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理辭氣三道

林延潮滿臉委屈地看着林烴。

林烴笑了笑道:“爲師口吻有些重了,聽說你治經學還不過半年對吧?”

林延潮趕緊點頭。

林烴道:“不過半年,寫出來的火候已與其他人三四年差不多了。”

“真的嗎?”林延潮一陣激動。

林烴點點頭道:“爲師實話實說,你這一篇時文骨架都在,算是有模有樣。但若是拿到明年童試應考,卻還是遠遠不夠的,也就是比從未參加過縣試的童生強上幾分罷了。”

林烴說得是實話,林延潮卻不服氣,若是自己到時候水平還是不夠,大不了將抄書的大殺器放出。反正八股文的題目自己都背下了,考場上押題押對了又不算你作弊,考官一般只會怪自己出題這麼容易被考生蒙到了,不會作黜落,只是名次不會太高。

反正蒙到也是本事,說明你刻苦啊,當然也要防止考官出什麼截搭題之類的偏題,那麼就慘了。

不由林烴指點自己,是爲了自己好,林延潮還是虛心地道:“先生,我這不是向你求治學的法子來了?”

林烴反問道:“治學的法子?我問你上一次我贈你的詩記得嗎?”

林延潮當下脫口而出道:“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鉅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林烴笑道:“記得就好,治學如推舟,水滿了自然會走,功夫不到入木三分的地步,不過是陸地上推舟。你可知你文章的不足所在?”

林延潮心道別和他打啞謎了,有話直說,當下道:“請先生賜教。”

林烴將卷子鋪在案上道:“從你方纔的文章來看,破題兩句尚可,破盡題中之意,在經書你已算是用功到位了,但破題以下,卻盡是虛詞,詞句重疊,都是以往用過的陳詞濫調,我看你平日裡文府闈墨沒少背吧。”

林延潮頓時瀑布汗,要不要這麼厲害,一眼看穿我的虛實。林延潮只能硬着頭皮道:“先生明見。”

林烴沒有責怪林延潮的意思道:“爲師沒說你不對,文府闈墨也是要揣摩的,這些人都是當今八股名家,要和他們學文章框架,法度,不過嘉靖年以前的文章,不少流於詭僻,文章冗長,以艱險之詞,飾淺近之說,用奇僻之字,蓋庸拙之文,放在當時尚可,但眼下已很難算得佳作了。”

“那弟子應如何讓程文的文章,算一篇佳文呢?”

林烴當下吟道:“欲理之明必溯源六經,而切究乎宋、元諸儒之說;欲辭之當必貼合題義,而取於三代、兩漢之書;欲氣之昌必以義理灑濯其心,而沉潛反覆於周、秦、盛漢、唐、宋大家之古文。”

“這就是理,辭,氣三道,我說你破題破的不錯,於理字一道,你將程朱註釋研習的有所小成,算得上切究乎宋儒之說,但你言辭空洞,筆下局面不展,卻是因你只專研於時文的緣故,在辭,氣二道全無根底。”

林延潮聽了點點頭,林烴方纔所說,明理,要讀六經程朱註釋,至於辭氣,當取秦漢唐宋,先秦有國語,離騷等,漢賦也是辭藻華美,唐宋八大家的散文。

自己眼下確實只讀了,四書五經程朱註釋。

林延潮道:“先生,這是要師法先秦諸子,博採唐宋大家的文章啊!”

“不錯,你看你背誦時文後,寫出來的文章,都是筆下不勁,機局不暢。你若要想將八股文寫得文才斐然,就要讀古文,古文裡法詳筆健,見識廣博,寫出來的文章才能精妙。”

林延潮記起林燎與自己指的兩大書櫥,告訴他說這就是他中秀才前讀的書的事,由此可見明朝讀書人風氣未衰,並非僅僅侷限於四書五經之列。

他上一世聽過一個笑話,說的是清朝一個年老的甲榜進士,看見一個少年在讀書。進士問少年,你在讀什麼?少年道,史記。

進士問少年,史記是誰寫的啊?少年說太史公。進士又問,太史公是哪一科的進士?少年回答說是漢朝人,沒中過進士。當下老進士將書取來讀了幾句,不屑地道,文章平平,沒什麼好讀,浪費什麼時間,說完棄書而去。

雖是笑話,但也難怪後世將八股取士罵到這個地步。

但是明朝的讀書人卻不一樣,明朝文風先是推崇三楊的臺閣體。之後前後七子舉起了復古大旗,如李夢陽、何景明、李攀龍,提出了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口號。

而今李攀龍去世後,後七子裡裡由王世貞,領袖文壇,其地位拿到今天打個比方,好似武俠之金庸,言情之瓊瑤,網文之三少。

當時王世貞火到什麼程度,只要他一有文集出,當今儒生就剽竊他文章。天啓年間的才子艾南英就諷刺,後生小子不必讀書,不必作文,但架上有前後四部稿,每遇應酬,頃刻裁割,便可成篇。

王世貞文風即代表了當今明朝士大夫文風取向,同時崇尚復古之風,也潛移默化影響到科舉之上。如嘉靖年以前,讀書人再只專研四書五經,時文範文已是不行了,就算取中,也拿不了好名次。

林烴點點頭道:“你仔細看,嘉靖以後會試取中的程墨,其文章皆有秦漢餘韻,你文章理已通順,但缺了辭,氣二道,所以有骨無肉,嚼之乾巴巴的,你眼下當師法三代秦漢,博採唐宋文章,只有滿腹經綸,下筆才能錦繡文章。”

林延潮聽了林烴的話,深以爲然,當下問道:“那弟子要得辭,氣二道,當以何文章爲先?”

