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九十七章 再見胡提學(兩更合一更)

京官窮,翰林更窮,故而素有窮翰林之說。

如林延潮正六品俸祿,朝廷給俸明面月俸只有十石,加上各種公費補貼,‘年薪’也不過百兩。

百兩對於中產之家而言,很不錯了,但對於京官卻是不夠。

王世貞就提他任京官時,一年花個六七百兩,勉強只能算個溫飽。

故而一句話‘大小京官,莫不仰給於外官之’。

如何仰給,名目種種大約是,炭敬,冰敬,別敬,喜敬,年敬,節敬等。

如林延潮手中一堆拜帖,大約就是官員們所送就是別敬(京官外出辦差,別人給路費),節敬(端午節馬上到了,意思意思)。

林延潮聽陳濟川說,今日上門送禮的幾乎被府門前那條街都堵了,不由大是頭疼。

眼見面前如此多名帖,林延潮也懶得看了,讓陳濟川念給自己聽。

陳濟川道:“老爺,此乃你翰林院同僚黃鳳翔送的別敬,一共紋銀八兩銀子,還有葛布袍一件。”

黃鳳翔是林延潮老朋友了,這一次自己去應天主考,他相贈禮物,也算是朋友往來之意。

林延潮點點頭道:“鳴周兄有心了,他身在京中,日子也不富裕,他不是愛喝茶嗎?家裡的六安茶我記得還剩一罐,你取了命他下人帶了送至府上。”

陳濟川稱是一聲,吩咐人辦了,又抽出一封名帖。

“老爺此名帖爲山西巡按張又定送的別敬,贈耳順一部,懇請與老爺你當面一晤。”

六十者耳順,就是六十兩銀子。

林延潮皺眉道:“這張又定我與他從未有往來,爲何贈此厚禮。”

陳濟川對着名帖念至:“老爺,張又定在信中說,他曾擔任過江蘇省某縣知縣,其縣丞的師爺乃泉州人士,師爺的三叔亦曾在洪塘住過,與老爺你家隔着一條街,故而與老爺你有半個鄉誼。”

這就屬於沒關係,強行生關係。

“我洪塘老家,就一條街,哪裡來的隔壁街,”林延潮沒好氣地道,“竟這等擠門縫的本事,一見面就封六十兩,必又是請託,好言替我拒之。”

陳濟川又抽出一封名帖道:“老爺,這是內閣張中書的名帖,他引薦應天府胡員外求見一面。信中言胡員外的三個兒子都爲南國子監貢監,今年赴鄉舉,懇請你關照一二,另奉節敬兩百兩,燕窩一盒,信中言若是老爺你取一子,再送兩百兩,若三子皆取,就送紋銀六百六十六兩!”

六百六十六兩,這真心666。

林延潮道:“帖子退回,不過張中書與我交情不薄,我會附信一封,改日再往他府上拜會。”

片刻後下人回稟道:“張中書下人回稟老爺既是不收此金,那這盒燕窩還請收下。”

林延潮眼睛一眯對陳濟川吩咐了一句。

陳濟川出門後,片刻即向林延潮回稟道:“老爺果真神機妙算,這燕窩盒底放着三張永豐祥票號的銀票,張張都是一百兩。我已是替老爺拒收了。”

林延潮搖了搖頭,陳濟川拿取一名帖,正要念時突停住了。

林延潮突見陳濟川神色神秘問道:“怎麼?”

陳濟川拿着這封名帖道:“還有一胡商送來一對波斯美女,呈給老爺。”

波斯美女?還是一對?

當時明朝上層,頗喜波斯美女,納胡姬入室,也是風流之事。

“這胡商有何請託?”

“沒有,他只是說想結識老爺而已。”

陳濟川心想,林延潮這個年紀正是血氣方剛之時,恐怕會答允。

林延潮尋思道:“我忽想起京城的胡商與御用監來往頗近是嗎?”

