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八十章 進言

待天子問出這一句時,林延潮有幾分不知如何開口。

好比諸葛孔明,當初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這是君主對臣下禮賢下士。這比起當今讀書人,削尖了腦袋考公務員而不得,諸葛亮當然是真偶像。

若是反過來,諸葛亮去三顧劉備,那麼如此歷史上,諸葛亮的形象就要掉分了。

這誰先‘顧’誰,很關鍵。

面對天子之問。

林延潮斷然矢口否認道:“回稟陛下,此事草民實在不知。”

張鯨在旁道:“大膽林延潮,天子面前不可撒謊,否則就是欺君之罪!”

天子目光微眯,張鯨這話說得好。

欺君之罪,論罪當殺!

林延潮微微擡眼卻見申時行卻從容自定地撫須。

林延潮與申時行師生數年,猜想以申時行之能,絕不會將自己暗中求官之事泄露給天子。

所以林延潮向天子道:“啓稟陛下,草民就算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欺君。草民願即刻出宮,回侯官老家,耕田讀書。陛下,請允草民告辭。”

“慢着。”天子欲言又止,不由狐疑莫非真只是申時行一己之言,而並非是林延潮所請。

隨即天子看向申時行問道:“申先生,林延潮說他不知,那你爲何又給朕上密揭讓他放一親民官呢?”

申時行道:“回稟陛下,林延潮身爲御前講官,卻行言官之事,越職上奏,此乃其罪矣。”

天子聽申時行之言,霽顏道:“申先生所言正是。”

“不過臣以爲林延潮乃陛下欽點,繼商文毅公後又一三元之才。若是削籍爲民,於其才而言實是太可惜。但是林延潮之過錯,又不可不罰。臣以爲與其將他棄用,不如將他貶出京去。以翰林任一親民官,清流降爲濁流,既可作爲懲戒,又不辜負了陛下舉才惜才之美意,此乃兩全其美。”

以翰林任親民官,也是懲罰,但比削籍卻是好了一籌。

天子聞言不置可否,而是看林延潮神色如何。

但見林延潮卻是神色如常。

天子忍不住向申時行問道:“若降親民官,當作幾品?”

申時行道:“參較袁成望,臣以爲可貶林延潮爲縣丞。

天子聞言道:“以翰林爲縣丞,那可是屈才了。”

天子看向林延潮問道:“林延潮,讓你任縣丞如何?”

林延潮垂首道:“草民之榮華富貴皆陛下所賜,非陛下欽點,草民如何能中狀元,點翰林。親民官縣丞,也是陛下之恩典,草民怎敢挑剔。”

聽了林延潮之言,天子不由滿意心想,林三元終於服軟了。

這時林延潮卻接着道:“只要陛下不讓草民就當初上諫之事,自食其言。草民願爲國家社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此言一出,亭子中倏然一靜。

唯獨池旁魚兒,仍是撲騰着尾巴,一個個仰着,等着天子投餌。

此刻天子卻將餌料盡數擲在地上。

“林延潮,你到現在還覺得當初上諫之事,是對的嗎?”天子之言,可知震怒。

亭子四周太監與宮女皆是嚇得跪在地上。

這是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

饒是張鯨,申時行二人,也是額上冒汗。

張鯨在旁道:“林延潮,這裡是天子御前,不是詔獄之中。聖駕之前,還敢頂撞,不要性命了嗎,還不快向陛下認錯?”

張鯨出言,但申時行卻是一言不發。

林延潮的背後也是被汗水浸透了,袖子裡的雙手握緊,口中的牙咬得緊緊的。半響後林延潮肅容道:“陛下十年理政,天下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但草民以爲陛下之英明神武雖遠勝唐宗宋祖,仍略遜於堯舜,民以此恥之。民請陛下願廣開言路,以辯邪正;善納忠言,內防己過。如此草民死而無憾!”

說完林延潮叩首。

這時突颳起了風,吹皺了太掖池上的水波。

侍駕一旁的太監見狀立即取了厚氅,往天子身上披上。

而這時太監卻見得天子嘴脣微微嗡動,眼眶微紅。

天子看着林延潮,緩緩道:“自朕親政後,還沒人在御前,膽敢對朕如此說話。朕知道你是忠臣,心底有天下,有百姓,也有江山社稷。”

“你與朕同齡,你兒子與皇長子也是同日而誕,你之才華朕賞識,那句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朕一直記在心底。你我名爲君臣,但私下朕卻將你視作知交,可是你可有將朕當作知交來看?”

