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三十八章 宮闈之事

一般皇帝嗣位,只有嫡母,也就是皇后能稱太后者,至於皇帝本人的生母止稱皇太妃。

但明朝自孝肅皇后(明憲宗朱見深生母)以來,嫡母與生母都並稱爲太后,只是嫡母加徽號二字而已。

而今兩宮太后裡,嫡母仁聖皇太后陳太后,住慈慶宮。而天子的生母慈聖皇太后,也就是李太后住慈寧宮。慈寧宮就位於乾清宮右手的西二長街中。

明朝自上而下都極重孝道,就算是皇家也是家法極嚴,天子事親之禮,與平常百姓家也是沒有區別的。

故而小皇帝雖貴爲九五之尊,但在李太后面前也要謹守孝禮。

現在慈寧宮裡,氣氛凝重,僅聽聞那宮女輕輕的抽噎聲。

李太后的眉頭皺起來,她指着那宮女對小皇帝問道:“萬歲,你可記得這都人?”

聽李太后問詢,小皇帝從椅子上起身,向李太后跪下。這並非是小皇帝做錯事了心虛,跪而白事,立而侍食,此乃祖宗家法。

李太后面前,小皇帝偷偷撇了撇嘴,然後裝模作樣地看了一眼那宮女然後道:“母后,這都人是誰?兒絲毫不記得。”

聽了小皇帝這話,那宮女擡頭看了小皇帝一眼,眼眶裡淚水滾落,輕輕低喃道:“萬歲,萬歲,是我啊!你怎麼不記得我了?”

李太后點點頭道:“你看都人都還記得你了,萬歲,可真一點都不記得了?”

小皇帝看了李太后一眼,笑着道:“母后,瞧你這話說的,這大內裡的都人,火者哪一個不認識朕。朕不記得他們是應該,他們不記得朕纔是該罰。”

李太后道:“那好,既然萬歲不記得了,那哀家告訴你,此都人王氏,乃宣府都司左衛人,萬曆六年二月初二入宮,侍慈寧宮,這麼說萬歲都記起來了嗎?”

小皇帝聽了哦地一聲道:“朕記起來了,原來是母后跟前的都人,是有那麼幾分眼熟。”

小皇帝一句眼熟,令那王姓宮女再度落淚,哽咽之聲再起。

但小皇帝仍是一副不以爲然的樣子,這令李太后卻有幾分動氣了。

李太后道:“萬歲,認得就是認得,不認得就是不認得,你可知君無戲言?”

小皇帝笑着道:“母后,朕真的……真的只是一時忘了。”

“萬歲,你說那都人如何辦?”

“母后,兒不明白你所問?”

李太后聽了道:“萬歲少與我打馬虎,我指得是那都人肚裡。”

小皇帝看了那都人的肚子一眼,神情有幾分扭捏,顧左右而言其他地道:“母后,你說得是都人肚子啊,依兒看來,這都人似身懷六甲啊,這……”

“陛下,你不知這都人腹中,乃是天家的血脈嗎?”李太后疾聲怒道。

小皇帝看了都人一眼道:“母后,天家的血脈?這,這絕對不是朕乾的。朕與都人話都不曾說過一句,怎麼會與他有男女之事,荒唐,真荒唐。”

“陛下不承認?”

小皇帝道:“兒沒有做過事,何來承認……”

“萬歲可要我拿內起居注對質?”

李太后這一句,令小皇帝立即手足無措。

小皇帝身後跟着一名手持硃筆女官,這女官稱作彤史,記內起居注。

這是內起居注,與日講官所記的外起居注不同。由跟隨在皇帝身邊的女官,記錄宮闈之事。

李太后當着王氏宮女問道:“六個月前,萬歲私幸於你,事後賞其頭面,這頭面你可帶着?”

“是,太后。”王氏宮女含淚奉上。

鐵證如山!

李太后道:“以祖宗家法,後宮嬪妾若爲天家誕下子女,可封妃,這頭面……”

小皇帝睜眼說瞎話地道:“母后,這頭面,朕有好幾副呢,平日拿去賞了不少都人,母后不可取之爲證。誰知道是不是這宮人花錢買來的?”

衆人都是被小皇帝厚顏無恥的各種抵賴都驚呆了。

李太后都氣笑了道:“好,萬歲既是不承認,那哀家只問你一句,那都人腹中的孩兒你拿了怎麼辦?”

小皇帝道:“母后,以兒之見,送出宮去尋一良善富貴之家撫養就是,大不了給些錢糧田畝的,也算是天家的恩典。”

“閉嘴!”李太后一聲怒叱,臉上又驚又怒。

小皇帝叩頭道:“兒胡言亂語,請母后息怒!”

李太后此刻目泛淚光,手指小皇帝道:“萬歲啊,萬歲,這話怎麼從你口出說出,你還記不得記,你自己如何生的?”

