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三十二章 誰是經世致用之學

就在廳裡爭論時,河南巡撫臧惟一正從正堂走來。

開封糧價居高不下,商人囤積居奇,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是他新任巡撫後,遇到的第一件難事。

若是處理的不好,很容易步前任楊一魁的後轍。

但是他新官上任,最忌諱的也是貿然行事。所以他先謹慎地聽取了解各處官員的意見,然後再做一個決定。

只要熬過了這青黃不接的兩個月,待夏糧豐收或是賈魯河疏通,那麼就能解決這燃眉之急。

但是這青黃不接的兩個月如何渡過,或者不引起各方面的民亂,成爲了擺在臧惟一眼前的當務之急。

現在他去廳裡,正是藉着這一次官員來參的機會,要聽一聽下面官員的意見。

這新任開封府知府,聽說在山東還挺有政績,自己來河南赴任前,河道總督李子華還在自己面前稱讚過他的才能。

但是到底如何,今日臧惟一還是要眼見爲實的好。

眼下來他至廳外,就聽得裡面說話聲很大。

他走到門口停下腳步,卻聽裡面單知府與一位-林府臺-說話。

臧惟一不由對身旁的下人問道:“這林府臺是何人?”

一旁下人連忙給他奉上名帖。他看了手中的大紅貼子,心道,原來是他。

林延潮的名字,他當然是聽過。

他任順天府尹時,林延潮雖已被貶離京,但之前他擔任光祿寺正卿時,卻與林延潮有過數面之緣。

當年林延潮在經筵上,大殺四方,舌戰羣儒,將曾省吾等一干人駁得如何顏面掃地,臧惟一是親眼見過的。

眼下他聽說單知府要與林延潮坐而論道,爭議政事。臧惟一頓時來了興趣。

他擡了擡手示意手下不要稟報,自己就在站外門外先聽一聽。

而廳內。

單知府將本是畫着美人圖的摺扇一合,方纔面上那份和氣盡數不見,一瞬間可謂鋒芒畢露。

他是吳中人士,爲官之前,師承大儒羅欽順。

明朝時,三學鼎力,分別是理學,心學以及氣學。

羅欽順當年是可以與王陽明比肩的大儒,仕途上官至吏部尚書,也是位極人臣,他所傳承的氣學來自北宋名儒張載。

氣學與事功學都有相近的地方,都主張不可-離氣言理,要在氣中求理-,氣是天下之本原,理不過是一-氣-而已。

在單知府看來,林延潮的什麼事功學,不過是氣學之皮毛。

至於林學裡所講的,義利合一,理氣一體,遠遠不如氣學的-理一分殊-來的精妙。

至於認識(知)上,氣學講格物致知,事功學講學以致用。在單知府看來也是氣學的皮毛,甚至還不如心學的-致良知-。

受羅欽順之教,單知府做官時很重視格物致知,與理學的安靜了事不同,他盡力在任上-折騰-,哦不,是事功,幹了很多政績。

現在林延潮敢公然說出自己不贊成將倉糧賣掉出之事,那麼我豈會與你干休?定要好好將你駁倒。

於是單知府將折起的摺扇,啪地一聲打在左手掌心,但見他言道:“聽聞林府臺的歸德府治下有一個農商錢莊,在夏糧秋糧徵收之際,低價向老百姓買糧,待到青黃不接時,再高價時出糧。”

“當然糧商米商都是如此,無可厚非,並非秋糧夏糧徵收之際賣糧,在青黃不接時買糧纔是合理。”

“只是平糴之事,連民間都可以爲之,那麼爲什麼朝廷不能爲之。這錢爲何林府臺只許農商錢莊賺之,而不許官府賺之?”

單知府這話,言下之意,你林延潮禁止官府買賣倉糧,不讓朝廷來賺這筆錢,而是讓農商錢莊來賺這筆錢,是不是有什麼私心?

說白了,你林延潮是在官商勾結嗎?

