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三十三章 是你要將臉湊上來的

如何理解理一殊分?

理學認爲理是一,既然是一,那麼就是不可變更的,不隨時間,大勢而變化,所以必須遵從古人定下的金科玉律,尊先賢之言。

氣學則認爲殊分,只要能達到理,那麼手段可以變通。

這一點法家也是如此認爲的,正如商鞅所言,治世不一道,變國不必法古。

總而言之絕對不可墨守陳規。

所以在單知府的口裡,就批評林延潮墨守成規,抱着古理不放,卻坐看開封府糧價高漲,無視老百姓死活。

林延潮聽了這話,怎麼覺得如此刺耳啊。

明明自己就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而對方是一名五十多歲的老官僚。

而對方卻指責自己食古不化,墨守成規。

這也太諷刺了吧。

廳外的巡撫臧惟一也是稱許心道,目前看來單知府確實在辯論上是贏了一道。

事功之學,莫非真不如氣學?

單知府扇子輕搖,今日駁倒林延潮已成定局,不僅爲自己來開封府到任開了個好頭,而且還大大的長臉啊。

當下單知府當下手裡扇子搖得更勤了。

林延潮道:“首府說的是,可是……可是小弟有一點不明,王安石市易法與單知府出售倉糧一般,也是高賣低買,卻留下害民之稱?”

單知府不以爲然道:“這有什麼難知的?無論是市易法,還是青苗法,都乃王相公利民之舉,但卻打擊了大商賈及兼併之家,故而遭到民間反對,才遭到失敗。”

“爲政不難,不罪巨室。哼,本府偏偏要反其道而行,開倉糧濟民,會得罪不少本府官員,以及大糧商。但本府身爲百姓父母官,豈能見子民受苦。故而本府寧可不要這烏紗帽,也要推行此政!”

說的好,此處應有掌聲。

單知府這一番話說完,下面官員都是鼓掌。

官員們最敬佩的就是這樣,不畏權貴之人啊。

單知府得意洋洋的搖扇道:“林府臺,本府這一番話你聽懂了嗎?”

單知府說到這裡又道,“但也無妨,本府此來並非與你談論古今,你要請教這些,本府私下當然是知無不言。但眼下滿堂官員正在,我們就不要耽擱功夫了。”

單知府一說,滿堂官員都是笑了。

下面沈同知也是道:“林府臺也是好學之至啊,不過學是學,可以慢慢來,但眼下老百姓在外面餓着肚子,我們在此辯經研學,談論古今,那是讀書人所爲,並非是我們爲官之舉啊。”

林延潮點了點頭道:“沈同知說得是。”

一旁方進不認爲林延潮這麼容易就被駁倒了,當下道:“林府臺,胸中有什麼話,倒不妨一言,讓我們也好聽聽。”

單知府笑着道:“是啊,說了半天,我們還未聽林府臺高見,但若是守着-官不與民爭利-的道理,說是爲民,其實爲商賈說話,那麼什麼也不要說了,我們都不如早點散了。”

受方纔單知府鼓動,也有官員道:“林府臺,不要再說了,單知府不惜烏紗也要爲了百姓,你若反對,就是爲了商賈說話,而不是爲了百姓說話,如此是爲官之義嗎?”

單知府自顧笑着,衆人也都將目光看向林延潮。

“重農抑商,國之本也!”

“林府臺請慎言!”

開封府官員當初反對林延潮,是因爲單知府是他們頂頭上司的緣故,現在則是都被單知府說動了。

衆人詰難下,是否能堅守自己。

臧巡撫看了林延潮,不由讚一句:“千夫所指,不改其色,真大丈夫。”

面對衆官員詰難,以林延潮不爲民做主,反替商賈說話,在這等冤屈下,常人如何能忍。

林延潮離座走至廳中央,環視左右道:“昔災年之時,朝廷禁酒,以存糧食,但爲何現在不禁?”

“秦漢時,動則授田百畝,然百畝之食不足以養一戶。然而爲何今江南一家數口,僅靠數畝之田可活?”

“本朝比秦漢之時,天下丁口多了數倍,按理百姓該食不果腹纔是,但眼下朝廷雖天災連連,爲何糧食還是豐足?”

