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五十章 知府下鄉

林延潮揣測着付知府的用意,然後問道:“府尊今日在堂上?”

官吏答道:“一大早即出門去了。”

“哦?”林延潮眉頭一皺,他雖想問,但貿然打探上官行蹤,是官場上很忌諱之事。

這官吏有意巴結林延潮道:“小人聽得消息,似往虞城縣去了,府臺近日有意視察河工,不知今日是否去視察沿河。”

聽了這官吏的話,林延潮不由心底一緊,這新知府不會面上麻痹自己,暗中查自己的賬吧。林延潮有一瞬似讀書時考試作弊被老師抓了感覺。

但林延潮轉念一想,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任他去查又如何?可是林延潮想起新知府在上任時,整治衙門裡書辦及皁吏的手段,心底對此人生出了不得不防的警惕心來。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林延潮對這官吏拍了拍肩膀,以示誇獎,然後立即回衙佈置。

就在虞城縣的高家集,當初林延潮就在此視察河工。

虞城縣官員裡,原來的黃越已從虞城縣縣丞調至了府裡任經歷,至於原先的顧主薄,在林延潮的推舉之下,不久前吏部已是下文,將他任命爲虞城縣知縣。

從正九品的顧主薄至正七品的顧知縣,他爲官依舊小心謹慎,眼下正刻意奉承這位下鄉視察的新任知府付知遠。

付知遠穿着一襲素袍便裝,顯然是要微服私訪。

顧知縣立即與手下人都換上老百姓的衣服,隨付知府下鄉。

二人坐在馬車上,顧知縣陪着小心向對方道:“這高家集乃沿河最近的一個集,去年下官爲主薄時,鼓勵民間富農設立社倉,故而熬過了去年大災,老百姓沒有餓死一人。”

面對知府,顧知縣仍是將他當初勸民間設立社倉的政績拿出來反覆地說,以自彰政績。

付知遠對此不置可否,反而道:“顧知縣由主薄至知縣,連跳數級,實乃幹練,聽聞是之前林司馬推舉的。”

顧知縣心底一凜,身爲正印官,多少會忌諱下官與佐貳官走得太近。這位正堂與林延潮關係如何不知,萬一二人不睦,這就涉及至站隊問題。

林延潮的手腕他是見識過,萬萬得罪不起,但新任知府這邊他也不好得罪。

兩相爲難之間,顧知縣道:“林司馬對下官確有推舉之恩,可下官官位乃吏部……”

付知遠打斷道:“這高家集有多少戶?多少口?”

顧知縣一愕,然後立即稟道:“一共一百二十六戶,兩百八十八口。”

顧知縣不愧能吏,對這數字記得一清二楚。

但付知遠卻沒有誇獎,而是皺眉道:“還不到三口一戶,爲何這高家集百姓分家如此之重?”

顧知縣聽了心底發毛。儒家以孝治天下,故而法律也是鼓勵大家族式的家庭,當然了到了地方也有變通的辦法,但分家如此嚴重,身爲知縣很可能會吃上一個教化無方的掛落。

顧知縣不知是不是自己因受林延潮推舉,而被新任知府穿小鞋,但一個不小心很容易被抓到把柄。顧知縣當下謹慎地回答道:“回稟府尊,百姓們雖是析戶,但卻不分家,如集內不少百姓仍是數代同堂,父慈子孝,兄弟悌友,於教化無礙。”

付知遠問道:“那爲何有析戶而不分家此情?”

顧知縣當下只能說實話道:“那是因官府派役乃按戶裡丁口而論,多丁之戶難免承擔河工役最重,稅賦最高,故而百姓爭相析戶。”

中國的幾千年來的稅制時常波動。有時按戶徵稅,故而有的家族爲了免稅,數千甚至上萬人聚集一堂,每次開飯,幾千人同吃同食,十分壯觀。

於是朝廷強制這等大家族析戶,隋朝時定輸籍法,令堂兄弟必須析籍。

但到了明朝,地方派役按戶裡的丁口多少,老百姓們爭着析戶,來避免勞役。

付知遠得知真相後,面沉如水。一旁吏員道:“此乃地方民情粗鄙狡詐之故啊,府臺不必與這些刁民計較。”

付知遠道:“錯了,此弊在於派役,官府派役如此之重,以致百姓不得不出此下策。這是我等爲官的失職啊!”

