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六十章 拍門哭諫(二合一)

玉階上。

三位輔臣向天子請辭。

內閣大學士集體向天子辭職的事,在之前也發生過數次,但對於歷史上的萬曆朝而言,對於天子卻是家常便飯。

但現在天子見申時行跪立那一刻,仍是不由道:“申先生你。。。。”

申時行爲天子師輔多年,天子竟不敢相信申時行也出面。

申時行其情哀哀,幾乎是聲淚俱下地向天子求懇道:“陛下,臣值日講官多年,深知陛下乃是寬厚仁慈之主,日夜以萬民爲念,一衣一食皆是簡樸,不敢奢侈。”

“而今日之事,只是陛下礙於孝悌之名。但自古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臣知陛下苦楚,臣亦痛心,日夜不能寐,只是大義所在,不得不出面直言,求陛下垂憐天下蒼生。”

天子聽出申時行的弦外之音,也是不由動容道:“申先生,那也不當如此。”

申時行垂淚道:“當年陛下賜臣責難陳善之字,臣萬死也不敢負陛下天語。”

張四維亦是叩頭道:“陛下,臣蒙聖恩多年,無以爲報,今爲宰輔,無一事可以報答君恩。但而今縱是不要這首輔,也要陛下正於君道,保我大明天下萬世。”

“臣也明白陛下之爲難,既然如此,唯臣來當此該殺之罪人,一切罪責臣來當之,縱死於千刀萬剮,也要保全陛下之孝悌。臣懇請陛下獨斷乾元。”

餘有丁也是道:“陛下,乾者乃爲天、爲圜、爲君、爲父,爲陽,陛下身居君位,爲萬民君父,要爲天下百姓三思啊。”

武清侯聽了渾身發抖,就算他是泥瓦匠出身,文字不通,但三位輔臣明裡暗裡的意思,都是在說一件事。

乾坤不可失位!

太后就算天子的母親,但決斷國家大事,也不可臨於天子之上。

但他們怎麼敢如此,特別是張四維,他也不看看他有今日,都是借了誰的勢。

之前他還安撫太后,說他能撫平百官,讓他們不至於生事。

前不久自己生辰,張四維還給自己送了三千兩賀儀!

但今日張四維居然如此待他們,他就是如此報答他與太后的,簡直是卑鄙小人!

只是武清侯不敢置信,這張四維是什麼時候與申時行穿一條褲子的?

天子怎麼不知張四維,申時行,餘有丁的意思,氣道:“你們不要再逼朕了。”

張四維,申時行,餘有丁三人一併道:“臣但不敢逼陛下,只是請陛下體察百官之請。”

天子見三位輔臣不答允他所請,當下重重拂袖。

天邊烏雲滾滾而來,重重地壓在了紫禁城這四四方方的天中。

山雨欲來之時,令人感到極具的壓抑。

玉階下海瑞一人當前,顧憲成,魏允中,趙南星神色堅毅,王家屏,于慎行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

身後幾十名官員,有員外郎,有主事,有給事中,有翰林史官講官,但這一刻他們都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讀書人,幾十年孔孟之義浸養,何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何爲義之所在,赴湯蹈火所不辭,他們將一切都豁出去了。

百官哭拜,道道身影一起一伏間,早已是視死如歸。

在一旁旁觀的官員也是遲疑,在兩難之間。

有人心懷不忍,但苦於沒有勇氣。

有人純粹是懷着湊熱鬧的心事,看着這場好戲。

但心底有公義所在的官員,卻是眥睚欲裂,心底悲憤至極,衆人慷慨激昂大聲直言。

“聖天子在朝,卻受宮闈擺佈。天子即位十一年來,何曾有一日真正之親政。”

“陛下愛民如子,但奈何有人肘制,否則絕不會有這樣的事。”

“我大明朝什麼時候也出了呂后。”

“我等讀書幾十年來氣節皆是在此,今日所請是爲了皇上!”

“昭昭天日之下,豈可讓牝雞司晨!”

