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八十九章 萬民書(二合一)

這樣的事雖聞者駭人,但不會是軍情或者重大民情那麼的急報。

第一時間知道這件事的,乃是在京的徽州商會,山西商會。

徽商,晉商乃是天下最大的鹽商聚落。

這一次河南鹽政動盪,最後鹽政是歸朝廷,還是歸潞王,這樣的事鹽商們當然是最關切的。

所以林延潮打死馬玉的事,先在徽州商會,山西商會這等地方傳播。鹽商們知道了其背後的官員,宗室,馬上也就知道了。

瑣瑣碎碎的消息傳出,衆人們大概總結出這樣觀點,馬玉想用淤田案,打壓河南官員裡兩個刺頭,以推就璐王就藩之事。

見付知遠被打傷後,林延潮迫於無奈殺了馬玉,這背後很可能有河南官場上下的支持。除了殺馬玉,在反對璐王就藩上,大概是河南官場上下一致的態度。

璐王不久也得知消息。

璐王大婚後,已是搬離了皇宮,自己在宮外設府。

璐王正在用膳,這一頓飯食十分奢侈,值二三十兩,論排場只遜於太后,天子。

璐王剛用膳完,吩咐了廚師幾句,如羊羔燉得老了,鱸魚不夠新鮮的話。然後璐王就看見從慈寧宮來得太監,以及王府裡的官員,親信都侯在屋外。

璐王見此一幕,不由問道:“是不是有出了什麼事了?”

從慈寧宮來的太監上前道:“王爺,馬玉在河南叫人給打死了。”

璐王聞言驚愕了半響了。下面的人將事情來由說了一遍。

璐王聞言後,仰頭道:“孤不就是向皇兄求幾畝薄田贍養,幾兩銀子花花,下面的官員要如此欺孤嗎?”

“又是這個林延潮,上一次他令孤揹負罵名,爲天下人指責,這一次又打死了馬玉,天下藩王那麼多,爲何偏偏是他一定要和孤過不去。”

“他是怎麼了?孤王是不是上輩子與他有什麼冤仇?”

慈寧宮的太監安撫着璐王道:“太后已是知道此事了,讓我來與王爺說先寬心,太后說這一次絕不能讓林延潮討了好去,一定要重重辦的,璐王你等着太后爲你出氣就是。”

璐王道:“上次官員叩闕,已是令母后與皇兄失和,孤怎麼敢拿這事去勞煩她。孤只是不明白,幾萬頃藩田多嗎?這天下都是皇兄?”

“幾百萬兩銀子多嗎?我大明富有四海,又不是給不起,爲什麼這些官員們都容不下我呢?一定要爲難孤呢?”

慈寧宮太監垂淚道:“王爺息怒啊!千不好萬不好都是林延潮的錯,你可不能因此動怒,傷了龍體啊。”

璐王聞言良久不語,陡然間他又看見了,當初在乾清宮前一名官員手捧奏章上殿時,那道堅定的身影。

這一幕頓時扎得他心底一痛。

這時候屋外陡然飄起大雪,林延潮殺馬玉之事也隨着這場大雪,疾襲京城大街小巷。

在京城國子監附近一處府邸中。

鵝毛大雪裡,十幾名官員在客廳徘徊。

書房裡當今禮部侍郎沈鯉與保定巡撫宋纁相對而坐。

沈鯉舉起雙手在火爐邊暖手,而宋纁則是反覆拿着幾封書信在看,良久後長長嘆了口氣:“你可要想好了,你這決定一下,就是幫了申時行。”

沈鯉想了想道:“大義之下,個人恩怨就不談了吧,再說林延潮雖是申時行門生,但他卻正是我輩。”

宋纁點點頭道:“中官如此橫行無忌,林宗海敢拼着自己前程不要也要殺之,此人行事實有膽氣,確乃國之棟樑!”

