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張居正歸政

?

入翰林院兩個月來。

大明會典已是重修了二十六卷,事實上大明會典有兩百五十多卷。

衆修纂官犧牲了休沐日,一個月的辛苦,也不過重修了十分之一而已。

總裁張居正三令五申下,學士陳思育與總修纂官蕭良有,自是不敢怠慢,可事與願違,參與修纂的,都是資歷淺的翰林,對經史典籍不上手,打回去重修個三五次都是正常。

如此大明會典進展很慢,翰林的條例被陳思育一次又一次的打回,陳思育看得上的呈上,又被副總裁許國和餘有丁看過,一次又一次打回。

衆翰林們每日都忙着修纂《大明會典》,《大明會典修》,《大明會典再修》,《大明會典終稿》,《大明會典決不再修》一份份地遞上去。

有時候修纂官們累得整日都在改稿。

當然衆修纂官中林延潮是被退回條例最少的。林延潮因看了大量經史典籍,書看得越多越是可以融匯貫通,條例中條條註解信手拈來,常常編寫出來一個條例會引用到十幾本書。

所以林延潮編寫的條例,常常被陳思育列爲範本。

林延潮獨立完成了,關於朝儀之儀,以及經筵之禮的兩卷。儘管別人要修一日的條例,林延潮一個時辰就能修完,不過林延潮每日三日只寫五條條例,速度不快。衆翰林也不奇怪,認爲林延潮是慢工出細活而已。

至於如蕭良有他通過的條例最多,但因要司總修纂之職,這邊又要寫條例,爲了維持在陳思育與同僚印象裡勤勉的形象,他累得是連喝口水的功夫的都沒有。

儘管蕭良有整日是以全力以赴的狀態在做事,但是若條例上寫得不好。陳思育第一個問責的就是蕭良有。

林延潮反正他在衆人面前營造一個沉穩有餘,能力中上的形象就好了。

他多半的時間則是安安靜靜地端着杯,坐在公案後讀書。看書。林延潮並沒有閒着,而讀誥敕詔令。爲將來輪值誥敕房作準備。

休沐日後,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天氣,窗外的風翻動着公案上攤開的書,吹得啪啪直響。

林延潮眯着眼睛看了一眼窗外晴朗的天空後,又低下頭看書。

書頁被陽光曬得有些微燙,林延潮正看着嘉靖年的朝廷奏疏呢。

不得不說,翰林院這地方,和官場比起來。有些不同。

因非進士不得入翰林的規矩,進了翰林院後,有一條獨立的晉升制度,翰林院-詹事府-兼吏部禮部侍郎或尚書(國子監祭酒)-內閣。所有的內閣大學士,履歷看起來都差不多,唯一隻有快慢不同而已。

沒有其他官員,要經歷京官與外官之間的內外輪轉,故而翰林院是大明唯一一個,可以外調,不能內遷的衙門。也就是說。你可以從翰林院調往別的衙門,但調出去了,就別想回來了。

放在今天。翰林院就是那等只收‘應屆畢業生’,不收‘社會考生’的有關部門。

這個制度,暫且可以理解爲保證翰林院內純粹的企業文化。

另外就是翰林院晉升制度,翰林們升遷不快,但是有個好處就是上不封頂。從入翰林院的一天開始,就意味着你們都是儲備內閣,庶吉士又稱儲相,更不用說三鼎甲入翰林的。

入翰林院後基本上就是熬資歷,排着隊上。你儘管幹翻了前面的人,但資歷不夠也不會讓你上。所以即便是庶吉士。你熬個二十年後也可穿一身緋袍,大家位出清華。將來前途可期。

當然升遷之中,勾心鬥角難免會有,可至少吃相不會太難看。

若是翰林們無志於官場,那麼在翰林院裡安心作學問也是可以的,當然翰林院裡也有這樣的人就是。

所以對林延潮而言,這樣的日子卻過得很舒心和平靜,特別是何洛書被自己氣出翰林院,不得不在家請‘病假’。

現在林延潮沒什麼煩心事,唯一不足的就是翰林院是距離他‘事功’的目標遠了很多。

林延潮正看着書,這邊經過休沐日的翰林們已是陸續來了。

衆翰林們好容易得假,一進檢討廳都在閒聊。

“昨日我出安定門,到滿井一遊,藤老先,草深煙,中藏小亭,晝不見日,真是好景緻啊。對了,你去哪裡了?”

