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師徒問答

萬曆年官方統計,福州府戶口九萬餘,口二十五萬餘,不過算上大比重的隱匿人口,真實人口大概四五十萬間徘徊。

其中福州城內人口,最低估計在二十萬以上,這還僅僅是本地人口,若是算上外來官紳,官紳家眷,商人,商人家眷這樣的流動性人口,大致是在三十萬附近徘徊。

這只是林延潮保守估計,事實上明末至福州的西班牙人,就估計有十五萬戶以上,這當然要包括城南那一片繁華商業區。

林延潮這日起了大早,梳洗了一番,走出房門出了巷子。

林延潮剛走出登瀛坊巷巷口,走上水部門大街,這時水部門城門剛剛打開,生意人鄉民涌入城內。

在水部門附近有柔遠驛,這是琉球國貢使的居館,而水關直城外碼頭,那的河口可直通海船,船塢,冊封琉球的大舟就是這裡建的,所以雲集了大量了官吏,工匠,百姓。

在擁擠之中林延潮走到河邊,租了一艘舟代步。小舟在坊間橋邊樹下穿行,河間的木橋石橋,與街道建得一般高,卻不妨礙橋下走舸通行如常。

林延潮自由自在地躺在船頭上,一旁船伕緩緩搖櫓,河邊人家的支起窗戶,任清風徐來,婦人拿着棒槌在水邊敲打洗衣。

待船行至煙柳之地,但見青樓比鄰,臺階傍水,垂柳掛在水邊,正是章臺柳色青的景緻。青樓上姑娘方是遲遲而起,臨水照影,畫眉梳妝。待梳掠之時,見舟船來往,舉止大方,嫣然一笑。

林延潮躺在船上,感受這份水巷妓子人家的悠然。他在書院聽同船聊天,也有聽過妓子分四等,一二等爲上,只做熟客,非有人引導,不得入門。不過自己年紀太小,什麼時候去見識一下。

待過了侯官縣衙,林延潮下了船,就從城東到了城西。

城西的坊巷,幾個市坊,幾條小巷,方圓幾百畝地,卻是達官顯貴聚集之地。文人置業是雅事,如王安石的半山園,杜甫的草堂,袁枚隨園,李漁的芥子園,屋舍寄託着文人的情懷。

誰說求田問舍是一件很庸俗的事?

閩地讀書人也是如此,通常中了舉人進士後,他們多會將鄉里房子搬到城西坊巷來住。

林延潮記得大明禮制,王公以下,屋舍不得用重拱藻井,庶人所造堂舍,不得過三間五架。但林延潮看去,這坊巷裡的屋舍,何止重拱藻井,連七架九架都有了。

如林庭機所住的文儒坊,是當年國子監祭酒鄭穆居所,里人學風日盛,所以才改名爲文儒坊。除了文儒坊,附近還有衣錦坊,光祿坊,朱紫坊,光聽名字,就覺得貴氣撲面而來。

坊前通衢大道前,立着石制的經幢,大道上石板鋪地,林家府邸是在早題巷旁,大門是對着大道開的。

唉,人比人,這林延潮自己家的門連對着巷子開都辦不到。

林延潮經通報後,進了林府,其庭院之狀,就不多說了,下人將林延潮引到一書房裡。

林延潮見了林烴當下執弟子禮道:“弟子拜見先生。”

林烴頭戴棕絲網巾,身着寬袖常服,說起網巾,流行於明初,貧富貴賤都可以戴,取是是法束中原,四方平定的彩頭,與四方平定巾,六合一統帽都是明朝讀書人最常見的巾服。

林烴見了林延潮態度恭敬,笑着道:“汝原來對先生行禮甚是隨意,今日可是知了爲師身份後,這才前倨後恭嗎?”

林延潮保持着長揖的姿勢道:“不,弟子恭敬是敬重先生乃是君子。”

“哦?爲何這麼說?”林烴笑問道。

林延潮道:“弟子敬的是先生,上不媚首揆,而討好其母,下不慍弟子,常言出頂撞。讀書人能不媚上而不欺下,難道還稱不上君子。”

“善,”林烴溫和笑了笑,招手道,“進來說話吧。”

當下師徒二人隔着書案對坐。

林烴道:“當初爲師收你爲弟子,一半是受父親所託,還你對林家的人情,一半是聽世璧,世任兩個侄兒在我耳邊誇獎你,故而想看看你的才學。前幾日聽聞,你給知府寫的禮宜先行,不遑後顧,這八字甚妙,不僅幫了府臺的忙,還挽救了俞總兵的仕途,只是爲師有一事不解。”

林延潮忙問道:“先生,有何不解?”

林烴捏須道:“我先問你你拜下爲師門下治經爲何?”

林延潮想了下道:“一求制藝,二求學問。”

林烴點點頭道:“是啊,你既是爲求制藝學問,當讀書砥行,又爲何分心於刑名世情,專研些四書五經之外的事,於學問無益呢?”