“我大明祖宗法制,不許外戚干政!”

“若是今日我們不站出來,爲國家仗義死節,死後如何見先帝,見世廟,見我大明的列朝皇帝!”

羣起之衆怒,埋在他們心中,猶如欲噴發之火山,一點點聚集。

爲何天子明明知道潞王大婚所費甚巨,仍不惜以天下肥之?

爲何天子知道黃河兩岸百萬人流離失所,嗷嗷待哺,蘇鬆災民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戶部卻無錢賑災?

爲何天子明明知道林延潮是爲民請命,不惜以死上諫,明知他是冤枉的,仍是要將他下獄?

一切一切都是因爲有人在以私利而害大義,以一己之私而妨礙天下。多年來的壓抑,披着官服尸位素餐,說着自己都覺得噁心的話,真正想說的話,卻是敢怒而不敢言。

今日卻有這樣一個機會,只要聖君在位,獨掌乾坤,那麼將來必然還他們一個清平天下!

當下又是上百名官員加入了叩闕的隊伍,然後伏地放聲大哭。

當然大家身爲官員,都是有所剋制,否則就是直接指名道姓拿着太后,武清侯,潞王的名字罵了。外戚不可干政,這是鐵律,有明一朝,碰之者,天下共討之!

當然衆人也不乏投機者,今日之事,若是天子得權,太后失勢,他們很可能行險博得富貴。

在權位面前,親情算得什麼?孝悌算得什麼?

天子絕不會固執。

於是他們打着大公無私,爲天下百姓請命的旗號,也是混入了叩闕的人中。

儘管都是請願,居心也是叵測,但不妨他們在天子面前表演忠心,所以他們哭得聲音比誰都大!

懷揣着這樣心思的官員,與真正仗義死節的官員相較,也不知哪一邊的人更多一點,但這些並不重要。因爲就算那些心底真爲民請命的官員,也未必沒有這個心思。

利義所在,才能大勢所趨。要成事,少了一個都不行,這纔是讀書人的義利之辯。

玉階上衆官員,都已看出局勢越來越不可控制,叩闕請願的官員竟達到了兩百餘人之多。

而這時吏部尚書嚴清來到階上。

嚴清已不是原先數年前,在會試時仗義爲林延潮直言,直斥何洛書的嚴青天了。

現在嚴清已是垂垂老矣,且疾病纏身。

嚴清顫顫巍巍地來至階上,對張四維,申時行,餘有丁道:“眼下百官請願,你們三位輔臣,身爲百官領袖,不思替陛下安撫百官,反而是要與百官一併脅迫陛下嗎?要陛下在百官與太后間兩難嗎?”

百官中,吏部尚書是可以與內閣大學士平起平坐,相互抗禮。

誰也沒料到,嚴清這時挺身而出。大家也知道嚴清不是太后一黨,也不是張四維他們一黨,只是出來持中而言。

嚴清是怕朝堂上局勢激化,而產生雙方都不能承受的後果。

古往今來把這樣的人,一律稱爲和事佬。

這時刑部尚書潘季馴也是出班道:“三位輔臣,此舉不妥,還是請陛下與太后慢慢商量,你們這樣算得什麼事。”

潘季馴也是朝堂上之張黨,因有黨庇嫌疑,不時被御史彈章攻訐。

眼下在這時,卻也站在嚴清一邊。

嚴清和潘季馴都是不是怕事的人,只是這時候他們覺得應以大局爲重。

還有戶部尚書楊巍等數名九卿等高官出面支持嚴清,潘季馴,他們有的是正直君子,不忍天子爲難,有的人則是怕事後太后降怒。

他們不是顧憲成,魏允中那等愣頭青,身居高位多年,他們最怕就是見到這樣朝局的動盪。他們對張四維,申時行利用百官請願,爲內閣爭權的司馬昭之心看得透徹,所以不願站在他們一邊。