“在下去戒臺寺看鬆了,此乃一絕。”

幾名翰林說着休沐日遊玩的事,談興正好。

“對了聽聞何檢討,向光學士請了一個月的病假,看來自知是真無顏留在翰林院了。”

衆翰林正說話間,這時一名翰林急匆匆入內道:“諸位,你們聽說了嗎?張相上了再乞休致疏後,從三日前,閉門在家,不赴早朝。”

衆翰林聽了都是詫異問道:“莫非元翁他真打定主意歸政乞休了嗎?”

“聽聞是張相之弟居謙病故,張江陵言無人侍奉老母,決意求歸。”

“不對,不對,張江陵之所以上書,是因天子已經大婚,當是親政之時。”

“不錯,今上初元時,需有大臣輔政,重張江陵自不必多言,但大婚之後,聖齡已長,張江陵不可不還政啊!”

林延潮明白,天子大婚就是成人禮了,也是向大臣表示,朕可以親政了。若是張居正不還政給天子,要背罵名的。

“這麼說,張江陵是真要走了?”

“張江陵要不要走,我等不知,但是眼下幾位堂部不肯,他們榮華富貴皆繫於張江陵啊。”

林延潮聽了恍然,幾位堂部指的就是吏部尚書王國光,禮部潘晟,戶部尚書張學顏;工部尚書曾省吾;兵部尚書方逢時。

衆所周知,六部尚書裡除了,刑部尚書嚴清,都是張居正的鐵桿。若是張居正退位,那麼他們恐怕就很難在六部尚書上待得穩了。

就在衆人說話間,又有一名翰林走了進來道:“諸位聽說了嗎?工部,吏部,御史臺的上百名官員,一併去張府言國家不可一日無張江陵,一併懇請張相出來視事呢。”

聽到這翰林如此說,當下衆人一片譁然。

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祖制八百九十三章 當殺一千三百四十章 離間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心腹第兩百七十八章 拜見申時行九百零一章 名宦祠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試探第九十五章 師徒問答一千三百七十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一千五十六章 就藩五百二十五章 同學少年都不賤九百五十八章 拜賀六百九十六章 行賄第兩百四十九章 錦衣衛第一百四十一章 校對閒草集一千零二章 朝堂就是名利場五百三十六章 三個問題一千五十八章 送客九百二十九章 賺到了七百五十三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六百八十四章 世間再無張江陵第六章 離家求學一千一百零三章 喜歡做官五百六十七章 宣表五百五十六章 中道而行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變更第兩百一十四章 放榜了(一更)七百六十七章 有愧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精一第二十三章 南方的豬第兩百五十章 有驚無險七百零三章 封妻廕子(第二更)九百一十五章 送信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盡力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局面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回京第一百六十二章 這怎麼可能(一更)八百三十六章 請託第九章 被恐嚇了第八百七十六章 公道何在(二合一)四百七十四章 說與不說五百一十四章 故人之事六百六十章 我有一點淺見第兩百二十九章 何時會試六百零九章 報復第三百五十九章 牙牌和官袍五百三十七章 攤上事了第三百二十三章 人不求人一般高答書友問一千四十一章 上下七百四十一章 述劍(兩更合一更)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創辦書院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準話一千三十八章 把柄一千七十章 正推第三百六十五章 天下熙熙(第二更)九百八十四章 彈劾終於到了一千七十九章 新任部堂的威風第一百八十章 賜字第七十五章 府臺巡視第四百三十六章 溫馨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鎮壓第四百零五章 邀功來了第十九章 回家五百五十二章 動怒第兩百三十二章 龔府壽宴(二更)六百三十四章 皇帝來我家一千三十四章 免朝的開始第兩百四十八章 補習天王(二更)一千三百五十章 晉州第二十三章 南方的豬九百二十八章 重逢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兼容九百零三章 無需解釋四百五十章 名揚藩邦第一百四十四章 好書八百五十三章 寒門弟子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四百三十一章 我給首輔提意見八百六十五章 去開封七百六十五章 請轉告陛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讀書之法第三百三十七章 君前奏對六百六十九章 撰起居注四百八十六章 湖上文會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腰間黃金已退藏第三百七十九章 可當腰玉八百五十三章 寒門弟子第一百章 傳曲(第二更)第四百零一章 入直第一天第一百一十四章 府試前的特訓第一百三十三章 師徒二人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三王並封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變局第一百四十章 一頭之地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貢道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洪塘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林延潮之策一千兩百七十一章 賽馬相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菜根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