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衣錦還鄉

這邊通過寫尚書古文疏證來作學問,這邊林延潮也是用心於舉業上,二者兼顧。

下午的時候,林延潮就這麼一邊讀書一邊寫書過着。

未時之後,林延潮常會出門一趟,沒事時逛逛河邊,有事時出去辦事

時常也去府學學宮前的書肆逛一逛,看看有沒有新到時文集,或是其他能用的書,或者去找住在府學學舍的翁正春聊聊讀書心得,要麼會友什麼的。

期間還抽出時間去城外的建陽書坊一趟找秦掌櫃一趟。

秦掌櫃對林延潮十分熱情,因爲林延潮告訴他準備明年在他書坊刊書。

秦掌櫃是一口承應了,府試第一,院試第二的士子的時文集和詩文集,以往而言,還算在本府賣得不錯。特別是院試剛剛結束前提下,若是鄉試沒考中就有江郎才盡之感,放到第二年就不好賣了。

不過林延潮若是中了舉人,那反而名聲大作,大作放在外府也是一樣暢銷。

秦掌櫃絲毫不知林延潮賣得並非是時文集和詩文集,反而一個勁地催促他儘量在明年鄉試前寫好。不過聽了秦掌櫃的建議,林延潮也不會打算加快進度,他有自己的步驟,欲速則不達。

無論下午出門多久,林延潮都會在戌時前趕回家們,然後晚間儘量不出門。

在戌時前,將晚飯早早吃完,這一頓飯儘量吃得少,以及清淡,而且食素。通常吃一碗粟米粥,加一盤菜這樣。

這也是現代人養身。節食的傳統,吃夜宵神馬的,最不健康了。但放在古代名儒,都是這樣身體力行的。

晚飯後林延潮臨摹半個時辰字帖,然後這時候放鬆一下。看一些自己想看的書,若是白日出去忙事,沒有做完功課,就放在晚上來作。

一日事,一日畢,堅決不拖至第二日。

看完書和完成功課之後。林延潮儘量在亥時上牀睡覺。早睡早起身體好。

林延潮按照這套平日讀書,作學問,揣摩時文,到底有多少長進,一時也沒辦法看出來。

不免也有氣悶的時候。林延潮就會拿起林烴當初贈給自己‘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鉅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那句詩,來責備自己讀書不可求效。

不過如此閉門讀書一個月,林延潮倒是覺得如此靜不下心來的時候,越來越少了。

儒家講靜能生慧,佛家講靜能開悟,道家講靜能正道,古人常道遇大事者需有靜氣。

靜氣從哪裡來,平日修身養性來。

不過修身養性讀書是好,如此下去萬一成了‘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的腐儒就不妙了。不過鄉試前。自已依着此法讀書作學問,還是很有效率的。若是不中舉人,你連‘臨危一死報君王’的資格都沒有。

至於家裡的事。也是十分平靜。

爺爺和大伯回了老家一趟,住持了重修祠堂,並將自己的‘秀才匾額’做好和秀才老爹的那面一併掛在宗族祠堂上,至於洪山村第一座,估計也是侯官縣的第一座‘秀才牌坊’也在醞釀之中。

宗族祠堂重修好的一日,林延潮也是回了老家了一趟。

對於鄉土。宗族顧念很重的古人而言,重修宗族祠堂絕對是一件大事

這絲毫不比現代人。對爺爺,大伯而言。還是以鄉土自豪,而從來沒有因把家搬到市井裡,就以城裡人自居起來。

這一天,家裡僱了一艘烏蓬船,一家老小都穿戴整齊登了船,一齊返回家裡,這也算是衣錦還鄉了。

水程很快,不久烏蓬船即劃到了家鄉堤壩外的漁船碼頭上。

這裡停泊的都是疍民的連家船。

但這一天船還沒到岸,連家船都搬走了,就見的碼頭上,村裡的父老鄉親們,都是聚了一片在碼頭上。

大伯頓時昂首挺胸站在船頭,對林延潮道:“他們都是來看你的,本村第二個秀才呢。”

衆鄉親林延潮平日都是熟識的,在村裡也沒少打招呼,但今日一見衆人都是拘謹起來。

林延潮心想一來是自己年紀大,鄉親不好如過去見了面,就摸着腦袋一陣亂轉,二來就是自己秀才身份,在他們眼底已算得體面人了。

林延潮還是依着規矩,向族長,村裡老人行禮。

之後就是祠堂重修的大祭了。

祭祀時,林延潮才知道原來他這一支林氏,來路還是蠻顯赫的。

在閩地有一句民諺‘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說得是閩地以這四姓最多,而陳林兩姓更是佔了閩中近一半。

