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四十章 爲官難易

林延潮看衆官員反應後,當下沒說什麼,而是起身更衣。

正走幾步路,卻見何通判跟在身後。

林延潮見何通判問道:“何別駕何事?”

何通判上前低聲道:“府臺,不可聽吳通判他們之言。吳通判他們反對,是爲自己烏紗帽考慮。他們生怕一旦自己答允,府臺命他們去行事,如此就得罪了地方豪強。”

“故而他們推託,是想府臺自己爲了打壩淤地的事,去得罪巨室,他們好作壁上觀。”

林延潮點點頭道:“衆人之言,本府甚是失望,唯有別駕肯與林某說心底話。”

何通判鬆了口氣,欣然道:“不敢當,至府臺至歸德任官以來,下官與府臺都是風雲同舟,見府臺爲官雖行事多用手段,但卻是一心爲民做主,而今疏通賈魯河,兼引黃灌溉,打壩淤地,這是利在千秋,功在社稷之事。下官對仕途已無進取之心,此生餘願,就是隨着府臺左右,替老百姓做一番事情。”

見何通判這一番肺腑之言,林延潮點點頭道:“何兄放心,本府必會爲老百姓做一番事。”

何通判見林延潮答允太爽快,心底又是不太放心。

何通判走後,林延潮回到堂上就命衆人散去,然後召剛剛從山東返回歸德的丘明山入衙議事。

林延潮與丘明山方說了幾句,外面下人便奉上帖子言道:“沈尚書之子沈蘭求見府尊!”

這沈尚書就是沈鯉了,沈鯉因去年馬玉的事上諫天子,名聲大振,現在從吏部左侍郎勝任禮部尚書。

沈鯉大拜禮部尚書,不僅朝野矚目,更是轟動了歸德府。當時身爲知府的林延潮也是送上賀貼,讓何通判代自己去虞城沈鯉老家上門道賀。

現在林延潮拿着帖子,不由道:“無事不登三寶殿,莫非也是爲了淤地之事?”

丘明山道:“東翁,那倒是不好說。”

林延潮道:“沈閣老的清名天下皆知,他任吏部侍郎時,拜客如雲,但卻一概不見。在朝時,他淡泊自處,自抑簡樸,豈會不懂約束子孫。”

“但若是其家人真爲淤田所來,也真叫我太失望了。”

說完林延潮請沈蘭入內見面。

卻說沈蘭先行行禮,林延潮離座相迎道:“世兄,上一次宗伯官拜二品,我沒有去虞城道賀,還請不要見怪。”

沈蘭連忙道:“怎麼敢勞煩世弟大駕,家父爲官一向淡泊,他常教導我們子孫,做熱官,反而要自處冷處,所以家父升任宗伯時,家裡不過請了幾位親戚喝了幾杯薄酒爲賀,當時世弟請何別駕前來,我們沈家上下已是誠惶誠恐了。”

林延潮心道,這夠可以的啊,當朝堂堂尚書的兒子居然沒有半點嬌氣。這沈家家風實在是夠好,看來都是沈鯉平日言傳身教之功啊。

當下林延潮請沈蘭上座奉茶後。

聊了一陣後,林延潮知道這沈蘭只是秀才功名,之前考了n年都是不中。

而此人也不是沒有才華,而是沈鯉不願有人非議,故而壓着兒子不讓他考場得意。要知道沈鯉的地位眼下不遜色於申時行多少,但論關照家人的本事,是遠遠不如啊。

沈蘭猶豫半天,然後向林延潮道:“其實在下這一次前來拜見世弟有一不情之請。”

林延潮心想,果真戲肉來了,方纔的淡泊不會是裝的吧。

林延潮笑着道:“世兄請說,只要能幫上我一定會相幫。”

沈蘭道:“是這樣的,這一次府裡疏通賈魯河,我們虞城縣所淤之地裡,有一片正好是我們沈家新修的家宅。”

