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四十章 日講官值廬

張四維與林延潮全盤托出,林延潮沒有立即答,似在斟酌。

張四維見林延潮的表情,端起茶笑着道:“宗海,此不過是我的託請,你當作個人之私也好,就算是不允,我也不會怪你,你好好考慮就是。”

林延潮聽了張四維這話,不由驚訝心道,若是此人此刻要我表態,我少不得礙於面子也,先答允他再說。但對方眼下這麼說,自己都不知如何辦了,張四維能收能放,處事手段柔軟,卻實在令自己佩服。

林延潮當下向張四維拱了拱手,告退離去。

林延潮走出張四維值房後,細細想着他此番的動機。

那就是張四維爲何要自己出面?那是因爲張四維要幫李太后。至於爲何要幫李太后?那是因爲李太后是張四維的後臺。

當年張四維於‘俺答封貢’一事上有功,受知於高拱,特拜翰林學士。

翰林學士是翰林院主官,正五品。因名義供職於翰林院的內閣大學士也是正五品,名銜與閣臣相亂,故而翰林學士一般不授予官員。朝廷的慣例是用從五品的侍讀侍講學士,後加一個兼掌院事,來作爲翰林院的主官。如林延潮在翰林院時,陳思育就是以侍講學士兼掌院事。

張四維能任翰林學士,可見高拱與他有多親厚。

張四維與高拱如此親密,卻仍能被張居正不計前嫌引入閣,說來不可思議,但卻在情理之中。

張四維之所以有今日地位,靠得是背後錯綜複雜關係。

這裡就說幾個人,吏部尚書楊博,武清伯李偉。

楊博官拜吏部尚書,張居正任首輔初行京察清除異己,正是多虧了楊博的配合。作爲張居正重要政治盟友,楊博致仕前推舉張四維入閣,張居正當然要賣楊博這個面子。

楊博提攜張四維,因二人不僅鄉黨,還是姻親。張四維的兩個兒子,分別各娶了楊博的兩個孫女爲妻。

至於武清伯李偉,及李太后他們祖籍山西平陽府,張四維是山西蒲州人,兩邊有鄉誼。李太后的老爹武清伯,與兩任吏部尚書楊博(山西蒲州),王國光(山西澤州)交情也是極好。

爲了巴結武清伯,堂堂吏部尚書,七十高齡的王國光甚至呼小他十五歲的武清伯的夫人爲嫂嫂,此事傳爲官場笑柄。

通過楊博的引薦,張四維也是結武清伯爲內援。據說武清伯貪財,而張四維出身富商,最不缺的就是錢,私下常以金錢結納武清伯。

如果會所張居正因爲馮保,這才坐穩首輔之位。

那張四維的內援更強大,馮保不可以一輩子是掌印太監提督東廠,但李太后卻能一輩子是皇帝他媽。張四維晉首輔的路已是鋪開,萬事俱備只欠張居正下臺了。

林延潮心道,這一次可能是李太后對天子是無計可施,無法勸動其改變主意,於是授意張四維要他想辦法說動天子。

所以張四維找上了林延潮。

林延潮出了張四維值房後,就離了文淵閣,從會極門往西,來到皇極門門外。皇極門就是御門聽政的地方,皇極門外兩廡共四十八間,除了八間不用外,剩四十間都有用途。

其中東二十間設實錄館、玉牒館、起居館,日講官值廬。

其中實錄館,就是記載明朝歷代皇帝實錄的地方,玉牒則是皇族族譜。修撰實錄,整理玉牒都是翰林官的職責。

而起居館,事關皇帝起居注因其事甚秘,非日講官不得參與記注,被視作機密重地所在。日講官值廬,就是日講官們侍直時,休息,以及等待天子召見的地方。

所以嚴格說來,這皇極門東廡二十間,都是留給翰林院的。

至於起居館,值廬則是專留給日講官的。翰林日講官,定製一共是六員,其中隨天子身邊出入,記注天子起居的日講官爲兩人,由六位日講官輪值。

林延潮來到值廬門外,但見戒備森嚴,數名穿着飛魚服的錦衣衛在此戒備。

對方見林延潮一人來至值廬前,當下上前攔住。這幾名錦衣衛,若非見到林延潮一身麒麟服,恐怕是要出聲呵斥了。

“敢問貴官至此何事?”

林延潮道:“吾乃新任日講官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

幾名錦衣衛聽了一愣,一人問道:“你就是新任日講官,怎會如此年輕?”

“是啊,聽說日講官非翰林院裡資深年長的翰林擔任,怕是弄錯了吧!”

