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五十八章 高考移民

林延壽儘管是口裡說得豪言壯語,但他這一番來京的緣由,林延潮卻是一清二楚。

原來四月時,林延壽府試中式,成爲童生了。

府試稱府關,比縣試難了十倍,是淘汰率最高的。自己正好中了狀元的消息一傳回家裡,林延壽就中了童生,林延潮既覺得林延壽進步實在頗大,也懷疑知府是不是在放水。

不過林延潮沒有深究下去,只是寫了封家信,祝賀一下林延壽而已。

但是府試之後,林延壽的好運道也到此爲止了。到了院試裡,林延壽落榜了,他的卷子是被福建督學親自刷下的。

落榜也就落榜了吧,可是林延壽表示不服。院試落榜後,林延潮持落卷去找督學領責。所謂領責,就是考生若是卷子有不佳的評語,要去督學那接受訓斥。

一般而言,考生到了這裡,再委屈,一般乖乖領罵也就算了。

可是林延壽,卻質疑起兩榜進士出身的福建提學道副使水平太次,將自己卷子誤判罷落,於是在公堂上不但沒有向督學大人認錯,還就捲上的錯誤與督學大人狡辯了幾句。

林延壽覺得他不過爭辯了幾句,就如同往日私學時,與老師辯難一般。

身爲一省督學,正四品的大員,那地位何等尊貴,全省生員見了他也是戰戰兢兢,不敢說錯一句話,就怕一言不合,被對方剝奪了功名。督學大人六十多歲了,可謂一把年紀,當官以來從未見過這等敢當堂與一省大宗師對噴的讀書人,今日見識之後,氣得手直髮抖。

於是督學大人當堂贈了林延壽四個字,狂悖之徒!

說完督學大人命人將林延壽拖出去打了二十大板,並言明以後不許他再參加本府院試。林延潮聞知此事,心想林延壽真心溜溜溜,幹了多少落榜讀書人想幹都幹不了的事。

所以正因爲如此,林延壽被取消了院試的資格,沒有成爲生員的希望,故而他纔想用來京師捐監的辦法,來取得會試的資格。

林延潮道:“是,大宗師不允兄長你赴院試,也是氣急了,我修書一封替你求情,你再與他賠罪,讓他消了這口氣,此事就算過去了。“

林延壽拒絕道:“不行,大宗師不過爾爾,我的卷子在他的手中乃明珠暗投,我此番離家,就是要做蘇秦的。督學說我中不了秀才,我就到順天府來中進士。他不是看不起我,待我金榜提名,我一定在他提學道門前大放三百串爆竹,不,一千串!”

林延壽說得神采飛揚。

林延潮不由吐槽,高考只考了一百六十,你也敢報北大清華?

林延潮只能道:“延壽,你真不能如此,秀才都考不中,你還考進士!”

林延壽聽了這話,猶如屁股被人點着了一般,從座上跳了起來道:“延潮,你敢看不起我?你我都是堂兄弟,你能中了狀元,爲何譏諷我連進士都考不上,你看不起人!”

林延潮頓時無語,你這話說得好有道理,我竟無言以對。

林延潮想到,林延壽這等性子,其實說來就是內心自卑,又愛與人到處比。要想改變他,唯一辦法就是讓他獲得自信,當然這自信,並非是給他納捐,讓他成爲監生再考進士,如此不是自己努力的來的。

故而納監這個辦法,不是幫了他,反而是害了他。

林延潮勸道:“捐監出身視爲雜流,赴科舉,也是被人看不起!“

林延壽聽了臉一紅道:“不中又如何,只要我能中進士一日,別人都會知道我是凌雲木。延潮你就別管我了。你既能程家少爺弄個監生,就也給我辦了一個。我也不麻煩你,錢多少我自己出,這一次上京爹孃給我一千兩。出門前,我已與爹孃說過了,不考中進士,就不回家了。”

林延壽語氣堅決。

給林延壽弄個監生,對林延潮而言當然是沒難度,索性就讓三年又三年的浪費時光好了,反正多落榜幾次他就會想明白了。

但林延潮想了下,爺爺大伯將林延壽交給自己,自己這樣不是害了他。林延潮道:“兄長,如果我說除了納捐這條道,還有其他辦法,你願意不願意試?“

林延壽傲然道:“你別想勸我做官,我看不起程家人。我科舉不是爲了做官,而是爲了替自己爭一口氣!“

林延潮道:“不是這途徑,你想不想聽?”

