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九十七章 欽差

聽了幾人分說,林延潮可以感覺到林淺淺有些害怕。

林淺淺與林延潮道:“我們還是不要走陸路好了?“

這時疾風已是颳得屋板作響,林延潮看了一眼屋外然後對林淺淺搖了搖頭,這時走海路風險要比陸路大十倍。

但見老者對林延潮道:“小兄弟,此事可是千真萬確,咱們州府裡都知道,若非大隊行商上路,已是很少有人獨行,這位小兄弟,我好言提醒,你切再三小心。“

林延潮於是道:“多謝老人家善言。“

就在這時,外頭忽傳來馬蹄聲。接着馬蹄聲在客棧門外止了。

衆人聽了都是詫異,南方少馬,是誰在這天氣還騎馬來客棧,聽起來還有十幾騎之多。

衆客商心底不是歹人吧。店裡的十幾名海商暗中往身旁摸刀。

正說話間,客棧門一開,幾名官軍將領走了進來。衆人心底也沒放鬆警惕,這年頭官兵有時候與歹人也是一路的。

官兵將領一旁正有一人,掌櫃認得正是與林延潮一併來店打尖的下人。對方朝將領身邊說了幾句,對方徑直林延潮面前拜下道:“不知大老爺在此,請恕末將有失遠迎之罪。“

林延潮點點頭,淡淡地說了幾句。

滿屋客商都是說不出的驚訝,此人是誰居然可以請官兵護衛。

林延潮沒理會衆人的詫異,對官兵將領問道:“這裡離縣城還有多遠?”

“還有兩日,且是山路,懇請大老爺允末將帶兵護衛左右。”

“也好,有勞將軍了。”

林延潮答允後,從袖中拿出一塊碎銀子放在方纔提醒自己的老者手中道:“一點意思,不成敬意,就充問路之資吧!”

那老者哪裡肯受,堅持不收。

林延潮也不再堅持,於是與官兵們一併出屋,在鎮裡僱了一輛馬車就行出發,行了兩日抵至寧德縣城。

到了縣城後,林延潮知官兵不可擅離信地,自己也是安全了,於是讓他們回去,自己命陳濟川拿了帖子去縣衙拜見正堂。

一般而言,林延潮過路,直接住驛站就是了,不會驚動地方官府,人家爲了避嫌疑,不得罪張居正,也不會主動來見。

但這一次林延潮在客棧聽說有客商失蹤的事,不太放心,既是爲了自己路上安全,也是出了這麼大的事,自己不能袖手不管。於是他準備找本地知縣問一問。

林延潮就在城外驛站等候,不久就見了知縣的儀仗來至驛站。

在小縣城中,知縣出行可是大事,四人擡的綠呢轎子來至驛站,令整個驛站都是轟動了。

寧德縣知縣乃捐班出身,雖聽到消息,這位大明狀元郎得罪了張居正,眼下日子很不好過,但即便如此一位六品宮坊官,也不是他一位七品外官得罪得起的。

寧德知縣見林延潮立即行禮道:“不知狀元公駕臨敝縣有失遠迎,下官已在寅賓館設下便宴,爲狀元公接風洗塵。”

林延潮要與他說事,就答允道:“好,打攪貴縣了。”

於是林延潮與知縣一併來至縣衙。

知縣設宴接待林延潮這等上官,縣裡的縣丞,主薄這等二老爺,三老爺也要作陪。

儘管宴席上有了縣丞,主薄,但知縣想自己捐監出身,肚裡的墨水不夠,怕一會宴時接不上林延潮話,於是又請了兩位師爺陪席,一會飲酒作詩,也有人替自己應陣。

知縣準備了這麼多,卻不知在一會宴會上什麼也沒用着。

這纔開宴,林延潮穿着便服入內,卻見屋子一干人都是穿着公服。

林延潮問道:“不說是便宴,各位如何穿公服呢?”

知縣幾人道:“狀元郎出身清華,又是京官尊貴,我等不敢造次。”

林延潮道:“無妨,我返鄉省親不過恰巧經過本縣,何況一會我還有事要借重各位。”

知縣等人聽林延潮這麼一說,都是放鬆下來。

他們本不知林延潮突然出現在本縣什麼意思,但一聽借重二字,就誤以爲是來撈油水的,頓時大家就放鬆下來了。

於是幾人去屋後更衣,都是換上便服,知縣還叮囑心腹,立即去打點一份豐厚程儀來。

衆人重新入座,長隨稟告可以開席,知縣向林延潮稟告了一聲,林延潮點點頭。

於是菜餚就流水般送上,林延潮見席上只有六人,但菜品幾乎有六七十道,真不知這不富裕的縣,是如此整治出這麼多菜來。知縣還一個勁說,山野地方,倒是簡慢了狀元公。

席間酒過三巡,林延潮就開門見山地道:“我聽聞本縣發生不少商旅失蹤之案,數年人已有百人不知音訊,可是真的?”