沈鯉道:“林宗海不說了,而今我們卻要幫他把事情辦好,否則他就是白白犧牲了。”

宋纁道:“不錯,璐王仗着自己是陛下親弟弟,獅子大開口,我等河南在京官員如何能不義憤填膺。連付知遠,林延潮猶自爲了百姓憑着性命不要,我們又如何不爲鄉里百姓盡力。”

“你看看堂外官員,他們之中也不乏血誠。”

沈鯉看了一眼屋外,心道這些人不乏是來趁着這一次林延潮殺馬玉之事,來爲自己搏取民望的,這是一個成爲清流官員的大好機會。

但沈鯉卻道:“宋兄說得好,其實某以爲救林延潮與救河南百姓兩件事就是一件事。”

“清議由沈某主持就是,總之不能令豎閹猖狂!”

片刻後二人推開了屋門,外頭那些等了半天了官員一併聚過來。

宗伯,撫臺,恩師各等稱呼。

沈鯉點點頭道:“我與宋兄已一併商議過了,上書救林延潮,阻璐王就藩!”

聞言下面的官員一併歡呼!

“蒼天憐憫,不令忠臣義士孤行!”

“學生請附名在末!”

“晚生請附名盡綿薄之力!”

慷慨激昂之詞,在府裡響起,幾乎震得下落的雪花一滯。

隨着璐王,官員間勢力暗流涌動,林延潮殺馬玉之事,也是傳開,漸漸不是秘密。

先是安徽會館,山西會館這樣讀書人在京多的地方,之後在京的讀書人也陸續知道了。

這樣的事初聽起來彷彿不可思議。

讀書人聽說後,第一個反應就是:“啥,林三元竟當堂殺人了?”

大多數人聽到後都是這個反應,以至於很少人說:“哪個官員這麼大的膽子,居然連宮裡的中官都敢殺!”

武將殺人不奇怪,讀書人殺人,那倒是少了。

不是常言道,百無一用是書生,手無縛雞之力,還有的就是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讀書人做事總是用瞻前顧後,婆婆媽媽來形容的。

如林延潮這樣狀元出身,三元及第的文魁,居然也會幹用花瓶爆頭的事,讀書人都是不可思議的。

但是這也並非是什麼離譜的事!

有的讀書人不由想起了,當年土木堡之變後,衆文官羣毆打死錦衣衛指揮使馬順的事。

當時是戶科給事中王竑,先用朝笏毆,再動口咬,然後百官一擁而上纔打死馬順的。論官位錦衣衛指揮使馬順自是比馬玉高了許多,但一個是單挑,一個是圍毆意義就不同了。

李白戲高力士,爲讀書人津津樂道,就是佩服這樣不阿權勢的氣節。

林延潮此舉可比當年誅十常侍。

士林們議論紛紛,但大體沒有一個確切的消息,都是聽某些掌握內幕的人傳了一兩句。

這樣的事沒有一個官方的說法來,大家也不能知道詳盡。有的讀書人就焦急去詢問河南籍官員。

但這樣官員們都是支支吾吾的,不肯給一個說法。

就在這時雲南道御史上書彈劾林延潮殺馬玉一事。

文官殺中官,聞所未聞,聽所未聽,古今罕有。當然在辜明已的奏章裡,林延潮惱羞成怒,爲了掩蓋淤田案真相殺人,奏章裡提及楊一魁等省裡高官給林延潮行事以庇護,令此子肆無忌憚。

此事終於有了一個真相!

若說之前林延潮爲百姓所殺,尚可憐之,但這貪墨淤田一事坐實,你會相信一名貪官爲民殺了宮裡來的太監?

