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二十八章 獻殷情

林延潮只是想低調回鄉一趟,結果********,********一併前來迎接,這足以令十里八鄉鬨動了。一縣縣令出行乃不小之事,又更何況是知府,知府儀仗後面肯定是跟着一大班人,這一出城哪個不知道。

知府知縣觀風視察地方,地方鄉紳,有功名在身之人,都要出迎,準備土貢,接風酒席都是最少的。故而當知府的官銜牌出現在洪塘鎮上時,整個洪塘鎮都轟動了。鄉紳們都不知道出了什麼事情,以往這般都是要提前知會地方,但他們打了個突然襲擊。

這不是叫他們措手不及嗎?

鄉紳們倉皇地在道旁,敲鑼打鼓地準備迎接,但沒料到知府,知縣並沒有停留的意思,對於迎接的士紳們只是安撫了幾句,連轎子也是沒有下,就離去了。

衆鄉紳,士子們望着知府,知縣大隊人馬遠去的揚塵,一臉茫然,只能跟上知府,知縣的腳步,到了洪山村。

此刻洪山村十分熱鬧。衙役,官差,長隨前呼後擁,簇擁着十幾頂轎子在洪山村村前。

侯官縣盧知縣下了轎子,來至一藍罩軟轎前提起轎簾,福州知府李應蘭方纔緩緩下轎。聽得四面鑼鼓喧譁,李應蘭是眉頭一皺。知府身邊的長隨察言觀色,立即道:“快,快,把鑼鼓停了。“

大鑼大鼓的官差們立即停了手,盧知縣討好地道:“府臺,洪山村已是到了。“

李應蘭一臉的矜持,微微點了點頭。

李應蘭落轎的一刻,老村長帶着十幾名村裡的老人,讀書人一併迎上,惶恐地拜下道:“不知府尊駕臨,未能遠迎,還請恕罪。“

李應蘭滿臉笑容地道:“老丈哪裡的話,是本官打攪了纔是。免禮,免禮。“

李應蘭此話一出,一旁洪塘縣的鄉紳都蒙了,這未免也客氣了吧。李應蘭算是官聲在民間還不錯。什麼是官聲不錯?只因他沒有如前幾任知府般,刮地三尺。

只要在任上大肆斂財的地方官已是算得好官了。但人家畢竟是知府大老爺,四品大員啊,跟一個平頭百姓竟如此客氣的說話。

老村長聽了頓時感動說不出話來心道,看來外頭傳言有誤啊,咱們大明的親民官還是非常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嘛。老村長方說完,林延潮已是更衣趕至,一見李應蘭就施禮。

但李應蘭卻快了一步道:“本府今日恰巧到洪塘鎮觀風,聞知狀元郎在此,故而順路來看看。“

李應蘭就是這麼一副這麼巧,我剛好路過的樣子。

但大家都是心知肚明,李應蘭知府任上一年也不會來一次洪塘鎮這種地方,林延潮一回鄉就路過了,說出去誰信啊。不過誰不會在這當口揭破,李應蘭以下衆官員都是紛紛表示,沒錯,咱們就是路過,純屬路過,順便發出一陣笑聲,頓時會面的氣氛一片大好。

林延潮笑了笑道:“那下官謝府尊肯賞光蔽鄉了。“

然後林延潮又向知府身旁的盧知縣行禮。

這時李應蘭看向林延潮身旁的鄉親笑着道:“這幾位都是林中允的族親吧,煩請替本官引薦下。“

林延潮當下將老村長,鄉民一一介紹給李應蘭。

草民們一個個見禮,都是有幾分手足無措。

不過李應蘭表現得也是很親民,他身爲知府,既是治官,也是親民官,有直接臨民之責。當下李應蘭如拉家常般向老村長以及村民問,今年會不會五穀豐登啊?地方的稅賦重不重啊?日子能不能過下去啊?

老村長見李應蘭如此和藹,心道別人都說知府如何高高在上,我看也不會嘛,都是下面的人亂傳所至。

老村長一時也有幾分忘了分寸,非常實(心)誠(機)地表示,田賦雖重,但也能接受,但衙門平日裡徵收時的火耗,裡甲三辦卻是重了一些。

聽了老村長這話,下面的官員都是捏了一把汗,火耗屬於官場陋規,你在知府面前提這個不是打我們的臉嗎?換了平日,肯定是無人敢提的,就算敢提,那些如狼似虎的官差也是一巴掌給你過去了。

但這一刻所有人都是在笑,表示這個問題問得很好,很有代表性,附和老百姓們的切身利益。

對於火耗的事,李應蘭也是心知肚明,這是關係到官吏的錢袋子,朝廷的稅可以短,但官吏們的私囊卻只能多不能少。於是李應蘭表示火耗之事,乃官府常習,少不得的,但在裡甲三辦上倒可以酌情減一減。