林延潮離座目視衆官,侃侃而談。

林延潮正色道:“秦漢起重農抑商,因爲老百姓飯也吃不飽,爾商人卻倒買倒賣,不生產一米,卻賺得盆滿鉢滿,此非道也。故而古時要禁酒,朝廷勸課農桑,就是爲了重農抑商,以收固本培元之效。”

“但而今,時也易也,湖廣之地一畝能產三五石稻米,兩年三熟,糧價賤至一石一兩。但爲何當今天下,老百姓仍有餓死之人呢。那是因爲不患不足,而患不均!”

“糧不足,可勸課農桑。不均在於流通不足,當通商惠運。當今之事,流通比勸科農桑更爲重要。不審時度勢,拘泥於重農抑商之言,到底是誰在在墨守陳規?當初付藩臺,爲了解決河南糧價居高不下,認爲以疏通賈魯河爲先,就是此心。”

林延潮的話,放在現在很好理解,這就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嘛。

但當時衆官員都不知道,乍聽起來確實石破天驚,特別是不患不足,而患不均之言。

商人正是在於徒貴就賤,用近易遠。

單知府反擊道:“徒貴就賤,用近易遠,朝廷爲何不能爲之。林知府說來說去,還是替商賈考慮。林知府出身寒家,卻一直爲人着想,實難得。”

“但本府生於商賈之家,自小不知農事之艱難,反而處處爲老百姓考慮,甚至當了官以後,仍是爲百姓操勞。如此說來,我與林府臺倒真是異曲同工,都是替對方的自己人說話啊。”

說着衆官員都是笑。

林延潮道:“本府這話並非是獨與單知府這麼說過。當初張江陵致仕前,陛下曾命我去相府上探望,他當時都沒說什麼。”

林延潮此言一出,滿堂默然。

“單知府敢問一句,你自比張江陵如何呢?”

單知府臉一下子就紅了起來。在場官員有的心底大罵,怎麼林延潮又來這一套,煩不煩啊你。

換了其他人,或早有對策,但單知府卻是抓瞎。衆人搖頭,這是你將臉湊上來給林延潮打的。

一旁方進笑着道:“不知林知府當時與張太嶽是如何說的?我想列位都是想洗耳恭聽的。”

衆官員都是稱是,在場官員大多數都沒有見過張居正。

當也知道萬曆朝前十年,張居正權勢到了何等地步。他的新政,他的變法,不管大家反對或者支持,都在影響着在座每一個官員。

以林延潮的地位,料想不會騙人。

林延潮合上眼睛,想起當時見到病榻上張居正的一幕。是他告訴了自己,什麼是以天下爲己任。

雖說二人私交平平,但是林延潮一直記得自己答允過他,若將來有宰執天下之日,必恢復他的名位。

人家纔是真正的-爲政不易,得罪巨室-,你單知府算個屁。

林延潮道:“當時張相已是病重,仍是不忘心憂天下,他詢我變法之成敗。。”

“我答朝廷行事不再於修花除草,也不在於培草裁花。聖人不以萬物爲善惡,但在於一個度字,譬如以往朝廷重農抑商就是一個度,而今當鼓勵工商,也是一個度。政令當依時而變,依勢而設。”

“時變則事變,事變則法變。墨守成規是不行,但不查民情,一味以己意揣度,強加政令於人,倒還不如墨守陳規。”

這一番話下,衆官員都是露出深思的神色。

單知府氣道:“林府臺,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林延潮問道:“敢問單府臺一句,你爲官前每日讀幾個時辰書?”

單知府心想你林延潮還不是藉此來吹噓你多能讀書,考取三元。

單知府道:“吾資質愚凡,每日都要讀六個時辰以上。”

林延潮點點頭道:“那打個比方,我告訴單知府只要每日讀書八個時辰以上,一定能成聖賢,你讀是不讀?”

單知府一哂道:“當然讀之,每日拿四個時辰睡覺足矣。”

林延潮笑着道:“那單知府真能自束,吾倒是不成,一日兩日或許可以,但日日如此則必然坐不住了。”

說着衆人都是一笑。

然後林延潮又道:“諸位,林某也就罷了,但若告訴所有百姓,若是每個百姓不論賢愚,只要每日都讀八個時辰的書,就能成聖賢,那麼他們能不能辦到?”

