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敢要多少?

夜幕降臨,戊初三刻一過。

一發晚梆響起,侯官縣衙內外閉衙,各處司官帶着衙役開始查守倉庫、監獄。

僕役爬上梯子上燈,一盞盞的燈光從高低錯落的屋房間,長廊間由遠及近的亮起。

外署已是閉衙,外署即大堂及廂房。大堂白日審案地方,左右廂房是典史廳,庫房,那是六房書吏辦公。眼下這些書吏三三兩兩聚在一起,都回到官舍休息去了。

閉衙落鎖,內宅宅門上鎖,間隔了內外。外署內署涇渭分明,晚梆一響,典使書吏衙役需經門上通傳後才能入內,內署內只有縣官,師爺,長隨,家眷。

在侯官內署內的重中之重的簽押房,就在後堂之側。眼下房內,燈火亮堂堂的。簽押房分內外屋。外屋是掌印,簽押各自坐在桌上不言語,身旁一名茶房伺候。

簽押房內屋裡,現在周知縣鐵青着臉坐在塌上,搖曳的油燈照的他臉陰晴不定。

一貫深受器重的沈師爺,此刻不在簽押房。只有徐師爺侯在周知縣的身旁,徐師爺是廣州南海人,讀過幾卷《錢穀備要》,《刑錢必覽》,因爲是老家人的關係,充作錢穀師爺。而沈師爺則是周知縣從紹興重金聘來的,專治刑名。

屋內地上跪在三個人,都是周知縣的長隨。

徐師爺端了杯茶給周知縣道:“東翁,下面的不會,慢慢教就是了,別上了肝火。”

周知縣將茶舉起又放下,臉上肉一跳,不知又想起了什麼,指着中間一人罵道:“你是不是飯桶?叫你去巴結賀知縣的身邊的陳師爺,使銀子請客吃飯也就罷了,你呢?巴結到潭尾街的粉頭身上去了,你是給我當長隨,還是給妓院當幫閒的?要嫖拿別人孝敬你的出息去嫖,費得是老爺我的銀子,你是不是覺得我傻?”

那人委屈地道:“老爺,我不是去閩縣縣衙裡打聽到,周師爺好這一口嗎?我就投其所好。”

“那周師爺應承你了嗎?”

“他說叫我等回話!”

周知縣直接抓起茶碗砸在了長隨的頭上,破碎的瓷片滿地都是,茶水和鮮血是混在一處。這長隨哀嚎痛哭了起來。

“虧的幾十兩銀子,都記在自己帳上,滾下去!”

那長隨頭上痛心底更痛,這銀子自己出,自己在一年來在衙門內就白做了。

徐師爺在一旁勸道:“東翁,和這般人有什麼好見識的。”

周知縣對另一人問道:“府臺衙門那邊怎麼說?”

另一個長隨乃是長班,專派往府臺衙門裡,探聽府內事務的長隨,因爲長年在府臺衙門地探聽,稱爲坐府長班。此外還駐巡撫衙門的長隨,稱爲坐省長隨,這相當於後世駐省辦的。

平日裡周知縣,給知府三節兩壽水乾禮物,都由此人轉手,知府衙門喜慶大事,打點知府身旁長隨,提供人、財、物,而與府署,也是由他一手包乾,是個精幹人物。

這長隨道:“老爺,府臺大人的態度,十分曖昧,聽說府臺那邊,賀知縣也沒少上眼藥。我疏通了半日,府臺衙門回話,府庫常豐倉裡的糧草是留着備倭的不能動,要想賀知縣答允借糧,要老爺自己想辦法,府臺大人也不好有所偏移。”

周知縣恨聲道:“不用求了,我早看出來了賀知縣與府臺衙門,是穿一條褲子!”