但是階下兵部尚書張學顏,禮部尚書徐學謨,左都御史陳炌,禮部侍郎陳經邦,詹事府詹事,太子賓客許國等官員卻是一併將冠帶舉起,向天子叩頭。

這些人都是張居正昔年一手提拔上來的。

天子縱是清算張黨,也不能將這些人一併趕出朝堂外。張學顏,陳經邦,許國都是張居正致仕時向天子保薦九人之一,文華殿上御屏留名。

儘管如此,他們也是朝不保夕,若是天子要繼續清算張黨下去,他們隨時權位不保。

眼下這些人也是跪在階前,向天子叩頭,雖一言不發,但立場已是表明。

三位尚書,加都察院左都御史,以及幾位三品官員都表明反對太后的態度。在文官高層的六部九卿官員,也分裂作兩派,一派是張居正舊黨反對太后,一派則是持中。

天子也是氣道:“朕豈可去迫太后,如此朕還能爲人子嗎?爾等速速命百官退去!”

張鯨奉命傳話數句,但階下百官早已是鐵了心,無一人起身,只是叩頭跪哭。

天子見百官不退,將牙一咬當下喝道:“侍衛何在?給朕清場。”

皇極門臺階上下的侍衛都是按刀一動。

張鯨與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對望一眼,一併跪下道:“臣請陛下三思啊!”

天子也沒這打算,只是恐嚇而已,否則真要清場就是與文官集團翻臉了。

這時三位輔臣,如搗蒜般叩頭道:“陛下垂憐百官之請啊!”

嚴清也向天子叩頭道:“陛下,張居正之事可以緩,但潞王大婚之費不可不削,否則今日失去的是整個天下的士心和民心。”

兵部尚書張學顏道:“臣請陛下,讓太后答允削潞王大婚之用。”

張學顏跪在階前,語帶哭聲。

幾位輔臣更是跪在天子面前一直道:“請陛下稟明慈聖太后!”

天子對幾人怒道:“你們這是要離間朕與母后之情嗎?你們這是要逼朕作不孝之子嗎?”

十幾名部院大臣們只是叩頭。

張四維拉住天子龍袍的袍角,雙手捧着哭道:“陛下,臣實不敢陷陛下於不孝,只是無此不足以定士心,民心啊!想來慈聖太后以天下爲念,必會答允陛下之請。”

申時行,餘有丁也是一併道:“請陛下三思。”

天子看了一眼,皇極門下叩闕的百官,哭聲直撼宮闕。

這簡直是大明開國以來,從所未有的事,比得上當年百官在左順門叩闕了。

天子也是手足無措,面對此時此景,只能腳底抹油道:“退朝!”

說完天子進入了皇極門。

而百官見天子御駕離去,都是哭喊道:“皇上!”

“皇上!”

“皇上!”

侍從們慌忙將皇極門左右一關,但仍不能將百官聲音關在門外。

天子似逃跑一般退至門後,此刻他驚魂未定,不由頓足道:“這些大臣實在。。。實在是太放肆了。”

張鯨窺見天子臉色,低聲道:“陛下,你是九五之尊,百官豈敢相逼,張四維說得清楚了他們是要正君位,正乾位。”

天子回過頭來瞪了張鯨一眼,張鯨立即跪在地上叩頭。

天子來回踱步,種種之事浮上他的心頭。

以往每日上朝前,太后總是親至乾清宮,見自己身上牀榻上,即用水潑面,強令內侍扶起。

萬曆八年,天子於後宮醉酒,持劍而行,太后聞之大怒,召馮保,張居正要將他廢除,要改立潞王爲天子。

自己當時嚇得跪在慈寧宮前,哭着向太后哀求,這才了事,之後太后命天子起草罪己御札,以向天下示自己之過錯。

天子目光漸冷,但面上仍是對張鯨道:“但就算如此,那朕也不能不孝!令太后傷心!何況潞王還是朕的親弟弟。當然潞王大婚所用的錢是多了些,但也不算太……太過。”

張鯨心底也是冷笑,眼下國庫內庫與其說是天子的,還不如說是太后,潞王的。

這一次抄沒張居正,馮保家產,是一文錢也是沒落進天子口袋裡,而他張鯨更是不敢染指。

張鯨這時道了一句:“陛下,奴才斗膽直言,在權位面前,何惜孝悌。”

天子臉色一變。

就在這時,天子身後的皇極門傳來砰砰地,猶如驟雨般密集的拍門聲!