陳濟川道:“是,有這麼說。”

“我記得穆廟在時,太監孟衝就曾送一波斯美女,深得先帝喜歡,還被封爲宸妃,”林延潮道,“這胡商八成是馮保的人,替我拒了。”

下面幾封名帖,若贄敬太貴的,林延潮就拒了不要。

這給贄敬是重官階而輕交情。如送三輔臣,幾百兩都不嫌多。

林延潮聽說有位同年給某閣老送禮,第一次奉上兩百兩銀子,對方都不出來一見。

第二次奉上三百兩,也只是見了個面,謝都不道一字。

至於林延潮因是天子近臣,外官常有送贄敬的,但他這品級的,一般幾兩至十幾兩這樣就封頂,但再多就另有意圖了,這就不收了。

這纔剛看完手上的帖子,然後又有人送來一帖。

林延潮不由心道,這簡直沒完沒了了。

陳濟川取了念至:“老爺,此名帖乃浙江參政胡定送得,只有一封帖子,沒有攜禮。”

林延潮訝道:“什麼?胡恩師?”

陳濟川也驚訝道:“恩師?我記得老爺你幾位座師,案師中沒有姓胡之人啊?”

林延潮搖了搖頭道:“這你有所不知,這位胡恩師,原曾任過福建提學道副使,一省督學。他當年觀風洪塘社學,曾收我爲門生,後來確聽說他右遷爲浙江參政。”

陳濟川恍然道:“原來如此,老爺,這胡……胡大人,雖只送了帖子,但人就在府外。”

林延潮訝道:“還不早說,先請他至堂上寬坐,我更衣後立即就去。”

於是林延潮將身上燕服換下,穿得鄭重其事後迎出門外。

到了廳堂,林延潮但見一位老者穿着一身半舊的緞面棉袍,正安坐喝茶,不是胡提學是誰。他與十年前變化卻是不多,仍是溫潤儒雅,有德長者的作派,身旁跟着一位師爺,他的面孔有幾分相熟,正是當年胡提學身邊的許姓幕客。

林延潮快步迎至堂上,向胡提學執弟子禮道:“不知老師駕臨,有失遠迎,弟子林延潮拜見。”

胡提學笑呵呵地起身攙扶道:“你眼下乃當今狀元,與當年不同,此禮可不敢當。”

林延潮堅持道:“當年若非有老師,哪裡有弟子今日。”

胡提學見林延潮如此念情,笑着點了點頭,讓林延潮施以全禮。

胡提學身邊那位許姓幕客也是向林延潮行禮。

林延潮還記得自己當年上門來找胡提學,都是對方接待。當時自己一文不名,不是求胡提學辦事,就是上門送上節儀,對方面上客氣中帶着三分敷衍。

林延潮對許姓幕客道:“許兄乃是故人,不必多禮。”

許姓幕客侷促地道:“不敢當,狀元公乃朝廷大臣,許某豈敢不向狀元公致禮,貴賤有別,狀元公稱許某賤名忠欽好了。”

林延潮也沒堅持,當下請胡提學上座,自己陪在下,許忠欽就侍立在旁。

胡提學打量林延潮一番,然後嘆道:“這一別就是十年,老夫還記得當年在福建督學任上,與你結緣,那時你乃是少年,而今三元之名,天下皆知。而老夫也在浙江任上已是六年,真是歲月倥傯。”

見胡提學念及別來之情,林延潮亦道:“,當初學生不過是山村小童,幸蒙老師青眼,學生一直盼能與老師重逢,今日終於得願。”

胡提學笑着道:“老夫身爲一省督學,爲國舉才,乃應有之意。你小小年紀,有如許才華,這等神童老夫怎會錯過,此乃本職之事,實沒有半分私心。後你中了狀元,老夫慶喜自己總算有幾分眼光罷了,也未向外人宣揚一句你乃吾當初門生。這一次來京聽坊間相傳,說你放了南闈主考可是真的?”