長隨道:“這賀南儒依仗是隆慶二年的進士,處處要壓過老爺一頭,所以這一次故意按着糧不發,就是要爲難我們。聽說那姓賀的都放出話來了,叫老爺不出三個月,必丟烏紗帽。”

周知縣冷笑道:“他要幫得到纔是,我翻過身,就要賀南儒死無葬身之地。”

“東翁眼下閩縣衙門,府臺衙門是都沒指望了,也只有撫臺衙門這最後一條路了,若是沈師爺能說通胡提學向撫臺大人遞話,那麼這此事就有眉目。”徐師爺道。

周知縣搖了搖頭道:“難。”

徐師爺道:“他與胡提學都是湖廣同鄉,只要胡提學能說動撫臺大人,賀南儒敢不答應?”

周知縣又端起一杯新茶呷了一口道:“且不說胡提學是否答允,撫臺大人履新不久,威信未立,也很難插手此事。”

說話間,外房腳步聲響起。

簾子掀開,沈師爺走了進來。

周知縣一見沈師爺,就起身問道:“沈公,莫非胡提學答允向撫臺大人說話?”

沈師爺搖了搖頭,笑着道:“東翁!喜事,喜事!”

周知縣知沈師爺不會無的放矢道:“沈公,你就直說吧。”

沈師爺笑了笑,當下將一張紙遞給周知縣。

周知縣將紙接過看起,徐師爺亦是貼在一旁看去。

啪!

周知縣伸指一彈紙頁,彷彿看到一篇好文章般道:“好文!”

徐師爺看後,對着沈師爺也是一揖到地道:“蘇秦,張儀復生,也不過如此。沈公真乃大才!”

沈師爺汗顏道:“不敢當,不過是案牘之勞罷了。”

徐師爺道:“就算衙門裡幾十年的刀筆吏,恐怕也沒有這等見識,沈師爺實不必過謙。”

周知縣微微點頭道:“當得!”

徐師爺道:“東翁,事不宜遲,我立即就以衙門的名義,草擬文書,投至閩縣衙門去,看賀南儒這匹夫如何下臺!好一句今皇上爲天下之共主,豈忍閉閩縣之糶,以乘侯官之飢!僅此一句,足可叫賀南儒嚇出屎來,哈哈,痛快,痛快!”

說完徐師爺大步離開了,其餘長隨也是一併向周知縣賀喜。

周知縣怫然道:“有什麼好賀喜的,我就從來沒怕過。”

衆人也知這知縣喜怒無常,討了個沒趣就只怨他們自己攤上了這極品縣令,當下一併退下。

沈師爺跟在周知縣猶豫是否把林延潮的事隱瞞下來,自己竊居其名,但想想對方身後有提學道的後臺,這事恐怕瞞不住,反而成爲官場上的笑柄。

於是沈師爺道:“東翁,其實這計策並非是在下想的。”

周知縣看向沈師爺道:“我就猜得,若是沈公你想到了,也不會提學道一來人就提出來了。胡提學,我真小看你了,本以爲你不過只知尋章摘句的書生罷了。只是……”

周知縣皺眉道:“我們欠下胡提學這麼大人情,恐怕不易還之,你看是不是先派幾個家人去湖廣收些田產宅子,再去揚州杭州買幾個瘦馬船孃?”

沈師爺連忙道:“東翁,你誤會了,出此計策的,也並非是胡提學。”

“哪是何人?”

沈師爺低聲東:“東翁,還記得今日告狀之少年。”

周知縣一愣:“怎麼是他?笑話,非久歷宦場的人,怎能明白其中關竅?就說你在衙門治了二十年的刑名,也是毫無辦法,他一個小孩子就能想得到?”

“東翁,我也是不敢相信,但千真萬確啊。此子真是聰穎,洪塘社學也就罷了,今日縣衙之上,我就感覺此人非池中之物,而今……”

周知縣皺眉問道:“此子現在在哪?”