天子失色道:“這是……”

此刻皇極門邊,御前侍衛,太監們逃之四散。

而無數的官員擁在皇極門前,奮而怒拍皇極門的朱漆銅釘大門。

一雙一雙高高舉起的手,重重的拍在了皇極門上。

高大堅實的皇極門在這一刻顫顫發抖,發出了嗡嗡巨聲。

“皇上!”

“皇上!”

“皇上!”

皇極門外哭聲響徹,重重宮闕爲之震動!

這是百官在拍門哭諫!

天子見之一幕,雙手不由輕顫,張鯨與衆太監,侍從們也是上下齒,相叩發抖。

天子閉目半響,然後道:“朕不管了,傳旨,宣三輔臣,讓他們入宮隨朕與母后解釋。”

一千四十章 交換八百三十章 清官狗官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乘舟夢日月六百八十一章 有一根刺一千二十二章 自己人九百七十七章 申時行的用意八百八十二章 自己人五百七十章 賞賜四百九十一章 欺世盜名六百六十二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四百零九章 紅顏一笑第三百七十七章 對答五百五十章 私問六百九十八章 順水人情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懟皇貴妃第三百一十四章 傳言五百六十五章 朝貢儀第兩百零一章 翁婿偶逢六百一十八章 我就是林延潮五百一十五章 一個小目標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陳矩六百零一章 文章華國五百二十七章 回鄉八百三十八章 通判之爭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中華有爲七百六十九章 同學情誼九百零二章 又來一個六百五十章 甄家的打算四百六十八章 姻緣一千一百零一章 東窗事發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高深莫測第三百九十章 屏風書名第一百零六章 交卷(第三更)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俸一千四十四章 改換門庭第三百八十章 幫朋友一把一千八十七章 諡號之爭第三百二十二章 張居正的決定第四十八章 不早點告訴我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會是閹黨吧一千六十二章 出缺了第兩百七十九章 初次見面八百零五章 君子小人九百九十章 儲相第三百五十六章 拍馬屁五百零二章 返家第四百一十八章 救兵來了第三百七十四章 張居正歸政九百一十二章 馬屁的方式一千九十三章 浙黨(第一更)第七十六章 撕破臉五百一十八章 利在千秋七百九十八章 欽差來了一千六十六章 吏部尚書的憤怒五百七十章 賞賜六百九十八章 順水人情第兩百七十九章 初次見面第三百九十七章 拜見閣臣一千一百零二章 重逢第三百三十九章 金鑾殿下捉婿第兩百三十六章 解元郎大婚九百七十八章 京中輿論第六十五章 比試(第二更)四百四十六章 宮廷盛宴第一千兩百二十七章 梅家來訪第二十一章 謝老虎九百八十一章 國策第兩百五十四章 朝堂之變第九十六章 理辭氣三道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激勵(新年好)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柳成龍八百六十八章 響馬的用處第九十九章 我有辦法(第一更)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林府九百四十章 爲官難易第一百零一章 競爭激烈四百九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兩百九十五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集義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治人治法一百零二章 輿論(第一更)第六十五章 比試(第二更)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長城六百零七章 怒起八百五十二章 苦心人天不負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經略之位第一百八十六章 孫秀才(二更)七百四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妖書案一千兩百零九章 支持與反對七百六十八章 救人(二合一)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乘舟夢日月一千六十五章 借刀殺人之計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造勢八百五十八章 背景強大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點撥五百一十章 恭敬七百三十二章 給錢九百六十八章 舊屬六百七十九章 張居正的託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