“世弟,實不相瞞,我沈家老宅地勢低窪,稍一遇雨即是積水,家裡早有搬遷的意思,怎奈家父官俸微薄,一直不能如願。這一次家父官拜宗伯,留書於我說,他現在已是位極人臣,官居極品,然富貴豈有久持之理。當下進則思退,他再侍奉天子兩三年後,當辭官歸隱。”

“家父有心,身爲人子,無論如何也要盡孝道。故而家裡這一次修建新宅,本待是家父辭官歸裡後,頤養天年所用,我們幾個子孫沒有什麼本事,東拼西湊的才攢了這麼一點錢,修了個宅子。雖說茅廬僅蔽風雨,但總算有個棲身的地方,祖母以及家裡上下都十分滿意,但怎料……河水一灌,大水一淤,那麼宅院如何能住?所以在下此次冒昧前來,懇請世弟高擡貴手。”

林延潮聞言聽的是頭皮發麻,這要求也實在是合情合理啊。

換了別人怎麼看,當朝禮部尚書家人剛剛修的宅子,準備頤養天年用的,你就馬上放水淹了,這官你還要不要當了?

對於別的官員而言,肯定是二話不說了。什麼政績,什麼事功,都不如人家尚書大人的宅子重要啊。

林延潮笑着對一旁丘明山道:“正所謂知足不辱,沈宗伯,這一番爲官進退之道,真是林某一輩子也不及的。”

沈蘭連忙道:“世弟謬讚了,不敢當。”

林延潮道:“哪裡,世兄也是了不起,常言道休官莫問子,世兄淡泊名利,宗伯方能有此暢然掛冠之思了。”

沈蘭道:“世弟之言,愚實愧不敢當。只是家父歸老也只有一間草廬,可作常林豐草之思,還請府臺幫忙。”

林延潮點點頭道:“世兄放心,林某一定盡力而爲。”

“來人,”林延潮吩咐了一聲,“黃府經與左先生在嗎?”

陳濟川道:“黃府經昨日去了夏邑,左先生在府衙。”

林延潮點點頭,當下道:“讓左先生將虞城縣的水圖帶來。”

不久左出穎抵達。

林延潮查閱水圖後,對沈蘭肅容道:“世兄你看河西這宗伯家宅左近,足足有三萬多畝民田,三萬畝田地裡有一萬餘畝乃斥鹵田。引黃灌溉,這一萬畝斥鹵田立即可爲良田,其餘民田得河水滋潤,也可增產數成。”

沈蘭見此也是有幾分不在然。

林延潮察言觀色當下道:“但是……但是宗伯是林某一貫敬仰的人。當初林某因馬玉之事身陷囹圄,若非宗伯相救,林某焉有今日。”

“世兄放心,三萬畝何足道哉,林某這就給虞城縣知縣下令讓他停止引黃灌淤之事。”

沈蘭聽着又是舒服,又是感動當下道:“世弟,這怎麼好……因一家之事,讓世弟爲難,沈某過意不去。”

林延潮當下道:“世兄,萬萬不要這麼想,宗伯的忙林某怎麼能不幫。”

一旁陳濟川道:“府尊,可是昨日虞城縣知縣稟告,說民役已是動員好了,原先修好的河堤也已是開扒了,現在又命人堵上……”

“扒下也給我堵上,沒聽清楚?給本府與虞城縣知縣說清楚,若是沈宗伯家宅被水淹了一尺,我就立即扒了他這身官皮。”

沈蘭聽了過意不去,立即道:“尊丈,這麼說,令在下情何以堪。不如在下回去與祖母,姐弟說一說?”

林延潮聽了道:“這怎麼好?還驚動太夫人,還是我這邊容易,也就是吩咐下面的人一句好了。放心,宗伯的忙,林某一定會幫。”

沈蘭聞言正色道:“家父一生所謀都是爲國爲民之事,他交代我們要損田土,減受用,衣服勿華美,器物寧缺失,不可留下爭端,誤他一世清名!”

