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一十六章 民情

爲了避免人多擾民,林延潮讓虞城縣縣衙裡大部分吏員先回城。隨行的是黃縣丞,顧主薄,徐典史兼數名吏員,以及自己隨從前往高家集。

顧主薄鞍前馬後,給林延潮獻殷勤,可以看出他對虞城縣縣令志在必得。

縣主薄乃正九品,縣丞則爲正八品,雖說顧主薄比黃縣丞官位低,但黃縣丞是秀才出身,若非潘季馴保薦,他是當不了官的。而顧主薄則是正兒八經的舉人出身。

在大明進士出身的官員,就算任知縣,多也是去任附郭縣(縣治設在省城,府城,州城)的知縣。

附郭縣知縣,就相當於首縣,同府知縣中以首縣知縣爲首。比如現在商丘知縣呂乾健就是萬曆五年的進士。所以進士出身的官員,很少去虞城縣這樣的非附郭縣,擔任知縣。

在以科甲出身定升遷的大明官場上,舉人出身的官員,碾壓吏員出身的官員的,所以與比自己官位高的黃縣丞,顧主薄擔任知縣的機會也是不小。

所以這時林延潮的態度至關重要,顧主薄對他不免抓緊巴結。

顧主薄向林延潮介紹道:“這高家集一共一百二十餘戶,下官去年在此,效仿江南建立社倉,去年大飢,社倉放賑,沒費朝廷賑濟糧一石。”

林延潮聽說社倉,不由露出認真之色,這社倉之制乃朱熹所創,民間自籌糧食,春時借糧給百姓,秋時老百姓還糧,加收兩成利息,性質與林延潮將在歸德府推行的青苗法完全相同。

但社倉乃民間自治,與青苗法官辦,社倉比青苗法最大的優勢,都是鄉里熟人,杜絕了官吏從中剝削,以及惡意攤派。

就以災後來說,老百姓借社倉裡的糧,雖要利息,但比官府發放摻沙摻樹皮的賑災糧好了不知多少,所以百姓寧可去借社倉裡的米糧,也不願吃官府的免費賑災糧。

林延潮聽聞顧主薄在本縣推行社倉,對他不免高看幾分,後來聽說他的社倉,乃是募集民間大戶的糧米,由官府出面作保,分派給民間時,不由一曬。由官府經手,這與青苗法還是沒什麼區別,這不附和朱熹創立社倉的初衷。

林延潮心底雖這麼想,面上還是讚道:“顧主薄,還是很有先見之明的。”

聽得林延潮誇獎,顧主薄大喜,但卻見一旁的徐典史露出了譏諷之色。

不久到了高家集,這時已近黃昏。

見得一行人來,高家集外幾顆枯樹上的烏鴉頓時呱呱直叫,然後集裡頭的狗,跑出集門來對着人汪汪直叫。

高家集四面圍着一層黃土夯築的土圍牆,土圍牆裡冒出道道炊煙,一副農家田園的景色。

一行人到了集門口,集內的里長,鄉約,圖正早就在集口的申明亭處等候多時。

歷代朝廷推崇的都是‘皇權不下縣‘的政治,縣以下的鄉里一般都是宗族自治。申明亭就是里長,鄉約與老百姓剖決爭訟小事﹑輔弼刑治之所。有時還要在此講法,如大明律裡的律規,所以大部分老百姓雖目不識丁,但不等於就是法盲,他們大多能懂朝廷法律,這是鄉里長期普法的結果。

不過朝廷法律還是要與每個地方民情結合,爲了約束百姓,每個地方都會有自己的一套鄉約。

鄉約也就是本地鄉人共同遵守的約定。制定鄉約後,官民共推舉一名約長,以及約副,約正等,維護地方鄉約,並管理社倉,社學,保甲之事。

來迎接林延潮的就是高家集里長,約長,圖正(管理魚鱗冊)河長,社學塾師。

這些人的身份,兼於老百姓與吏之間,既他們代替朝廷治理地方,負責催科,伕役,也是代老百姓向官府轉達民意。

黃縣丞,顧主薄等官員一般是不會與這些鄉人打交道,唯有徐典史出面。典史雖是朝廷命官,經吏部銓選,但他沒有品級,連從九品都不是,屬於不入流的官員。

有句話形容就是典史,一命之榮稱得,兩片竹板拖得,三十俸銀領得,四鄉地保傳得,五下嘴巴打得,六角文書發得,七品堂官靠得,八字衙門開得,九品補服借得,十分高興不得。

林延潮這等上官下鄉,黃縣丞,顧主薄好歹還能在他面前說得上話,但徐典史除了在一旁陪笑,連插話的資格也沒有。但典史在老百姓眼底,可是比縣令更了得厲害的人物,人人皆懼。