這簡直是笑話。

此事真相如何?頓時又撲朔迷離。

奏章抵至通政司,第一時間知道的就是官員。

有明一朝,文官與太監從來都是不對路的。

官員們認爲林延潮殺馬玉,還是大快人心的。而且本着文臣間官官相護的立場,他們不該落井下石,甚至還應搭救一把。

但若是林延潮真貪墨了淤田,那麼情況就不一樣了。

而申時行將之前彈劾林延潮奏章按下一事,令素來看不慣申時行的言官們抓到了機會。

上一次言官借高啓愚案生事,御史丁此呂彈劾高啓愚後,申時行,許國,吏部尚書楊巍將丁此呂貶官。

這一下子捅了馬蜂窩,言官王士性,李植、江東之等人彈劾申時行,楊巍蔽塞言路。

申時行見狀,遂與楊巍一同上疏辭官,餘有丁、許國與申時行共同進退,一併上疏反對留任丁此呂。

下面言官爆發了,上疏不僅申時行,連餘有丁、許國也逮住一頓亂咬。

後來申時行雖借丘橓案扳回一程,但此後言官們與閣臣更加對立,勢同水火。所以申時行按下彈劾林延潮奏章此舉,令言官們覺得是找到了一個攻訐申時行的機會。

當然也不全部如此,不少言官還是老成持重,覺得此事有蹊蹺,以申時行爲人不可能如此大意給人抓住把柄,還是先看看再說。

官場上本來就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那些久歷宦場幾十年的官員,就算能力平平,但至少做官本事都不差。

可是有的官員就不同了,言官裡大多是七品官,屬於官員裡的少壯派,自是年輕氣盛的多,加上辜明已背後之勢力推波助瀾了一下。

有的言官開始相互通氣,他們纔不管是不是替宦官說話,只要能扳倒申時行就行,於是就有這麼幾個人當即‘忠跳反’了。

當然明着面彈劾申時行是不行的,公然彈劾首輔,僅次於彈劾皇帝,風險是很大的。

所以言官們都將炮火集中在林延潮身上。

以淤田案以及殺馬玉兩件事,就可以劾倒林延潮。若是天子處置了林延潮,那麼下一步彈劾包庇林延潮的申時行,也就是順理成章,風險小了很多。

於是一共有十二名言官陸續上書彈劾林延潮,明面上指的是林延潮,暗中則是敲山震虎,對着申時行而來。

十二封奏章擺在天子案頭上,猶如十二把殺人的劍。

隨着言官上書,頓時官場上下震動。

李太后又病了,一個人住在慈寧宮,也不許天子探視,而武清侯入宮面見天子整整半日,出來後旁人只見他滿臉淚痕,卻不知他與天子說了什麼。

也有官員拿雲南道御史彈劾林延潮的奏章懷疑。

沒錯,淤田案確實有可疑之處,林延潮殺馬玉也是事實,但是這兩件事河南的官員都還沒有一個說法,你雲南道御史遠在千里之外的京師怎麼就知道這件事了,還知道如此詳盡。

你就是要彈劾是不是也要等河南巡撫的官方說法到了以後,再有動作。這御史‘風聞奏事‘的本領也太強了吧,這背後是不是有人指示,有人要陷害林延潮?

但這樣的聲音被人刻意壓下了,背後有一張大手要置林延潮於死地。

京城的大雪越下越大,到了十二月初時,終於河南官方的消息到了。

消息是從通政司附近河南會館傳出來的。

通政司主邸報之事,邸報一出,或者京城有什麼大事發生,馬上各省在京駐紮的官員就要馬上抄錄,然後派快馬報告省裡。

所以久而久之,通政司也成爲各省與京城消息溝通之處,很多大事都是從這裡爆出。

而因爲河南窮,所以河南駐京官員就索性駐在河南會館。反正會館也離通政司不遠就是。

這一天河南會館外,雪已是落了三尺深。

數騎快馬風塵僕僕地停在屋外,騎馬的官兵各個揹着大包裹,耳鼻都是凍作紫色,到了屋外後即大聲道:“快,立即稟告於大人!”

會館裡夥計眼尖,認得拿官兵腰牌,一面令人通稟,一面到:“快備熱酒,不然要死人了。”

店裡自是有熱酒,夥計拿了溫好的酒遞上,而會館裡的讀書人見了這幾名官兵的,也是一併來看熱鬧。

幾名官兵也不顧燙,喝着熱酒,這時一名穿青袍的官員走來見幾名官兵的樣子問道:“誰派你們來的?”