“而今爲了區區家宅,而損百姓三萬畝田地,我於心何忍,家父也必會責之。府臺,就當今日沈某從沒來過,實在是打擾了。”

林延潮與沈蘭推讓了好一陣,林延潮見-說服-不了沈蘭,長嘆道:“既是如此,林某也不堅持了,以後只怕是無顏見宗伯了。不過世兄放心,我一定親自另選良宅美舍給宗伯建屋,另外這一次淹沒屋舍,府裡一定重價賠償,絕不令世兄家裡有半點損失。”

沈蘭點點頭道:“家父爲官清貧,我們也是家無餘財,這補償的事,我也不與世弟推辭了。此事我會修書一封至京解釋,家父必不會相責世弟。”

林延潮大喜道:“那實在是多謝沈兄了。”

當下林延潮親自將沈蘭送出門去。

回屋後,丘明山道:“東翁這一招高明,既不使沈家難堪,得罪了沈宗伯,而且在申閣老面前,藉助此舉也可與沈鯉劃清界限,最重要是沈家乃是本地官紳之首,府臺現在連沈尚書的面子都不賣,如此也杜絕了其他人,再來請託之事。”

林延潮看向丘明山道:“那也是沈宗伯他爲官清正,換了他人就不會這麼好說了。”

“爲官以來,本府方知事功之艱難,之前專務河工時,心無旁騖,付藩臺替我分擔了他事,而今爲正印官,即要事功,哪裡有不得罪人的道理。”

丘明山道:“確實爲官不易啊,若繼續不許田契買賣,必得罪了本府巨室。其實只要賈魯河能修的好,朝廷那能交差,就過去了。”

“爲官之人嘴巴上說爲了百姓那是務虛,但是真正爲官還是要務實的,不然何言天下之官皆棄民之官,天下之事皆棄民之事。”

林延潮道:“那這一次的事,你怎麼看?”

丘明山道:“按照官場慣例,就捉小放大好了。難以得罪的就放過了,得罪的起的就攔了,對百姓有個交代纔好了,但凡能做到這一點的,就已經是百姓眼底的清官了。”

林延潮失笑着:“難怪有人道,居官清者不以爲自清,實是真清,真是說的好有道理。”

丘明山道:“在下也是一心爲東翁計。”

林延潮想了想道:“你所言有理,只是我有一事不明,這歸德府的巨室裡,有哪個是我林延潮得罪不起的!”

於是林延潮政令一下,疏通賈魯河之事已是全面動工。

打壩淤地的事,也是由各縣進展,反正有幾十萬兩銀子墊着,工程進度是不愁,可以搶在六月時完工,然後引河水灌淤。

爲何要六月。

因爲河水六月最肥。

多年來引黃灌溉,黃河上下游百姓都總結出了經驗,每個月河水都名稱。

如二月、三月桃花始開,稱爲‘桃花水’。

春末蕪菩華開,稱爲‘菜花水’。

四月末,壟麥結秀,擢芒變色,謂之‘麥黃水’。

五月瓜實延蔓,謂之‘瓜蔓水’。

到了六月中旬後,水帶礬腥,並流於河,稱爲‘礬山水’。

七月寂豆方秀,謂之‘豆花水’。

八月謂之‘荻苗水’。

九月以重陽紀節,謂之‘登高水’。

十月水落安流,覆其故道,謂之‘覆槽水’。

十一月、十二月,斷水雜流,乘寒復結,謂之‘蹙淩水’

這幾個時節中以六月中旬後的礬山水,有言是,朔野之地,深山窮谷,固陰冱寒,冰堅晚伴,這乎盛夏,消釋方盡。

這礬山水拿來淤田,效果最好。

所以幾萬民役動工,趕在六月時修好堤壩,疏通河流。

林延潮現在是知府,不能親往河工的地方視察,所以就在府衙裡通過公文往來,察知河工進程。

就目前而言,進度十分順利。賈魯河疏通後,水量將會大增。

一來可以分黃河正流,可以減輕歸德下游大堤對黃河伏秋大訊的壓力。

二來引水灌溉了這三十多萬畝田地,可以大量有利於本府百姓。

這三十多萬畝裡,雖然多數都是有主之田,不能比上一次堤內淤田那樣大賺一筆。但是好歹還有五六萬畝無主荒田,林延潮打算拿着五六萬畝荒田,如上一次般繼續賣給百姓,用得來的錢來還農商錢莊,以及梅侃的借款。