“被我安排在寅賓館住下了。”

周知縣臉上驚訝的神色已是過去,捻鬚道:“我看沒什麼的,不過一時運氣,再說了少時了了,大時未必的人多了去了。”

沈師爺不好說什麼,他知道周知縣的脾氣。

沈師爺只能順着周知縣的話道:“東翁說得是。”

周知縣走了兩步道:“這樣吧,賞這少年五兩銀子打發了就是。”

沈師爺聽了臉色一變,上前一步道:“東翁,這太少了吧。”

“一個讀書郎哪裡有使錢的地方。五兩銀子不少了。”

沈師爺道:“區區一個少年沒什麼,但他也是許先生薦來的,是胡提學的門生。”

“那就叫他不要將此事泄露出去好了。”

“這恐怕……”

周知縣怫然道:“一個孩童,也擔心這,擔心那的,我明白你的意思,你與許先生都是紹興人嘛,此事也託了不少關係。這樣事情一成我親自見見他。如此你也不會失望吧。”

“至於那少年報酬的事,就看他敢與我要多少了?”說到這裡周知縣浮出一絲冷笑。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a><a></a>

第三百九十九章 口碑六百六十六章 執筆第兩百七十二章 功名在身第五十二章 大宗師弟子的光環一千一百一十章 運籌帷幄一千三百零四章 門生長第兩百七十七章 終南捷徑九百三十一章 坐而論道一千一百零三章 喜歡做官第三百八十三章 你太無恥了九百三十一章 坐而論道第一百六十七章 學風如此(一更)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危城七百九十六章 下城來談第一百六十三章 游泮采芹八百三十九章 請動漕督的面子第十二章 同窗排擠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我的承諾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衆望所歸七百一十八章 不作就不會死(兩更合一更)第兩百五十二章 相求一千三百三十章 皇商的好處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入閣九百四十四章 林延潮審案一千二十三章 顏值即正義第四百二十四章 委以重任第三百五十六章 拍馬屁六百四十六章 官復原職(求推薦票)九百四十三章 重考七百九十章 對策第兩百四十九章 錦衣衛第四百二十四章 委以重任五百九十八章 事功之學(謝午後陽光書友的盟主)一千三百零一章 問罪第兩百五十九章 求仁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一以貫之八百三十八章 通判之爭七百九十五章 打狗給主人看八百七十八章 商議九百七十九章 面聖第四十八章 不早點告訴我九百六十五章 運作四百七十五章 決心第兩百八十九章 會試之日六百零六章 殺一儆百七百五十二章 既往不咎一千五十八章 送客第九十九章 我有辦法(第一更)第一百二十二章 我來一試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開海一千一百五十章 修身齊家八百四十八章 新任知府七百六十章 拍門哭諫(二合一)八百三十九章 請動漕督的面子第五百二十四章 朱薯的名聲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造勢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衡文規矩八百三十五章 賢侄一定幫幫我七百零六章 出謀劃策(第二更)第兩百一十五章 誰是解元?(二更)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試探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衣鉢五百六十章 出宮的皇帝第九十三章 買房拉(第二更)第三百五十章 我們家延壽長進了七百六十八章 救人(二合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好文章啊(一更)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焚詔第兩百六十七章 寄以厚望四百七十七章 此子莫非奇才一千兩百七十一章 賽馬相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出兵第三百章 百聞不如一見八百九十八章 銀子去哪兒了?第兩百零二章 龔子楠的心思(一更)六百六十章 我有一點淺見第一百九十五章 澹臺滅明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九百一十八章 懟河督一千三十一章 林神醫五百八十七章 不打不相識一千一百零三章 喜歡做官九百七十七章 申時行的用意四百八十二章 驛站封推感言第三百五十六章 拍馬屁五百五十五章 臺階第兩百二十五章 鎮場詩(第一更)六百三十七章 家有賢妻一千七十三章 政見第兩百二十一章 至公堂上五百一十四章 故人之事第三百三十一章 如出一轍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經略高見八百五十二章 桃李天下七百七十七章 入宮覲見(二合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游泮采芹一千四十八章 暴雨第一百七十一章 求田問舍(一更)第一百二十一章 詩會九百七十一章 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