那官兵一見官員來了,當下起身道:“我們是巡撫衙門的標兵,軍門命我們上京送河南一省二百八十三名官員聯名上書,以及河南省八府一州士紳百姓聯名請願的萬民書來了!”

“萬民書!”這官員頓時駭然了。

而一旁河南籍的讀書人也是震動。

“什麼萬民書,所請何事?”

這官兵不說話,命手下將包裹一個個揭開,但見所謂萬民書不是一張張紙,而是一面布,很大很大的布,展開後猶如一面民心所向的大旗,這樣的萬民書一共九面,後面是河南州府五百二十萬百姓。

萬民書鋪開之後,但見上面都是墨跡,無數人的名字簽在布上。

這裡每一個河南的士子,見到家鄉父老呈來的萬民書後,神色激動。

這幾名官兵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道:“於大人,我們河南的老百姓苦啊!請你將此萬民書交給聖上,救救老百姓的命吧!”

八百七十七章 妥了一千三十九章 大奸似忠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洪塘九百九十三章 再度佈局(謝oceanhiker盟主)一千六十九章 乾爹救我第兩百六十八章 進京趕考第兩百五十六章 虎狼對弱雞第兩百零八章 飽暖思考試封推感言第三百零七章 最好的文章七百四十四章 天下爲公疏第一步第三十二章 好處(第一更)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朝鮮之策八百六十六章 家丁七百七十三章 親民官(第二更)八百五十三章 寒門弟子八百零八章 威壓一府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五百九十八章 事功之學(謝午後陽光書友的盟主)四百五十八章 高考移民五百零四章 當年同窗一千九十九章 年末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運籌帷幄一千三十五章 國有諍臣第一百四十四章 好書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祖制九百一十六章 文華殿八百六十二章 賣田第一百二十四章 陳知府的心思(一更)第兩百四十八章 補習天王(二更)一千六十五章 借刀殺人之計四百八十三章 裝逼打臉哪家強六百章 自陳表四百九十八章 一目十行第八百七十六章 公道何在(二合一)四百八十五 西湖遊記七百七十八章 法術勢第三百五十七章 宣旨第九十六章 理辭氣三道一千五十八章 送客一千零六章 國本第一百九十三章 給我吊起來(一更)六百五十章 甄家的打算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處置一千二十三章 顏值即正義第五十五章 月課(第一更)八百五十五章 串票第十八章 傳道授業(第二更)第兩百八十二章 家信六百二十五章 林學一千八十四章 密議第三十一章 敢要多少?一千一百六十章 存問大臣七百三十二章 給錢九百八十三章 託付七百四十三章 攔道第兩百八十四章 手中之筆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書院雜誌八百九十章 投書四百七十六章 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所學五百七十四章 工於謀身第兩百六十四章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四百七十三章 有眉目了九百一十三章 宰相之才八百四十四章 結案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謀劃已久第二十七章 入理不如入情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轉告第四百零七章 顯擺顯擺六百七十五章 請求致仕第一百一十五章 雨天苦讀第一百六十九章 日課(一更)一千七十七章 聽老婆的話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告誡告慰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內閣輕重第兩百五十四章 朝堂之變九百五十四章 誰也不怕啊五百七十七章 儒臣辯經第十五章 胡提學的考校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用人第四百零三章 圍門一千二十章 吾道南矣(謝greenyuxuan書友盟主)第兩百八十五章 醉酒驚名士四百九十五章 見聞一千九十三章 浙黨(第一更)八百二十六章 誰爲誰綱第一百九十章 賢良方正(二更)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李如鬆八百六十九章 坐省長隨第兩百四十九章 錦衣衛第一百一十章 取中(第二更)四百八十一章 喜還是不喜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安插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懟皇貴妃第兩百一十六章 京報連登黃甲四百六十四章 治幕第三百零七章 最好的文章一千五十二章 未來方向八百六十二章 賣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