林延潮心想果真這事已是成了公開秘密,當下道:“回老師的話,確實如此。”

胡提學捏須點了點頭道:“衡文之典朝廷向來不會輕授,老夫爲官幾十年,以未主持過鄉試爲一生之憾,而宗海得蒙聖眷,切切珍惜,不可辜負聖意,此去應天當思天思地思君思民,持秉公之道,爲國舉才。”

林延潮稱是道:“學生記住了。”

林延潮本以爲胡提學親自這一次上門來,也是請他在應天府鄉試中關照他的家人。胡提學對他有舊恩,若他親口提,林延潮倒真有幾分爲難了。但顯然胡提學並沒有這麼想,卻令林延潮有些意外。

想到這裡林延潮隨口問道:“那老師這一次入京作何公幹?”

胡提學笑了笑,一旁許忠欽插話道:“朝廷外官三年一考,需入京朝覲,東翁在參政之位任至六年,今年是第二次入京朝覲。”

胡提學道:“是啊,老夫乃嘉靖三十五年諸大綬榜進士,三年前入京同年尚有數人,這一次老友凋零已無舊人,本以爲無處話聊,卻見到宗海你,不由令老夫頗感人事滄桑,令人尋味。”

林延潮笑着道:“這倒是學生榮幸了,只是老師已爲藩司大員,六年任滿,再晉一步應是藩臺,臬臺。”

許忠欽在旁道:“是啊,但拔擢陟升之事,也需朝中有人才行,這一次老爺來京,舊友已是不多,也不知找誰。狀元公在吏部那可有朋友?”

林延潮聽了尋思,胡提學是湖廣崇陽人,乃張居正的同鄉,但眼下張居正已不是輔,若謀升遷確也麻煩,自己也不好開口。

胡提學聽了對許忠欽道:“誒,你這不是讓宗海爲難嗎?老夫大計一等,四格皆優,吏部還不肯爲老夫升遷嗎?”

林延潮纔想胡提學找上門來。

大計一等,四格皆優,這對於外官而言,當然是十分優秀。按朝廷律令,是應給與升遷的。

但規矩是規矩,但上面沒有人,不去疏通門路,自有人會想出藉口卡你,讓你升遷無望的。

如大清官海瑞任知縣時,到了上京朝覲之年時,曾向地方科派二百四十兩銀子作贄敬之費,其中九十兩給了府衙及布按二司。

有人就拿此說海瑞拿這一百五十兩行賄京官,說海青天原來也有行賄之時啊。但一百五十兩銀子,別說行賄京堂了,連下面的胥吏都不放在眼底。勉強夠最低標準。

若真一兩都拿不出來,人家連門都不給你進。對於連兩斤肉都吃不起的海瑞,那人拿這說事,也只能說他不知國情如何。後來海瑞升任戶部雲南司主事,也不是這一百五十兩起了作用,而是當時任吏部文選司郎中6光祖,爲人秉持公正,能擢廉能官吏,故而海瑞才得升任。

林延潮連忙道:“老師誤會了,學生在吏部也有同年同鄉,可藩臬之職乃是封疆大臣,需天子,閣部,吏部同批,非獨吏部所能決之。”

一旁許忠欽問道:“狀元公乃內直之臣,能參贊樞密,應是認識不少宮中貴璫,你看看是否可替東翁引薦一二。”

這話林延潮不好答了,宮裡幾位貴璫,馮保他肯定是不能找,張宏素來清正,向他行賄肯定是不行了,倒是張鯨風評不錯,對於外官所求只要錢給到位了,一定幫你把事辦成。

可是雖說自己在內廷與張鯨關係還不錯,但此人除了錢以外,是六親不認,若要他給胡提學活動,沒有足夠的錢是打動不了了。

林延潮道:“宮中貴璫我倒熟識幾位,只是……”

