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五十八章 陳詞(二合一)

冬十月的朝儀。

對於在京的一千三百餘名京官而言,不過是普通的一日。

但昨日皇城的大火,卻令今日的朝儀有些不同。

聳立在午門廣場上,衆官員們可以看見不遠處殿宇,幾處寥寥升起的黑煙,鼻間可嗅到木料焦味。

待得知天子,太后,皇后無恙後,百官們揪着的心總算是放下了一些。

但在場不少官員們也是擔心天子是否因大火的影響,不會出現在今日朝儀上,如此就讓精心策劃多日的準備,功虧一簣。

糾察禮儀的御史還沒到。

官員們也不願在午門的朝房裡等候,天子雖說無恙,但遇到大火這事,他們還是要表示出臣子的關心。

手持朝笏,腰掛牙牌的官員於廣場上雲集。

“這宮殿遭祝融之劫,幸虧不比嘉靖年間的天火。當時三殿盡焚,延燒奉天門、左右順門、午門外左右廊。這一次可以說仰仗陛下,太后洪福,沒有釀就如此大火。”

“聽聞當年世廟降旨將重修三大殿的費用攤派至各省,朝廷耗銀一千多萬兩,方纔修好了這三殿。這一次若真再燒了三大殿,這錢要從何而來?所以說這次是不幸中之萬幸了。”

一名官員聲音高了幾度道:“就算不燒朝廷也沒是錢,黃河剛發了大水,昨日傳聞蘇,鬆又發了水災,而戶部又不是沒錢,卻將這錢挪至他用。”

立即一名官員將話扯開:“眼下自是太后萬壽要緊,至於修建壽宮也不算作他用,這是關乎國運之大事。再說陛下仁德,已是停了興建離宮。”

衆人打着哈哈,一人道:“聽聞天子,太后都向太廟祈福,這也是心念天下蒼生啊。”

聽着這些官員議論,于慎行,王家屏等人則是冷眼旁觀。

他們看得清楚,但凡是官員總是把奉承人的話,說得不像是奉承人的話,把膈應人的話,說得不像膈應人的話。

官員們都將怒而不敢形於色之事,託在不敢言而虛言之詞中。說了沒有意義的話,官員們都不會說,這倒不似哪些慷慨激昂,言談無忌的士子們,在酒樓茶樓上大方闕詞。

身爲官員都知道混到今日有多麼不容易,身在官場一定要謹言慎行,以免禍從口出。

于慎行一聲不吭,張家屏朝他點了點頭,然後道:“事到臨頭,不要想得太多。”

于慎行繃緊的神情稍稍鬆了些,向王家屏點了點頭。

就在這時三位輔臣已是到了。

景陽鍾悠悠地響起,衆官員們立即停止了交談,肅然在午門前列隊。

天邊蒼雲捲動,乍看晴朗的天氣,似馬上風雨欲來。

鐵鎖一落,詔獄大牢的牢門打開。

陽光傾瀉入詔獄的甬道中。

林淺淺站在獄門前看着深深向地底而去甬道,心想都說這詔獄不見天日,果真一點不錯。

一名錦衣衛給林淺淺打了火把討好向她言道:“督工都已交待過了,讓你與狀元公好好說話,到時不會有人來催促。”

林淺淺點了點頭,想起陳濟川提的規矩,從荷包裡拿出點碎銀子,動作生疏地塞給對方:“有勞大哥了。”

這名錦衣衛猶豫了下,還是將錢收下,然後打着火把在前引路。

林淺淺走在昏暗的甬道里,整顆心都提了起來,但想到林延潮就在詔獄中,當下也顧不得了,腳步緊緊地跟上。

中極殿裡。

在上朝前,天子都會在此先歇息片刻。飛雲輦也是停在一旁。

殿內太監宮女都是垂手侍立,大氣也不敢出,生怕打攪了皇帝。

昨夜皇城大火。天子雖沒有受驚,但總是耽誤了休息,到了快天明這才閤眼片刻。

這一日朝儀,天子還是精神不濟。但一會大臣還要向天子問安,故而天子不願讓百官看到他疲憊的樣子。

宮女給他端來的參茶。

天子嫌棄參茶的味太重,喝了口即想吐掉,但心想一會還有許多事,於是就強忍着喝下。

然後天子坐在御座上閉目養神。

這時張鯨來了,他本是步伐匆匆,待見到天子在休息,立即改躡手躡腳來至御座的階下。

哪知還沒近前,天子就閉着眼睛道:“是張鯨來了嗎?”