這也是當時一個爭論,前後七子,認定文必秦漢,大曆以後的書都不要讀。但很多人不認同,這樣將韓愈,蘇東坡,王安石的文章置於何地。唐宋派是文壇另一流派,著名的有王慎中、唐順之、歸有光,他們反對前後七子文必秦漢的觀點,認爲唐宋文章也有可觀的地方。

林延潮眼下要豎立自己的文風,至少是八股文的辭,氣二道,取法秦漢,還是博採唐宋,這也是一個選擇的方向。

林烴道:“你可先讀《八大家文鈔》,學六經史漢最得其宗的,莫過於韓歐曾蘇諸名家,比起先秦三代文章的詰屈聱牙,唐宋文章讀起來琅琅上口,你先易後難,先讀此書。”

“是。”

說着林烴從書櫥拿了一疊《八大家文鈔》的書卷給林延潮。林延潮看去這是茅坤所著,儒將茅元儀的祖父,同時他也是唐宋派的堅定一員。

我們今日所熟知唐宋八大家的名聲,卻是因這本《八大家文鈔》而廣爲衆人所知。

林延潮鄭重接過。

林烴當下道:“師父領進門,修行在自身,勤學苦讀用功,爲師是不能幫你的,只有自己下得寒暑苦功才行。”

“讀書必要有大毅力,鍥而不捨之精神。一句不通,不看下句,琢磨透爲止。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不可易書易章。若是今年不通,明年再讀,要有水滴石穿之志。有些人讀書如挖井,掘井多,卻沒有水可飲,這樣讀書萬卷也是徒勞,反而不如專研一經,汝當戒之。”

林延潮當下欣然接過。

林烴又道:“你今日回去,先將這《八大家文鈔》讀兩日,再將經義溫習兩日,經義你有小成,但還不足與下了苦功專研經義的人,論及長短,需用心揣摩,不可放下,假以時日後,必能見效。”

“五日後你再來吾這裡,爲師替你解惑,並考察你的學問。以後若非爲師吩咐,無論颳風下雨,你都依此法讀書,明白了嗎?”

林延潮道:“弟子謹遵師命。”

ps:這週三江票最後排在第二了,這個名次很開心,謝謝兄弟們的投票。沒什麼好答謝的,就努力加更報答大家吧,大家看得爽了,就投個推薦票哈!

沒錯,票不能停啊!最後晚上還有一更!

一千五十九章 對話五百六十二章 四夷館第三百九十九章 口碑八百一十七章 真相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倚重七百八十六章 到任第一百三十七章 閒草集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火耗歸公七百三十四章 軟硬兼施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變局第十七章 成爲弟子了(第一更)四百七十七章 此子莫非奇才一千三百九十章 召見六百五十七章 看座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交易第一百零五章 我取定了(第二更)一千七十六章 玉米第四百一十五章 審問第兩百八十章 人情七百零七章 封爵之議一千兩百零四章 明治善治四百七十章 牛人五百零七章 家宴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懟皇貴妃第三百五十七章 宣旨五百零二章 返家第四百三十八章 經筵之上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倚重第三十四章 林高着當官(第一更)五百二十二章 拉關係第三百二十二章 張居正的決定七百六十三章 天下歸心第三百六十九章 請教六百二十四章 大大的忠臣第三百九十五章 家人,同窗和老師七百三十一章 馮保倒臺五百零九章 官場震動第一百零一章 競爭激烈第一百六十三章 游泮采芹第一百九十八章 指點文章七百一十九章 於心何忍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集義第二場七百八十一章 內應七百八十四章 官場處處皆人情(求推薦票)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八百里加急五百二十五章 同學少年都不賤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得意樓八百四十七章 官吏奸滑一千三百零五章 智囊六百六十六章 執筆第三百八十章 幫朋友一把五百五十五章 臺階七百五十八章 陳詞(二合一)第十九章 回家第四百三十六章 溫馨第兩百七十章 船託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會試大熱八百八十二章 自己人九百八十八章 上殿第兩百五十八章 多虧了師兄九百四十六章 府臺英明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離去(恭喜書友三少爺的天堂成爲本書盟主)第兩百八十二章 家信一千兩百三十五章 文章和爭執五百七十二章七百九十二章 如何選擇第兩百五十一章 家事第三百一十六章 衆口鑠金第兩百九十二章 貢院走水一千三百八十章 試問第兩百五十八章 多虧了師兄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真香第兩百八十五章 醉酒驚名士五百七十八章 敵軍陣容八百九十章 投書第兩百零三章 鄉試總裁是王世貞第一百二十九章 案首的風光(一更)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蓬萊閣六百一十六章 林三元在哪?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俘虜第兩百五十三章 置身事外第兩百四十三章 名聲(二更)一千兩百四十章 正氣八百四十六章 修河(第二更)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義利七百七十八章 法術勢第一百一十一章 名額(第一更)一千六十四章 計策一千一百零四章 雨勢五百二十三章 談心四百九十八章 一目十行第三百四十一章 三元及第匾第一百八十四章 我中了(二更)九百五十二章 林延潮設宴九百二十六章 視察拓縣第三百章 百聞不如一見第兩百零四章 充場儒生第九章 被恐嚇了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我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