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九十四章 對錯

陳知縣這麼說自是一片好意。

林延潮心想這不是要自己禮下於人嗎?

林延潮看了左右,但見士子們早就有不少離去,剩下的見林延潮與陸翁,陳知縣在相談,也是非常有眼色的先行一步離開。

至於董其昌,袁可立見這一幕,也是聰明地表示告辭。

林延潮見左右無人,於是道:“懇請陸翁教我。“

陸樹聲笑了笑,沒有直言,而是對陳知縣道:“今日在連舫上設宴,好好招待狀元郎。“

陳知縣允了一聲道:“學生這就去辦。“

林延潮也知陸樹聲不會這麼爽快地答允自己,拿捏架子總是要的。不過如此也說明有戲,於是林延潮讓人告之林淺淺一聲,自己留在連舫上,陸樹聲,陳知縣設晚宴款待。

宴上酒過三巡。

乘着酒酣耳熱之際,林延潮向陸樹聲道:“下官恩師盡忠國事,可是仕途多艱,陸翁既與恩師有舊,懇請提攜恩師一二,下官與恩師都感念陸翁大德。“

陸樹聲笑着道:“狀元郎,此番回家省親,自身尚且不保,又怎麼還想幫你老師來了?“

林延潮心道,自己這眼下仕途不順沒關係,就算眼下張居正不容自己,大不了去潘季馴那擔一知縣,或者等張居正掛了以後,申時行當政,自己怎麼樣也不會混得太差,自己還年輕怎樣都有機會。

倒是林烴若是沉淪下去,仕途就這麼完了。

當然林延潮話上卻是道:“若非恩師,哪裡有晚生今日,與之相較,晚生倒是情願不當官。“

林延潮這話說得也並非都是假話,也有些許肺腑之言在其中。

陸樹聲嘆道:“你恩師倒是收了一個好弟子,其實你老師辭官後,老夫亦有寫信過問,問他今後之打算,但他卻回覆老夫說,老父年高,長兄病逝,無人侍奉膝下,自己需替長兄盡孝在家奉養。老夫看來令師其實心灰意懶,不願再任官視事,故而這才這麼說。“

“他既是不願,老夫也無能爲力啊!“

林烴說得也是大義所在,在重視孝行的明朝,林烴這麼說,陸樹聲也不好再勸。

林延潮心道,原來如此啊,有陸樹聲的保薦,老師出山完全不是問題,只是自己老師因對仕途失望,已是完全不願再起復了。

之後林延潮辭別陸翁,陳知縣本要用座船送林延潮南下,這座船乃是官船,用黃布寫官員銜名於旗上,一路南下,水上各船都會迴避。不過林延潮心想自己南下,被貶官的機率很大,就不這麼招搖了,就讓袁宏道幫自己僱了一艘直接從錢塘江出海南下至福州。

林延潮之所以選擇乘坐海船,是因之前船破在陸上耽擱好幾日,若是再不抓緊時間趕回家中,那麼很容易逾期未歸。

眼下林延潮正不得張居正歡心,必須小心做人,若是真的延誤了回家的歸期,被御史抓到小辮子,參他一本自己仕途也就玩完了。

故而乘坐海船從錢塘江出海返回家中會快一些,如此不會誤歸期。

從錢塘江出海後,海船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中航行,林延潮站在船邊,見碧海萬里,船隨浪起浪伏,不由心潮起伏。

他不由想起不由王陽明的故事。

當年王陽明得罪了劉瑾,被貶官去貴州龍場。王陽明走到杭州時,劉瑾還是不放過王陽明,於是派錦衣衛追殺王陽明。

於是王陽明無奈,想出了一個裝死脫身的辦法,他跑到錢塘江邊上,將一隻鞋丟進江裡,一隻鞋丟在岸上,佯裝出投江自殺的假象,騙過了錦衣衛。

然後王陽明卻從錢塘江上坐海船出海,從海上跑路,結果跑路時,在海上突遭大風暴,船隻欲沉。

此時此刻王陽明寫下了一首詩。

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夜靜海濤三萬裡,月明飛錫下天風。

這飛錫是講智者大師之事。智者大師到了天台山時,要從此山至彼山,但兩山之間卻是深深的懸崖。

於是智者大師將錫杖往懸崖上一丟,就乘錫杖飛過到了彼山之上。

當時王陽明前途茫茫,生死未卜之際,他坐在隨巨浪起伏的船上,想得卻是月明飛錫!