因爲典史主管縣裡緝捕,刑事,類似於縣公安局局長。縣裡有什麼案子,都是他下地方打交道,手握老百姓殺生大權,故而是人人懼怕。

平日徐典史下鄉對於老百姓都是擺足了架子,但今日林延潮在場,他收起了原來那一套,對里長和顏悅色地道:“今日府裡的老爺下鄉觀風,老爺爲官素來愛民如子,一會問話時,你們有什麼說什麼。”

衆鄉紳對望一眼,他們這等鄉里,平日不說知縣,就是連典史也是一整年不見一次,而府裡的官員下鄉卻是頭一次。

里長道:“不知府里老爺下鄉,草民等有失遠迎,還請恕罪。”

里長與林延潮隔了好幾層,怎麼也歸不到他管束。林延潮沒必要對他們擺什麼架子,反而十分親民地道:“本官路經視察河工,聽聞縣裡有位官吏,孃舅是高家集的人,故而就想下鄉看一看。”

“至於愛民如子倒是不敢當,昔日有個貪官自詡愛民如子,執法如山,然後有個秀才在他後面補到,愛民如子,金子銀子皆吾子也;執法如山,錢山靠山爲其山乎。”

聽林延潮的話,衆鄉紳們都是哈哈笑了起來,覺得林延潮很親民,連黃縣丞,顧主薄也是莞爾。倒是徐典史十分忐忑,連忙解釋道:“卑職沒有哪個意思。”

衆人寒暄了幾句,即到了集裡。

走在坑坑窪窪的道上,林延潮看集裡都是破舊的矮屋,滿地垃圾,雞鴨糞。

老百姓都是面有菜色,瘦瘦乾乾地站着看着過往之人。

雖說林延潮對地方窮困早有準備,但也還是沒有料到窮困到這個地步,自己的老家侯官,鄉里老百姓雖窮,但溫飽尚可,就算是災年也很少餓死人。

衆人在里長家中歇息,這裡長家是集裡最好的屋子,但也不過是兩進的宅院,用磚瓦勉強修了個大屋,其他也只是土坯房。

女眷都避入後屋,這地方不大,院子裡還養着雞鴨,縣裡官吏與林延潮隨員一到,即站得滿滿當當。

林延潮與黃縣丞,顧主薄,徐典史被請進了里長大屋裡。

林延潮坐了正位,黃縣丞,顧主薄坐在側邊,徐典史客氣了一番也是坐下,至於鄉紳也只有里長坐下,其餘人都是站着,滿臉忐忑。

坐定後林延潮見窗外廚房升起竈火,多看了兩眼。

里長時刻察言觀色,立即就道:“窮鄉毗鄰,又剛遭了災,沒什麼好招待府里老爺的,集裡找了好幾戶人家湊了些白麪,今晚煮了。”

林延潮恍然,然後問道:“沒遭災時,集裡的老百姓,多久能吃一次白麪?”

里長道:“以往沒有遭災時,一年總能吃上一兩次,但今年就難了……”

里長說了一半,就見顧主薄咳了一聲,當下不說下去了。

林延潮看向顧主薄,顧主薄解釋道:“府裡的老爺好容易下鄉一趟,你們就不要拿這些糟心事說了。”

“這倒無妨,若視而不見,纔是失職,”林延潮又問道,“集裡如此窮困,這馬上要興河工了,集裡能出多少民役,耽誤不耽誤農時?”