小皇帝跪着不語。

李太后垂淚道:“世宗皇帝晚年時,諱言立儲,朝廷大臣敢言一字者死,時先皇尚在潛邸,朝夕危懼,我生下你之時,先皇不敢奏聞世宗皇帝,使人試問之,竟被世宗皇帝怒而譴之,宮中之人爲之股慄,莫知聖心所意。哀家也是又驚又怕,你長至兩月,都不敢給你剪髮。”

李太后邊說邊哭,一旁隨侍他多年的宮人,聽了這段往事也是忍不住試淚。小皇帝聽了眼眶頓時紅了。

“後來太監黃錦,思得一策。一日,伺世宗皇帝高興,就悄悄命宮女、中官於殿廷欄杆所至皆置樽俎。世宗皇帝見了問這是何故?黃錦伏奏道,皇上有喜。世宗皇帝問,何喜只有?黃錦答道,皇上自思之。世宗皇帝此時方遲遲迴道,念惟生一孫,差可喜耳。隨即黃錦即呼宮女、中官,都頓首向世宗皇帝呼萬歲。如此滿朝文武始知世宗皇帝誕一皇孫。”

小皇帝這事也聽了好幾次了,都每次聽他母親說起都是痛哭,他也是跟着哭。當年小皇帝他爹穆宗皇帝,得了帝位,實也是多虧了小皇帝的助攻。

“萬歲今年也是十九了,及冠之齡,尚膝下無子,你竟說出來這樣的話,你這不是要氣死哀家嗎?”

聽了李太后的話,小皇帝也是邊哭,邊叩頭道:“母后息怒,是兒不孝。”

李太后聽得分明,小皇帝不說知錯了,只是說不孝,心底還是不願意承認這王氏宮人,以及她肚子裡的孩子。

李太后道:“我知道,這都人乃我身邊的宮女,萬歲是怕說出來丟了皇帝的面子。但這孩子是無罪的,若是男孩,也算祖宗社稷之福。至於誰生的,萬歲何必計較呢?”

七百九十二章 如何選擇第一百五十六章 考完糊名(一更)八百八十五章 官員與百姓九百八十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二合一)九百二十章 又見聖旨第兩百三十五章 申時行(二更)九百九十章 儲相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趙士禎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雄壯一千八十六章 琉球攻略九百三十五章 可使爲宰相第四百三十九章 巧妙回答第一百一十八章 門路第兩百八十四章 手中之筆第兩百八十一章 連中三元的期望九百六十八章 舊屬八百零二章 河工銀九百六十二章 內情八百一十四章 視察河工一千二十六章 秋夜讀書第兩百九十四章 南北卷四百八十六章 湖上文會第兩百五十五章 書院之難第二十二章 大明律第八十八章 有事找他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激勵(新年好)六百五十六章 露了一手一千一百八十章 教書匠七百三十五章 言道失控六百三十七章 家有賢妻一千零四章 還是要靠女人啊九百三十章 跨府巴結八百四十四章 結案一千四十二章 出乎意料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大忽悠第一百二十章 南園八百二十五章 風雨欲來(二合一)第十二章 同窗排擠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衆望所歸第兩百七十九章 初次見面八百二十九章 你敢陷害我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老朋友第三百三十章 讀卷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題目五百六十八章 國書第六十五章 比試(第二更)第兩百九十四章 南北卷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處置第四十四章 林誠以的推薦四百九十章 以情動人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坑第一百一十二章 老俞有請(第二更)四百九十一章 欺世盜名第九十六章 理辭氣三道第八十章 大伯求官(第二更)第五章 滾出大門去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催促第兩百七十八章 拜見申時行八百五十八章 背景強大第三百五十六章 拍馬屁九百七十四章 抵達京師一千八十四章 密議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皇長子講官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明日談判第八十三章 不後悔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傳旨一千五十一章 最後一步第四十七章 面試第一百九十七章 繼絕學第三百一十一章 會元第兩百八十八章 火樹銀花不夜天第八十七章 文武之爭(第一更)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海漕第四百零八章 求辦事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入閣第三百三十一章 如出一轍九百三十章 跨府巴結六百七十三章 約見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權相權五百一十一章 鐘鳴鼎食七百四十三章 攔道七百零六章 出謀劃策(第二更)八百一十二章 官斷十條路第九十八章 喝茶聽戲七百五十二章 既往不咎第兩百六十九章 乘船一千一百五十章 修身齊家八百三十三章 這是什麼情況?(二合一)第四百零七章 顯擺顯擺一千三百零八章 宰一刀第一百五十二章 贈詩(一更)四百五十四章 糟糠之妻七百八十一章 內應第三十六章 被請家長了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林學五子五百六十四章 佩服五百四十四章 文華殿上五百四十七章 拐彎抹角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精一之功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教訓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