馬簽字放行了,對於他來說,中愈做的事情,現在讓錦衣衛的事業蒸蒸日上,他樂意看到的。

“是嗎?快快拿過來。”

前線的,600里加急,一直送的都是重要的信息。

建文皇帝朱允炆,一聽到這句話就知道,前線又有重要的信息了。

前來報信的,錦衣衛,立馬上前雙手捧着那一份前線奏報,向着建文皇帝朱允文走去。

建文皇帝朱允文,看了之後,沉默,一般,然後非常的高興,笑了笑說道。

“好好好好。老師,中愈又力大功了呀。”

建文皇帝朱允文伸手將剛剛的,奏報,遞給了方孝孺。

他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方孝孺也感受到了,建文皇帝的開心,但是,他還是忍住了自己的好奇與欣喜,慢慢的看着。

一打開奏摺,他的臉色就有了些變化,因爲上面提到了,又是他的兒子,方中愈。

當他把整封奏摺看完才知曉,自己的兒子居然獨自一人進去勸降,王爺。

那可是燕王府,當年太祖高皇帝,下令修建的,燕王府。

更何況還是在兩軍交戰,燕王,叛軍失敗的情況下,大軍圍困燕王府,任誰來說那都是一個危險的境地,中愈居然敢自己一個人進去勸降燕王朱棣。

他不知道,是該讚歎自己兒子,有勇有謀,還是再說,忙裡莽撞。

畢竟,誰也不知道燕王府了,也會是個什麼情況,看着奏摺裡你的描述,中愈是在,燕王困獸猶鬥的時候,一個人進去的。

換作是他,恐怕根本沒有這個膽子,這並不是說懦弱,只是方孝孺知道自己真的不會那樣做的。

就算自己在前線,也不會冒這麼大的風險去做,這樣的事情的。

“賀喜陛下,燕王朱棣,已經投降了。這是朝廷之福,陛下之福啊!”

方孝孺,看到這裡的時候,立馬向建文皇帝朱允文,道喜,畢竟真的是可喜可賀呀。

三年了平叛戰爭,已經打了三年了。

這三年來死了多少的人。

朝廷準備了多少的錢糧,浪費了多少錢良在這上面。

這一切的一切都讓他特別的擔心。

如今,燕王朱棣已經投降了他心裡也是很高興的。

“這都是,中與的功勞哇。”

建文皇帝朱允文對着方孝孺說的,他看着方孝孺的眼睛,想要知道,老師到底是個什麼意思?

“陛下,過譽了,中愈,只是做他應該做的事情,這也是陛下,統帥有方,才讓前線的將士們將這件事情做得更好,沒有他們的拋頭顱灑熱血,也不會有這一次戰爭的勝利。”

就算這件事,和中愈有關,中愈立了大功,方孝孺也不能承認,至少不能把這個功勞,完完全全算在他頭上。

中愈的頭還太軟,扛不起這麼大的功勞。

那頂帽子壓在中愈的身上,只會讓他成爲朝廷的衆矢之的,就算陛下不介意,也會有人把這件事情拿出來說的。

平叛戰爭不是一個人的事,也不是一個部門的事,更不是錦衣衛,的事情。

是整個朝廷的事情,朝廷的所有部門都在爲這件事情忙碌着。

特別是,這一段時間以來,所有的部門都在忙碌着,沒有一個部門,閒着,要是中愈真的趕一個人把這些功勞都攔在手裡的話,恐怕他就走在了朝廷的對立面,走在了所有部門的對立面。

這是方孝孺不願意看到的。

“哈哈,今天事情終於了結了,朕很高興。傳令前線,給衆將士慶功吧!”