不過即便如此,官府還是要貼進去幾萬兩銀子,但林延潮覺得還是值得的。

李冰修了都江堰,至到今日蜀人還在感念他的恩德。

正因爲河工難修,所以河工纔是第一政績。

林延潮等於用自己的信用,四面借錢,方纔給歸德百姓實惠。

當然這樣官府出錢,百姓得利的便宜事,自然是令人眼紅。

這日馬通判來拜會林延潮,他一見林延潮即道:“府臺大事不好了。”

林延潮問道:“何事如此驚慌?”

馬通判道:“府臺,下官聽到一個消息,府下各縣生員,甚至府學生員昨日有二三十人聚集,他們商量要寫揭貼控告官府濫用刑律,以阻民間田契買賣之事。”

九百零四章 榜樣一千三百四十章 離間七百九十章 對策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經略之位一千兩百六十章 雜學一千零九章 賜宴八百二十六章 誰爲誰綱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奏對九百二十二章 功成不必在我第一百七十二章 林淺淺的着急(二更)第一百六十四章 應制詩六百二十五章 林學第一百七十五章 上控(一更)八百三十四章 這張臉怎如此之厚?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成敗在此一時第兩百六十九章 乘船第三百六十九章 請教九百二十三章 榮升知府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告誡第三百四十七章 教誨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會試大熱一千一百三十章 牙行第三百五十八章 名傳八方九百九十五章 接風宴(謝孤舟蓑笠娃盟主)第八十七章 文武之爭(第一更)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兄長立功了六百四十六章 官復原職(求推薦票)八百一十七章 真相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晉州城下(恭喜書友歷史啥時真實爲本書盟主)四百七十九章 放爆仗第三百八十章 幫朋友一把七百四十一章 述劍(兩更合一更)七百二十章 各取所需一千五十六章 就藩八百六十二章 賣田七百八十九章 頂撞六百七十七章 插一腳第兩百二十二章 洛陽紙貴(第二更)第一百四十八章 不忮不求(一更)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從心一千八十九章 申時行的故事八百三十章 清官狗官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文武相輕六百一十六章 林三元在哪?四百五十五章 道賀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從道不從君第兩百五十四章 朝堂之變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廷議五百五十九章 客官真乃神人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密揭一千零三章 番薯好吃嗎?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中華有爲六百九十九章 重回禁中七百五十章 罪在朕躬第兩百四十四章 何心隱(一更)第五十八章 質疑六百二十四章 大大的忠臣第兩百七十八章 拜見申時行六百三十八章 荔枝肉第三百八十一章 朝參八百八十一章 豎閹休走(謝不左不右選擇走中間成爲本書盟主)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何爲儒?(恭喜joyii書友成爲本書盟主)一千兩百章 真有這一天一千一百章 出山第兩百四十四章 何心隱(一更)一千七十六章 玉米一千八十七章 諡號之爭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大事第兩百九十九章 我是初哥四百九十三章 陸翁五百三十三章 引薦第一百七十七章 翻案(一更)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李如鬆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朝鮮之策九百六十章 官吏九百一十二章 馬屁的方式九佰七十六章 先公後私一千八十七章 諡號之爭第三百七十二章 報仇不隔夜第五十一章 外舍弟子第一百三十一章 鄉飲酒禮(一更)第四十章 狀元公的勸諫五百七十八章 敵軍陣容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交易第兩百三十九章 席間運籌(二更)九百二十六章 視察拓縣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掛靴而去五百六十章 出宮的皇帝第三百二十章 請帖八百六十九章 坐省長隨九百九十六章 好處第兩百五十五章 書院之難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劉大刀八百三十七章 排衙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從心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建儲五百六十一章 朵顏使節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微山湖上七百八十五章 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