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七十二章 申時行的帖子

到了徐州時,又是下了一陣的雨。

河面上已是變得十分渾黃。

無論是從山陝,河南西來的船舶,以及從蘇杭北上的客船都是堵在了這南北交通要地。

小浮橋碼頭是賈魯河入黃河干道。

因爲當初要引黃濟運,所以徐州運河與黃河的河道是不分。

賈魯河,黃河,運河三條河道等於都在徐州匯聚,所以小浮橋碼頭,也是天下最繁華幾個碼頭之上。

貨船碼頭上十分擁擠,船隻是停的密密麻麻的,另還有幾百艘新到的漕船正等着入港。

漕運乃是國家根本,每一艘漕船都肩負着從南至北運送漕糧的使命,所以民船哪裡敢惹他們。不少民船都遠遠侯在一旁,任由波濤顛簸着。

見了這一幕,林延潮的隨從家人都是皺起眉頭來。

船老大笑着道:“老爺,咱們不用和這些民船去擠,上面有專門的官船碼頭。”

聽到這裡衆人都是鬆了口氣。

林延潮心想,果真還是特權階層好。

於是船老大他們一轉舵,驛船即開到官船碼頭。

見到林延潮的三層驛船,官船碼頭上一艘引水船早早就上來迎接,領着林延潮進了碼頭。

船老大解釋,這徐州碼頭附近不少礁石,平素水淺的時候,還能看見,但現在大水漲起,這礁石就被淹的不見了。

只有熟悉水情的船伕才能領着過河,否則容易觸礁。

衆人聽了都是恍然。

驛船靠了岸,比起擁擠不堪的民船碼頭,官船碼頭上的船雖也不少,但已是夠寬敞了。

碼頭不遠有一道長長的浮橋,這就是小浮橋,也稱作雲集橋。

聽說原來河港甚窄,所以修石橋,後來河港不斷拓寬,就用舟船加板聯成浮橋,貫以鐵索,再加欄杆,橋中兩舟可隨時撥開,讓來船往返,這倒也是徐州一景。

林延潮與家人走下碼頭,踏着掃的一層不染的青磚地面,左右還有楊柳遮蔭,頓時感受到官船碼頭的潔淨。

林延潮他們上岸後,雲南的銀船也是靠岸,遠遠停在一旁,這一次他學乖了,不敢與林延潮爭碼頭上的泊位。

陳濟川召來碼頭上管船的官吏帶至林延潮面前。

林延潮問道:“這運河何時能過?”

那官吏道:“回稟大人,府裡告示是說,因顧忌上游汛期,船必須從最平緩的水道過,所以下面的閘官嚴卡入運的舟船,一日只能過三百艘如此。”

“三百艘?”林延潮皺眉問道,“這碼頭上都停着這麼幾千艘船,這三百艘,三百艘的過,要到什麼時候?何況還有這麼多漕船。”

那官吏討好地陪笑道:“那也沒有辦法,當年黃河大水,又遇到漕船過河,漕運衙門怕耽誤漕期,於是強令漕船過河,結果那一次船翻無數,淹死漕兵千餘,這都是教訓啊。”

“不過也不是沒有辦法,府裡下令,每日漕運定額兩百艘,貨船三十五艘,客船三十五艘,官船三十艘,待汛期過去了再放寬。”

“那官船排期到什麼時候了?”

官吏道:“最少要十日之後了。”

林延潮皺眉道:“十日之後,不是有三百艘官船?這朝廷哪裡來這麼多驛船?”

陳濟川道:“你們有沒有查清楚,是否冒名的?”

那官吏苦笑道:“哪裡敢冒名?你看那些官船上,哪個不是掛着官銜牌?其實我們也知道大都是官員家人冒使,真正奉命進京公幹的官員沒幾個,但我們哪裡敢查啊,這不是得罪人嗎?”

就在這時後面傳來一聲冷笑。

林延潮,袁可立他們看去,原來就是那雲南銀船上的官員。

但見那官員冷笑道:“我還以爲是哪路的高人,沒料到連個河都過不了。”

那官吏笑臉相迎道:“大人有什麼吩咐?”

那官員冷笑道:“我是奉皇命從雲南押送銀船進京的官員,我們的船明日就要過河,行麼?”

“雲南銀船?”那官吏口裡咀嚼了一下這幾個字,當下肅然道:“沒有問題,下官立即給大人安排。”

那官員長笑一聲,看着袁可立他們怒目而視,當下他走到面前笑着道:“看來你們沒辦法進京了,白費了那麼好的泊位,若是你們不着急趕路的話,不如讓給我們。”

袁可立氣得臉色發青,就要請林延潮拿出天子賜予馳驛的聖旨。

但見林延潮卻不着急,他看向那雲南官員。那官員見林延潮臉上雖帶着淡淡的笑容,但目光鋒銳,不由心底打鼓。

林延潮道:“你莫要以言語相激,打探我的身份。我看你並非是普通官員,莫非是雲南沐王府的人不成?”

