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六十五章 運作

吏部之政,在於文選,考功二司。

考功在於考覈,京官六年一京察,外官三年一大計,都是吏部考功司主持。

而文選司,就是決定文官升遷。

文選司郎中,銓郎決定天下官員升遷。

現任的文選司郎中是陳有年,浙江餘姚人,嘉靖四十一年進士。

陳有年穿着五品補子的官袍,正坐在吏科公廊裡,與吏科都給事中齊世臣敘話。

文選司郎中,吏科都給事中,一個正五品,一個正七品。

論官位再卑微不過,但卻是大權在握。連督撫大員這等封疆大吏,見了二人都是要客客氣氣,恭恭敬敬,不敢在二人面前擺上官的架子。

特別是吏科都給事中齊世臣,隆慶五年進士,江西南昌人。

進士出身,當了十幾年的官,也才正七品,外行人一定會笑話一句這麼多年你當官都當到狗身上了。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內行都知道,吏部都給事中是何職?

臺垣之首,諫官領袖!

言官中,唯有其握有銓選大權,銓官中,唯有其握有封駁,彈劾之權。

吏部以下,連吏部尚書都要對他客客氣氣的,其他官員更不用多說。

科道言官天不怕地不怕,但他們最看重的升遷之事,都要吏科都給事中幫忙,故而吏科都給事中被稱爲臺垣之首,諫官領袖。

檢察,銓選一把抓,而官位只是正七品,齊世臣才任了吏科都給事中不過兩年,但已覺得大學士,也不過如此了。

所以一個陳大年,一個齊世臣坐在六科的公廊中,一路路過的六科官員是見了也要繞路啊。

二人現在談論吏部人事變動。

齊世臣道:“去年右宰陸平湖因劾去位,實是可惜,不過所幸沈四明補上,又有心谷爲銓敘郎,此可謂浙省盛事。”

陸平湖是陸光祖,去年首輔申時行,吏部尚書楊巍與言官大戰。

吏部右侍郎陸光祖因上書站在申時行一邊,而被言官彈劾去位。陸光祖走後,沈一貫補爲吏部右侍郎。

所以齊世臣說走了一個浙江人,又來了一個浙江人。

陳有年道:“可是眼下政府與科道相互攻訐,頗有黨爭之相,此非朝廷社稷之幸事。”

陳有年言語有幾分無奈,他的父親是言官出身,所以在政府與言官之爭,他是同情言官的。

但他是申時行同年,又是屬於朝中“執政“的浙黨,所以身處這個位子,有些左右爲難。

齊世臣笑了笑道:“不過是政見不合而已,何來黨爭,君子和而不同,滿朝諸公也未必存有什麼私心。你我舉銓選之權,只在爲朝廷推舉賢良方正,至於是否意見相左,不必理會。”

陳有年看了齊世臣一言,此人說是言官領袖,但態度很曖昧。去年李植,江東之他們彈劾申時行,楊巍時,他卻站出來替申時行,楊巍說話。

二人閒聊一陣,這時兩名緋袍大員走到吏科公廊來。

左右科官見了二人,紛紛避道作揖行禮。

這二人不是別人,正是當今吏部左侍郎李世達,吏部右侍郎沈一貫。

李世達先不說,且說沈一貫,此人乃翰林學士,又身兼吏部右侍郎,可是入閣的大熱人選。

沈一貫站在公廊前,身在各自廊房裡的六科官員都不時出來看一眼。

以往沒見過的,今天見一下。

以往沒在意的,今天在意一下。

翰林院裡的翰林雖不多,但也不少,其中不少人都是修書修史一輩子默默無聞。若不到翰林學士都不算熬出頭來,不值得注意。

但若以翰林學士兼吏部,不論大家立場是否一致,但以後要打的交道,恐怕是不會少了。

沈一貫任吏部右侍郎不過兩個月,也知不少人打量他,但他是目無餘子,絲毫不放在心上。他來到吏科公廊前道:“心谷,冢宰都已快到乾清宮了,我們也過去了吧。”

這一天,是吏部要報選天下優異文職官員天子,按理要前往乾清宮請旨。

齊世祖露出一個恍然的神色,笑着道:“此事本官都差一點忘了,累幾位久候了。”