林延潮道:“回先生的話,弟子讀書爲求仕官,仕官爲的是作一名好官,要作一名好官,不僅要爲百姓洗刷冤屈,也不可受胥吏矇混。若能精通刑名世情,任你吏滑如魚,我自能明鏡高懸了。”

“還有呢?”林烴繼續問道。

“先生說於學問無益,弟子也不贊同,正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亦文章。不通世情,只是讀書,不過是書呆子罷了,正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

林烴右手的青衫微微顫動,不由道:“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亦文章,此言是真知灼見。左傳有云,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雖久不廢,此三不朽。可自宋以來,讀書人爲求不朽,只重立德立言,而將立功拋卻了,而立功卻又不能立德。”

林延潮聽到這裡,差一點中二之氣爆棚,想出口道,先生所言甚是,弟子以爲,自至聖先師以降,除了王陽明能真三不朽外,讀書人都稱不上大儒二字。

但話到口中,林延潮心想這話也太驚世駭俗,將程朱置於何地呢?再說了自己這麼推崇王守仁,不知會不會打上王學門人的印記,何況自己幾個老師,都是崇理學的,咱還是牢牢地跟着理學大軍身後吧。

林烴問道:“延潮,立德,立功,立言你想做到哪一步?從你的志向來看,是要立功嗎?”

林延潮激動的情緒已是壓下去了,在老師面前亂放大炮是不好的,話不能說得太滿。當年孔子問諸弟子志向時,子路,冉有道,公西華一番豪言壯語被‘夫子哂之’,唯有曾子老爹說了一番喝酒跳舞唱歌回家的話,讓孔子讚道‘吾與點也’。

林延潮想了下道:“弟子也知力有未逮,先生以爲弟子可以一試嗎?”

林烴聽了沒有說什麼,只是站起身嘆道:“你行與不行?非爲師能夠斷言,先出一道四書文考考你。就以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爲題吧!”

這題考得都很應景,這話是孔子說的,大意就是君子擔心死亡以後他的名字不爲人們所稱頌。所以啊,讀書人才要行立言,立德,立功,這三不朽之事。

林延潮讀通了大意,頓時明白,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這題目的意思是在鼓勵自己啊。

林烴藉着這個題目告訴自己,去吧,作一番不朽大事,能讓自己名聲能夠留於後人傳頌之中,不要疾沒於世。

林延潮有些激動,筆頭顫動了一下,陡然心念一動,文思如涌,當下提起筆來洋洋灑灑寫一篇四平八穩的八股文,當下拿給林烴看了。

這一篇文章,林延潮臨場發揮,也不再作竊取他人範文的事了。

林烴拿起林延潮的文章,看了一遍,又看了看林延潮,再低下頭又重新讀了一遍,最後將卷子一掩斟酌的口氣道:“看來你還差得有些,有些遠呢!”

一盆涼水當頭澆下,林延潮頓時淚奔,心道老師不帶這樣打擊人的吧。

一千九十二章 託付(第二更)四百七十三章 有眉目了七百二十章 各取所需一千一百零六章 栽培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太倉銀答書友問第三百六十二章 度君子之腹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長城五百零二章 返家八百八十四章 衆論六百零九章 報復第三百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緣由第一百八十二章 指點一千三百三十章 皇商的好處八百二十一章 新青苗法發個單章八百六十六章 家丁第三百九十六章 入直文淵閣九百九十六章 好處八百四十三章 上奏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朝鮮之策六百四十九章 縣試放榜第四百二十一章 御前一千章 經史並重八百四十五章 渡口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惟精惟一五百五十四章 耍賴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人情一千四十九章 上疏第四十三章 先生的背景第五百二十四章 朱薯的名聲五百三十三章 引薦九百四十六章 府臺英明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誰可入閣輔政八百五十八章 背景強大八百一十二章 官斷十條路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家事第兩百二十八章 算盤打不響六百零五章 無招勝有招第兩百零二章 龔子楠的心思(一更)第三百零七章 最好的文章第三百八十九章 不易一字七百零三章 封妻廕子(第二更)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偉器六百九十九章 重回禁中第六十九章 君子之爭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明日談判五百六十一章 朵顏使節第三百九十九章 口碑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處置八百六十一章 說話不算話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試探一千三百六十章 石星的彈劾第三百九十六章 入直文淵閣四百七十章 牛人九百一十四章 未得意先忘形第九十三章 買房拉(第二更)五百四十二章 考題七百一十六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五百三十四章 分量六百五十二章 愛屋及烏六百零一章 文章華國五百零二章 返家六百章 自陳表九百九十三章 再度佈局(謝oceanhiker盟主)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名垂青史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教化第一章 少年和媳婦九百七十二章 申時行的帖子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告誡一千二十六章 秋夜讀書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義利一千兩百三十章 王太倉七百九十五章 打狗給主人看九百八十二章 千字文一千五十五章 飛魚服五百五十八章 書肆第兩百五十九章 求仁四百七十三章 有眉目了第兩百六十三章 仗勢欺人第兩百五十五章 書院之難八百五十二章 苦心人天不負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不負少年時七百二十章 各取所需一千七十二章 少宗伯第十章 趕出社學第四百一十八章 救兵來了六百七十三章 約見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祖制第四章 叔侄定計第一百零九章 反擊流言(第一更)第一百九十五章 澹臺滅明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坑第五十三章 朔望課一千零四章 還是要靠女人啊第一百四十六章 狂生(一更)八百四十六章 修河(第二更)第三百四十八章 碑林題名一千五十六章 就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