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七十二章 林司馬之功

到了十月,江南尚好,但北方已是有了寒意。

爲了潞王就藩的事,省裡給河南各府壓力,各府只能轉嫁至縣裡,府裡卻是一日三遍的下文至縣令,以前途要挾,縣老爺坐不住了,唯有乘着秋糧還在地裡,立即派縣裡的衙役四面出動向老百姓催繳積虧。

這從上到下的壓力中,對於士紳,大戶而言波瀾不驚。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他們自有各種轉嫁稅賦的辦法。

但下層的老百姓則是沒有辦法,前年大旱,去年鬧災,地裡沒有收成,多年積欠怎麼會一夜間就有了。

但衙役接到的都是縣令的死命令,一車車的秋糧還在地裡,就被衙役們搬上馬車,運至縣裡。

不說來年的青苗,甚至連一粒米都沒有給他們留下。

望着辛苦了一年,卻顆粒無收的地裡,老百姓們蹲在田地裡流淚痛哭。

氣不過的,就投了井,上了吊。

其中也有一兩名憐憫的縣官,不忍脅迫百姓繳稅,但府裡一封文書奏到省內,省內直接下令停職。

剩下的官員,誰也是沒有辦法,誰也不會與自己烏紗帽過不去,唯有狠下心腸,否則大明的官員那麼多,這活你不幹,還有別人來幹。

橫徵暴斂在河南各府此起彼伏,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一幕,比比皆是。

這年秋科一起,河南百姓流離失所,流民四處,到處逃荒,以躲避官府的催科。

弱者填於溝壑,而強者起而奪臂大呼,相率爲盜。流民輕易鼓動就容易從賊,頓時河南響馬四起。

在此之際教派盛行,乘機於民間佈施,並發展信衆,一時鄉間,焚香處處,婦孺信之不疑。

苛政之下,民怨沸騰!

相較之下,歸德一府反而甚是平靜。

以往歸德府是窮地方,這一幕唯有更甚,但今年卻不同。

雖說秋稅不過十一月,但到了十月裡,官吏也是懶洋洋地沒有下鄉,甚至牌票也拖至十月纔給了各村的裡甲。

身爲知府付知遠是一拖再拖,給老百姓說了明年三月前交齊就好。

而付知遠能有這底氣,原因無他,無非府裡有錢而已。

老百姓對付知遠都是感恩戴德啊。

這當然是惠民之舉,誰都知道秋糧剛收時,市面上的糧價最賤,但到了明年三月時,那時市場上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糧價最貴。

老百姓們在明年三月前什麼時候賣糧都行,待覺得什麼時候價錢划算了再賣,最後算給官府繳稅。

這天才剛過了晌午,付知遠的馬車在寧陵縣縣衙前停下。

在衙門口的立櫃前,老百姓老幼相扶,拿着一封封的銀子去官秤上稱重後,將憑票遞給官吏,官吏依票據與稱銀比對後一致後,於薄上如實登記後,然後開具回執給百姓。

這是林延潮當初向付知遠倡議的三票之法,現在已在歸德各縣施行,此舉一出,官吏貪墨大大減少。

寧陵縣縣令以及一縣吏員見付知遠來了,立即前往迎候。

付知遠示意縣令不可聲張,負手在衙門前看着。

衙役懶洋洋地依在牆上曬着日頭,打着呵欠,全無往日那等跋扈之狀,要拿着棍子維持秩序。

孩童環繞,拍着手嬉戲,老百姓們一個接着一個排着隊,秩序井然,不用如往常那般吏員在旁厲聲催促,即自動將手裡的一封銀子投入了櫃口中。

聽到銀子落櫃的聲音後,老百姓露出釋然的神色,然後將吏員開出的回執小心翼翼的揣入掛兜中,皺巴巴的臉上也有了少許笑容,呵斥了家裡孩子幾句,然後抖了抖空了的糧袋,攙着家裡婆娘一併走出衙口。

付知遠向縣令問道:“這幾日秋稅繳了多少?”

