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七十九章 樞臣風範

馬車並沒有直驅宮裡,而是向西轉道去了西苑。

當年嘉靖皇帝經壬寅宮變之後,就不居宮裡,而是住在西苑之中,避朝二十餘年。

嘉靖也開啓了明朝皇帝宅家不見大臣的先河。儘管這一點備受詬病,但是嘉靖皇帝雖不在朝堂,對朝堂之事還是能把握住的。

他平日不見大臣,但唯獨讓內閣大學士在西苑執勤,有事即召見,或者以密揭往來,就由此起閣臣大權日漸勢大。

不過現在的西苑,又恢復至原先皇家御花園的作用。

林延潮入苑門後,沿着太掖池北行,來至池邊一亭子裡。

亭子建在湖中,從陸上經曲廊即到了亭中。但見亭子左右站着都是捧着拂塵,漱盂,巾帕的太監,宮女。

雖值冬天,但也不知打理西苑的宮人用了什麼手段,太掖池還沒結冰,池裡的魚兒還是活蹦亂跳的。

天子立在亭中拋着魚食喂這太掖池中的魚兒,申時行畢恭畢敬地立在一旁。

林延潮與張鯨侍立在亭外,這個距離,恰好能聽着天子與申時行對話。

天子問道:“這吏部員外郎袁成望的奏章,申先生可是看了?”

申時行道:“臣剛在內閣看了一遍。”

“那申先生替朕評一評,袁成望說朕,於武清侯處罰太輕,只是處以罰銀了事,而不是奪爵爲民,實乃包庇袒護家人,於天下臣民不公。那你說,你要朕如何罰?武清侯是朕外祖父,朕若處罰了武清侯,太后必然傷心,此乃是孝道乎?”

“這也罷了,袁成望居然說朕偏私潞王。言親王大婚之用,朝廷早有體制,金止五十兩,珍珠十兩。陛下將潞王大婚之用從五百九十萬兩減至兩百萬兩,與五十步百步何異?當以祖制辦理,親王當多少兩就多少兩。他說朕必須連這兩百萬兩也給免了,這方可得天下民心。”

林延潮在亭外聽得明白,從袁成望上諫來看,他是什麼樣大臣?是真正的忠臣啊。

這道理是一句也說得不錯,以武清侯造惡之大,處以奪爵,都不足以平民憤。但現在連正三品的順天府府尹徐敏行都被罷官了,而武清侯僅僅讓他罰銀,這有點外戚犯法不與官員同罪的意思。

潞王大婚不說之前用去五百九十萬兩,就是兩百萬兩,也是極不合理。

被史學家詬病,打得國庫一空的萬曆三大徵,才用多少銀子?

史載,寧夏用兵,費帑金二百餘萬。其冬。朝鮮用兵,乎尾八年,費帑金七百餘萬。二十七年,播州用兵,又費帑金二三百萬。

原來潞王大婚之費,就夠朝廷再打一場八年的援朝之戰,現在削減下來,也可以再打寧夏,播州之戰的。

這位袁成望說得雖然對,但他的話打了很多人的臉啊。

林延潮冒死上諫,張四維,申時行率百官叩闕,天子不惜與太后翻臉,最後也只是將五百九十萬兩減至兩百萬兩。

可在袁成望口裡成了五十步百步,別人努力了半天,結果都蠢,就你一個人對?將五百九十萬一口氣減至零,說得固然是大義凜然,但要看你能不能辦得到。

這難怪天子聽了也是生氣了。

申時行恭敬地奏對道:“此乃小臣無知,不諳事體,故而說話迂直,不知輕重。”

“但臣仰見皇上明並日月。區區小臣,不足以褻雷霆之威。陛下不必輕動聖怒,下旨訓斥,奪俸告誡就好了。”

天子道:“訓斥奪俸都太輕了,朕決定將這袁成望,處以廷杖,再貶至雲南爲驛丞,從此都不要再見到他。”

申時行斟酌道:“陛下,袁成望是歷事多年之部臣,廷杖有失大臣體面。請陛下念他用心忠實,貶至湖廣任一知縣,如此方顯陛下之聖明。”

聽申時行之言,天子改變主意道:“那就以此擬旨吧,如此真太輕饒他了。”

林延潮在亭外聽了半響,雖說他不贊成袁成望的做法。

但是不免有些兔死狐悲,袁成望上諫的初衷與林延潮一樣,都是爲民請命。

但最後的結果,袁成望身爲吏部員外郎,正五品京官,就因正直上諫,被貶去湖廣當七品知縣了。從正五品京官貶至正七品知縣,這對於他在官場上的仕途而言,絕對是山體滑坡了。袁成望身爲五品部曹貶至知縣,那麼林延潮這六品翰林,要任親民官,不是要貶至八品縣丞?