老村長也是順口這麼一提,但沒有想到,李應蘭一句話就給他們減了裡甲三辦,衆鄉民聽了頓時大喜,一併山呼府尊英明。

李應蘭點了點頭當下道,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我等爲官當以民心爲天心嘛。

這番話說得是很有道理,且感人肺腑,於是官員們表示謹尊府尊之話,而老百姓切實得了好處,一併高呼李青天之名,大家皆大歡喜。至於林延潮始終一句話沒說,只是在旁笑笑。

在這一團祥和的氣氛下,洪山村幾名沒看住的頑劣小孩,也是溜了出來,見了轎子一陣陣稀奇,於是在轎子下面鑽來鑽去的捉迷藏。

轎旁的轎伕,官差們都是不敢喝罵,只是笑着勸開。

之後本村百姓請李應蘭等衆官員去老村長家裡坐。原因無他,老村長家是全村最大,且唯一看得過去的。

但即便最大,也容不下太多人,除了李應蘭,林延潮大部分人都是在外,鄉民們將家裡的椅子,凳子等物件全部都搬來了,但也不夠這些人坐着。

屋子裡,李應蘭與林延潮並坐喝茶。林延潮知李應蘭此來是向自己獻殷情。不過林延潮知李應蘭任知府以來,在民間官聲很不錯,故而對他也不排斥就是。

二人一陣寒暄後,李應蘭向林延潮問:“不知令師安好啊?”

林延潮老師很多個,但值得李應蘭這麼問的唯有一人,那就是大學士申時行。

林延潮答道:“恩師在京一切安好。”

李應蘭笑着道:“我與汝默兄都乃嘉靖四十一年進士,份屬同年,說起來你我也不是外人。”

第四百一十二章 張四維七百七十七章 入宮覲見(二合一)六百四十九章 縣試放榜九百五十七章 潘季馴的奏章第兩百零五章 最難之鄉試(第二更)第十二章 同窗排擠八百六十八章 響馬的用處八百五十七章 館選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義氣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非你莫屬第三百五十一章 捷報傳鄉里第一百一十七章 府試報名(第二更)一千九十一章 榜樣五百二十五章 同學少年都不賤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家宴八百六十七章 算計第一百六十三章 游泮采芹六百八十二章 以威福還主上第一百二十章 南園四百五十四章 糟糠之妻第兩百六十四章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義利七百三十七章 飯局一千三百零六章 碧蹄館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教訓一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萬曆皇帝一千九十八章 彈劾之事五百九十七章 謹慎應對八百二十一章 新青苗法七百一十九章 於心何忍一千兩百三十章 王太倉一千四十一章 上下八百一十六章 民情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背景九百八十三章 託付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換個惡人來九百四十九章 本府不樂意第一百九十九章 把名聲借給你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方略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謀劃已久七百六十六章 張府(二合一)九百九十章 儲相七百一十七章 仍有可爲(兩更合一更)第一百一十六章 戲弄(第一更)六百一十九章 先要好處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跟我們走一趟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敘功一千四十五章 賑災糧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海禁第兩百六十二章 修齊治平一千五十一章 最後一步大結局上篇六百九十四章 難望項背第七十三章 講會六百四十六章 官復原職(求推薦票)六百六十二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五百九十七章 謹慎應對四百五十八章 高考移民六百九十一章 以行踐言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王師五百零一章 船戶案六百六十二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七百六十三章 天下歸心八百五十八章 背景強大第兩百五十七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三百四十三章 恩榮宴第兩百四十八章 補習天王(二更)六百三十八章 荔枝肉第一百八十章 賜字第一百九十一章 誰指使的(一更)一千一百零六章 栽培五百七十七章 儒臣辯經一千零八章 考官人選第一百六十五章 中流擊水(一更)一千兩百四十章 正氣五百五十四章 耍賴一千兩百零二章 提名六百六十九章 撰起居注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陛辭八百九十六章 龍顏大怒(第二更)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觸動第兩百六十八章 進京趕考一千三百零七章 休勸大度六百九十三章 爲難第六十三章 林府一千三百三十章 皇商的好處九百六十二章 內情第九十六章 理辭氣三道第一百一十四章 府試前的特訓第兩百九十三章 錦繡文章一千三百一十章 提條件?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懇請出山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同受彈劾五百五十一章 侍君之心四百八十一章 喜還是不喜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申時行的謀劃九百八十二章 千字文第一百五十八章 唱名(一更)第三十章 奇才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難以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