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如出一轍

中極殿上。︽,

十位讀卷官依次讀卷,按律例大臣是要跪讀的,但是天子爲表優厚大臣之意,都是讓大臣們先跪,再起身誦讀。

以往殿試題目一般由天子親擬。不過朱翊鈞還未真正親政,都由幾位翰林官代他所擬。

殿試第二道題目,是一位老翰林所擬的。

朱翊鈞也是明白題目意思,自己登基八年,一直在張居正輔政之下,雖行皇帝之責,但卻沒有實權。朱翊鈞心底一直想,自己能操持權柄的,但太后和馮保都對他說,凡事需聽張先生。

這位翰林提議在殿試上以這道題,來讓天子聽聽大明最優秀人才的看法。

只是從這幾篇而言,儘管文章寫的都是妙筆生花,但是反過來翻過去說的就是一個意思。

天子你就不要出來瞎搞了,天下事交給我們這些官員就好了,咱們大明的宰相,都是從文官堆裡一層一層選拔出的精英,足夠輔助搞定大小事。

這話聽了十分大膽,朱元璋,朱棣在位時,哪個文官敢這樣bb一句,九族拉出午門彈jj彈到死的節奏。

但實際上嘉靖年起,內閣權力就已是作大,到了隆慶時,內閣權勢達到巔峰。還有閣臣給隆慶天子上書,大意也是如此,天子你回後宮生娃纔是你的正事,至於其他事都用不着你瞎操心。

這些讀書人的觀點,令天子心底有些失望。朱翊鈞沒有表露出來,自小他就知道,天子不可輕易表露喜怒。

嗯,我要作一個賢君,我要積極納諫。這些都是天下最優秀讀書人的諫言,即便聽來不入耳,我也要聽,這是張先生教給我的賢君之道。於是朱翊鈞臉上始終露出莊重傾聽的神色,表示出天子虛心納諫的態度來。

每一名大臣讀卷完畢,都上呈給朱翊鈞。

朱翊鈞直接在卷末寫下自己的意見。待至第七位士子的文章時。手捧卷子裡的是刑部尚書嚴清。

嚴清見朱翊鈞點了點頭,就開始念起。

只聽了十數句,朱翊鈞的眉頭就舒展開來,心道,這士子文章作得很好啊,比前面幾人都是高出一籌不止,格律也好,念得琅琅上口。

申時行和一干翰林學士爲帝師時,曾與他說過。聽聞好文章念起來,會有金石之聲,餘韻不絕。

現在這嚴尚書的口中就有金石之聲。

文章有金石之生,不是格律好,而是文章本身氣勢磅礴,才能短短數句就有言之不盡的味道。

這士子簡直是文章裡的高手啊,能在螺螄殼裡做道場啊!

短短功夫,嚴清已是第一道殿試題唸完。朱翊鈞意猶未盡,這時嚴清念起了第二道殿試題。‘王者承天意以從事’這一句令朱翊鈞眉頭卻是一跳。

朱翊鈞知道這一句出自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這位士子竟以他來作文章之目。

但聽嚴清抑揚頓挫地念道。

天以天下授堯舜,堯舜受命於天而王天下。

天子承天意行事,宰輔亦當受命於天子行事。

朱翊鈞聽了這幾句話,真說到自己心底去了。

其他士子都是說,要唐德宗對裴度放權。所以能成大事。而這個士子卻是道,道之大原出於天,王者授天命行事,裴度之所以能成事,乃是因唐德宗對大臣信之用之。而非在放權,裴度只是作好了自己本分罷了,真正的功勞在於天子。

嗯,這個說法深得朕意。朱翊鈞點頭稱許。

申時行看到朱翊鈞,不住用拇指撫着指節。身爲帝師,教導天子多年,申時行當然知道這是少年皇帝高興時,下意識的動作。

嚴清唸完,朱翊鈞不由問道:“嚴卿家,以爲此文如何?”

其餘九位讀卷官都是訝然,天子前面七篇都沒有問過,唯獨這一篇問了。

嚴清當下道:“回稟陛下,這篇文章就算蘇韓子健復生所作,也不過如是,微臣以爲可點鰲頭。”

“嗯。”天子滿意地點點頭。

餘有丁也是出班道:“陛下,微臣也認爲,這侯官林延潮乃是當今奇才。陛下御宇八年,政通人和,故而天降良才輔之。”

天子驚喜道:“此文就是那林延潮所作?就是會元,解元兩元,連魁的林延潮?”