張鯨討好地笑道:“萬歲爺真是聖耳,奴才這點聲音都是瞞不過你。”

天子睜眼道:“你的腳步聲,朕還聽不出來。”

張鯨諂笑了幾聲,然後遞上一封公文。

太監將公文轉交至天子手中。天子看了幾眼道:“可察到何人在背後主使?”

張鯨說了幾個名字,天子冷笑道:“這些人官不過是翰林,員外郎,竟能號召朝臣?”

張鯨垂頭道:“奴才會繼續查,不過陛下是不是以龍體有恙之名,先不去皇極門。”

天子擺了擺手道:“不,朕倒要看看這齣好戲,立即擺駕。”

說完天子從御座上起身,坐到飛雲輦上。

此刻文武大臣魚貫從午門左右掖門,經漢白玉金水橋進入皇極門前。

五百餘名官員依着一至九品的朝牌,分列至皇門之前。

官員們垂下頭屏息靜氣。

此刻靜鞭三響,韶樂一起,天子御駕來至皇極門升座。

三輔臣率百官向天子行禮後,然後問安。

衆大臣們看去,天子雖容色有些疲倦,但精神還算可以。

昨夜是太監宮女爲了排演太后大壽燃放焰火,令紫禁城失火。眼下既已將人處置,衆官員們也不好就此事繼續追查下去。

但是就在這時一名官員突然從班列出班,來至御道旁向皇帝跪下,朗聲奏道:“陛下,皇城失火併非沒有來由,此乃上天給予陛下之警示,警示陛下在位若不修德政,將來必遭天怒人怨。”

此言一出,百官譁然,天子也是看過不少大臣的彈劾奏章。

明朝官員上諫,一貫以言辭激烈,誇張而著稱。當然文官們自有一套說辭,稱奏章裡言辭不激烈誇張,不足以打動聖心。

所以坐在御座上的天子對這樣‘危言聳聽‘早有免疫力了。

這也是明朝方有特色,這在清朝簡直不敢想象。

天子也沒有動氣當下道:“這一次宮裡大火乃是人禍,並非是天災,並非是上天之警兆,卿不要無端揣測。”

這名官員卻不依不饒道:“陛下,尚書洪範有云,上天乃賜予大禹洪範九疇,以治理天下。九疇中有庶徵,若國家有道,則風和日麗,海清河宴,若國家無道,則洪澇水旱。故天子應正刑與德,以事上天。”

“是以天意影響人事,這一次宮裡無端失火,加之蘇,鬆受災,黃河氾濫,都是上天對天子的警示,請陛下修德政以平天怒。”

這一套乃董仲舒沿用至今的天人感應之說。

皇權再高,那也是上天之子,也要受上天來制約。

這紫禁城失火本就敏感,當年朱棣遷都北京,將皇城都建好了,結果一場天火將皇城燒成灰燼。

發動靖難之役,殺人不眨眼的朱棣,因此事以爲自己獲罪於天,於是下了一道罪己詔來向天下檢討自己的過失。

所以這名官員藉此事來發揮,天子無可奈何,當下道:“朕知道了。”

這名官員見此道:“臣以爲眼下國家的禍患,在於朝廷奸佞未盡。張居正雖已是定案,但朝堂上不少大臣仍暗中同情,甚至就是張黨餘孽。”