那官員臉色一變,自己打探林延潮底細不成,反而被林延潮試探出來。

林延潮朝南面拱手道:“沐王爺世代爲朝廷鎮守雲南,天下讀書人無人不敬佩他的忠義,你若是沐王府的人,不要丟了沐王爺的臉面。”

那官員臉色一變道:“你什麼來路?敢教訓本……本官。哼,我也不問你,就不信你不亮身份能過得了河。”

林延潮笑了笑對陳濟川道:“拿帖子來。”

陳濟川稱是一聲,遞來一封帖子。

林延潮將帖子放在官吏的手中道:“拿着這封帖子找你們徐州的江知府,讓他給我們排明日過河。”

那官吏一看帖子,整個人幾乎立即跪到地上去了,當下顫慄道:“是。”

於是林延潮帶着一行人離去。

而那雲南銀船的官員冷哼一聲心道,還不是照樣讓我知道你的底細了。

對方走到官吏面前問道:“這位大人到底是什麼來路?”

那官吏微微猶豫,見對方板起臉來,也不敢得罪只能低聲道:“這帖子是當今首輔申閣老的。”

“什麼?”這官員也是勃然色變心道,纔想此人如此威風,原來是當今宰相的什麼人。

能拿着他的名帖,定然是關係非淺。

卻說來到徐州這樣南來北往的大城市,林淺淺便想去買些胭脂水粉。

於是林延潮讓展明,奶媽抱着小延潮回驛站休息,自己陪同林淺淺逛了一陣。林淺淺買了些東西后,即回驛站歇息。

林延潮與弟子們則是去飯莊吃飯。

這飯莊裡有不少讀書人出入,林延潮不欲與士子們相見,否則必遭來圍追堵截,所以也就要了一清靜的雅間,避人耳目。

這一次林延潮上京就帶了陶望齡,袁可立。

陶望齡因父親,伯父都是朝中大臣,所以輕而易舉地獲得了順天府鄉試的資格。

至於袁可立,林延潮打算薦他入國子監讀書,待三年後再參加順天鄉試。監生雖說也可以參加會試,但監生會試中試太難了,所以鄉試,會試都考纔是最保險的。

至於其他弟子,林延潮就留他們在本地讀書,準備鄉試。

此外還有左出穎,左光斗父子。左出穎因謀劃歸德府治水有功,所以一併上京,林延潮準備替左出穎在工部謀一個差事,讓他治水的專才有用武之地。

雅間的用飯之處可以遠遠地眺望浮橋,浮橋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去,百姓們正爲生計奔波。

房間裡衆人協助林延潮治理的歸德府已是大功告成,大家隨着林延潮進京並坐此閒聊,有等偷的浮生半日閒之感。衆人就着滿座酒菜小酌幾杯,談及在歸德時種種,絕對是人生難得快意之事。

就在這時方纔出門更衣的陶望齡攜着數人入內笑着對林延潮道:“老師,你看誰來了?”

林延潮轉頭看去不是別人,陶望齡身後站着袁家三兄弟,以及一名士子。

林延潮在歸德時,袁家三兄弟時常來拜訪,三人與孫承宗,袁可立,陶望齡都是相善。

現在幾人在此乍逢,都是大喜。

大家問了幾句話後,才知道河南左布政使龔大器因覺得年紀老邁,身體不適,已是向朝廷請求致仕。

而袁家三兄弟也不能再在開封住着,正好袁宗道要赴京師參加明年的會試,所以三兄弟一併北行,前往京師。

袁宗道是赴考,而他的兩兄弟則是見識一下京師的風物。

至於這名同來士子,一直站在屋角不說話,待袁家三兄弟要介紹時,林延潮笑着道:“這位莫非是晉江的楊孝廉?”