“這個是當然的,陛下由此仁心,前線的將士們會感激陛下的。”

方孝孺,沒有主動提起,終於在前線訓練新軍的事情。

建文皇帝朱允文,也沒有提起,雖然他們剛剛都在那一封奏報,看見了,但是兩人似乎很有默契的將那件事情隱去了。

並不是不願意討論,他們也想討論,但是在這個時候,兩人似乎都保持了沉默,因爲他們對這件事情瞭解的不深,不能妄加猜測,建文皇帝朱允文,心裡也很着急,但是在這個時候,他沒有得到明確的證據之前不能做出決定的,也同樣,他不知道自己兒子到底在做什麼,但是他知道,中愈考慮的每一件事情都比他考慮清楚,至少在這些事上,他自認,沒有,中愈,考慮的周到,所以他選擇了沉默,他把這件事情提起,中愈回來,終於自己解釋。

因爲他害怕自己,把這件事情弄得更砸了,因爲他的摻和,恐怕會影響到中愈。

太多的事情會,壞在一個細節上,這是方孝孺,做官,這麼多年,得到的結果。

所以,他必須謹慎又謹慎,小心又小心,當自己沒有十足的把握的時候,這些事情,一定不能從他的嘴裡說出,就算是一丁點的抱怨,或者是評價都不行,所以,他必須要等,中愈回來,自己,給皇上解釋。

建文皇帝朱允文和方孝孺,又聊了一些事情,之後,方孝孺就離開了。

除了皇宮的方孝孺沒有說其他的話,只是吩咐轎伕,立馬往家趕。

家裡的轎伕都有些奇怪,往日裡老爺都是慢條斯理的,慢吞吞的回家,一點都不着急,不知道爲什麼今天好像很着急的樣子,但是自家老爺,臉上的歡喜,他們是看得見的,那是當初,少爺,封官封爵的時候,自家老爺纔有那種笑容。

他們不禁有些好奇,但是卻沒有開口問,因爲他們心裡很清楚,有些事該知道的,知道不該知道的,沒必要知道,知道了,可能會引禍上身。

自家少爺在錦衣衛裡面做事,他們,知曉這些規矩的,所以並不會輕易去犯這些錯誤,給自家公子和老爺添麻煩。

建文皇帝朱允文,當然沒有忘記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將士們,所以也着急了,那些留守在寢室裡的,朝廷六部的官員,讓他們給前線的將士們,犒賞。

在以往的情況下,犒賞三軍,都是,在戰爭完完全全結束後,坐的,但是現在建文皇帝朱允文已經看到了勝利的希望,雖然還有一部分在外地逃竄,軍隊,但是,既主力已經澄清,那就沒有太多擔心的事情了,所以立馬下令,讓更多的,士兵享受到朝廷的善意,享受到他的恩賜。

收穫人心也就是這樣做的,見皇帝朱允文在這件事情上做得很好。

這段時間他在皇宮裡仔細的翻着呢,當年太祖高皇帝留下來的東西,不僅僅是在用人,還有在做事方面。

太祖高皇帝有他自己的一套,那是因爲他從布衣成爲天子,一步一步走過來,獲得的經驗。

但是建文皇帝朱允文,他沒有,畢竟他是長在皇宮裡的,一直接受的是正統的皇家教育,而且從小錦衣玉食,高高在上,有很多想法都是不一樣的。

他必須從他的爺爺留下來的經驗中,獲取自己的經驗,然後用在治國上。

這是他之前一直沒有體會過的事情,畢竟當初他只能靠想當然。靠嘴來解決一些事情。但是中愈出現之後告訴他,皇權,臣權與君權之間的關係。

老百姓們有老百姓們的想法,大臣有大臣門之間的想法,當初太祖高皇帝,認爲那些貪污的人都該死,所以剝皮充草的人很多,但是,他,繼承皇位之後沒有做過這樣的事情,並不代表他的內心,就很喜歡那些大臣,他對某些大臣還是有些看不慣的。

但是,有些事情他不做,並不代表,他就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僅一味地重新啓賦,就代表着他,是有這樣想法的,當初也許只是一個契機,他重新啓用錦衣衛,是爲了更好的掌控京師,至少燕王朱棣那邊的密探,就是毀在錦衣衛的手中。