這首詩乃林延潮最喜歡王明陽的一首詩,當年顏鈞曾將此詩贈給林延潮。

此詩林延潮至今攜在身邊,沒有離身。

與王陽明當時相較,林延潮心想,自己此刻困境又算得什麼?大不了回家以後,閒散個幾年,到時在出仕爲官也是一樣。

就在林延潮此刻身在海上,已是做好了貶官的準備時,遠在京師的內閣堂房上。

“啓稟元輔,山西布政使奏報,去年十月至今年二月,山西六府三直隸州,雨水甚寡,田農正苦於無雨,後所幸三月時,下了好幾場大雨,旱情方解。“

“山西幾百名士紳上表說,正因聖人在朝,光耀九州,匡扶社稷,故而百姓們能久旱逢甘露,這都是洪德所至,合省百姓無不感激涕零啊!“

這官員搖頭晃腦的道。

聽了官員們的阿諛奉承,張居正反而是眉頭一皺。

坐在張居正一旁的申時行察言觀色,當即呵道:“好了,不必再說了,退下。“

這官員不知爲何馬屁拍到了馬腿上,不由什麼惶恐連連道:“下官失言,元輔恕罪,三輔恕罪。“

聽了這話,張居正本來不欲作色的,此刻卻道:“閉嘴!“

是,是。這官員連連叩頭這才倉皇離去。

申時行與張居正道:“相爺息怒,如今天下的官場,皆是如此,實在是有負聖心啊。“

張居正道:“僕在位十年,本欲革新吏治,簡拔能吏,驅逐庸官,但這等庸碌之輩,逢迎之徒,仍是充盈朝堂之上,實叫我心寒。“

申時行道:“相爺,能臣幹吏有能臣幹吏的好處,庸碌逢迎之輩,亦是有他的用途。“

張居正點點頭道:“這一次河南,山東布政使都是上奏,說去年冬末春初都有大旱,到了今年春初卻是遇到大雨,正如你的門生林延潮所言,去年確有大旱,但因今年雨情豐沛,大旱得到消解。“

“汝默,我問你這門生到底是說對了?還是說錯了?”

第二十三章 南方的豬八百六十二章 賣田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從道不從君第兩百四十五章 拜師(二更)第一步第六十二章 本經(第二更)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敲竹槓一千六十九章 乾爹救我六百四十八章 燕京時報五百七十八章 敵軍陣容第四百一十章 咱是筆桿子七百九十七章 談判六百九十一章 以行踐言第九十五章 師徒問答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宣川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建儲第九十七章 讀書真費錢第四十三章 先生的背景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權相權七百一十六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七百九十六章 下城來談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變局九百一十八章 懟河督七百二十章 各取所需九百八十六章 治水之功一千九十二章 託付(第二更)第三百二十四章 殿試八百零二章 河工銀七百九十二章 如何選擇五百九十四章 門生八百三十四章 這張臉怎如此之厚?一千七十九章 新任部堂的威風一千二十一章 暗訪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教化四百七十七章 此子莫非奇才六百六十三章 掌握全局六百九十章 馮保之反擊(第二更)第兩百三十二章 龔府壽宴(二更)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點撥八百八十七章 殺棋四百八十二章 驛站八百零八章 威壓一府一千一百二十章 水至清則無魚九百八十八章 上殿四百五十九章 家和萬事興第四十章 狀元公的勸諫一千四十七章 莫欺少年窮第三百七十六章 相府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大忽悠一千二十四章 恩榮宴五百九十六章 與首輔同行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告誡告慰七百一十六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八百零五章 君子小人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劉大刀九百六十章 官吏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精一之功第八十八章 有事找他九百五十四章 誰也不怕啊第四百一十二章 張四維七百七十章 念起好來第三百一十三章 座師與門生一千五十九章 對話四百八十六章 湖上文會第三十二章 好處(第一更)第四百四十三章 應變第八章 背書第十八章 傳道授業(第二更)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稚繩怎麼看?一千七十八章 年輕的部堂大人第四百三十八章 經筵之上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造勢一千七十五章 賀客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焚詔六百五十九章 初衷(第二更)一千零二章 朝堂就是名利場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託付第三百五十七章 宣旨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危城七百零四章 賞賜連連(第三更)第三百三十七章 君前奏對五百三十二章 評價四百六十二章 爲官之道第八百八十三章 附議第兩百一十四章 放榜了(一更)六百三十八章 荔枝肉七百零一章 林府喜事第一百九十一章 誰指使的(一更)第四百三十三章 師恩如山第四百三十九章 巧妙回答七百九十六章 下城來談六百五十一章 我幹嘛答應你九百二十三章 榮升知府五百零三章 鼎邊九百八十二章 千字文第四百零八章 求辦事第兩百七十五章 抵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重新廷推一千五十章 水到渠成感謝書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