縣令恭敬地道:“回府臺的話,不到兩成。以往這時候都至少要繳一半,否則來不及十一月秋稅。”

付知遠點點頭道:“不要催,不到明年三月,都由着百姓。”

付知遠言談中有一種篤定和沉穩。

“府臺一再交代的,下官明白。”縣令恭敬地道。

付知遠點點頭,繳稅後的老百姓們扶老攜幼地離開了衙門,衙門口的十字街依舊如往常般熱鬧,攤販在此擺攤。

十字街上有些喧鬧,攤販們向百姓們大聲賣力地兜售着。

老百姓們抓着掛兜裡的碎銀子,扣掉秋糧的稅賦後還剩下了那麼些。男主人看了一眼身旁的孩子,婆娘眼底的憧憬,終於有了那麼點勇氣,弱聲地上前詢價,這對於以往的他們而言,是萬萬不敢的,連停留片刻也是不曾有的。

他們心底想着,今年官吏不盤剝了,秋糧也比往年多賣了點錢,好容易上城一趟,拿這錢買點什麼吧。

午後溫暖的陽光,不僅驅散了寒意,還將老百姓攜家帶口立在攤前的一幕,匯作一道剪影。

一旁縣令道:“聽聞這一次司裡向各府施壓,省裡其他各府都已是鬧翻天了。臨縣胥吏下鄉,老百姓是慘不堪言。臨縣縣官卻只會彈壓,向省裡報喜不報憂。”

付知遠收回目光道:“這本府曉得。”

縣令續道:“唯獨本府百姓安定,這多虧府臺居中統籌,否則下官也要……我等爲官哪個不知爲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道理,多年的聖賢書不是白讀的。哪個當官不圖個好官聲的?但平日也是爲上面多迫,不得已作這個惡人,否則烏紗帽不保啊!”

“下官沒有出息,爲官已逾六年仍不得升遷。但這六年,早就把自己看作了半個本地人了。今年多虧了府臺,不用如臨那般縣橫徵暴斂,才令下官在老百姓心底維持着那麼一點好名聲,對得起老百姓稱這一聲‘老父母’了。”

付知遠道:“若非……本府可能也當不了這個好人。這你不必謝我,此事說來說去,都乃林司馬之功。”

縣令點點頭道:“林司馬雖是翰林出身,但爲官務實,他來本府後,立青苗,設農商,修河堤,開淤田件件政績卓著。當初他來寧陵縣,與本地鄉紳說要令歸德三年內大治,當時我等面上都是奉承,心底卻都是譏笑,而今爲官不過一年,歸德如何有目共睹,下官今日思來實在是見識短淺,慚愧不已。”

付知遠聞言默然,心底想起了身在開封的林延潮。

林延潮來了開封后,雖說每日應酬,但見的人卻是不多,故而外面的人多是不知道林延潮來了省城。

但去過開封府府衙後,林延潮身在開封的消息,立即傳遍了當地士林讀書人的耳裡。

於是大相國寺那就比以往更熱鬧了。

不知多少聞名而來的讀書人,都是爭相上門投貼,想要拜見一面。對他們而言,以林延潮今時今日文宗的地位,若能他點撥,提拔一二句,是名聲鵲起的一條捷徑。

除了讀書人外,就是幾位藩王,這些藩王中當然沒有周王在內。這些藩王也是親近儒學,聽說林延潮來了,也想請林延潮過府一趟,如此也是顏面有光。

因爲露了行藏,林延潮也就不好再遮掩行蹤,於院舍裡接見了開封的讀書人。

林延潮也沒有擺架子,但凡上門的讀書人就行接見,隨便說一兩句勉勵的話。但這樣平常的話,在林延潮說來即是不一般。在記載林延潮與門生言行的學功堂語裡,有一句話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這話聽起來很直白,但話裡是滿滿的對讀書人的鼓勵,常常被蒙學裡的老師拿來借用。