聽了付知遠的話,衆官員臉上都掛不住,心想你這麼說不是讓大家難堪嗎?新官上任也不用到我們這裡顯威風吧。

說着付知遠的馬車行至集附近,路邊但見數架龍骨水車,長長地探入水渠之中。這時已五月,田裡夏小麥早已是收割好了,一壟一壟地堆放在田坎邊。

老百姓們用畜力催趕的糧車,人人臉上洋溢着豐收時,那等由內而外,眼角眉角都舒展開的喜悅。

幾名年過花甲的老農捧着麥穗,這邊聞聞那邊嗅嗅,臉上的皺紋道道都舒展開來。

付知遠見此一幕,方纔凝重的臉色也是好看多了,對顧知縣道:“百姓過得尚可,可見顧知縣勸科農桑之功。”

顧知縣得付知遠誇獎,連忙謙虛道:“府臺過獎了,下官哪裡有功勞,這都是……”

說話間,卻見付知遠已令馬車停下,自己下車與道旁的一名老農交談道:“老人家有禮,今年的收成不錯啊。”

老農看對方穿着一身素衣,雖不是做官的,但一看也是有錢人當下施禮道:“這位員外有禮了,還行吧,咱們看天吃飯。”

“今年一畝收了幾鬥米?”

老農見了警惕心大起道:“不多,不多,剛好夠吃飯。”

幾名隨從吏員,以及顧知縣等官員都是沉下臉來。付知遠示意衆人不必開口,從腰間取了一串錢放在老農的手裡,開口道:“我是外地來的商人,想要買夏糧的,不知行情如何?向老人家打聽打聽。”

老農聽了笑着道:“你早說嘛,這消息也不值幾個錢,還你。”

說着老農將錢丟回,大有豪爽之風,然後道:“咱們歸德府遇到好官了,以往的年景三年兩災,九田不存三田,光景好的一年還要被官吏盤剝,但今年卻好了。”

付知遠讚許地看了顧知縣一眼,他還以爲老農誇獎的是這位父母官。

“聽聞你們高家集沿河每年河工役最重,今年怎地好了?”付知遠笑着問道。

四百五十三章 給足面子第兩百八十七章 爲政不難,不罪巨室八百零三章 河工的貓膩六百四十六章 官復原職(求推薦票)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談話一千七十八章 年輕的部堂大人第三百六十五章 天下熙熙(第二更)第一百四十四章 好書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內閣輕重第兩百四十二章 推舉(一更)七百五十九章 你們這是在逼朕(二合一)第七十八章 背書一千零七章 軒然大波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靠山第三百五十七章 宣旨第三百三十二章 定三鼎甲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新鹽法第一百一十五章 雨天苦讀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海運第六百二十二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趙士禎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俘虜第四十三章 先生的背景第兩百八十七章 爲政不難,不罪巨室第兩百七十六章 會館七百三十一章 馮保倒臺第兩百五十六章 虎狼對弱雞一千二十四章 恩榮宴九百七十四章 抵達京師一千五十三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六十八章 冬衣七百四十八章 分歧九百一十八章 懟河督一千六十章 辦報五百五十九章 客官真乃神人七百五十七章 積怨(兩更合一更)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激勵(新年好)九百零一章 名宦祠第一百三十章 筵宴(二更)第二場一千二十章 吾道南矣(謝greenyuxuan書友盟主)六百九十五章 時報初刊五百七十八章 敵軍陣容五百一十七章 一家人七百四十七章 千古奇冤第兩百一十九章 老師和同窗(一更)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議論人選六百零四章 皇帝賞賜八百九十章 投書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拒收七百二十一章 轉變六百七十四章 未卜先知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處置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龍山大捷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林府第五百章 天網恢恢四百四十六章 宮廷盛宴五百一十七章 一家人一千五十二章 未來方向五百五十九章 客官真乃神人五百六十三章 親自上陣第三百零四章 蹊蹺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敲竹槓六百二十九章 拜師一千八十九章 申時行的故事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貢道八百零五章 君子小人一千兩百五十章 當年之事四百六十四章 治幕七百三十一章 馮保倒臺五百零六章 親人重逢七百八十一章 內應六百五十三章 兩家之好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安插八百九十四章 堵塞言路第一百一十一章 名額(第一更)七百三十七章 飯局八百九十三章 當殺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火紅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鎮壓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密揭四百七十五章 決心第七十七章 你敢再說一句試試?第兩百一十六章 京報連登黃甲五百四十六章 御膳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海貿第一百二十五章 又蒙對題了(二更)六百七十四章 未卜先知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風流員外郎七百五十七章 積怨(兩更合一更)第三百二十二章 張居正的決定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盛世與危機第三百六十六章 修典第四百三十四章 跑關係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是我封推感言第五百章 天網恢恢第兩百五十章 有驚無險九百五十三章 望之生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