這名士子一愕,然後又有幾分高興,又有幾分慚愧地道:“不意學功先生竟識得學生。”

林延潮笑着道:“怎麼不記得,當年我與國徵年兄同領鄉書,年兄常在我面前稱讚楊孝廉的才華。我聞知楊先練才名,嘆息沒有同榜之幸。楊孝廉三年後得中鄉試,與進卿同榜,我聽說後實在是替你高興。”

這士子名叫楊道賓,晉江人,當年與林延潮,劉廷蘭一起參加萬曆四年的鄉試。

那一榜林延潮中瞭解元,劉廷蘭等幾位好友也考取了舉人,唯獨楊道賓落榜。三年後楊道賓又中了舉人,與葉向高同榜。

劉廷蘭與林延潮是鄉試,會試同年,又是同鄉,而且一併在京爲官,二人常有交往。劉廷蘭多次在林延潮面前提及楊道賓的才學。後來葉向高進京與林延潮同考,也提過楊道賓幾次,對他的才學也是稱讚。

至於林延潮與楊道賓雖沒有同榜,但憑着他過目不忘的本事,記得當年鄉試與劉廷蘭交好的士子中有這麼一個人,現在二人相逢,林延潮一下子就將人對上了號。

對於楊道賓而言,林延潮這時已名滿天下,讀書人口中的文宗。楊道賓中了舉人後,也放下當初與林延潮同考落榜的失意,反而感嘆當初那個十五歲鄉試第一的林解元,在弱冠之年又成了林三元。

這一次楊道賓北上,與袁宗道相逢,二人都是敬佩彼此的才學,相邀一併赴京同赴明年會試。

他見袁家三兄弟對林延潮如此推崇,也不好意思提與林延潮有這一層淵源。現在袁家三兄弟知道楊道賓與林延潮還有這關係,都是刮目相看。

眼見遇到袁家三兄弟,以及同鄉的故人,林延潮也很是高興,當下命店家添了筷子,再加了幾道菜,請幾人一併入座。

這時候幾人方纔得知林延潮考績天下第一,被天子召入京師,並賜予馳驛的事。

袁家三兄弟自是替林延潮高興一番,林延潮在歸德政績連瞎子都知道,絕對是實至名歸。

至於楊道賓更是吃驚,林延潮爲官不過六年,但已是官至四品,這一次蒙天子下旨進京召見,肯定是要大拜的。

而反觀自己纔剛剛中了舉人,會試兩度落榜,二人的差距實在有些大啊。

林延潮得知袁宗道,楊道賓二人要進京趕考,結果被阻至運河南岸時,於是就出面相邀請幾人與自己同船而行。

幾人巴不得早一日到達京師,得林延潮相邀同行,能夠儘快抵達京師都是大喜。

楊道賓與袁家三兄弟答允後,當即向林延潮請教學問。

林延潮見楊道賓在旁,說的很客氣,然後將陶望齡,袁可立引薦給了楊道賓,請他與袁宗道指點自己兩個弟子的學問。

林延潮還談及翰林院裡的黃鳳翔與李廷機,說到京後引薦給楊道賓。

楊道賓聞之大喜。

衆人吃完飯,一併離了飯莊,楊道賓,袁家三兄弟都去客棧收拾行李,明日與林延潮一併坐船北上。

再說回到驛站後,林延潮準備至庭院休息,這時原先碼頭上安排渡船的官吏已是侯在林延潮的庭院門口。

那官吏一見林延潮立即就道:“啓稟大人,渡船的事……”

一旁陳濟川皺眉問道:“怎麼沒有辦妥?”

官吏滿臉謙意地道:“啓稟大人,實在是……”

在場衆人都是變色,徐州的官員不要在官場上混了,連申時行的面子都不賣?

林延潮知道本地官員沒這麼大膽子,問題只能出在那雲南官員身上,但他就算是沐王府的人,也是不敢得罪當今首輔,這其中有什麼蹊蹺?

陳濟川質問問道:“是何人不許?”

這官吏一猶豫,說話間驛站裡走出一個年少公子來,而那雲南官員就跟在一旁冷笑。

衆人看去,這年少公子輕搖摺扇走到衆人面前,先對那官吏道:“一會你安排崑曲班子先上船,這裡沒你的事了。”

那官吏滿頭大汗稱是離去。

衆人大是詫異,難道就是這個年輕公子連申時行的面子都不賣,此人到底是什麼來路?

但見這年輕公子命下人在外攔住道路,不許人圍觀,再自己做主將林延潮庭院的門關起來。

待清除了閒雜人等,這年輕公子向林延潮一揖道:“這位仁兄,學生申用嘉,當今中極殿大學士正是家父,方纔見到有人持了我申府的帖子要過運河,故而來了興趣特來相見。”

“眼下家父,家兄及親屬家眷都是在京,至於吳縣老家的親戚,學生沒有一個不識,但卻偏偏從未見過這位大人。不知這位大人從何處拿來我申府的帖子,還請示下,學生不勝感激。”