林延潮對學生們的鼓勵,也是如此,言語不多,但意思卻是到了,加上三元光環的加持,擴大了他與林學在開封讀書人的影響。

好比讀書時,在某個學科遇到一位好老師,然後對這學科激發起無限的熱情。而這等熱情,往往可以伴隨着整個青春而燃燒。

好比林延潮的事功學到底是什麼樣子,大家都不知道,但林延潮的名聲及人格魅力在那,不免對儒學產生嚮往之心。

這也就是因人而近道。

這並非不可能,就算一名平日無心向學的學生,被諾貝爾獎得主這等人物,勉勵一兩句好好讀書的話,回去後也會生‘頭懸樑錐刺骨‘之心,產生對科學的無限敬仰,當然至於堅持不堅持下去就是兩說了。

經此一事,開封的讀書人都覺得林延潮平易近人,對他是愈發的敬重。這還是在公安三袁未出面的情況下。

要知道三袁至開封后,文才學識都是讀書人中的一流,得到了讀書人的敬中。但因爲三袁其外祖是左布政使的緣故,他們對官員身份的林延潮必須避嫌。

但開封乃是省城,不說是生員雲集之地,連一省舉人不少也是在此,讀書人活躍,每日談論之時,難免提及林延潮。故而林延潮在開封是一日一日,名聲日重。

每日越來越多的讀書人來至院舍拜會。

當然此舉落在有心人眼底,有點看出名堂來,林延潮如此大張旗鼓,在士林之中博取名望,目的何在?

就在此刻,朝廷督辦璐王就藩事宜的太監也是抵達開封了。

民間頓時一片譁然。

五百零四章 當年同窗九百二十三章 榮升知府六百六十五章 急變五百四十四章 文華殿上一千九十六章 實踐出真知第兩百八十二章 家信第一百九十六章 識破(一更)第一百二十二章 我來一試四百九十三章 陸翁七百九十六章 下城來談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大隱第兩百八十四章 手中之筆六百三十六章 呆貨一個七百六十一章 慈寧宮第四百二十一章 御前八百四十九章 板子與戥子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奏對七百八十一章 內應九百一十四章 未得意先忘形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大功?一千兩百零五章 禮約法約七百六十五章 請轉告陛下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轉告七百一十三章 調教皇帝第三百一十四章 傳言第四百一十五章 審問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心腹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腰間黃金已退藏一千九十一章 榜樣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出兵七百零五章 託付六百七十二章 歸政第八十一章 公門之中好修行七百零三章 封妻廕子(第二更)一千八十四章 密議一千一百三十章 牙行四百七十七章 此子莫非奇才一千九十二章 託付(第二更)第兩百二十一章 至公堂上一千三百六十章 石星的彈劾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海禁第三百八十七章 平夷詔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掛靴而去第一百三十二章 魚與熊掌(二更)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太倉銀五百四十五章 講官福利一千四十七章 莫欺少年窮一千三百零三章 銀印第三百八十三章 你太無恥了八百零一章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四百六十六章 申時行的喜好第八百一十九章 留下功與名(二合一)九百六十七章 離任七百零三章 封妻廕子(第二更)第一百九十七章 繼絕學第三百二十二章 張居正的決定第三百四十七章 教誨第十章 趕出社學六百四十五章 發來賀電八百八十章 證據(二合一)一千五十四章 榮升八百六十章 鹽政六百二十五章 林學第一百七十三章 有事相求(一更)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漕事第十五章 胡提學的考校六百零一章 文章華國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申時行背鍋五百五十一章 侍君之心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俘虜第三百四十九章 有人辭官歸故里一千兩百零八章 又見廷推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非你莫屬五百零八章 相爺這唱得是哪一齣第一百零五章 我取定了(第二更)一千兩百四十章 正氣第三百七十二章 報仇不隔夜第兩百八十三章 教誨七百七十章 念起好來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稚繩怎麼看?九百六十一章 造福一方一千零八章 考官人選五百零三章 鼎邊第八十四章 不識凌雲木第一百七十九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一更)第三百三十三章 折服第一百四十七章 你書讀得不夠深啊(二更)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一以貫之第一百二十五章 又蒙對題了(二更)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名垂青史第四百三十三章 師恩如山五百六十六章 無恥第四百一十五章 審問八百三十章 清官狗官九百八十三章 託付八百六十六章 家丁六百三十五章 誰家的小胖子七百九十三章 決定(二合一)一千兩百七十一章 賽馬相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