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六章 初衷

徐火勃其人,林延潮後世讀府志正好看過他的名字,此人雖名聲不顯,但本地名聲頗大,對方乃興公詩派創始人,領袖閩中詩壇,並擅於書,畫,後又與葉向高,翁正春爲友,創立了芝社。

林延潮聽對方名字,猜到了十之七八,不過眼下只是一個小頑童而已。

“你先起來吧!”林延潮開口道。

徐火勃聽了着急地問道:“那林解元打算收我爲徒了嗎?”

林延潮道:“先起來再說吧!”

徐火勃可憐巴巴地道:“若是我起來,解元郎是不是就會收我爲徒?”

林延潮道:“切磋學問還可以,但眼下我年紀輕輕,還沒有收徒的打算,何況我說不定何日就要進京,赴春闈,恐怕也沒有多餘的時間指導你。”

林延潮拒絕之意很顯然。

不過徐火勃還是不死心道:‘林解元,只是說現在不收,沒說以後不收,那我還是每日來你府上,可以嗎?‘

林延潮笑了笑道:‘那隨你。‘

林延潮多還是在家中讀書著書,尚書古文註疏寫完,他就開始爲尚書作注。爲了完成這項工程,他先是去收羅不少名家論尚書的典籍,然後一面在家裡講課,一面專研學問著書,

林延潮尚書根底,主要得益於穿越前拜讀了閻若璩,顧頡剛二人大作,這一世在翰林老師林烴指點,以及自己勤學苦讀,過目不忘的天賦下,漸漸已成省內爲一流經學家。

而每日聞名來聽林延潮講經的讀書人,也是越來越多,除了本府的以外,還有泉漳二府的士子,甚至江西,浙江的讀書人也是來此爭相結識,並討教學問。

林延潮漸漸名聲鵲起。同時他利用自己的聲望,與這些讀書人,宣傳了文林社之事,並邀請社集時大家一併來商討學問。

當下省城裡。不少士子都知道了文林社,有上百人都是說待社集之日,必上門來觀摩。

林延潮聽了很滿意,這一切都在自己運籌帷幄之中。

自己到時候就可以藉助這社集之事,在這些讀書人中挑選賢良。來爲文林社納新。

對於社集,身爲社首的林延潮少不得要張羅一番,他當下將陳一愚,陳行貴等幾位社友招來家裡商議社集之事。

陳一愚對林延潮道:‘眼下隨着宗海兄,你的名聲日重,不少人都知道了文林社的名字,不少人都上門來向我詢問入社之事啊。‘

黃碧友亦道:‘是啊,我有兩位書院的同窗,也是向我詢問此事,他們平日在書院裡對宗海你十分仰慕。說要加入咱們這文林社呢。‘

陳行貴道:‘是啊,不過他們都議論,說我們入社規矩太嚴,我們閩中大大小小的詩社,文社也有幾十個,但只需社員引薦即可,不需那麼繁瑣。‘

陳一愚也道:‘是啊,聽聞蘇州,浙江那邊的文社,也沒有這麼繁瑣。幾個好友願則來,不願則去啊!‘

林延潮點了點頭道:‘這纔是我等建文林社的初衷,我等不是怕人不來,而是怕良莠不齊。若是不在創社之初,嚴格篩選,若是出現一二宵小冒着我們文林社的名頭,去外面做出辱沒社聲之事,那就不好了。‘

陳一愚笑着道:‘宗海兄,太過了。我們不過是一個切磋八股,時文的文社罷了,就算有宵小,也不會辱沒名聲的。‘

‘那未必。‘林延潮笑了笑,陳一愚不少人以爲這文林社只是小打小鬧,沒看到自己辦此文林社的最終用意。

陳行貴道:‘是啊,我聽聞蘇南一些文社,可瞭解,居然可糾集士子議論政事,甚至影響官府的決策呢。‘

林延潮笑了笑道:‘這也太過了,並非是我辦文林社的用意。‘

陳行貴是有眼光,不過想得未免太務實了,目光沒有放長遠。

不過陳行貴和陳一愚說的,確實也是現在文社的風氣,最後成爲東林黨和復社的大毛病。

東林黨依託講學興起,復社則是士子自由成社興起,一開始都有組織不嚴密,一盤散沙的毛病。

自己一手創立的文林社,既興講學,也有士子自由成社,但卻不能走上東林黨和復社的老路。

林延潮道:‘我辦的文林社,初衷還是希望大家能砥礪品行,切磋文章,大家能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待有功成名就一日,大家相互提攜,爲國家社稷做一點事。此非志同道合之士不可,故而入社之人,一定要嚴格篩選。‘

衆人聽了都是道,宗海兄社首,我們都聽你的就是。

陳一愚問道:‘那社集,宗海準備怎麼辦?還有那些要入社的讀書人,如何答覆?‘

林延潮想了想道:‘要入社的讀書人,一概先不要答允,不過社集之時歡迎他們來觀摩。至於這一次社集,來的人恐怕很多,原定社集之所太小了,不適合這麼多人來往,需另擇一地方。‘

陳一愚笑着道:“那還是讓我作個東道,去南園吧!”

