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二十七章 回鄉

困於酷暑已久的閩地,終於迎來了一場大雨,大雨總算讓暑氣減退了不少。

這一日林延潮正好返鄉展墓。

林延潮坐在轎內,掀開轎簾,向外望去,此刻差不多是卯初,遠處天幕微亮,近處烏雲壘疊,濛濛細雨,澆在眼前的閩水之上。

閩水對岸就是自己故鄉洪塘鄉。

生於斯,長於斯的林延潮,記起童謠,月光光,照池塘。騎竹馬,過洪塘。洪塘水深不得過,娘子撐船來郎接。問郎長,問郎短,問郎何時返。

林延潮此刻不由想起,當初離開家鄉,外出求學的日子,合上眼當初一切都是那麼的不真切。這個時代,交通閉塞,儘管離省城不過十幾里路,但絕大部分鄉人卻是一輩子沒進過城一趟。

林延潮能從走出小山村,最後到天子腳下的京師做官,在鄉人眼底簡直猶如夢境一般。

轎子過了橋,林延潮這一次回鄉輕車簡從,除了自己,就是陳濟川,轎伕,以及家裡的幾個長隨。

林延潮沒進村子,而是先去展墓,老村長早就帶了村裡的族親在路上候着呢。

落轎之後,林延潮見老村長與族親們一併朝自己見禮。

林延潮目光掃去,在場之人都有些面熟,多年不見,難免生疏,大家也是有了變化,至親也不一定認得,又何況是多年不見的族親呢?

要往常這些人都要叫林延潮一聲潮囝,但今日卻縮手縮腳的,不說呼其名了,連手腳都不知放在哪裡。

林延潮卻是笑了笑,三叔,五嬸地一一叫過去。衆人的拘束這才少了幾分,幾名後生上前給林延潮行禮。

林延潮見了微微訝異,老村長扶着其中一人介紹道:“這是本村子弟,去年過了府試,這一次狀元公來了,我們讓他來見見世面。“

見對方不過十三四歲就已是童生,林延潮不由大是欣賞。林延潮點點頭說了幾句,但也有一分嘉獎宗親後學的意思在其中。

然後老村長給林延潮披上蓑衣,遞上幾根剛砍下野竹,與之一併上山。國人講究是事死如事生,無論官員,還是遊子,回鄉都需展墓,也是存着報本反始之心,尊祖敬宗之意。

雨一直下個不停,故而山路很是泥濘,林延潮腳踩着黃泥上山,給祖先,及父林定掃墓。

林延潮之父林定乃秀才出身,在倭寇襲掠時,爲救鄉民與其妻一併亡故。鄉人感激林定夫婦時常祭掃。

老村長與鄉鄰在林延潮身邊,說了不少當年他的父母之事,很是感慨了一番。林延潮聽着衆人的話,心底也對穿越後沒見過一面的林定夫婦有了幾分印象。

焚黃之後,林延潮下了山。返鄉一趟,林延潮自是要盛宴鄉里,回饋族人。故而就在祠堂裡擺的鄉宴,宴請合村百姓。

祠堂裡分外熱鬧,廚師,村婦們在忙着鄉宴,外頭雨勢雖大,但祠堂竈前用雨棚遮着,絲毫淋不着,疊得猶如人高的蒸籠旁,鄉廚們翻動着鍋勺,焰苗從竈鼎騰起,吱吱作響的滾油下鍋聲響過後,就是一陣煙火氣。

林延潮換下溼衣,穿上常服後,坐在祠堂裡與族裡老人,後生閒聊。林延潮與族裡老人話家長裡短,田地收成,對後生則是問舉業,以及讀書之法。

祠堂外十幾個穿着開襠褲的孩童,怕生地依在門邊,趴在窗邊遠遠地看着。

到了午間時,村婦們開始上菜,掉了色的紅漆木桌上擺滿了菜,土雞土鴨,河鮮水產,一道一道地擺上了桌。酒水是村釀的青紅黃酒。祠堂裡宴席的桌子擺得是滿滿的,不分老幼都是上桌,一時祠堂里人聲鼎沸,格外的熱鬧。

酒過三巡後,林延潮酒一桌一桌地敬酒過去。衆人都是笑贊,林延潮當了這麼大的官,卻沒有絲毫傲氣。

酒宴吃得差不多了,林延潮已是微微醉了,提前打了招呼,回祖屋休息去了。

至於鄉人們忙着將桌上殘羹剩菜打包回家。鄉人儉樸,宴席上的酒菜要拿回家燉了熱,熱了吃,有時要吃上幾天。

這一覺睡至次日清晨,林延潮方纔醒來,睡在家裡的祖屋中,彷彿又回到了當初在社學讀書的時候。

按照今日的打算,林延潮是要去洪塘社學看一看的。

林延潮纔剛吃了早飯,就見老村長急匆匆地來了,與林延潮說村口停了許多官轎。

林延潮聽了不由皺眉,他這一次下鄉本就沒有通知地方官府,只想一人回家看看就好了。

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啊!