對於齊世祖的話,數人自然心底都是不信。

於是衆人不說話來到乾清門前,但見吏部尚書楊巍,正坐在門前屋檐下。

幾名太監撐傘奉茶的伺候着。

楊巍閉着眼睛養神,待幾人到面前行禮參見後。楊巍方睜開眼睛點點頭道:“你們來了。”

就在這時,乾清門一開。

看起來上了年紀的楊巍,一下子有了精神,在太監的攙扶下從椅上起身。

沈一貫他們隨着楊巍一併來至乾清門前的石階下跪拜。

但見皇帝身邊的太監高淮來至臺階下,攙扶起楊巍笑着道:“楊天官讓你久候,這是陛下的旨意,一切依吏部所請。”

楊巍手捧過聖旨正色道:“有勞公公了,請聖上放心,臣一定秉公爲國選才。”

高淮點點頭即回去了,楊巍回頭看向沈一貫三人道:“回部。”

說到這裡楊巍又對齊世臣道:“齊都諫,照例也請到場監製。”

當下衆人來到吏部。

吏部公堂上,左右書吏都是摒退,門已關閉。

楊巍對衆人道:“以往吏部銓除,都是我們堂官,司官,吏科都給事中在堂,看打選官印子,掛榜登簿,以待總繳入內。但這一次銓選與以往不同,這次不是選官,而是推舉賢良。”

說到這裡,楊巍於公堂上座,齊世臣下座,其餘官員各安其座。

說起公座,吏部,兵部選官時,吏科,兵科都給事中也是一定要到場的。

按照規矩,尚書與都給事中都要一併上座,但是在萬曆初年時,吏科都給事中陳三謨主動自貶下席,不敢與吏部尚書同座,從陳三謨以後,吏科都給事中都不敢與吏部尚書並列。

不過在兵部,卻一直是兵部尚書與兵科都給事中並座的局面。

文選司郎中陳有年先奉上了選單。

楊巍道:“這是州府官員一共兩百六十五名,本部堂請列位過目,其中撫,按,布三司保舉卓異都有標註在旁,我等從中選拔賢良,再報聞天子。”

齊世臣起身問道:“敢問太宰,這一次爲何是從州府官員中保舉?”

楊巍道:“因爲外官大計在即,京職官員先放在一旁,吏部有意從州府官中推舉賢良,以爲表率。”

齊世臣又問道:“那爲何排除二司,以及州縣官員?”

楊巍捏須解釋道:“因爲州縣官員官位卑微,人數衆多,不好一一推舉,至於藩臬二司官員本就是大員,推舉二三品大員,當由衆卿同議,非本部單獨而決。”

“而州府官雖不是封疆大吏,但也是方面大員,上承中樞,下接親民,品秩合適。何況本部記得吏部已是很久沒有推舉賢良之州府官員上報天子了。”

齊世臣道:“下官受教了。”

陳有年在一旁聽着齊世臣與楊巍的對話,心底卻是一等想法。

有時候朝廷選拔官員時,會一圈一圈的制定標準,比如今年考選清廉,明年考選嚴謹。

看過去似乎是按照標準從中選拔官員,其實不然,很多時候是倒因爲果。

這時候沈***:“可是這兩百多名官員中也不少,其中不乏考績卓異之官員,要從中選取賢良推舉給陛下也是不易。”

楊巍點點頭道:“肩吾說的好,外面的官員叫吏部爲銓部,是因爲吏部有銓選官員之責。”

“我們既要考察官員的賢良與否,清廉與否,治績如何?但也要導士風所向。之前陸侍郎爲選郎力排衆議向天子引薦海剛峰,從此一掃官場惡習,天下士子都知道,朝廷用官是將清廉操守擺在首位。”

“而如今官場風氣如何?一言概之,避外營內。前幾日元輔與我談及此事時,也是痛心疾首。眼下官員爲謀遷爲京職,甚至不惜連貶數級。上個月都察院一位御史外放三品參政,盡憤然掛冠而去。還有一些京官自持清流,不肯爲親民之事,種種之事,不勝舉之。所以本部堂以爲從外放州府的京官可優先考量!”