“甚至還有大臣自持天子近臣,不惜上書借潞王大婚之事,攻訐朝政,居心叵測要轉移視聽,驚擾太后大壽,離間天家骨肉之情,這等人定要嚴辦。”

“臣懇請陛下扶正祛邪,剷除奸惡,以宏正揚善,來平息天怒。”

這名官員說完,在場官員不由頻頻目視武清侯李偉。

但見李偉卻不動聲色,隱約有幾分得意之色。

詔獄幽暗。

林淺淺不時聽得手鐐腳鐐碰撞響起,想必就是囚禁於此的犯人翻身,移動。

其間不時有短短,或者是極長的痛苦呻吟。

林淺淺從小到大從未見過這一幕,只能緊緊地跟在火把後頭,偶爾火把一時照亮處,照出那木柵欄後一個個空洞無助的眼神,令林淺淺更是不寒而慄。

林淺淺不由在心底道,相公啊,相公啊,你可一定要平安無事啊。

待走至一個拐角,前方的錦衣衛停下腳步,笑着道:“夫人,到了。”

林淺淺心底一鬆,隨即又提了起來,她生怕看見一個血肉模糊的林延潮。

錦衣衛命牢子開了鎖,打開房門。林淺淺睜大眼睛朝裡望去,但見林延潮穿着一件乾淨的藍衫,好整以暇地坐在榻邊,手裡持着書卷。

林淺淺看了林延潮的樣子,反而是驚得呀了一聲,手裡提着的包裹落在地上。

林延潮聞聲朝林淺淺看來,一時也不可置信,驚訝地從牀榻上站起身。

二人竟不知說什麼,腳步一動也不能動,只是站立對視。

牢子知趣地將門帶上。

林延潮這才問道:“淺淺,你怎麼來了?”

話音剛落,就見林淺淺嚶地一聲,狠狠地撲在林延潮的身上。

擁着林淺淺柔軟的身子,令在不見天日的詔獄中,不知過了多少歲月的林延潮,頓時由荒蕪之處來至人間天堂。

林延潮亦是擁着林淺淺,陡然間無數感情在胸膛裡迸發,不知覺間竟已熱淚滿眶。

林淺淺從林延潮的懷裡擡起頭,眼淚從她的眼角邊不斷地滑落。林淺淺那亮晶晶的眼底卻含着百般柔情,幾乎令林延潮忍不住。

就在林延潮低頭想吻時,卻覺嘴邊一痛。

林延潮不由擡起頭,但見林淺淺氣道:“這麼大的事,你爲何也不與我商量一聲,你還當我是你老婆嗎?”

說完林淺淺大哭。

林延潮能在朝堂上翻雲覆雨,但對林淺淺卻有些手足無措。

廣場上,這名官員出聲後,瞬間又得到了數名官員的支持。他們一併向天子請求,繼續清算楚黨,以及將林延潮從重治罪。

天子坐在御座上不發一詞。

但下面的大臣們則是冷笑,失望,痛心。

藉助宮裡失火,以及黃河大水之事,攻訐林延潮,以及繼續清算楚黨,自是武清侯李偉自以爲的一步妙棋。

事實上他知道今日宮裡失火,很可能會被楚黨之人利用來向天子上諫,請求洗脫冤情,與其如此,他倒不如先發制人。

此刻他覺得已是將此輿論制高點握在手中,當下得意地微笑。

“國事都到了這個地步了,你們還要迫害忠良嗎?”

清朗的聲音迴盪在廣場中,但見一名官員站起身子,身旁幾名官員都試圖拉住他的衣袖,但見對方袖袍一甩,強行排衆而出。

這名官員向御座上的天子重重地叩頭:“臣戶部主事顧憲成斗膽直言,懇請陛下容臣失禮。”

天子看了武清侯一眼,然後道:“顧卿家要說什麼?”

顧憲成道:“黃河大水,百萬百姓無家可歸,上月,蘇鬆又有水災,但朝堂有些人不思如何替陛下安定社稷,專思害人,迫害忠臣,臣看不過去,故而斗膽直言。”

御史曾向宗出班道:“顧憲成,你說的忠臣難道是大逆不道,欺君誤國的張居正,林延潮嗎?”