錦衣衛的手段有多高超,他並不瞭解,但是,他只要相信,錦衣衛是忠於建文帝,他自己就行了,

這一點,他從來沒有懷疑過,天子親衛,從來都不僅僅是一個稱號,那是一種榮譽,是一種傳承下來,幾十年的事情。

如果真的有人做了,對不起,皇家的事情,會有人懲罰他們的,至少錦衣衛內部就沒放過他,所以,在這件事情上,建文皇帝朱允文是非常放心的。

第0993章 帝國動亂的開始第1000章 有些事出乎意料第0343章 微信傳播就好了第0724章 牽扯越多問題大第1116章 大明太平盛世否第1113章 懷念鎮江府時刻第1016章你不擔心我擔心第1028章您辜負我的敬意第0681章 遙看飛地在遠方第1127章 向死而生的賈楠第0371章 一張地圖的玄機第1057章 強大的帝國後盾第0474章 戰前的圓桌會議第0334章 酒壯那個慫人膽第0037章 一夜沒睡覺(求推薦)第0658章 水軍都督的重擔第1106章 皇帝的態度不錯第0086章 母親進宮了(求評論)第0986章 誰都知道有問題第1137章 內心深處的孤寂第0890章 扼殺一切的苗頭第0936章吃瓜羣衆年年有第0015章 爭議年年有(求推薦)第1001章沒有結果的過程第1167章 力量還是不夠啊第0249章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1128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第0279章 大家都挺不易的第1131章 無對錯只有合適第1204章 太子要按兵不動第0149章 南方逍遙北方戰第1055章 臨別贈言闢入裡第0866章 保國人禍國殃民第1181章 皇帝的情懷提現第0558章 強漢之後有強明第0244章 忠貞不二齊先生第0363章 蒙汗藥起作用了第0607章 無奈帝王的心酸第0940章 南轅北轍一直跑第1098章 另起朝廷中樞臺第1122章 變化的帝國風聲第1184章 敏感時期的帝國第1041章 未雨綢繆顧後世第0024章 民間的變化(求推薦)第0387章 大明權臣的雛形第1110章 貪多嚼不爛是也第0410章 大刀長槍的真理第0806章 填飽肚子填腦子第0826章 一個棒頭一個栆第1179章 活着要去秦淮河第1218章 年輕人處世之道第1139章 拋棄權力的遊戲第0586章 缺人是個大問題第1229章 錦衣衛空前團結第1080章 角色扮演的入甕第0478章 這場戰爭會結束第0937章該來的總要來的第0563章 一個好漢三個幫第1172章 百姓的自我救贖第0242章 皇帝身上好髒額第0570章 本是知子莫若母第0523章 普天之下皆王土第0827章 糾糾纏纏理不清第1155章 做選擇他們會嗎第0335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0012章 謠言滿天飛第0825章 如今花錢如流水第1194章 朝廷的手太鬆了第1046章 顯而易見的變化第0833章 宣傳部使命召喚第0115章 我是大忽悠第0176章 私生活朕沒興趣第0902章 用心推測故事多第1077章 鞠躬盡瘁死後已第1124章 帝國的前行之路第0310章 那一年風雪依舊第1187章 停留在北方的人第0774章 三年改制困難多第0914章 大勢所趨一個人第1139章 拋棄權力的遊戲第1107章 奔波勞碌看大明第0472章 事情的最新進展第0086章 母親進宮了(求評論)第0594章 大國工匠顯身來第0854章 帝國善待有功人第0565章 年輕一代的爭鋒第0641章 興亡百姓皆幸苦第0992章這一點事情繁雜第0004章 外出逛逛街第0121章 不得了的事第0169章 也能玩點大手筆第1136章 怎麼說都有些難第1180章 活着比什麼都強第1105章 後繼有人是大事第0463章 消失的燕王朱棣第1139章 處於暴風的京師第0685章 後輩末學向前看第1206章 大家都會害怕的第1051章 人心浮動讀不懂第0836章 一些障礙得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