這句話下,衆官員都是肅然,不敢再作之前談笑之狀。林延潮這話要是答不好,自己可就麻煩了。

而且這單知府不是無備而來,他初到河南任官,就將林延潮的底細查得如此清楚,方纔那一句倉糧並非是無的放矢,而是事先設局,眼下林延潮既表明了態度,那麼自己就危險了。

林延潮臉上笑着,心底知道單知府之所以知道如此清楚,必是李子華給他透的底。

看來當初李子華授意曾乾亨,用這件事想要將自己罷官不成,於是就故意宣揚出去,敗壞自己的名聲。

林延潮不急不緩地道:“首府,買賣倉糧的事,朝廷雖不是說沒有這個先例,但是地方官員實施時都很謹慎,朝堂諸公也有擔心的地方。”

“昔日,魯國國相公儀休言,使食祿者不得與下民爭利,受大者不得取小。我不讓官府介入,就是官不與民爭利的道理,此例不可輕開。”

“當然首府說林某爲何支持農商錢莊?那就是誅心之言了,本府對於下面所有錢莊,商賈都是支持。一言概之,昔日司馬光反對王安石變法,也是一句官不與民爭利,難道也是出於私心嗎?”

司馬光從私德上而言,乃是正人,無從指責的。

司馬光反對王安石變法,主張官不與民爭利,難道是就存了私心?

同理可證,我支持農商錢莊,反對官府不販賣倉糧,也是主張官不與民爭利,難道也是存了私心?

單知府沒有證據,當然不好亂說正色道:“官不與民爭利,確實是先賢之言,但我等爲官者豈可墨守陳規?”

“我記得林府臺昔日會試,所問王安石變法時,曾有云,天下之患莫甚於不權時勢、而務博寬大之名。難道林府臺這麼快就忘了。”

這句話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可謂十分厲害。

但見單知府繼續道:“昔日宰相劉晏行平糴法,官府既能獲利,還避免了穀賤傷農,谷貴傷民。”

“劉晏乃一時名相爲何不見有-官不與民爭利之說-,而今河南糧價奇高,我們爲何不能允許官員在糧賤時買糧,糧高時賣糧。””

“林府臺抱殘守缺,死守先人隻字片語,不僅負了聖賢之書,還忘了仕官之前的初心,是否越爲官越不如當初呢?”

單知府這一番話,說的相當精彩,有理有據,還舉出了劉晏的乾貨。

連身在門後偷聽的河南巡撫臧惟一都是稱讚心道,這單知府果真有本事,不枉了李子華如此擡舉他。

林延潮一時似沒有說什麼。

單知府笑了笑,心道你林三元不過如此,就這點水平有點白瞎了狀元身份。

單知府趁勝追擊:“林府臺,任地方官不比任京官,不尚那些虛文,而在於務實。”

“汝以月印萬川爲天下萬物具是一理,吾以爲然,但月爲實,萬川印月不過爲虛,實誤也。理不過是氣之一道,恰如理在一,人人皆可聖賢,理在氣,百姓有上下賢愚之分,不可皆成聖人。”

“不明理在一,分在殊之理,豈敢言實學,所謂月印萬川,只是井中撈月,徒然用力,白費功夫。”

實學就是經世致用的學問。

古往今來,包括儒家的理學,心學,氣學都說自己是實學,是可以經世致用的,他派學說都是不能經世致用的。

單知府所言氣學,也認爲理是一,但理在萬物上,則分爲殊。

比方說,龍生九子。就是龍的九個兒子都可以稱得上龍,這是理,但是在外形上各不相同,這是殊。

月印萬川將天下萬理歸爲一理,林延潮用以解釋,將天理人慾,義利,王霸合爲一,這一就是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的一,中庸的中,萬理歸於一的一。

但氣學的理一分殊,則是反過來。萬理歸於一理,我們贊同,但反過來不是一理化萬理,而是一理化萬氣。

所以氣學講理在氣中,理不過氣之一道。

單知府用理一分殊,否定了林延潮的月印萬川,以指責他抱守一理,不知運用。

單知府見徹底壓倒了林延潮,得意地將扇子噗地一聲重新打開,笑着道:“林府臺言必稱-官不與民爭利-爲一理也,民利方纔是理。”

“恰如百姓肚飢,食小麥可飽腹,食水稻亦可飽腹。只要百姓能吃飽肚子,何必在於用何種手段,官不與民爭利,氣也。售倉糧利民,亦氣也,只要殊途同歸,先解去當前燃眉之急,百姓的倒懸之苦就好。”

“林知府只守死理,卻不見百姓之飢。言比稱聖賢,墨守陳規,說是經世致用,卻不知如何解決民生。此舉就是講理而不講氣,非實學!”