林延潮這麼問,衆鄉人頓時有種問到心坎裡的感覺。

也不顧黃縣丞,徐典史頻頻目視,一把年紀的里長竹筒倒豆子地道:“耽誤,怎麼能不耽誤啊,興河工多在二三月之時,但這是農忙之時,我們集沿河,每年的河工役都是最重。官府裡攤派的名目又多,如挑河役,疏浚役,草梢役,夫柳役,年年都有人被官府逼不過,投井自縊。”

“就算應役,集裡的男丁要去一大半,剩下女人小孩,幹得了多少農活?若今年再發河工役,秋地裡就沒收成,會餓死一半人。”

“是,去年借得社倉,今年連本帶利都指着地裡收成還呢。”

衆鄉人說得聲淚俱下。

顧主薄等人臉色很難看,不滿地道:“若是河堤決了,淹了農田,你們一年不僅白忙,連命也要丟。”

“是啊,朝廷問罪,我們也要被問責。”

里長不說,一旁約長開口道:“話是這麼說,但也不能我們高家集,承河工役最重啊,這河堤要是決了,淹得不止是我們一集,這十里八鄉都跑不掉,憑什麼每次都是我們集裡出民役最多。”

鄉民都是紛紛幫腔,說到關乎他們利益之事,各個都很現實,不似方纔畏官。

一名官吏,就是之前說孃舅家在高家集的出聲道:“三舅公,你說得是這個道理,但誰叫我們離河近,其他集若是來黃河邊,這人來人往路程上就要耗多少功夫。”

“咱們不如向老爺求求,如果咱們高家集出人,其他集裡是不是給咱們點糧米補貼啥的。”

林延潮在旁看得清楚,官府這邊唱黑臉唱白臉的都有,官吏與老百姓們也都是在鬥智鬥勇。

四百五十五章 道賀第三百六十一章 大明會典七百一十三章 調教皇帝九百七十五章 申府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拒收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衆望所歸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書院招考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造勢一千零九章 賜宴九百六十一章 造福一方第一百二十八章 報喜了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撰文六百零一章 文章華國第三百七十八章 力諫張居正一千一百零二章 重逢第兩百三十五章 申時行(二更)第七十一章 書到今生讀已遲第三百零二章 閱卷八百六十三章 觀點七百三十四章 軟硬兼施九百九十三章 再度佈局(謝oceanhiker盟主)單章第三十四章 林高着當官(第一更)第六十章 道統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謀劃已久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回京第四百三十九章 巧妙回答一千四十一章 上下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魯密火銃第兩百零七章 巡撫(一更)五百七十四章 工於謀身一千九十九章 年末一千七十三章 政見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洪塘九百一十九章 新河舊河(謝盟主北京河馬主神)六百四十九章 縣試放榜四百四十九章 滿分的逼一千一百零二章 重逢第四百四十一章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六百四十七章 得隴望蜀五百九十一章 甩鍋第兩百五十四章 朝堂之變九百九十八章 儒學正宗九百九十三章 再度佈局(謝oceanhiker盟主)第三百七十五章 我爲相府站崗第兩百九十三章 錦繡文章第兩百零一章 翁婿偶逢六百六十五章 急變五百六十一章 朵顏使節一千兩百六十章 雜學七百一十五章 青天第二十五章 打官司八百七十一章 哪裡來的錢(二合一)四百七十七章 此子莫非奇才一千八十三章 粉絲九百六十八章 舊屬一千二十八章 徐光啓的辦法第五十六章 其實我想認真做題的(第二更)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變局一千二十三章 顏值即正義七百一十六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千一十章 乾貨過關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撰文五百六十三章 親自上陣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家事一千二十九章 土豪第四百三十九章 巧妙回答七百七十八章 法術勢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危城第一百一十二章 老俞有請(第二更)封推感言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稚繩怎麼看?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禮部尚書第兩百三十章 只是我不願意(第二更)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登頂八百六十四章 民得其惠第四百三十章 垂世文章第一百七十九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一更)第兩百四十八章 補習天王(二更)一千兩百零九章 支持與反對四百九十五章 見聞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乘舟夢日月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從心八百七十九章 怒懟(二合一)一千兩百零二章 提名第四百二十二章 有備無患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是我六百零四章 皇帝賞賜一千七十章 正推六百八十章 人走位冷第一百九十五章 澹臺滅明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義氣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轉告七百五十一章 十三太保第九十九章 我有辦法(第一更)五百八十九章 民間反應一千七十七章 聽老婆的話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變局一千四十四章 改換門庭九百二十二章 功成不必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