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十六章 文動京華

從福州會館離去後,顧憲成,魏允中二人都是面色凝重。

顧憲成是一個很自傲的人,自認爲除了王世貞外,老子文章天下第二,但見了林延潮這漕弊論後,頓時傲氣斂起。他離開福州會館後,立即閉門不出,回會館閉戶讀書,準備在會試時再與林延潮分個高下。

而魏允中卻是十分坦蕩的君子,且有一說一,有二說二,對於這漕弊論十分佩服,與翁正春,葉向高相談後,對二人的才華也是驚歎不已。

這二人的才學,不說放在福建,就是放在其他各省也是有數的,但二人都坦言自己學問不如林延潮。

魏允中由此可知林延潮的才學高到什麼程度,當下回去後,與其弟魏允孚,還有同鄉楊鎬等士子聊了起來。

在南樂,魏允中,魏允孚兄弟二人,以及其兄魏允貞都十分有名,才華出衆,有南樂三魏之稱。

魏允貞已於萬曆五年中了進士,現任荊州推官,因敢於直言,被視爲朝堂上的清流。

魏允中,魏允孚二人才華不遜色於其兄,並各自交遊,都有一幫交好的同試舉人,至於楊鎬就是他們交遊的好友。楊鎬字京甫,河南商丘人,此人文章雖不如魏氏兄弟,卻好兵事。

魏允孚讀了,魏允中默下的漕弊論後嘆道:“此文述情陳事,言語平易,幾乎近俚,但意卻翻極高古,此人真是寫文章的大家。”

楊鎬則道:“此文斥吏政之暴,有石壕吏之嘆,有捕蛇者說之鳴,無當今文章詞肥意瘠之弊,是如同過秦論般的絕唱啊!”

魏允中點點頭道:“難怪鳳州先生離京時。說此人文章直追蘇韓,十年之內必成一代文宗,以我看來。不出十年,只在今朝。我魏某算是服了。”

一名士子道:“我當初遊學過閩中,聽順天鄉試解元李爾張說過,連目中無人的李卓吾,觀其文章,也說此人若在,他也當避路一旁,放此人出一頭之地。”

衆舉人聽後都是點點頭,最後有人嘆道:“與此人同科赴春闈。既是我等之不幸,也是我等之幸啊!”

也有人道:“未必,那要看張相肯不肯拋去私心,讓他二個兒子避路,放林解元一頭之地了。”

正月過後,來京師赴考的舉人們這時也都是到齊了,這些舉人們去禮部遞過考憑後,即是彼此會文。

一般文會也就算了,有名的文會,除了今科士子外。還會請幾個文章大家,以及朝廷官員,甚至翰林與會。

京城有名的文會。有如西山文會,鄒水文會等等。

會試前的文會上少不了會點評時興的文章,以及會試中有望奪魁的士子。

那些初次來京,名聲不顯的士子,都是渴望着藉着京師這個名利場揚名,難免削尖了腦袋,想要往這些有名的文會裡擠一擠,若是爲文章爲大家,甚至翰林賞識。那麼名聲必會傳至考官耳裡,如此中式機會大多了。

不過三千舉人。還有兩千國子監監生,哪個人也不是易與之輩。

每個舉人。哪個不是在鄉間,受無數父老仰視,不少人的學問,放在今日都可以算作國學大師了。

故而一個人的才華和文章,要得到衆人公認,何其難也。

偶爾有一時新鮮的文章,出現在文會上,衆人稱讚個幾句,說幾聲不錯,最多能傳入翰林官的手裡,看上幾眼,已是了不起了。

不過這樣的文章,也掀不起波瀾。

這一日西山文會上,衆翰林點評文章,看來看去,終於一名河南士子忍無可忍,把漕弊論的文章遞了上去,在署名上寫了‘佚名’二字,然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甩頭離開了文會。

或許這士子也沒想到,自己離去後西山文會,掀起了軒然大波。

漕弊論的文章,先是到一名老舉人的手上。

這名考了三十年的老舉人,不由拍案而起,將此文讀了三遍,不由驚歎,待看到署名上寫着佚名二字後,拉着左右就問,這位佚名兄,是何方高人啊?

衆人聽後都說不知,但是紛紛表示,自己以往都拜讀過這位名叫‘佚名’高士的大作。

有人表示說,此人文章平平,且下流無恥,寫過好幾篇豔文(俗稱小黃書)。

還有人說,這位佚名高士,成名百年,現在恐怕早已作古了。

終於有人道:“此佚名就是匿名啊!”