“是啊,就是此人,陛下若是點了他爲狀元,他就是咱們大明第一個連中三元的狀元了。”

朱翊鈞微笑不語,連中三元,此乃是文魁中的文魁,科舉之盛世,天降的祥瑞啊!若是有一名士子,在自己治下能連中三元,自己身爲一代帝王也是能夠長臉啊。

只是可惜,以往能有這等令天下讀書人,心服口服的才子,百年也不出一個。而這位林延潮正是僅有幾位令大明上下讀書人都是敬服的。

點他爲狀元,實至名歸。

朱翊鈞正要開口,就聽殿下有人道。

“陛下,豈可爲了三元及第的佳話,就行湊數之舉?依臣看來,此乃誤國誤才之舉。”

然後又一名讀卷官出班開始狂噴:“此子雖才華橫溢,但乃是用心奸險,微臣以爲此文不可取。”

然後此人講了一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大道,將年輕的萬曆皇帝活活繞暈。

朱翊鈞拿這些臣子沒辦法,這些話雖聽起來沒什麼邏輯,但這些大臣們就是能說得口若懸河,還句句引經據典,令人無可反駁。

朱翊鈞只好道:“幾位卿家,也是言之有理,就聽完剩下三篇文章再定奪吧!”

最後一位士子的文章,是由陳思育所念。

文章有一句,裴度與天子借權,不過權宜之策,事畢,當還政天子,非竊以自用。

朱翊鈞聽了心道,這文章文采雖不如方纔林延潮那篇,但觀點同樣是站在自己這邊的。

一篇文章唸完。

天子問道:“此文何人所作?”

陳思育是的一聲,然後一旁官員替他拆掉糊名。

陳思育看了一眼後道:“回稟陛下,此文江陵張懋修。”

聽到陳思育念出此人名字,殿上數人浮出一絲笑意。

張懋修就是本屆奪狀元的大熱門,而張懋修殿試第二道策問的觀點,與林延潮如出一轍,

一千五十六章 就藩一千九十六章 實踐出真知第三百六十九章 請教五百九十四章 門生第四百二十四章 委以重任第一百四十七章 你書讀得不夠深啊(二更)一千三百零二章 元輔,請留步八百九十三章 當殺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俸第兩百七十二章 功名在身八百二十六章 誰爲誰綱第三百九十五章 家人,同窗和老師第三百七十七章 對答五百五十六章 中道而行五百七十一章 鬥牛服一千六十四章 計策七百零二章 指鹿爲馬(第一更)第兩百六十四章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風流員外郎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一品第四百二十七章 權力所在第一百五十八章 唱名(一更)六百七十九章 張居正的託付六百七十二章 歸政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王師一千兩百九十章 請走第兩百六十六章 蒸蒸日上第兩百七十五章 抵京九百六十四章 內官外官第四百零二章 鬧事第一百八十四章 我中了(二更)第八章 背書第九十九章 我有辦法(第一更)一千一十九章 金榜題名第兩百六十四章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千兩百二十章 事故第三十三章 落地還錢九百三十七章 府臺高明一千兩百一十章 參天大樹我自爲之九百章 潞王的悲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主持廷議一千二十五章 萬曆十四年的幾件事第兩百七十三章 名聲在外七百七十三章 親民官(第二更)第四百二十三章 感到放心八百八十二章 善後一千一十七章 三道策問第四百二十五章 有客上門六百七十六章 朕信你一千一百五十章 修身齊家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太倉銀一千一百一十章 運籌帷幄八百九十九章 無恥之尤第三百六十一章 大明會典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高皇帝祖訓五百七十六章 經筵講官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緣由第兩百七十一章 這是碰瓷啊!九百零三章 無需解釋第九十章 禮宜先行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長城五百六十一章 朵顏使節六百六十五章 急變六百八十五章 黨爭八百九十七章 召集九百五十五章 突擊檢查六百九十二章 考官人選一千兩百七十章 經事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新官上任第五章 滾出大門去八百八十九章 萬民書(二合一)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威勢第一百三十二章 魚與熊掌(二更)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四百六十八章 姻緣一千四十三章 爲國爲民四百八十三章 裝逼打臉哪家強一千一百七十章 非林部堂不可五百五十二章 動怒七百六十三章 天下歸心第四百零六章 天子賜服第三百五十三章 真千里駒第兩百三十一章 心底只有你(一更)六百零七章 怒起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掛靴而去第一百一十七章 府試報名(第二更)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官知錯了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安危第六百二十二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六百五十八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一更)六百四十六章 官復原職(求推薦票)第兩百八十三章 教誨一千兩百三十章 王太倉第三百五十五章 受得起第三百一十章 心態第兩百八十八章 火樹銀花不夜天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大戰序幕(恭喜孤鴻夜飛版主成爲盟主)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趙士禎第六十五章 比試(第二更)第四百二十五章 有客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