聽了楊巍的話,幾位官員心底都是瞭然,迅速在心底搜索了從京官外放官員。

這時候左侍郎李世達道:“不知爲聖上貶謫的官員是否考慮在內?”

“這?”楊巍沒有立即回答。

李世達繼續到:“京官外放地方的官員,不少是被陛下貶謫的,比如李三才,此人在地方很有政績,在官聲也很好,但他是觸怒陛下而外放的,若是推舉他們,恐怕陛下會不喜。”

這時楊巍道:“我等身爲人臣當秉直而言,只要是符合道義,就算逆耳之言,也要如實上稟。你說的李三才,本部有耳聞,此人在官聲很好,可以列在向天子保薦的名單。”

李世達聞言露出喜色,李三才與他有舊,這一次正好藉着這個時機向楊巍提出來。

而楊巍也是明白他的意思,他也要平衡下面的官員利益,這吏部左侍郎的面子,一定是要給的。

楊巍當下道:“你們看看這州府官員有無如李三才這樣被天子貶謫到地方,但卻政績卓著的官員,你們可以向推薦,然後再報聞天子。”

當下陳有年,沈一貫都道:“下官有一人選。”

八百九十三章 當殺五百九十一章 甩鍋第一百八十章 賜字八百九十一章 貪財好貨六百一十七章 誰能挽此危局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師生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同受彈劾四百五十一章 殿上真相第六章 離家求學六百二十一章 明月映萬川八百四十九章 板子與戥子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申時行背鍋第三百七十二章 報仇不隔夜第六十四章 詩賦和經義(第一更)第八十六章 俞龍戚虎六百五十一章 我幹嘛答應你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林延潮之策五百零三章 鼎邊一千四十七章 莫欺少年窮七百零五章 託付六百零二章 實應爲御史四百八十六章 湖上文會第四百四十二章 郊祭六百一十章 拿人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登頂第三百四十五章 牛逼的翰林官第一百五十章 請教名儒(一更)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火耗歸公一千兩百二十章 事故一千二十五章 萬曆十四年的幾件事第兩百一十三章 場場第一五百零七章 家宴第三百四十五章 牛逼的翰林官第兩百九十七章 五篇策問第三百二十九章 待定一千九十三章 浙黨(第一更)第一百八十六章 孫秀才(二更)第三百二十一章 奸計一千七十八章 年輕的部堂大人七百九十七章 談判九百五十四章 誰也不怕啊一千兩百零二章 提名八百六十六章 家丁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大筒第兩百五十九章 求仁一千三百零三章 銀印一千兩百零八章 又見廷推一千六十四章 計策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奏對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救兵一千二十五章 萬曆十四年的幾件事一千五十章 水到渠成第兩百一十三章 場場第一六百零一章 文章華國第兩百二十七章 媒人上門九百六十一章 造福一方六百二十九章 拜師九百九十五章 接風宴(謝孤舟蓑笠娃盟主)第兩百九十四章 南北卷四百九十六章 失蹤之事八百三十六章 請託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詩書滿腹氣自華九百三十章 跨府巴結九百七十三章 巧遇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催促八百七十三章 貪婪中官第六十二章 本經(第二更)第八一十八章 河工大計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兼容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回家第兩百五十四章 朝堂之變六百四十八章 燕京時報第一百三十二章 魚與熊掌(二更)第三百一十六章 衆口鑠金第兩百八十三章 教誨一千三千零九章 書信第一百一十八章 門路七百二十五章 站在哪一邊(第二更,求月票)七百五十六章 輿論(兩更合一更)第四百零五章 邀功來了九百五十章 價碼九百一十一章 赫赫兇名(二合一)第三百六十二章 度君子之腹第兩百五十章 有驚無險九百九十四章 翰林學士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盛世與危機八百五十九章 要錢第三百一十一章 會元一千五十三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七百七十九章 樞臣風範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稚繩怎麼看?七百六十一章 慈寧宮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家事第一百八十三章 入貢資格九百六十四章 內官外官第七十九章 逐出書院第三十八章 老童生一千六十三章 幫你活動一千一百零一章 東窗事發第兩百三十八章 大宴賓客(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