林延壽道:“那你說。”

林延潮道:“大宗師不是不讓你在福建應試嗎?我可將你改在順天府應試。“

林延壽訝然道:“什麼你要我在順天府參加科舉?“

林延潮點點頭道:“不錯。“

“不可能,我閩籍士子豈可在順天府參加科舉。籍不在,貫也不在。“

古語中,籍貫是兩個意,籍是役籍,指的是你繳糧服役的地方,貫則是指得是你世代居住的地方。對於科舉而言,要寫三代履歷,以免賤民娼優之輩參加考試,故而對籍貫這一塊審查得很嚴。

你非在籍人員在異地假冒異籍考試,這就是冒籍。所以林延壽聽說林延潮要他在順天府參加科舉,簡直不可思議,看着林延潮一臉你他娘在逗我的表情。

林延潮道:“延壽,這也並非難事,眼下三叔不是入了商籍嗎?你只需過繼到他名下就好了。我可讓你改作商籍參加順天府之科舉,若是院試中式,成爲順天籍的生員。“

改作商籍,是一種取巧的辦法,要知道商人四海爲家,比如遍佈天下的徽商,其子弟如身在外地,要返回籍貫考試是不可能的,所以朝廷允許商人子弟以所在之地赴考。

當然林延潮除了讓林延壽改作商籍,還是寄籍,改籍等手段,但寄籍和改籍都有不妥之處。

歷史上清朝狀元張謇是冷籍出身,冷籍就是三代以上沒有取得功名,清朝科舉規定,冷籍不得入試。爲了取得應試資格,張謇冒充皋縣張家的子弟來赴科舉。

張謇中了秀才後,皋縣張家不斷以此來要挾張謇,無止境地向其家裡索要錢財,令張謇家裡差一點傾家蕩產。

所以還是商籍來得穩妥一些。當然外人貿然改作商籍是不行的,但林延潮是什麼人,乃是京官。京師裡多少京官,他們不是孤身一人來赴任的,他們也有不少子弟隨在身邊,要他們這些人的子弟再返回原籍考試,他們肯?

故而順天府是士子們冒籍考試最多的地方,而且大部分都是京官子弟。官場上都是官官相護的,則法不責衆的,對於京官子弟冒籍考試,朝廷只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林延潮等於給林延壽指了另一條路,這讓他倒是犯了難。林延潮故意道:“不過在順天府你也不一定能中舉人,也無法參加會試,不似入國子監,一口氣就能赴會試了。”

林延壽問道:“延潮,你之前不是說捐監出身被人看不起嗎?“

林延潮點點頭道:“不錯,兩條路擺在你眼前,你自己選,是捐監呢?還是改作商籍?“

林延壽心底很是掙扎了一陣,突然問道:“我聽說順天府考舉人比老家容易?“

林延潮微微一笑,林延壽還是蠻聰明的,看出了其中關鍵。歷來科舉冒籍的士子,一般出自三個省份,浙江,福建,南直隸。

爲何是這個三個省士子最喜歡冒籍,難道三個省的讀書人都品行不行?並非如此,因爲這三個省是科舉上公認的死亡之組。

換句話說這三個地方,學霸多如狗,神童滿地走。你要想出頭,一定要是驚才絕豔之輩。如大名鼎鼎的徐文長,八次鄉試不第,一生都中不了舉人。徐文長這樣的例子可謂比比皆是。

所以這三省的讀書人削尖了腦袋,讀書都沒辦法出頭,於是就打了其他的主意,那就是冒籍。家裡有人在京當官的,三地讀書人就想辦法去順天府考試,沒有這層關係的,就去其他邊遠地區冒籍成當地士子參加考試。

有些邊遠地方,教化不興,甚至能識文斷字的就能考得上秀才。

僅以明朝而言,浙江紹興籍的進士裡,有三分之一都是冒籍,通過在其他地方取得功名的辦法,再到會試中金榜題名。沒錯,冒籍的手段,放在今天說來,就是\‘高考移民\‘。

至於林延壽問在順天府考試容易?還是福州就算府考試容易?