這知縣聽了林延潮的話,猝然一驚,手中的筷子吧嗒一聲掉落在桌上。其餘縣丞,主薄也都是面無血色。

知縣身旁的師爺咳了一聲,提醒知縣失態,然後對林延潮問道:“敢問狀元公,此事是何處聽說的?”

林延潮察言觀色,看知縣的表情,知對方十分心虛,看來此案真是不小啊。自己若說在路上客棧聽說,恐怕就嚇不住他們的。

林延潮咳了一聲道:“到了這一刻,莫非師爺還以爲,本官是恰好出現在貴縣的嗎?”聽了林延潮的話,衆人臉上都露出驚懼的表情。

要知道官場上從來都是欺上瞞下的。

朝廷要從地方官員從瞭解一件事,往往從對方奏報上來的,經常不是事情的真相。

朝廷爲了要知情此事,一般都是從京官裡抽調一人到地方去查探。這樣的官員,就是戲文裡提的欽差大員了。

當然朝廷派欽差到地方,一等是明察,一等是暗訪。明察好說,地方官員最怕的就是暗訪。

戲文裡欽差大員到了地方隱瞞身份,微服私訪,瞭解真相,這也只是戲文裡的橋段。

朝廷不會那麼麻煩,比如指調查的欽差到事發之地的鄰省做官,順道路過。

比如事發在浙江,朝廷讓欽差大員去福建赴任,順路查探一下,又或者朝廷假意讓欽差以致仕,省親的名義回鄉,順道經過調查一番,再將事情真相上報朝廷。

而此時此刻,知縣就是將林延潮當作欽差。

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握手言和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退意八百七十二章 林司馬之功第四百零六章 天子賜服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稚繩怎麼看?一千零五章 歲初七百五十七章 積怨(兩更合一更)一千三十五章 國有諍臣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做客第十九章 回家五百五十五章 臺階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漕事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八百八十五章 官員與百姓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義利四百四十九章 滿分的逼五百七十六章 經筵講官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閣權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林府第兩百七十五章 抵京第四百三十一章 我給首輔提意見第十三章 大宗師按臨了六百四十八章 燕京時報一千三十九章 大奸似忠八百五十二章 苦心人天不負第兩百三十章 只是我不願意(第二更)一千三百零一章 問罪一千九十七章 反目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大功?七百一十五章 青天第一百六十九章 日課(一更)第四百二十章 立威五百三十九章 建言八百九十八章 銀子去哪兒了?八百零二章 河工銀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就此干休一千二十三章 顏值即正義第三百九十五章 家人,同窗和老師第三百八十四章 遼東大捷五百四十三章 進講答書友問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義利七百四十七章 千古奇冤第三百八十一章 朝參第三百零三章 我是要磨礪你啊五百五十章 私問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頭等之事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誰可入閣輔政五百一十五章 一個小目標第三百四十九章 有人辭官歸故里第八十八章 有事找他六百四十六章 官復原職(求推薦票)第一百四十六章 狂生(一更)一千兩百零二章 提名四百八十六章 湖上文會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兄長立功了八百六十三章 觀點五百三十七章 攤上事了五百二十五章 同學少年都不賤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買賣第三百四十四章 成人之美第四十六章 書院六百四十八章 燕京時報七百三十三章 保人第四百二十三章 感到放心第三百三十五章 金鑾殿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驛站七百九十章 對策七百六十九章 同學情誼第三百九十章 屏風書名第五十章 爲何讀書第兩百二十六章 龔夫人的想法七百六十四章 佈局之人八百四十七章 官吏奸滑七百九十五章 打狗給主人看第三百七十八章 力諫張居正九百九十七章 歸宗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拒收第二十章 蜆子湯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準話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威勢九百八十六章 治水之功七百零七章 封爵之議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吾來擔之第二十一章 謝老虎第三百零七章 最好的文章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定策之功四百七十章 牛人六百五十七章 看座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握手言和第三百四十八章 碑林題名第三百一十二章 幾人可及?第一百八十五章 丟人丟得不夠(一更)第兩百九十七章 五篇策問七百八十八章 粥廠出事(二合一)第兩百七十四章 漕弊第五十八章 質疑第兩百七十四章 漕弊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回家六百二十章 採銅之學(多謝龍蠖不關情書友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