但話也不能說。

申時行身爲閣老雖在天子面前保薦了袁成望了一番。

不過袁成望的上諫不僅掃了天子的顏面,也是掃了申時行的顏面。申時行雖是保了他一番,但明顯力度不夠。

林延潮是申時行的門生,他不會袖手旁觀。

天子與申時行商量完後,這時太監道:“宣林延潮覲見。”

林延潮聽了當下腦中排空一切,來至亭中,向天子行禮道:“草民林延潮叩見陛下,聖躬萬福。”

天子沒有理會,而是繼續往池裡拋魚食,然後對申時行道:“申先生,你看這魚兒雖遊遠了,但只要朕一拋魚食,這不,又游回來了。”

天子這有點指桑罵槐的意思了。

申時行在旁道:“天子牧天下之民,賜萬物生長,這魚兒就算不吃魚食,但見了陛下,也會萬鯉朝天,以沐聖恩啊!”

林延潮心道,論君前奏對,自己還要和申時行好好學着。

天子聞言很是滿意地道:“申先生之言,真乃樞臣風範。”

天子從池邊回到了亭中,然後看着伏在亭中的林延潮,居高臨下地道:“林延潮,你可知朕爲何又傳你回宮嗎?”

林延潮道:“回稟陛下,草民在北鎮撫司後接旨,令草民三日內離開京城還鄉。草民接了聖旨,正於今日離京,但就在路上突聞陛下傳召。”

“草民這就立即進宮,但於陛下傳召所爲何事,此實在不知。”

天子冷笑一聲走至林延潮面前道:“真不知道?那朕問你,你家眷在何處?”

林延潮奏道:“回稟陛下,草民之家眷就在東直門外候着,等草民見過陛下後,即一併會和,返回福建老家。”

天子聞言顯然不信,看向張鯨。張鯨卻是向天子點頭。

天子微微訝異,對林延潮又問道:“那申先生上密揭,爲你求一親民官是何意?”

八百七十八章 商議第三百六十一章 大明會典六百零三章 書生議論四百八十章 潘季馴相求五百二十章 碑文之事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鎖院第一百七十四章 琉球三十六姓一千兩百四十四章 力駁羣雄第一百零八章 招覆(第二更)第六十二章 本經(第二更)第三百七十九章 可當腰玉五百三十三章 引薦一千三百零六章 碧蹄館六百八十二章 以威福還主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總兵府九百一十三章 宰相之才第六十七章 有人辭官歸故里九百七十一章 徐州九百六十二章 內情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禮部尚書五百八十八章 兩名書生六百三十章 講學八百五十三章 寒門弟子第三百八十七章 平夷詔第一百零七章 發案(第一更)一千八十七章 諡號之爭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救兵九百六十七章 離任第兩百七十八章 拜見申時行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威勢第兩百三十章 只是我不願意(第二更)四百五十三章 給足面子五百零四章 當年同窗六百五十二章 愛屋及烏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文有筆(二更)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長城八百零二章 河工銀第十章 趕出社學一千三十一章 林神醫五百零二章 返家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方略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偉器六百七十八章 再諫張居正(兩更合一更)五百八十七章 不打不相識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出兵第兩百八十八章 火樹銀花不夜天第三百六十五章 天下熙熙(第二更)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光耀門楣九百一十一章 赫赫兇名(二合一)五百六十三章 親自上陣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得意樓六百四十一章 經科史科六百二十章 採銅之學(多謝龍蠖不關情書友盟主)五百三十章 回京一千八十一章 高攀不起一千一十八章 鑽空子第兩百零九章 交卷第三百三十一章 如出一轍第一百六十七章 學風如此(一更)第四十六章 書院第一百九十五章 澹臺滅明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第五十一章 外舍弟子第四百三十三章 師恩如山第兩百五十八章 多虧了師兄六百四十五章 發來賀電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海貿七百零三章 封妻廕子(第二更)九百九十九章 思辨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陛辭第兩百九十五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張位第十五章 胡提學的考校六百九十三章 爲難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蘆花蕩七百二十三章 疑雲九百三十二章 誰是經世致用之學第五十二章 大宗師弟子的光環一千一百零四章 雨勢五百零二章 返家一千五十八章 送客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催促六百零四章 皇帝賞賜第兩百四十四章 何心隱(一更)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題七百七十一章 此林延潮之功(二合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有客上門五百六十七章 宣表第十四章 討厭的縣令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傳旨六百三十五章 誰家的小胖子四百六十六章 申時行的喜好八百九十一章 貪財好貨第三十一章 敢要多少?九百零二章 又來一個第兩百六十三章 仗勢欺人五百七十四章 工於謀身第九十七章 讀書真費錢九百五十五章 突擊檢查一千六十七章 堪任資格第兩百九十一章 衆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