申用嘉此言一出,衆人的臉上都是很精彩。

原來是申時行的次子,申府的二公子,正巧他今天在徐州,看見了申時行的帖子,於是以爲有人冒名頂替,所以逮住了林延潮這拿着申時行帖子到處裝逼的人。

林延潮心知也難怪申用嘉誤會,因爲自己拿着是申時行本人的帖子。這帖子一般是申時行本人拿了上門拜客時用。

但當今首輔上門拜客,除了皇帝還有誰有這個資格,你來見他還差不多。所以這帖子多半是給申時行的家人使用。

而林延潮手中帖子是他當初還未中進士前,申時行給林延潮借用的,讓他在京方便走動,有什麼麻煩備用一下。不過林延潮謹慎起見,從來沒用用過。

後來林延潮中了進士,同年中人手一份的申時行門生帖子,他反而卻沒有。至於申時行不給林延潮門生帖子的用意,懂的人自然會懂。

所以申用嘉看見他爹的帖子,立即就以爲哪個人冒着當今首輔家人的身份招搖撞騙了。他身爲申府公子當然是要出門逮人,否則不是被官場上的人笑話嗎?

現在申用嘉是打算關起門來抓人,而林延潮也是很無奈,自己平日用自己帖子辦事,無往不利,這一次自己奉旨進京風頭正盛,不願被人認出。

結果自己第一次用申時行帖子,就被申二公子抓到。

林延潮看了這位雲南官員一眼問道:“莫非是這位沐侯爺向公子告的狀?”

這雲南官員臉色一變,待要阻止,卻見申用嘉已是點頭道:“不錯,我與沐侯爺乃是是好友,他說仁兄持着家父的帖子,在水道中橫衝直撞,連雲南來的銀船都不肯避,所以我好奇前來看一眼,對了,家父現在已是中極殿大學士,但你帖子上寫的卻是東閣大學士,這實在是……實在是太不用心了點。”

好嘛,申用嘉言下之意已是默認了林延潮是冒充的緣故。

但林延潮卻看向那雲南官員冷哼一聲道:“沐侯爺你好啊,因爲水道上的事,你不依不饒追我這裡,也真是夠契而不捨的。”

這雲南官員搶先被林延潮識破了身份大是不滿,對申用嘉道:“美中兄,我就說此人冒着首輔的名頭,此言不假吧,不要與他廢話,立即將他拿下見官就是。”

六百五十六章 露了一手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第兩百二十章 上屋抽梯第兩百三十三章 白首一人好(三更)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託付九百九十七章 歸宗第一百三十章 筵宴(二更)第兩百五十五章 書院之難第三百零三章 我是要磨礪你啊一千一百七十章 非林部堂不可第一百一十三章 總兵府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觸動第四十二章 先生是案首五百五十一章 侍君之心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文有筆(二更)不是後記的後記五百四十三章 進講六百零二章 實應爲御史九百一十四章 未得意先忘形第八百八十三章 附議第三百九十章 屏風書名第一百章 傳曲(第二更)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懇請出山四百七十七章 此子莫非奇才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經略高見第兩百二十三章 程員外上門八百三十六章 請託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家事第兩百四十章 銷銀七百三十七章 飯局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書肆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腰間黃金已退藏一千三百八十章 試問五百二十三章 談心四百六十八章 姻緣第兩百一十七章 好風光九百零四章 榜樣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從心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登頂第一百八十一章 又是一年縣試時(一更)第七十四章 心靈雞湯八百一十七章 真相第三百七十四章 張居正歸政八百五十章 知府下鄉第一百五十一章 老夫看好你第三百八十一章 朝參第七十一章 書到今生讀已遲第六十九章 君子之爭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大忽悠一千三十五章 國有諍臣第兩百四十二章 推舉(一更)七百九十一章 圍攻府城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海禁一千零三章 番薯好吃嗎?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教訓一二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談話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熊川談判六百一十三章 告御狀七百零一章 林府喜事九百五十六章 林青天是好官第一百七十六章 明察秋毫(二更)五百六十六章 無恥六百六十六章 執筆第兩百二十一章 至公堂上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高深莫測一千三十一章 林神醫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菜根譚九百二十一章 鳳凰不與寒鴉爲伍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大事五百三十章 回京六百零四章 皇帝賞賜一千兩百三十五章 文章和爭執七百四十二章 君臣四百五十四章 糟糠之妻一千九十六章 實踐出真知四百八十五 西湖遊記第兩百九十七章 五篇策問第三百八十五章 硬道理六百九十五章 時報初刊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蘆花蕩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點撥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得意樓一千兩百七十章 經事九百二十章 又見聖旨七百九十七章 談判第三百零六章 竟敢理直氣壯九百七十七章 申時行的用意第三百四十三章 恩榮宴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我的承諾第四十一章 師之道四百七十六章 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所學五百一十五章 一個小目標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政柄四百七十七章 此子莫非奇才第兩百七十五章 抵京第一百五十二章 贈詩(一更)四百八十六章 湖上文會第兩百七十三章 名聲在外九百三十九章 兩害相權第三百五十一章 捷報傳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