皇極門廣場上的風一下子停了下來。不少官員心底都替顧憲成捏了一把汗。

但見顧憲成看也不看對方,斬釘截鐵地道:“正是。”

曾向宗立即向天子道:“陛下,如臣所言朝堂上果真有不少楚黨餘孽吧,今日就有人不打自招,主動跳了出來,臣懇請陛下將此人拿下,下刑部,問出還有何人是他同黨?”

顧憲成聞言仰天哈哈大笑道:“同黨?說一句好話就是同黨?”

“張居正在世時,吾曾斥他爲權臣,你敢嗎?林延潮雖爲吾友,但他爲國家社稷,不惜死諫,我卻只能袖手旁觀,不敢言一句,這又算得什麼朋友。”

曾向宗聞言大喜道:“陛下,顧憲成是林延潮的同年,此人乃奸黨無誤,請速速將他拿下。”

天子嘴脣動了動,正要下令錦衣衛將顧憲成拿下。

這時一名官員出班道:“陛下,臣力保張居正,林延潮並非奸黨!”

武清侯李偉臉色頓時一變。

第三百二十八章 評卷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書院雜誌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敘舊一千三百零二章 元輔,請留步九百二十五章 主政一方四百五十三章 給足面子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新官上任六百章 自陳表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謀劃已久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執意六百四十一章 經科史科八百章 微服私訪的欽差第兩百零五章 最難之鄉試(第二更)第一百九十九章 把名聲借給你第三百章 百聞不如一見八百八十八章 圈套第一百二十九章 案首的風光(一更)九百二十四章 幫忙九百九十七章 歸宗七百八十六章 到任第四百二十一章 御前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做客第二章 家有悍婦第八百八十三章 附議第兩百八十三章 教誨第一百七十七章 翻案(一更)第四百二十八章 會揖第四百三十九章 巧妙回答四百八十一章 喜還是不喜九百七十九章 面聖五百七十二章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題目第四百一十一章 你就是太小心謹慎了第兩百七十四章 漕弊一千六十六章 吏部尚書的憤怒第五百二十四章 朱薯的名聲第兩百三十八章 大宴賓客(一更)第五百章 天網恢恢七百五十三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九百二十六章 視察拓縣第一百三十九章 評卷八百二十九章 你敢陷害我第一百四十三章 建陽書坊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海禁一千八十一章 高攀不起第三十三章 落地還錢七百四十一章 述劍(兩更合一更)第三百七十一章 有小人啊第二十三章 南方的豬第一百九十二章 尾生之行八百零四章 青苗法一千三十九章 大奸似忠一千一百零二章 重逢第一百七十九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一更)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龍山大捷五百四十四章 文華殿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激將(一更)第四百一十五章 審問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出兵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就此干休第七十章 德主刑輔第三百六十三章 翰林值堂第三百八十九章 不易一字第七十章 德主刑輔第一百二十三章 府試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盡力第三百二十四章 殿試第一百四十一章 校對閒草集一千三十五章 國有諍臣答書友問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入閣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會試大熱第一百一十四章 府試前的特訓九百八十八章 上殿第兩百九十五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五百七十三章 向天子推薦八百一十一章 林青天(二合一)第七十一章 書到今生讀已遲一千六十一章 言利第三百五十三章 真千里駒第三百零二章 閱卷第四百三十九章 巧妙回答第三百五十章 我們家延壽長進了六百一十四章 算計五百九十章 林府親事六百四十章 天子心意第三百七十二章 報仇不隔夜第六章 離家求學五百七十章 賞賜四百九十五章 見聞四百六十四章 治幕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太倉銀五百八十六章 官員反應四百九十一章 欺世盜名八百三十五章 賢侄一定幫幫我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衣鉢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書肆第四十五章 無不散之宴席第兩百五十三章 置身事外九百四十五章 穩操勝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