“你爲官這三年,朕自問待你不薄,但你爲了天下百姓,你們讀書人心底的公義正道,你將朕之君恩放在了何處?”

林延潮聞言道:“陛下君恩,草民當粉身碎骨報之。”

天子點點頭,長長出了口氣道:“你的話,朕記下了。”

頓了頓天子道:“昨日河南巡撫楊一魁上萬民書,替河南官員百姓謝朕救賑之恩。朕很高興,想起你當初上諫,故而這也是你的功勞。故而朕當時已是草擬聖旨,準備讓你去南京任尚寶司丞。”

尚寶司,乃掌管天子的寶璽、符牌、印章。

但這是在京師的尚寶司,而南京尚寶司就有名無實。南京尚寶司的官員只幹一件事,那就是收租。如何收租?尚寶司的官員將尚寶司衙署出租給商人,用以補貼官俸。

不過尚寶司丞卻是正六品,因是閒職,也算作清流之列。雖不如翰林,宮坊,但利於轉遷。

而且在大多數人眼底,尚寶司丞比八品縣丞要好不知多少。只是這對於林延潮而言,卻並非他所願。

接着天子又道:“但接到申先生密揭,讓你任親民官後,朕卻改了主意。”

林延潮聞言知道天子看來是有重任要交給他。

但見天子向申時行問道:“對於河南道御史呂毓昌之死,巡撫,布政司,按察司,知府都是怎麼說的?”

申時行道:“他們在給朝廷的呈文上,都說此是呂毓昌自殺,沒有異議。”

天子點了點頭道:“這河南道御史呂毓昌,在河南視察賑糧之時,突於公署中自縊而死。但就在今晨,朕接到密報,說呂毓昌乃爲人所害!”

四百五十八章 高考移民六百零四章 皇帝賞賜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三王並封六百七十二章 歸政一千三百零六章 碧蹄館四百八十六章 湖上文會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海漕八百二十九章 你敢陷害我八百九十章 投書六百七十章 一鳴驚人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靠山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風流員外郎五百八十五章 辯經勝負六百七十六章 朕信你六百三十一章 道統論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推舉九百四十七章 正直的程副使五百零三章 鼎邊第三百八十九章 不易一字六百六十六章 執筆七百七十四章 情誼第兩百六十二章 修齊治平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難以掌控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精一之功九百六十七章 離任一千三百零七章 休勸大度七百六十七章 有愧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海禁一千九十三章 浙黨(第一更)第兩百四十九章 錦衣衛九百四十五章 穩操勝券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富春江上八百六十五章 去開封一千二十六章 秋夜讀書六百三十五章 誰家的小胖子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書院招考第三百九十七章 拜見閣臣六百四十五章 發來賀電第六十九章 君子之爭四百九十六章 失蹤之事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敲竹槓第一百章 傳曲(第二更)一千七十七章 聽老婆的話一千零五章 歲初第七十六章 撕破臉六百三十九章 鰣魚六百八十七章 有備算無心八百零七章 公堂之上罵貪官一千八十一章 高攀不起第三百二十八章 評卷七百九十七章 談判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一品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退意九百八十七章 質疑九百一十三章 宰相之才一千五十二章 未來方向第一百零六章 交卷(第三更)九百一十九章 新河舊河(謝盟主北京河馬主神)一千章 經史並重八百七十章 能得卓異嗎(二合一)九百四十八章 趙老爺子(謝愛啊書友的盟主)第三百二十六章 內聖外王第七十五章 府臺巡視第六十二章 本經(第二更)八百七十章 能得卓異嗎(二合一)九百九十章 儲相第四百零三章 圍門八百五十二章 苦心人天不負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直言不諱一千五十六章 就藩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傳旨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回家七百四十二章 君臣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試探六百七十四章 未卜先知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回府六百六十五章 急變第四百零一章 入直第一天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跟我們走一趟五百九十四章 門生九百二十四章 幫忙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真香九百章 潞王的悲催第四百章 不收禮五百四十三章 進講九百零一章 名宦祠第四百一十七章 造化不小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大隱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撰文九百七十章 羊報九百四十八章 趙老爺子(謝愛啊書友的盟主)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真香八百四十章 鄭伯克段於鄢第三百五十五章 受得起第兩百一十八章 諸生的心情七百四十八章 分歧八百八十八章 圈套九百七十二章 申時行的帖子一千三百八十章 試問第兩百九十一章 衆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