衆人都道:“南園風景太好了,去哪裡好似遊山玩水,不是專研經學,反而又成了詩會。”

衆人議論了一陣,定了幾個地方,但林延潮都不滿意,當下衆人先在林延潮家裡吃飯。

林延潮正在吃飯,卻不知徐火勃從哪裡聽說了,自己要辦社集之事。

徐火勃湊上來道:‘林解元,舉辦社集之地,我有辦法。‘

這半個月徐火勃倒是天天都來林延潮家裡,仍就是有人向林延潮請教,他就跟上去旁聽,沒人請教,他就在一旁靜靜呆着,也不打擾。

林延潮觀其爲人,倒是挺喜歡,於是問道:‘那你說你有什麼辦法?‘

徐火勃對自己道:“林解元,我家在九仙山有一園子名爲易園,園裡還有書樓,名爲紅雨樓,藏書幾千冊,若是擇此地來辦社集再好不過了。”

聽徐火勃這麼說,衆人聽了都是道妙。

林延潮卻未答允,徐火勃聽了連忙焦急道:‘林解元,我這麼說實不是有其他意思,只是敬仰你的學問,若是家父和兄長知道了,必也會很高興的。‘

林延潮聽徐火勃這麼說,笑了笑道:‘也好,我明日就先去一觀再作決定。‘

徐火勃狂喜道:‘那太好了,我立即回去知會父親。‘

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菜根譚八百九十四章 堵塞言路四百七十六章 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所學第三百五十五章 受得起第七十二章 恩公八百二十三章 築堤一千七十章 正推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焚詔九百三十六章 聰哥?七百九十五章 打狗給主人看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人走茶涼一千兩百二十八章 相托七百八十九章 頂撞第兩百九十五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一千一百零四章 雨勢一千一十九章 金榜題名九百一十二章 馬屁的方式八百三十七章 排衙七百九十五章 打狗給主人看七百三十一章 馮保倒臺七百七十九章 樞臣風範九百六十二章 內情第三百七十五章 我爲相府站崗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家事九百九十九章 思辨七百二十五章 站在哪一邊(第二更,求月票)九百四十四章 林延潮審案第三百零二章 閱卷第四百二十一章 御前一千四十六章 儲端六百七十四章 未卜先知五百三十四章 分量九百一十九章 新河舊河(謝盟主北京河馬主神)九百三十二章 誰是經世致用之學六百六十二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四章 叔侄定計第四百三十五章 揀官第一百九十三章 給我吊起來(一更)第三百二十六章 內聖外王七百四十六章 慷慨陳詞第四百三十章 垂世文章八百四十三章 上奏四百四十七章 不要臉一千三百零四章 門生長八百一十一章 林青天(二合一)九百二十七章 學以致用第一百章 傳曲(第二更)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兄長立功了一千二十一章 暗訪第五十七章 講卷第兩百零四章 充場儒生第一百零五章 我取定了(第二更)五百零五章 就是怕錦衣夜行啊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趙士禎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定策之功第一百五十章 請教名儒(一更)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皇長子講官第三百八十七章 平夷詔第兩百六十三章 仗勢欺人第三百二十三章 人不求人一般高七百四十八章 分歧五百四十九章 單獨召見一千六十章 辦報八百七十三章 貪婪中官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北上九百五十三章 望之生懼一千零一章 番薯南來大結局上篇八百四十八章 新任知府第七十六章 撕破臉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北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學風如此(一更)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頭等之事八百二十一章 新青苗法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居正是地域黑第三百五十五章 受得起九百七十章 羊報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歸來七百二十二章 危身奉上謂之忠九百零八章 皇帝的密旨一千四十七章 莫欺少年窮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是我九百九十五章 接風宴(謝孤舟蓑笠娃盟主)第兩百一十七章 好風光一千兩百四十四章 力駁羣雄第三百二十二章 張居正的決定七百五十五章 救與不救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劉大刀第一百九十八章 指點文章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兼容第七十六章 撕破臉六百四十一章 經科史科五百八十四章 我不是針對誰第四十二章 先生是案首四百九十五章 見聞第三百五十九章 牙牌和官袍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稚繩怎麼看?一千五十七章 再議國本八百零四章 青苗法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頂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