林延潮道:“都非易也,你若是不求上進,在何地都考不中,若是能發奮進取,在何地,功名對你而言也是探囊取物。“

林延潮這麼說是想讓林延壽不要以爲換到了順天府,就容易考上,考試還是要憑實力的。不要以爲改個籍貫,你就能中式了。

林延壽聽了林延潮的話一拍大腿:“既是如此,我主意已定,就在順天府考秀才!“

林延潮點點頭,林延壽還是有心氣的:“兄長,不必着急答覆我,你還是再考慮考慮。“

林延壽負手道:“不用考慮了,在順天府考試,我已鶴立雞羣,功名探手可得!”

看來我的苦心白費了啊!林延潮心底感嘆。

八百一十三章 東邊不亮西邊亮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一以貫之第一百七十二章 林淺淺的着急(二更)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安危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危城八百零五章 君子小人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義氣第三百一十二章 幾人可及?五百二十二章 拉關係一千三百零四章 門生長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敲竹槓五百八十五章 辯經勝負四百八十四章 袁宏道八百二十一章 新青苗法一千三百零七章 休勸大度四百八十五 西湖遊記第四百二十六章 部費八百五十章 知府下鄉第三百零七章 最好的文章第一百三十五章 傑出弟子第一百零八章 招覆(第二更)第八十一章 公門之中好修行第三百三十九章 金鑾殿下捉婿第三百八十七章 平夷詔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新鹽法一千兩百三十五章 文章和爭執第一百五十二章 贈詩(一更)六百六十四章 直起居第兩百八十九章 會試之日七百七十七章 入宮覲見(二合一)第兩百一十九章 老師和同窗(一更)第六十八章 冬衣一千三百八十章 試問一千章 經史並重六百零五章 無招勝有招第兩百五十六章 虎狼對弱雞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敲竹槓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治人治法第三百五十五章 受得起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難以掌控第五十四章 我不是作弊五百零八章 相爺這唱得是哪一齣一千三百章 大興縣試一千兩百零六章 談判交換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釋放一千二十二章 自己人第四百一十九章 東廠聽記一千四十一章 上下第兩百四十章 銷銀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高深莫測第兩百三十二章 龔府壽宴(二更)第四百一十五章 審問九百八十二章 千字文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俘虜八百三十二章 陰謀第四百零七章 顯擺顯擺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成敗在此一時第七十九章 逐出書院第兩百七十七章 終南捷徑六百零四章 皇帝賞賜六百三十七章 家有賢妻七百二十六章 申時行的忠告第兩百九十六章 第二場九百四十一章 主持府試第三百六十五章 天下熙熙(第二更)五百零四章 當年同窗第兩百二十三章 程員外上門六百二十章 採銅之學(多謝龍蠖不關情書友盟主)第三百二十二章 張居正的決定六百九十九章 重回禁中第兩百六十一章 故人重逢七百五十六章 輿論(兩更合一更)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海運八百五十一章 刨根到底六百二十章 採銅之學(多謝龍蠖不關情書友盟主)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撰文第三百八十四章 遼東大捷九百二十八章 重逢七百七十一章 此林延潮之功(二合一)四百八十四章 袁宏道第三百九十六章 入直文淵閣第三百四十九章 有人辭官歸故里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商稅一千九十二章 順天鄉試考官(第一更)四百四十八章 李三才第一百零五章 我取定了(第二更)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北上第九十九章 我有辦法(第一更)第兩百二十九章 何時會試第兩百七十二章 功名在身第三百八十七章 平夷詔第九十三章 買房拉(第二更)第一百五十五章 首題五經題(二更)第八十五章 措手不及八百九十三章 當殺一千兩百零五章 禮約法約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自古貧賤出良才第四百二十七章 權力所在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大功?一千兩百五十二章 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