說到這裡,衆官員紛紛點頭,露出了大有收穫神色。

氣學與事功之學都是最近大興的學問,皆有挑戰理學,心學的趨勢。並且二者都起於浙江,都是注重於外用,而且都強調自己是經世之學。

兩派觀點如此相近,但二者究竟有什麼不同呢?

他們也誰沒料到,二人竟從政事上,牽扯出兩家學派之爭。

到底誰纔是經世致用的學問?

現在看來單知府略勝一籌,單知府的言下之意,無論理學,事功學都專注於理一,但沒有用功在分殊上,沒有在優先解決實際問題上。

對於氣學而言,分殊纔是實學,纔是格物致知。而理不過是氣之一,只要手段可以達至-理-,就可以用。

單知府搖扇環視四座,然後笑着道:“兄還是改不了這直言不諱的毛病,說話有什麼得罪的地方,還請林府臺不要見怪。”

單知府最後一句話,言似恭謙,其實卻是狂妄至極。

六百七十三章 約見第九十九章 我有辦法(第一更)一千一十章 乾貨過關六百一十四章 算計第四百二十五章 有客上門第九十三章 買房拉(第二更)九百四十二章 科場弊案(二合一)一千三十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集義八百五十九章 要錢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心腹七百一十四章 販售私學第兩百六十九章 乘船九百七十四章 抵達京師第九十五章 師徒問答九百六十二章 內情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登頂九百五十二章 林延潮設宴第兩百五十八章 多虧了師兄一千四十五章 賑災糧六百六十八章 出入承明九百零二章 又來一個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託付八百七十七章 妥了七百七十章 念起好來五百零二章 返家七百五十六章 輿論(兩更合一更)四百七十一章 ********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議論人選六百零六章 殺一儆百一千六十四章 計策五百四十三章 進講一千八十九章 申時行的故事九百三十六章 聰哥?八百七十四章 宗室九百八十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二合一)第四百零四章第兩百五十章 有驚無險九百四十章 爲官難易四百九十四章 對錯七百八十七章 座次第兩百八十六章 文動京華一千三百九十章 召見第三百二十二章 張居正的決定第一百七十九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一更)八百七十一章 哪裡來的錢(二合一)一千七十二章 少宗伯五百二十八章 獻殷情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逆鱗五百九十章 林府親事第三百八十章 幫朋友一把第一百八十八章 做事很有分寸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坑五百一十四章 故人之事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心腹九百二十八章 重逢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明日談判第三百七十一章 有小人啊八百六十三章 觀點九百零五章 連升三級第一百三十二章 魚與熊掌(二更)五百三十九章 建言九百六十八章 舊屬四百八十二章 驛站六百一十六章 林三元在哪?七百一十五章 青天第兩百七十一章 這是碰瓷啊!第八十八章 有事找他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火耗歸公第四十五章 無不散之宴席第七十八章 背書八百九十八章 銀子去哪兒了?六百三十六章 呆貨一個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我的承諾八百八十章 證據(二合一)第四百一十三章 泄密七百六十二章 力諫第八百一十九章 留下功與名(二合一)五百九十二章 被彈劾了一千兩百八十章 試看來日七百三十八章 破局七百五十三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七百零三章 封妻廕子(第二更)第三百三十章 讀卷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建儲第兩百九十六章 第二場八百章 微服私訪的欽差九百五十五章 突擊檢查六百六十一章 陛下聖諭第一百八十七章 歲試五百二十二章 拉關係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明日談判第三百零二章 閱卷四百四十八章 李三才八百一十六章 民情第二十一章 謝老虎第十九章 回家八百八十九章 萬民書(二合一)五百三十八章 宮闈之事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潛邸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