胡提學聽林延潮這麼說,立即猜到他的言下之意,對許忠欽點點頭。

許忠欽到外面拿了個不起眼的大皮袋進屋。

胡提學示意許忠欽打開皮袋,林延潮見了倒吸一口涼氣,但見皮袋裡滿滿的都是珍珠。這些珍珠大小鉅細不等,但幾乎都有豆子那麼大的。

珠光潔亮,晃人眼睛,而許忠欽拿手伸進袋子裡抄了抄,珍珠嘩啦嘩啦地從他指縫裡落在袋中,甚是悅耳好聽。

胡提學喝着茶,淡淡地道:“一點鄉土之物,本是不怎麼入宮中貴璫之眼,所幸是此次來京,帶了數鬥,應是能令貴璫滿意。宗海,只需替我引薦,下面的事我自會辦妥。”

見胡提學如此,林延潮頓覺得陌生了許多,當年那敦厚長者,有德師長印象,有些模糊起來。

林延潮向胡提學道:“陛下身邊的張鯨,老師可還記得。”

胡提學與許忠欽對視一眼,露出驚喜之色。

許忠欽笑着道:“原來是張璫,聽聞他甚得陛下信任,與大司馬也是兄弟相稱。”

胡提學道:“聽聞張璫雖爲內監,但頗有文人風骨,老夫一直相敬,可惜緣慳一面,若是宗海能替老夫引薦,也不虛此來京一趟。”

一千三百一十章 提條件?第三章 能否讀書八百二十一章 新青苗法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靠山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商稅一千八十七章 諡號之爭九百五十二章 林延潮設宴六百五十二章 愛屋及烏八百四十六章 修河(第二更)一千一百零八章 抓人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入閣第九十九章 我有辦法(第一更)八百九十七章 召集六百三十一章 道統論七百九十章 對策第一百六十九章 日課(一更)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坑九百九十章 儲相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漕事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撰文第三百四十四章 成人之美五百六十六章 無恥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李如鬆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喜怒難測四百五十一章 殿上真相第三百九十三章 淺淺抵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薪火相傳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洪塘九百六十三章 考語六百二十八章 門生第三百零四章 蹊蹺四百七十六章 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所學五百六十八章 國書第一百八十八章 做事很有分寸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盡力第一百九十章 賢良方正(二更)七百九十七章 談判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皇長子講官六百九十八章 順水人情八百八十二章 自己人一千五十七章 再議國本第兩百四十七章 收徒(一更)六百三十七章 家有賢妻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書院招考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大事第兩百九十章 貢院第三百七十四章 張居正歸政七百九十一章 圍攻府城四百九十章 以情動人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閣權五百零四章 當年同窗八百二十三章 築堤六百四十九章 縣試放榜第一百九十章 賢良方正(二更)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密揭第二十八章 民意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成敗在此一時七百六十九章 同學情誼第兩百一十九章 老師和同窗(一更)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魯密火銃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一以貫之第三百零七章 最好的文章八百九十七章 召集四百六十六章 申時行的喜好第三百一十一章 會元六百六十章 我有一點淺見第兩百二十七章 媒人上門五百五十三章 宮裡貴人五百六十八章 國書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師生第一百八十四章 我中了(二更)一千六十二章 出缺了第四百零六章 天子賜服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勝歌第一百八十三章 入貢資格第兩百零五章 最難之鄉試(第二更)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從心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大功?九百三十八章 打壩淤地五百五十七章 關係九百二十八章 重逢一千五十八章 送客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一以貫之六百三十八章 荔枝肉一千九十章 自立門戶第一百九十章 賢良方正(二更)六百四十八章 燕京時報七百零三章 封妻廕子(第二更)第一百三十一章 鄉飲酒禮(一更)四百六十章 幕客第四百三十一章 我給首輔提意見一千五十六章 就藩一千四十七章 莫欺少年窮第四百三十六章 溫馨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大戰序幕(恭喜孤鴻夜飛版主成爲盟主)第四十九章 神童第兩百八十七章 爲政不難,不罪巨室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林學五子四百七十六章 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所學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