之前盧大順就再三地詢問林延潮什麼時候返鄉。

林延潮就沒有告訴他的意思。他知就算自己交代盧大順,不要驚動地方,但這樣的話,我朝官員們歷來都是反着理解。

不要驚動地方,就是理解爲你不驚動地方,給我試試看。

林延潮心想,既來之則安之,人到了總不能,把人往外頭趕吧。

看着老村長一臉緊張的樣子。

林延潮就鎮定地吩咐道,不用擔心,人家父母官,也是人身肉長的,沒那麼玄乎。

老村長不知所措地道:“咱們這小村子,別說父母官,平日就是縣裡的典吏都懶得來一趟,咱不知如何迎候,纔不失了禮數,聽說要用黃土鋪道。”

林延潮笑了笑道:“人都到村口,黃土墊道是來不及了,你先是讓鄉人將進村的路打掃乾淨了,然後耆老鄉紳在道旁出迎就行了,下面的事有我。”

老村長見林延潮一臉篤定的樣子,不由佩服心道咱們延潮就是出息,見過世面的。老村長這時卻忘了,林延潮此刻也是朝廷命官的一員了。

林延潮不慌不忙地梳洗更衣後,就出門來到村口。

這時候村口早就黑壓壓地停了轎子,其餘衙役,長隨,聽差等站得滿滿當當。十幾名官員在村口與老村長等鄉紳們正說着話。但見老村長以及村民們都是一臉激動的樣子。

林延潮一看,難怪衆人如此激動,原來福州知府李應蘭,侯官縣知縣盧大順,以及一大批府縣二級衙門的官員都是到了。

府縣二道同至,對於一個小村子而言,這是何等的殊榮。

六百二十六章 矯旨九百二十七章 學以致用一千六十三章 幫你活動六百八十一章 有一根刺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何爲儒?(恭喜joyii書友成爲本書盟主)第六十一章 拉攏(第一更)第一百九十六章 識破(一更)九百五十七章 潘季馴的奏章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偉器第兩百七十三章 名聲在外第兩百七十三章 名聲在外第三百九十一章 君子之爭第四百三十七章 這就是帝王師啊五百八十二章 舌戰羣儒(上)第三百七十四章 張居正歸政第一百九十二章 尾生之行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房官人選六百五十六章 露了一手第兩百九十八章 考完一遊八百九十四章 堵塞言路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誰可入閣輔政一千三百一十章 提條件?第兩百三十三章 白首一人好(三更)八百零八章 威壓一府六百二十章 採銅之學(多謝龍蠖不關情書友盟主)九百零七章 聖旨九百四十二章 科場弊案(二合一)八百六十三章 觀點第兩百三十九章 席間運籌(二更)第八百一十九章 留下功與名(二合一)九百七十一章 徐州第兩百五十七章 公道自在人心一千三十一章 林神醫第兩百七十二章 功名在身第一百五十五章 首題五經題(二更)封推感言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出兵第三百二十二章 張居正的決定五百一十九 來客第四百三十九章 巧妙回答五百八十二章 舌戰羣儒(上)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焚詔第四百三十二章 吾有所得五百零七章 家宴第三百八十三章 你太無恥了第一百六十三章 游泮采芹七百二十八章 萬事不難(第二更,求月票)第一百零四章 縣試(第一更)九百一十九章 新河舊河(謝盟主北京河馬主神)八百三十九章 請動漕督的面子第兩百零二章 龔子楠的心思(一更)八百零九章 爲民做主第三十五章 錢沒了(第二更)一千兩百八十章 試看來日第兩百八十五章 醉酒驚名士一千四十章 交換第三百零二章 閱卷四百九十六章 失蹤之事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解鈴第兩百三十九章 席間運籌(二更)七百九十五章 打狗給主人看第五十九章 天生我才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威勢九百三十章 跨府巴結一千二十四章 恩榮宴四百七十章 牛人第一百六十五章 中流擊水(一更)一千兩百二十章 事故一千七十七章 聽老婆的話八百三十七章 排衙第兩百五十一章 家事四百五十三章 給足面子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回府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談話七百五十七章 積怨(兩更合一更)第三百八十八章 當仁不讓了第一百零六章 交卷(第三更)第一百七十二章 林淺淺的着急(二更)第一百二十八章 報喜了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興學(第一更)六百四十六章 官復原職(求推薦票)五百四十二章 考題第四百三十六章 溫馨七百八十九章 頂撞九百章 潞王的悲催第兩百四十八章 補習天王(二更)五百九十四章 門生第三百零七章 最好的文章第三百六十二章 度君子之腹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坑第三百一十七章 萬曆皇帝八百六十七章 算計第一百三十六章 同窗之間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安插六百八十七章 有備算無心七百七十章 念起好來第四百二十二章 有備無患七百二十五章 站在哪一邊(第二更,求月票)六百五十六章 露了一手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