單知府不能答,有的官員道:“每個人都有勤懶,有人就算知道是一定能成聖賢,但也未必肯花這功夫。”

“或者有的人就根本不愛當聖賢。”

林延潮點點頭道:“吾意也正是如此。單知府的官府取代商人出售倉糧,讓本官想起了當年的市易法。王安石變法,件件都是良法,若條條能真正行之,國家必然大治。”

“當時王相公有天子支持,朝堂之上合己存,不合己走,然而呢?國家大治了嗎?爲何仍是不成呢?”

“就在於道心惟微,人心惟危。”

王安石的變法起點是很高的,放在今天仍不過時,但爲什麼失敗了?

就在於用聖賢或者說用自己的標準來約束其他人,認爲人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辦法來作。

這一點到了法家手上更壞了,做到聖賢有賞,做不到處罰,我這是爲了你好。什麼你不想成爲聖賢?不行,國家需要你!不行,也得行。

說完這句林延潮下了斷語:“氣學所言理並非是氣之一道,此誤也。理在於人心,理氣不能相合,順應人心而爲,纔是紙上談兵,井中撈月。”

一言概之,就是就算再先進的制度,但考慮生產力的發展,不重視事物發展的規律,而強加之上都是要失敗的。

所以你氣學是機械唯物主義!

這時但聽啪的一聲,單知府手中的摺扇不知爲何被拗斷了。

第六百二十二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七百零七章 封爵之議六百八十七章 有備算無心一千一百九十章 商議國事第八十三章 不後悔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俸第一千兩百四十九章 長保富貴一千兩百零一章 下馬威四百七十章 牛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師徒二人第三百三十四章金殿傳臚第兩百七十五章 抵京五百六十四章 佩服五百七十八章 敵軍陣容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談話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北上九百三十五章 可使爲宰相一千九十章 自立門戶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辭官歸裡八百九十六章 龍顏大怒(第二更)七百五十八章 陳詞(二合一)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方略第九十章 禮宜先行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偉器第三百九十八章 爲官之道七百三十二章 給錢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回府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貢院四百六十一章 清丈田畝論第六十一章 拉攏(第一更)九百三十六章 聰哥?第一百四十八章 不忮不求(一更)五百四十五章 講官福利第八十九章 囂張一點第兩百八十章 人情六百三十章 講學八百五十四章 歷史人物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離去(恭喜書友三少爺的天堂成爲本書盟主)一千五十五章 飛魚服第一百五十七章 定名次第五十五章 月課(第一更)八百九十一章 貪財好貨六百一十七章 誰能挽此危局一千三十六章 黨羽七百五十章 罪在朕躬第一百三十九章 評卷五百三十七章 攤上事了第三百七十八章 力諫張居正六百二十七章 公道自在人心九百四十六章 府臺英明一千兩百零八章 又見廷推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非你莫屬一千三十三章九百八十七章 質疑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背景第十八章 傳道授業(第二更)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真香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吾來擔之一千三百七十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八百九十二章 淤田哪裡去了?第四百一十三章 泄密一千兩百四十四章 力駁羣雄第三百五十五章 受得起一千一百六十章 存問大臣一千四十一章 上下五百七十二章五百零六章 親人重逢九百七十二章 申時行的帖子第三百九十六章 入直文淵閣第六十五章 比試(第二更)八百零五章 君子小人七百五十二章 既往不咎第一百二十二章 我來一試第三百一十三章 座師與門生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條陳一千五十九章 對話第九十七章 讀書真費錢五百六十五章 朝貢儀八百三十八章 通判之爭四百六十章 幕客第九十章 禮宜先行一千一十八章 鑽空子八百七十四章 宗室第一百一十四章 府試前的特訓五百零八章 相爺這唱得是哪一齣第六十五章 比試(第二更)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初見第七十六章 撕破臉九百八十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二合一)第兩百六十二章 修齊治平一千七十六章 玉米第一百五十九章 三個圈第六十九章 君子之爭七百五十四章 首輔(謝豪豬tyz書友盟主)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文有筆(二更)八百一十六章 民情第兩百五十二章 相求第一百三十七章 閒草集九百四十五章 穩操勝券第兩百三十章 只是我不願意(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