衆人這才傻眼。

不過文章卻傳了開來,衆人讀完都是嘆道:“此文不求規矩,言辭彷彿衝口而出,不復檢點,近乎俚語,連老嫗都能讀得懂。都偏偏就是這樣的文章,讀來發人深省。”

聽了這話,衆人都是反思起來。

有明一代的文章,無論是復古派,還是唐宋派,兩派打着法秦漢爲繩,以唐宋爲宗的口號,但文章都是難脫前人的藩籬。

兩派中就算有一二出色的文章,在翰林這等文章宗匠的眼底,也是爲了繁複而繁複,爲了窮極變化而窮盡變化。雖然有人喊出‘世道既變,文亦因之’的口號,但文如何因世道而變之,誰也不知,甚至有人連世道是什麼,都不清楚。

而漕弊論這等不堆垛詞藻,一詞一句用到十分精當,讀後發人深省的文章,頓時令人耳目一新。

之前衆人文章,也有極好的佳作,雖未必稱得上不如此文,但是格式上已走到盡頭,讀起來千篇一律,而漕弊論這等別出心裁,用詞用典又恰如其分的文章,一對比下高下立判。

連文會上幾名翰林也是心服口服道:“此文一出,恐怕天下文風爲之一變了。”

當然文章有人說好,也有人說非的,文士一貫相輕,總有人見不得別人好的。

一名翰林不忿道:“以往都是翰林文章,爲天下讀書人的標杆,眼下讓一個佚名的文章,領袖天下風氣,不是令人笑話。”

於是一人問道:“此人非無名之輩,到底是何人所作?”

此言代表了文會上衆人心聲,當下衆人都是同問,到底這漕弊論到底是誰所作?

八百三十九章 請動漕督的面子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創辦書院八百三十二章 陰謀七百零六章 出謀劃策(第二更)第三十九章 買書九百五十四章 誰也不怕啊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名將四百八十二章 驛站第一百六十五章 中流擊水(一更)七百七十一章 此林延潮之功(二合一)七百三十四章 軟硬兼施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試探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託付一千四十五章 賑災糧八百零五章 君子小人六百六十一章 陛下聖諭六百一十九章 先要好處第兩百零五章 最難之鄉試(第二更)第一百八十一章 又是一年縣試時(一更)一千三十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一千三百章 大興縣試第三百一十五章 最少二甲前五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廷議八百五十一章 刨根到底一千一百零二章 重逢六百四十二章 文教也是事功(兩更合一更)第兩百二十章 上屋抽梯第兩百零六章 貢院一千二十五章 萬曆十四年的幾件事第四十六章 書院八百九十三章 當殺八百零二章 河工銀八百二十六章 誰爲誰綱九佰七十六章 先公後私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歸來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新鹽法七百八十一章 內應第五十四章 我不是作弊五百五十六章 中道而行第九十一章 民心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非你莫屬第兩百二十一章 至公堂上第一百一十九章 童生的好處六百二十四章 大大的忠臣六百四十九章 縣試放榜第三百四十九章 有人辭官歸故里八百七十二章 林司馬之功第一百八十四章 我中了(二更)七百六十二章 力諫發個單章解釋一下,最近主角行爲八百八十二章 自己人第六十三章 林府一千章 經史並重九百四十一章 主持府試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分國四百八十四章 袁宏道第一百零三章 赴考(第二更)一千七十五章 賀客七百七十章 念起好來第六十一章 拉攏(第一更)四百六十八章 姻緣七百四十四章 天下爲公疏四百七十一章 ********第一百九十一章 誰指使的(一更)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大忽悠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微山湖上七百一十四章 販售私學第三百八十一章 朝參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李如鬆四百八十二章 驛站第四百一十三章 泄密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敘舊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風流員外郎第兩百七十四章 漕弊第五十章 爲何讀書九百四十六章 府臺英明一千兩百二十章 事故第兩百四十六章 初衷五百二十五章 同學少年都不賤第九十八章 喝茶聽戲七百五十六章 輿論(兩更合一更)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大事第三百零五章 朱衣點額一千一百二十章 水至清則無魚一千八十八章 青松翠柏九百零九章 不摻合第九十七章 讀書真費錢八百五十八章 背景強大第八百八十三章 附議九百三十六章 聰哥?六百八十一章 有一根刺一千七十八章 年輕的部堂大人八百二十二章 十段錦法五百二十章 碑文之事一千六十八章 拿人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爲商利民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催促第三百七十四章 張居正歸政第一百六十八章 讀書之法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定策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