幾名錦衣衛滿臉狐疑地看着林延潮。

林延潮聽了無語,拿出自己的牙牌在幾人眼前一晃。這幾人對視一眼道:“真是翰林。”

一名錦衣衛就要放行,另一人道:“不可,此乃朝廷機密重地,我們有幾個腦袋,敢問大夫,可有憑證?”

林延潮心道,我勒個去,可沒誰告訴自己第一天上班帶什麼憑證的。

林延潮也不由腹誹,若是一般衙門,初入衙門之日,都有一套程序。但日講官卻並非是一般衙門,首先沒有上下級,侍直大臣就是直接在天子面前聽差。六名日講官除了一名首席外,也沒有上下從屬之分。

林延潮索性道了一句沒有。

這幾名錦衣衛不幹了,當下攔住林延潮說沒有印信,不能讓你進去。

就在要吃閉門羹時,這時林延潮聽得一人道:“這不是宗海嗎?”

林延潮回過頭,不由大喜,原來是老熟人侍讀朱賡。

“金庭兄,見到你真是太好了。”

朱賡走至林延潮身旁,幾名錦衣衛都是一併躬身行禮道:“見過朱侍讀。”

林延潮道:“金庭兄,我被這幾人攔住,你替我解釋一下。”

朱賡聽了錦衣衛說了情由,笑着道:“宗海,他們也是職責所在,說得也是,歷任日講官都是飽學老儒,之前於東阿二十九歲晉日講官,已算得罕見了,哪裡想到宗海以弱冠居日講官。”

這於東阿就是于慎行。

朱賡這一番話說得衆人都是十分高興,這幾名錦衣衛聽說林延潮真是日講官,於是一併向他賠罪。

有了朱賡領路,林延潮就順利入值廬。

四百九十章 以情動人第四百三十八章 經筵之上第兩百六十四章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八百五十六章 一粒米都不給你五百四十六章 御膳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就此干休八百二十二章 十段錦法四百七十九章 放爆仗六百三十八章 荔枝肉六百五十一章 我幹嘛答應你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不負少年時五百五十六章 中道而行四百八十七章 這就非常尷尬了一千七十四章 平步青雲第兩百零七章 巡撫(一更)八百零四章 青苗法第二場第兩百七十五章 抵京第兩百二十二章 洛陽紙貴(第二更)八百一十二章 官斷十條路第兩百一十三章 場場第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拜見閣臣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長城四百九十六章 失蹤之事一千零八章 考官人選四百五十四章 糟糠之妻五百四十七章 拐彎抹角一千八十五章 濟世之才第四百二十一章 御前第一百六十一章 入學(二更)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烽火第七十章 德主刑輔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人情五百一十七章 一家人第一百九十三章 給我吊起來(一更)第三百九十章 屏風書名第三百零六章 竟敢理直氣壯八百九十一章 貪財好貨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一以貫之九百三十四章 官員的操守四百四十八章 李三才一千九十五章 林學南傳五百四十六章 御膳一千零五章 歲初一千五十九章 對話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禮部尚書第一百二十章 南園五百四十一章 舊日同僚第三百七十四章 張居正歸政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會是閹黨吧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大員一千六十二章 出缺了七百六十六章 張府(二合一)七百五十八章 陳詞(二合一)五百零一章 船戶案八百七十八章 商議第十三章 大宗師按臨了第一百六十九章 日課(一更)八百四十九章 板子與戥子七百八十七章 座次五百六十六章 無恥八百九十一章 貪財好貨一千三百六十章 石星的彈劾第一百四十九章 趕上好時候第三十五章 錢沒了(第二更)第三百六十四章 日講官(第一更)八百四十九章 板子與戥子一千一百零九章 東廠九百二十九章 賺到了第兩百七十一章 這是碰瓷啊!六百三十五章 誰家的小胖子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試探第三百四十九章 有人辭官歸故里第四百三十三章 師恩如山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菜根譚第兩百四十六章 初衷六百八十章 人走位冷第四百三十章 垂世文章第三百五十八章 名傳八方八百二十一章 新青苗法第三百八十八章 當仁不讓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戲弄(第一更)五百八十九章 民間反應第三百二十八章 評卷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直言不諱九百七十一章 徐州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王師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分國一千一百零三章 喜歡做官第兩百四十八章 補習天王(二更)七百七十四章 情誼九百七十九章 面聖四百六十一章 清丈田畝論第三百三十一章 如出一轍第三百九十八章 爲官之道第三百四十七章 教誨一千二十一章 暗訪八百零五章 君子小人第兩百八十四章 手中之筆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