現在林姓最顯有數支,如出了林則徐的文峰林,現在還默默無名,明朝最有名的莫過於八進士五尚書的濂浦林氏,稱爲東林。

濂浦林之後就是水西林,而林延潮這一支就出自水西林。

水西林與濂浦林,都是科舉強族,以往輝煌歷史就不提了,現在在世的就有三名進士,而且是祖孫三代。

一位就是生於成化十六年,正德九年登進士第的林春澤,萬曆年天子登基,福建巡撫給水西林家送‘六朝大老坊’的牌坊,說的是你老人家,居然歷經六朝天子。而現在林春澤年近百歲,住在南嶼家裡,算是實實在在的人瑞。

林春澤以下,就是其子林應亮、其孫林如楚兩位進士,都是在朝做官。

不過宗家如此顯赫,洪山村與之相比就寒磣多了,洪山村林氏從水西林一支分出好幾年了,本來就是庶出,科舉上一直不得力,好幾代沒一個舉人不說,連秀才也是十年前有了一個。

數代之後這邊自覺和宗家相較實在太沒有臉面,實在也不好意思上門認親,兩邊也是漸漸走得淡了。只是在水西林宗族大祭時,會請洪山村這邊一兩人,修族譜的時候,派個人過來問問你們幾口人,也少不了寫上你這一支的名字。

至於其他就沒有更親密的關係了。

而眼下林延潮取了院試第二,總算是有‘我洪山林氏從此站起來’的感覺,故而這一次才大肆操辦,還知會了宗家那邊。

ps:多謝大家投的月票和推薦票,今天想再求一下,後面有很給力的推薦,月票,推薦票可以讓本書成績更好一點,讓更多人來看本書。

一千零一章 番薯南來一千二十八章 徐光啓的辦法五百四十七章 拐彎抹角大結局上篇一千八十章 手握實權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晉州城下(恭喜書友歷史啥時真實爲本書盟主)第七十章 德主刑輔六百零七章 怒起第八十三章 不後悔一千三百七十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鎖院第三百六十七章 畫風不對第一百六十二章 這怎麼可能(一更)七百零八章 懸魚(第二更)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從心第兩百八十六章 文動京華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名垂青史第兩百九十九章 我是初哥第三百三十章 讀卷第三百三十五章 金鑾殿一千二十二章 自己人第三百二十章 請帖第兩百五十四章 朝堂之變第三百二十章 請帖第一百四十二章 讀書等身算什麼一千六十一章 言利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直言不諱一千一百零七章 黨羽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執意八百八十四章 衆論第兩百七十七章 終南捷徑第二十一章 謝老虎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大隱七百九十四章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四百七十八章 足以心安九百三十七章 府臺高明八百一十六章 民情六百九十九章 重回禁中八百零六章 忍無可忍無須再忍一千一百章 出山第三百三十三章 折服八百九十四章 堵塞言路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政柄七百五十一章 十三太保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廷議八百八十八章 圈套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高調的李三才第七百一十一章 固執一千七十九章 新任部堂的威風第兩百二十七章 媒人上門八百八十四章 衆論第兩百四十一章 整合資源(二更)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大忽悠第兩百三十九章 席間運籌(二更)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偷看第十八章 傳道授業(第二更)九百四十二章 科場弊案(二合一)一千九十一章 榜樣一千八十七章 諡號之爭七百九十三章 決定(二合一)第一百九十三章 給我吊起來(一更)五百七十三章 向天子推薦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商稅八百七十八章 商議八百四十章 鄭伯克段於鄢六百四十八章 燕京時報六百六十九章 撰起居注一千一百零七章 黨羽第兩百九十一章 衆望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新鹽法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內閣輕重第三百七十四章 張居正歸政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安插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創辦書院九百二十四章 幫忙第兩百零一章 翁婿偶逢八百四十三章 上奏一千兩百章 真有這一天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安危九百四十七章 正直的程副使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家宴第兩百一十三章 場場第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翻案(一更)一千七十六章 玉米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背景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兼容五百零七章 家宴第三百一十五章 最少二甲前五八百八十二章 自己人第六十章 道統第四百三十七章 這就是帝王師啊九百一十八章 懟河督九百一十六章 文華殿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廷議七百四十七章 千古奇冤第三百九十六章 入直文淵閣第五十七章 講卷四百七十九章 放爆仗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催促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菜根譚